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親大會》用愛與真誠灌注,把「情感剛需」做成「追看剛需」

2020-12-17 珞思

《新相親大會》收官:用愛與真誠灌注,把「情感剛需」做成「追看剛需」

|秦明(珞思影視研究組)

「又一季結束了,不可以!」

「希望每周都有,好想每周都有,強烈要求變成每周播的節目!」

比起昨日大家對「假期最後一天」的戀戀不捨,10月6日晚,在十一長假尾聲迎來第二季節目收官的江蘇衛視《新相親大會》,更早一刻讓觀眾萌發「餘額不足」的慨嘆。

勇奪上半年新節目收視冠軍、周日同時段收視冠軍、婚戀情感類節目收視冠軍「三冠王」,《新相親大會》第一季的到來,被視為是江蘇衛視繼《非誠勿擾》之後,又一次在素人婚戀品類領域的驚豔發聲。至第二季最後一期節目播後,觀眾爭相求「加更」,要求節目由「季播」變「周播」,已然養成穩健「綜N代」口碑的《新相親大會》,接過《非誠》的交接棒,成長為荔枝情感矩陣中的一張閃亮廠牌。

婚戀類節目被稱為綜藝界的「常青款」,長年擁有一席之地。中國現有的2億適齡未婚人群,更是滋養其「發育」的沃土。只是,從現實情感剛需走到觀眾追看剛需,這中間有無數道需要跨越的門檻。《新相親大會》向所有人敞開一扇觀察新窗口——將婚戀過程中的兩性相吸,擴展到家庭與家庭的融合對話,流淌在兩代人之間、多個家庭之間的濃情交互,散發出讓觀眾欲罷不能的內容芬芳。

不願結婚的年輕人

在節目裡滿足了對愛情的期待和需求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 ‰,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今年2月份,智聯招聘聯合珍愛網調研並發布了《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近七成處於單身狀態,一半多職場人單身時間超過三年。有意思的是,新浪微博今年8月公布的「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榜單中,《新相親大會》躋身排行榜前十。帶父母一起相親的代際模式,除了徵服廣大爸媽粉,更受到大批年輕觀眾的追捧。

這種收割全齡人群的認可,透過節目的收視表現與討論熱度可見一斑。承接第一季「三冠王」的高起點,第二季節目開播破1,實時最高收視達1.486%,單期最高收視為1.33%,同時10期節目拿下全國網收視第一;截至節目收官,《新相親大會》登微博熱搜榜共計20次,覆蓋內容維度多元,以主持人孟非、張純燁為代表的明星類話題、以節目延伸探討為主題的情感類話題、以素人男女為焦點的嘉賓類話題等多點開花,吸引大眾打CALL不停。

現在的年輕人一邊高喊「單身萬歲」,一邊樂此不疲地看著別人相親、戀愛,應驗著「真香」定律。對於這一「反差」,《新相親大會》節目製片人張紅巖此前在接受捕娛記(ID:ibuyuji)採訪時曾談及該現象,在她看來,年輕人結婚意願的降低,不能將其簡單對號於「對愛沒有期待和需求」。相反,導演組在與素人嘉賓的接觸中更能明顯感受到,這些單身男女對「擇一人而終老」的渴望和期盼。

換句話來說,出現在節目中的素人嘉賓,某種意義上就是現實單身青年們的縮影:即將迎來三十歲卻孑然一身的大學女老師李煜璟,坦承自己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對未來生活無所適從;敢怒敢言的率直大女人王依桐,因性格上的稜角飽受熱議,但她堅持做自己等待懂她的人到來;各方麵條件優異的牙科醫生劉光元,年逾三十卻戀愛經驗卻為零,優秀熟男也讓部分女孩望而卻步。

站上《新相親大會》舞臺的這些素人男女,有著各種我們能在現實生活裡「對到答案」的雷同,「我也和她(他)一樣」的心有戚戚,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感。尤其是期待轉角遇到愛的年輕人們,更能感同深受素人嘉賓的相親過程,感受到男女之間情愫萌芽時的悸動,進而產生代入感,仿佛自己在經歷一般。

