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金牌經紀人陳淑芬女士現身南京藝術學院,為「南京藝術學院天星音樂劇學院」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陳淑芬聯手南京藝術學院,打造音樂劇人才,實施造星計劃。
作為香港的金牌經紀人,你很難用一句話來完整地概括陳淑芬對華人演藝圈的貢獻和影響。在入行的四十多年中,她親手挖掘和培養了張國榮、梅豔芳等超級巨星,並且主辦方了包括許冠傑、張學友、周華健、BEYOND、鄧麗君、鳳飛飛、麥可傑克遜、雅尼等天皇巨星的近2000場演出,親眼見證了香港演藝圈半世紀的潮起潮落。她是娛樂圈權力榜中的當然不讓的「演藝教母」,她是沈殿霞、張國榮、張智霖等諸多香港明星最信任的知己好友,叱吒娛樂圈近50載,陳太涉及領域包括:音樂版權、唱片製作、藝人經紀、演出項目引進及輸出、演唱會製作……在業界極富盛名。1993年,陳淑芬創立了香港天星娛樂有限公司,並當人香港演出業協會主席至今。
「一腳踢」進了娛樂圈
人們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同樣,一個成功的明星背後,自然也會有一個偉大的經紀人,而陳淑芬則無疑是最配得上這個稱號的人。
1973年,剛剛從香港商科學校畢業的陳淑芬認識了她的丈夫——華星娛樂公司的經理陳柳泉,當時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她,順理成章地進了男友的公司幫忙打理業務。用她自己的話說,剛進公司的她就是個「一腳踢」,什麼都做,秘書是她、財務也是她、清潔工人還是她。就是這樣,這個「一腳踢」算是入了行,那年陳淑芬還不滿二十歲。
20世紀70年代,正逢香港娛樂業的起飛期,那個時候雖然已經有了鄧麗君、徐小鳳、龍飄飄等當紅巨星,但她們也都只是發行唱片而已,當時的香港還從來沒有本地歌手做過個人演唱會。這是陳淑芬的第一次機會,1973年她為著名歌手仙杜拉組織了香港第一個個人演唱會,之後緊接著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鄧麗君、歐陽菲菲、汪明荃、許冠傑、羅文等。這些個唱的成功舉辦,震動了當時的香港娛樂圈,鄧麗君、汪明荃等人聲名大震,而陳淑芬則以「最大功臣」的名號,打出了自己漂亮的第一仗,邁進了香港首席經紀人的行列。
1981年,喜歡推陳出新的陳淑芬借鑑了外國唱片公司的成功經驗,向華星娛樂公司的高層建議籤約自己的歌手,然後再推向市場。為了尋覓歌手,陳淑芬和無線電視臺聯合舉辦香港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舞臺上,18歲的梅豔芳以滄桑低沉的嗓音,神似徐小鳳的沉穩表演、豪放的舞蹈,贏得了滿場觀眾的喝彩,也打動了所有評委,當然也包括陳淑芬。
歌壇神話的幕後推手
如何包裝梅豔芳可能是陳淑芬從業以來遇到的第一個大的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陳淑芬發現,「梅豔芳的賣點是演出,看點是音樂和形象的多變,這是她的定位」。於是她想盡辦法幫她找歌,並在形象的設計上下工夫。她找到了香港大師級的時裝設計師劉培基和唱片封套設計師陳幼堅,與他們共同研究如何包裝梅豔芳。從後來的情況看,陳淑芬的思路和策劃抓住了梅豔芳的長處,把住了香港的流行脈搏,將梅豔芳成功地打造成了「東方的麥當娜」。
如果說成功地塑造了梅豔芳驗證了陳淑芬的獨到眼力,那麼再次捧紅張學友則證明了她那過人的膽量。20世紀90年代初期,曾經一度風靡香港的新人張學友,因為嚴重酗酒在歌壇沉寂了整整三年。在香港這個殘酷的商業社會,人們是很現實的,你一旦沒落了,沒有人會冒著賠本的危險去幫助你,更何況張學友的第五張專輯僅僅賣出去了幾百張,這更讓人們覺得他是一個不能碰的「銷量毒藥」。
走投無路的張學友經朋友介紹找到了陳淑芬。陳淑芬看著沮喪的張學友,思考了半天說:「我可以幫你,可以當你的經紀人,但是有一個要求,你必須戒掉酗酒。」聽到有人肯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激動的張學友當著陳淑芬的面發下了那個有名的毒誓,「四十歲以前絕對不再碰一滴酒。」很多人不理解陳淑芬為什麼要冒這個險,陳淑芬說:「雖然學友因為醉酒,總是鬧出一些是非,這很可能是他第一張專輯就大賣、年輕人掌握不好自己造成的。但是我一直覺得學友是一個品性很好的人,也很有想法和見地。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那個實力啦,我不相信他,我也不會跟他走到一起。」
1993年,張學友的《吻別》在陳淑芬的精心策劃參與下,全球銷量高達四百萬張,張學友憑此一躍成為香港樂壇的天王級人物。之後的一百場世界巡迴演唱會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在香港歌手中前所未有,令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國熱。此時,張學友在香港已是紅得發紫,然而起點已經這麼高了,下一步該怎麼走?陳淑芬和張學友開始分析市場,發現在國外已經很火的音樂劇,在中國卻一部也沒有,為什麼我們華人就不能原創自己的音樂劇?於是,陳淑芬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運作張學友原創音樂劇,這在華人音樂界又是一大創舉。在許多音樂人的共同努力下,《雪狼湖》終於面世,在香港收到了空前的好評。然而,這麼大型的音樂劇只在香港做,影響力太有限了,成本回收也是個問題。陳淑芬決定轉戰內地市場。其實她早就看好這塊越來越開放的市場,此舉不但可以宣傳該音樂劇,還可以試試內地市場的深淺。「當時壓力很大,投了巨資,但內地演出商才籤了十幾場。我們的目標超過50場。擔心不言而喻。後來覺得不要去多想了,心裡對該劇有信心,覺得只要做開了,就會火起來。」陳淑芬回憶說。
