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眾生相,觀思神相

2020-12-14 一夢伽藍

物有物像,人有人像。各有各像。所謂眾生相,觀思神相。

眼眉愁苦者一定諸事不順。吳媽是這樣的人:灰褂,窄腳,身子黢黑。眼眉總擠到一塊。額頭那川字紋昭然於眾。她是個苦命人,誰都知曉。死了丈夫,丟了兒子,賣了身子給人家做長工。青春燃燒殆盡,愁苦如影隨形。她說我說得很對,與其一輩子受苦受難,倒不如早些過了奈何橋。一了百了。結果一條白練便將她帶往了阿鼻地獄。我不禁多念了幾遍《大悲咒》。

眼眉愁苦者一定諸事不順。吳媽是這樣的人:灰褂,窄腳,身子黢黑。眼眉總擠到一塊。額頭那川字紋昭然於眾。她是個苦命人,誰都知曉。死了丈夫,丟了兒子,賣了身子給人家做長工。青春燃燒殆盡,愁苦如影隨形。她說我說得很對,與其一輩子受苦受難,倒不如早些過了奈何橋。一了百了。結果一條白練便將她帶往了阿鼻地獄。我不禁多念了幾遍《大悲咒》。
他進來先打量我。此人長相清秀,面容恬靜。我微笑著說:道長在觀裡等著你呢。他不禁怔道:閣下如何知道?我道:眾生有眾生相,眾生有眾生緣。他說:我是個苦命人,所以才入道。我給他講了吳媽的故事,他瞭然道: 原來,我是如此幸福。我目送她離開。囑道:父偷爾妻,何必掛懷?道長已走,可返。
一頂轎子,流蘇帳子,窄履衣子,豔紅鞋子。我說:人各有命,切莫強求。我說:你的決定,是對抑錯,你可以活的更好,原本。她哭泣著訴說,淚水浸溼了大片宣紙,洇在上面開出了胭脂般的香豔。她說:我是苦命人啊。我道:有求皆苦,無欲則剛。你若不急功近利,希冀著大奶奶的位,誰又逼著你死了不成?她說:若我生於富貴權勢人家,怎會如此?我道:賤妾如芥,你本為芥,何又在乎一切?
滿面油光,五大三粗,醜不可觀。我微笑著道:屠蘇大人,今日大吉。他抹了一把汗道:神相此言差矣。我道:面醜不足怪,心醜惹人厭。你若干了虧心事,誰也救你不起。除卻心頭患,豈不大吉?他皺著粗眉憨道:神相,小人愚鈍,錯手而已。我道:錯手失殺,你的賢妻孝兒,你自認的姦夫,你自認的敵人。你活在愧疚裡。不如活在失望裡。

我看眾相。評頭論足。我品眾生,眾生品我。智者聞其道,信者仰其佛,明者見其心,清者觀其性。俗語言的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相關焦點