高熱度被評「上頭節目」

著眼節目話題探討+原創互動營業「鎖粉」

「上頭節目」,是觀眾對這一季《新相親大會》的評價,形容節目會讓人看了以後過度興奮,容易上頭。節目自7月14日開播以來,一共有33對男女嘉賓牽手成功,甜蜜粉紅的撒糖告白、心有靈犀的緣分巧合、肉麻反差的土味情話、意外跌出的高能反轉等相親名場面,成就了給觀眾留下深刻記憶的內容抓力。播出時追看素人嘉賓的相親過程,播出後跟進牽手情侶的發展進度條,明明是素不相識的素人相親,卻迸發出讓人停不下來的「上頭」慣性。

收官一期,節目組就集中放出前11期節目裡部分牽手嘉賓的「買家秀」,李若吾&王依桐、謝超傑&彭湘琳、劉光元&康鑫、王宜鯤&朱迪、王鳴宇&朱清清、李仁俊&倪佳靖等6對牽手嘉賓分享愛情進展發糖,令眾多觀眾感慨「又是變身檸檬精的一天」。難得的是,節目並不止於呈現心動相遇時分的甜蜜動人,還有水到渠成背後的百轉千回,一起帶動大家為每一份不易的相遇相知而激動、歡呼、感動及欣慰。

比如,被5位男嘉賓「婉拒」的李煜璟和被媽媽土味情話「拖累」的劉子昂,兩人克服年齡和地域差距,以及半路殺出「程咬金」截胡的危機,最終牽手走到一起,堅定不移的決心感染到熒幕前的無數人:「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既然決定接受他,就不會因為別的狀況而臨時改變。」同樣是作為唯一一名留燈嘉賓上臺的馬麗莎,面對男嘉賓陳寧離異有一個女兒的現狀,她的回答真誠且真實,「我不能做到把她視如己出,但是我能儘量地去對她好」。

著眼於節目本身的劇情看點之外,讓觀眾感受到素人相親「魔力」的還有平臺基於衍生內容展開的「原創營業」。比如,李煜璟提到自己接近而立之年,擔心是不是會就此觸到戀愛的天花板,從中引申出「三十歲女生的戀愛焦慮」;女嘉賓程露露登場後,原本「弱弱的」「想找一個人照顧自己」的男生一下就變了,由此引發節目外關於「會因為喜歡一個人改變原則嗎」的激烈爭論。

除此之外,節目還在抖音、微博等不同陣地開展「原創內容」營業,「孟非七夕脫單許願」小視頻拿到抖音熱搜第二,耿直爸爸抖音短視頻點讚量超34.6萬,節目官方抖音粉絲相比開播前增長達2倍多。對於「周邊」開發的重視,無疑在節目本身過硬的內容魅力基礎上,為節目的話題和熱度輻射增加一重互動保障。

讓孟非獻出「螢屏第一哭」

以「愛」與「真誠」為前提,時刻都在以小見大

本季收官,雖然最後一個不能大團圓結局,但是希望孟爺爺能說醒一部分人,別再以貌取人。另外也敬重孟老師一個中年男人的堅持和倔強。」《新相親大會》收官之際,製片人在微博上發表了這樣一段「諫言」,源於節目最後一位女嘉賓程露露,因為上臺後男生的反應和表現與她在後臺等待時看到的有較大差異,因此她在滅燈環節滅掉了包括爆燈家庭在內的所有亮燈。這一結果,於一檔相親節目而言,自然無法稱其圓滿,但在節目外引發了大眾對時下年輕男性普遍不太成熟的熱議——通過舞臺上的一隅,去展現與拆解現實社會婚戀存在的問題。

正如孟非在一期節目裡提及的「為什麼單身的男女性當中,女性呈現出越來越優秀,男性呈現出越來越普通」,在他看來,這一現象反映的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擇偶時的一大傳統——女性再優秀,她找另一半都要找一個比自己還要優秀的;而男人再普通,也要找個比自己還普通的。

以「愛」與「真誠」為交流前提,從相親嘉賓與相親家庭以小見大。《新相親大會》所呈現的思考,不僅僅立足單一形式的男女相親。從第一季開始主張「父母在、更有愛」,節目所構建的「相親場」不單是兩性之間的交流,更是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對話。所以,這個舞臺上,除了個性飛揚的年輕人,很多時候,作為子女擇偶參照的父母,也是輸出良好、正能量婚姻觀與價值觀的重要窗口。