2004年12月24日,《雪狼湖》的首演在北京舉行,當天的首都體育館座無虛席。演出現場的熱烈氛圍,大大超出陳淑芬的想像,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有了北京的試水,劇組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全國巡演,從東莞、深圳、廣州到成都、西安、天津、臺北,演出場場爆滿。《雪狼湖》不但將張學友推上了「歌神」的寶座,更是讓華人原創的音樂劇獲得了首次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百老匯」的先河。
娛樂圈最值得信任的女人
陳淑芬具備作為一個經紀人的全部素質,大膽、眼光獨到、不急功近利、有投資頭腦,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法寶,那就是仗義和包容。香港演藝界都說陳淑芬是一個最不像經紀人的經紀人。她的旗下藝人草蜢樂隊在接受採訪時說:「人們都覺得她是個經紀人,一定會很兇,就是那種把藝人推出去表演,她坐在家裡收錢的那種經紀人。可是事實上,遠不是如此,她是一個會與藝人同甘苦,共患難的人,更多的時候像個保姆。」
張國榮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說:「我的背後,有一個對我的事業有很大幫助的女人,也是我最信任的女人,她就是陳淑芬。」從張國榮還是個毛小子的時候,陳淑芬就與他成了最佳拍檔。他們倆之間的關係,是經紀人和藝人的關係,更是相互信任的朋友關係。為了保護張國榮,陳淑芬費盡了心思,她說:「他所有的活動都由我策劃,只要是有利於他形象的,我都讓他參加;只要是負面的,哪怕錯過所有機會,我也會把他藏得很好;採訪他的記者也是經過事先篩選的,我只讓自己信任的記者採訪他。」
對藝人如此愛護,難怪張國榮把她當成紅顏知己,所以當1986年陳淑芬離開華星公司時,張國榮問也不問就跟著她走了。當張國榮身心疲憊想要退出娛樂圈的時候,陳淑芬一句阻攔的話都沒說,開始為他籌備告別歌壇演唱會。因為她知道張國榮的壓力,應該讓他暫時歇一歇,即使自己虧錢也要讓他開心。不過只有一點,陳淑芬沒有聽他的,那就是她私自將張國榮定的「退出娛樂圈」改成了「退出歌壇」。短短幾個字的變化,給了張國榮很大的迴旋餘地,也讓他得以在接下來的幾年盡情開展他的電影事業。張國榮喜歡吃什麼湯,喝什麼樣的紅酒,他的一切愛好陳淑芬幾乎都知道。當初張國榮在日本開演唱會,陳淑芬就帶著煲湯用的工具和材料,飛到日本為張國榮煲湯,幫他緩解壓力。
據香港資深經紀人餘嫣透露,張國榮決定離開這個世界時,親自打電話給陳淑芬,叫她到文華酒店門口等他。他說:「陳太,你到門口來等我。」當陳淑芬趕到時,迎接她的卻是一片慘烈的鮮血。令人敬佩、感動的是,已經被嚇傻了的陳淑芬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能讓人看到張國榮的悽慘,抓緊時間進行善後,並且為他準備了一場完美的葬禮,在全香港市民和娛樂圈人士的追憶和唏噓之中,替張國榮的人生畫上了謝幕的休止符。
陳淑芬帶過的藝人對她都十分依賴。梅豔芳臨死前將一切事務都交給了她,沈殿霞病重也將女兒託付與她。能夠得到這麼多人的信任,全靠陳淑芬的仗義和包容,她從來不會從藝人身上去壓榨什麼,而是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歌神」張學友曾經說:「陳太從來不會逼迫藝人去做什麼。她知道我顧家,總會刻意安排出來時間讓我回家陪女兒。如果我想休息,她也從來不會說二話,她對待別人也是如此。」謝霆鋒的母親狄波拉評價陳淑芬:「我是個華而不實的人,相比陳太差得遠,例如我老公60歲退休Party,原本我事先要去店裡看蛋糕,但我沒有去,陳太竟然從澳門趕回來幫我看那個蛋糕。在我心目中她不止是女強人這麼簡單。」
一個女人能屹立於繁雜的娛樂圈半世紀不倒,並且扶執了香港最輝煌的一代歌壇巨星,在這點上,恐怕陳淑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人物,在生活中卻是個會為老公煲湯、陪兒子逛街的賢妻良母。熱衷公益的她投資南京藝術學院,成立了旨在推動中國內地音樂劇發展的「天星音樂劇學院」,並且用自己的「陳淑芬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音樂劇人才。作為香港演藝圈的愛國人士,陳淑芬主辦策劃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997年96小時衛星節目,將北京、香港回歸慶典轉播到全世界。同時,她還策劃統籌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等一些列重要文藝晚會……
見過陳太的人都說,你一點也看不出來,她就是那個在香港娛樂圈可以呼風喚雨的人,你只會看到一個依偎在丈夫身邊的溫柔女人——陳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