《木蘭辭》中有一句對木蘭卸甲回家後的描寫「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在進行了一番梳妝打扮後,和她一起徵戰多年的夥伴都驚嘆不已。那麼,所處古代的木蘭又是如何進行打扮,才會讓自己曾經的夥伴感到如此驚訝呢?今天小編就來跟你聊聊古代女子的妝容。

古代與現代的化妝頗有相似之處,都需要先打底再上妝。古代的化妝分為這六個步驟:傅粉、施朱、畫眉、點唇、面飾、綰髮:
1.傅粉
傅粉,是化妝的最基礎步驟,也就是今天的塗粉底液或打底霜。古代沒有現在的隔離霜,因此只需要直接在臉上搽粉打底,讓臉顯得白皙即可。古人所用的化妝粉最初用的是小米或大米打成的米粉,後來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出鉛磨成的白鉛粉、用珍珠磨成的珍珠粉等等。



2.施朱
施朱就是在塗粉之後塗上一些紅色化妝品,顯得面色更為健康紅潤,作用相當於現代的塗腮紅。古代女子用的是胭脂。青年女子要在傅粉後取出一些胭脂,在掌中塗勻,隨後在臉上的左右兩頰塗抹。而成年婦女塗抹胭脂時,則會將胭脂與化妝粉塗勻後顏色變為粉紅色,再塗抹到臉上,塗抹這種顏色的胭脂會使得她們顯得更為穩重。



3.畫眉
相比於眼妝,古代女子更重視眉妝,相傳這種化妝方式源於戰國時期。漢代時,古代女子們通常用石黛畫眉,畫眉時要將石黛在質地更為堅硬的石硯上研磨,磨成粉末後用水調和,最後將這些調和後的粉末塗在眉毛上。此後隨著時代發展,中國又出現了青雀頭黛、螺子黛、銅黛等新的畫眉工具,這些畫眉工具可以直接眉毛,而不需要用水單獨調和,對女子而言相比方便了很多。


4.點唇
古代的點唇與相當於現在的塗口紅,但當時可不是將整張嘴都塗滿。古代的女子用口脂和唇脂將嘴唇的相對中間的一部分,形成了所謂的「櫻桃小口一點點」即可,因此才被稱為點唇。如果按照真實的清朝文獻記載,《甄嬛傳》中的美人們如果真的按照真實歷史還原裝飾之後應該是這樣的:

小編不評價,閱讀文章的你自己感受下。

還是看看唐朝的唇妝來洗洗眼吧!

5.面飾
面飾在現代已經基本消失,只能在古裝電視劇和電影中看到一些。面飾有鵝黃、花鈿、斜紅、面靨四種形式。鵝黃就是將黃色的紙做成某種特定的圖案或額頭塗成黃色。花鈿則為額頭眉間上的一種花飾。斜紅是畫在臉頰兩側的月牙形紅印。面靨是酒窩出點的圓點。除了花鈿之外,其他三種在現代很難再見到了。



6.綰髮
古人受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影響,不會輕易剪髮,因此他們通常擁有一頭濃密的秀髮。古代女子年過十五歲,如果已經許嫁,她們的一頭秀髮就要將髮辮盤起,用精緻的簪子盤住。古代的髮式千變萬化,與各式髮簪相結合更是美輪美奐。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的女子也和現代的白領女性一樣都對美麗有著同樣的執著,但從遠古時期到現代,人們對於美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因此也衍生出了歷朝歷代不同的化妝風格。關於這個話題,待小編下期為你詳細拆解。關於這個話題如果你有什麼想分享的,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