這一季,孟非在一期節目中恣情流淚,哭到淚眼婆娑的一幕,相信是很多觀眾無法忘懷的一大記憶點。女嘉賓卜天依的父母離婚16年,為了女兒的終身大事,破例坐到了一起,更為動人的是,年過半百的卜爸爸,在無數雙眼睛的見證下,懺悔自己對家庭擔當的不夠,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職責,如今,他希望天依媽媽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去彌補以往的錯失,祈求破鏡重圓。

就如孟非所說的,無論是卜天依的爸爸媽媽,還是劉凱綸、王富貴的父母,這個舞臺上,父母是一個家庭家風的生動寫照,也是為孩子樹立榜樣的直接投射。節目用這些看似個體的「小家庭」,引發社會集體的「大討論」,生動詮釋了「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

相關焦點

  • 《漢字風雲會》導演:很高興把綜藝節目做成剛需
    原標題:「很高興把一檔綜藝節目做成剛需」   與出自同一製作團隊、在幾年前引起熱議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相比,《漢字風雲會》不走疑難、生僻路線,參賽選手也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主。從前四期的播出情況來看,小學生們的書寫能力超過大部分成年觀眾,以至於很多家長表態:以前看到熊孩子看電視會想辦法阻止,因為這檔節目,現在全家都鼓勵孩子到點看電視!
  • 剛需指的是什麼?剛需買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購房者需求的不同,現在購買房子主要分為兩類人,一種是剛需購房群體,一種則是投資購房群體,大部分剛需購房群體都是屬於沒有太多的購房預算,但又急著購買房子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購買房子,購房者遇到的問題就會有很多,並且選房子辦理購房手續也是一個難題,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剛需指的是什麼?
  • 剛需是什麼,剛需就是自己的本心
    「剛需」這個東西,從本質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而一個人的價值觀會決定一個人的走向。正確的「剛需」統合起來就是要讓我們明白前面的很多概念有沒有真正理解,還有沒有堅持,思考一下自己,反省一下現狀,你有沒有做出改變。
  • 中國真剛需僅剩15%?剛需獲新定義:不大於6套房,你達標了嗎?
    對於這樣的現狀,很多網友們表示,我們中國的剛需一族還是多啊!這麼貴,都能搶購一空!但是數據卻狠狠打了我們「一巴掌」!其中的剛需,只佔了一小部分。根據西南財大的報告顯示,去年的第三季度全國城鎮家庭新購房的目的數據顯示:其中佔據大頭的是投資性,大概有58%;而改善型的也有近27%;我們認為是重點的首次購房,也就是所謂的真的剛需一族,佔比僅有15%左右!
  • 播到第四季的《新相親大會》,我們究竟在「看」什麼?
    《新相親大會》上周日播出後再傳捷報:59城收視率1.17%,#新相親大會#、#二次元中科院研究員來相親#持續霸屏微博熱搜。已經播到第四季的《新相親大會》收視、口碑越發堅挺,成為周日晚間的「常勝將軍」,無論中老年還是年輕觀眾都看的津津有味。關於《新相親大會》,我們究竟在「看」些什麼?
  • 瀋陽新房市場變更,「狗不理」變剛需,剛需變改善
    那時候售樓員給你「洗腦」,這是新市府,以後有發展。估計你心裡會想「洗腦?這破地方還洗什麼腦?」筆者來舉個例子,某論壇發言,注意看時間。2017年位於月星中央公園從6000漲到8000,很多人接受不了。當年沒人理的瀋北新區,已經成了剛需購房者的首選。而當年不被看好剛需的渾南,已經成了大部分改善購房者的考慮首位。筆者真是希望當初賣房的售樓員能多「洗腦」一部分人群,讓他們先富起來。
  • 剛需房是什麼意思
    但房子也很昂貴,有人很輕鬆的買房投資,也有人忙忙碌碌就為了一套房,每個人買房的目的都各不相同,但相關政策也根據不同的買房目的區分了性質,通常,最常見的便是剛需和改善住房。這兩天,成都正出了關於剛需買房的政策,一時間討論頗多。本篇,就從基本定義來說說,剛需房是什麼意思?