  • 何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經》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裡的「相」是指「想,觀念,概念」。我相就是我的概念,人相即人的概念,眾生相即眾生的概念。初讀佛經,沒有深入了解的話,很容易就望文生畏懼之心。我們所認知到的你,我,他及眾生在本質上是一種無常的存在,是我們固執己見的認為。
  • 《金剛經》裡面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指什麼?
    《金剛經》裡面多次出現,「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該如何理解這四相呢?從字面意義上看,相即形狀,四相即我的形狀、人的形狀、眾生的形狀、壽者的形狀。《金剛經》是大乘佛法,講的是如何生菩提心,佛法唯識宗裡面講二無我:人無我,法亦無我。無我即不執著於這個"我"的形狀。六祖聽聞「應無所住處而生其心」頓悟自性,作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從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子來。
  • 也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六祖《金剛經口訣》: 「修行人有四相。心有能所之分、主客之分,輕慢眾生成為我相。自恃持戒,輕破戒者稱為人相。厭三途苦,原生諸天,是眾生相。心中眷愛長年而勤修福業,法執不忘,是壽者相。有四相者即是眾生,無四相者即是菩薩。」
  • 《金剛經素解》:如何不住我相,人相,壽者相和眾生相,如何無我
    佛陀把眾生進行分類,按照出生方法;按照色和無色來區分,有形無形區分,如此可見雖然無量無邊眾生,但是並不多。菩薩感覺到到眾生太多了,度都度不盡,越度越心慌,如何安心呢?色即色相。《心經》中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謂色,這是外界所看,所聽,所感受到的外相。人的靈魂是無法看見的,但是確實存在。對於打坐修定的人就會有這個體驗,包括有些專家專門研究瀕死的許多人,都會有靈魂出體的體驗。
  • 《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指為何?如何斷滅
    人相,也是我相的一種,執「我」行善,我是善人,八識田中,便有善人的相,有相即遮蔽佛性,迷失佛性,迷性即有生滅,有眾生生,亦有眾生滅;或者著我是修行人,著了修行人的相,著了人相,心內便有一物,亦遮蔽佛性,迷性則煩惱起。
  • 無相佛,無相翡翠,萬相眾生
    即佛本無相,以眾生為相也。「佛本無相,以眾生為相,眾心為相無臉人」角色畫風清奇能抓住特點其藝術風格吸收中國傳統道教與佛教精髓,結合現代思潮的玄幻傾向,融合創作出天馬行空,大膽巧思的作品。其作品運用魔幻、超現實主義的手法,突破傳統又兼具傳統,充滿了現代線條感與東方的神秘 。
  •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亦無非法相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直譯--「為什麼呢?這些眾生不復再有真實之我相、真實之人相、真實之眾生相、真實之壽者相;沒有真實的法相,也沒有非法之相。」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無量劫中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這絕對不是白過,善根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這無量劫在無量佛所修集善根的結果,才有此生對《金剛經》章句的清淨信受,他們當然會有無量之福德。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不可思議。福德不是只有錢財,福德有禪定的福德、有布施的福德、有持戒之福德、有忍辱之福德、有智慧之福德。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什麼意思?
    若善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好多處都提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現象,文字上是現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來說就是觀念。金剛經我相度眾生時,見有能度的我,則有我相,不見有能度眾生的我,則無我相
  • 您怎麼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這不一早我們開始了解「四相」。《金剛經》中一直提到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網絡上,這四相的解釋不少,各有不同。佛經中,佛陀告訴我們很多內容,但需要將之運用,則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觀察與運用,畢竟法是每個人各自去實踐的,這樣才能變成智慧,學佛學智慧。
  • 讀《金剛經》|觀照夢境,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佛陀說完「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句,知道須菩提等必定會對此有疑惑,佛陀於是乾脆自問自答:「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陀說,能覺悟「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虛幻的,方能稱為菩薩。要做菩薩,就要知道菩薩的樣子,弄清楚這四相,就顯得很重要了。我們從觀照夢境開始。
  • 佛教問答:怎樣理解「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麼我們不由發問,什麼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呢?01什麼是「我相」?「我相」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凡事都帶著一個「我」,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都離不開「我」這個相,只是對「我」這個相理解的層次不太一樣罷了。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相都是「我」相。只是在這裡主要區分一個小我,肉殼的我,另外就 是一個觀念的「我」而已。可是肉殼的「我」好理解,觀念的「我」卻難以明白。
  • 《金剛經》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比較通俗的解讀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金剛經中反覆提到此四相。初讀金剛經的人,由於對佛教的了解很淺,一些術語完全不知道其涵義。
  • 翡翠無相佛——佛本無相,以眾生相為其相
    即佛本無相,以眾生為相也。翡翠無相佛系列作品,正是從佛教教義出發,以「眾生皆佛」的理念創作,不執著於佛,不執著於相。因為眾生無量無邊,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是無量無邊,更因每一個眾生的境界不同,見到佛的相便不同。
  • 佛理智慧:《圓覺經》之『云何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
    謂諸眾生,心所證者。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善男子,什麼是我相?我相就是眾生的心所證的境界,即是心所了別的境界。
  • 宏圓法師: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這是解釋上文的不住相布施。不住相,指的是不住有相、不住空相。佛擔心大眾以為,既然不住相布施,那又何必做種種的布施之事呢?所以解釋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也就是說,菩薩在行布施的時候,即相離相。一切諸相都是因緣所生法,一切的相都是因緣所生法,幻有不真,都是妙有真空的,幻有的,當體就是非相,所以不必再撥相以求無住,當體即空。
  • 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成就羅漢四果
    《金剛經》反覆強調修行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我們一般人的會愛自己,愛自己就愛自己的樣子——我相,內心不斷重複對自己的念頭,可是念頭是剎那生滅的,所以我相就不斷在變化,直到我們老了以後,發現沒有一個不變的我。「我相」根本不存在,「我相」是我們想出來的一個東西。
  • 《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一)「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宣化上人:度眾生而無一切度眾生之相
    宣化上人:度眾生而無一切度眾生之相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現在這是「十回向」。「阿難!
  • 《金剛經》中,再三地講了「相」,所謂的「相」是什麼呢?
    相只是一種因緣《金剛經》中有這樣一段話,翻譯後如下:「須菩提,如果你認為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來認識佛陀的真相,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須菩提,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如來的真相併非如此。」這裡再三地講了「相」,若認為以相獲得如來正等覺,這是不對的。經常聽到的:著相了,著相了,所謂的「相」是什麼呢?《楞伽經》裡說:「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其實,相只是一種因緣,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是空相。《大智度論》云:「因緣生法,是名空相。」
  • 《天道》:淺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
    能否剝離那雙眾生之見的眼睛和執念,才是解讀《天道》最根本的。我認為的認為,是我的認為,非是《天道》裡的本來。即便是呼之欲出,也是不能說一個所以然。即便真理版和揣摩版允許在可能與事實之間,存續一個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