  • 南京欠剛需人群的,它還了
    與去年新房價對比,今年熱門板塊的新房價明顯上漲,像燕子磯從2萬多漲到3萬多,河西新房價基本在5萬/㎡左右。   諸多區域買房門檻大增,置業成本也越來越高,不少人只能選擇退出,而這些人幾乎是剛需人群。   剛需戶型競爭激烈,買房難上加難    剛需人群本可在限價的政策下,置業南京。然而事與願違,小戶型十分搶手,投資客、富人與剛需人群同臺競爭,像燕熙臺、揚子江金茂悅、世茂璀璨睿灣等小戶型開盤即罄,多少剛需人群淪為陪跑。
  • 從婚戀服務類節目中突圍,《新相親大會》有何破題之道?
    在強手如雲的背景下,江蘇衛視《新相親大會》逆勢突圍:第一季平均收視1.083%,成為一批不折不扣的收視黑馬;第二季平均收視1.12%,蟬聯周日同時段收視冠軍。在收穫超高關注度的同時,《新相親大會》還憑藉全素人、真情感、真溝通的純真製作理念,為男女嘉賓覓得良緣。明年1月5日起,《新相親大會》第三季將重磅回歸,與觀眾繼續「周日見」。
  • 1000萬的剛需房,太諷刺了
    最近深圳突然掀起了一陣樓盤「打新」熱潮。打新原本是股市術語,意思是用錢投資新股,中簽了就算買到上市股票了。股市打新是給投資者一個賺到一點小錢的機會,但這種模式被用在購房上,卻形成了一種瘋狂的投機行為。並且為了順應政策,這些打新的人無一例外對外都是所謂的「剛需族」。現金流千萬的「剛需族」,這個魔幻的新詞正在深圳上演。1。那麼這些「剛需族」又是如何打新的?
  • 在昆明 剛需購房99萬元起步
    對於剛需購房群體來說,購房資金從哪來?購房成本是多少?選擇範圍有多大?10月29日,貝殼研究院發布了《2020城市剛需購房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首次盤點了主要城市「剛需上車基準線」,其中就有昆明,那麼昆明的剛需情況如何呢?
  • 嘴巴上的剛需,新概念,老品牌!
    更有意思的是,今天白酒股和調味品股是一起漲的,而這兩者其實是可以合稱為一個概念:嘴巴上的剛需,嘴巴概念股。說白點,就是那些我們日常吃的喝的,願意往嘴巴裡塞的。那這些股有什麼共性呢?因為消費習慣輕易不會改變,不管發生什麼事情,該吃吃該喝喝,這點是少不了,所以這類股票在業績的穩定性上是要更強一點的。
  • 2013定調轉變 改善剛需"並駕齊驅"
    2013定調轉變 改善剛需"並駕齊驅" 2013年02月25日 16:06 來源:中國吉林網  市場不再是單一的面對剛需購房人群,而逐步提供滿足更多需求的產品。據了解,住房面積從受歡迎的50—90平方米,逐漸變為60—120平方米,而120—150平方米的產品也逐漸增多。東亞經貿新聞2月22日報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改善型需求「蠢蠢欲動」,多家樓盤也推出了針對改善型客戶要求的產品。市場不再是單一的面對剛需購房人群,而逐步提供滿足更多需求的產品。
  • 睡午覺是生理性剛需嗎?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午睡是不是生理性剛需。午睡是生理剛需嗎?不同年齡階段人群具有不同的睡眠模式,對於嬰幼兒和老年人來說,白天1次甚至幾次小睡(不限於午睡)是生理性需求,是剛需。對於成年人來說,午睡並非生理剛需。
  • Q3周日王者《新相親大會》半程復盤:「領頭熱度」從何而來?
    7月14日開播,至昨晚播出第6期,江蘇衛視原創代際相親節目《新相親大會》走到第二季節目的半程,在大眾熱點保持「日更」節奏的暑期檔,荔枝情感老店將「新相親IP」營業出了可喜業績:收視率開播破1,單期最高達1.129%,六期節目平均收視率更達到了1.115%。
  • 比鄰東方喬蕾:如何把非剛需的外教課變成剛需?| 鯨報導
    從長期可持續發展看,外教在國內的英語教學中充當什麼角色?喬蕾說,「在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外教的定位是補充,而非主導。中國孩子本身語言學習的特點和語言接受的習慣,導致需要有中教老師進行深入的連接和啟蒙。外教老師面對大多數中國學生,作用是輸出練習。
  • 北京二手房市場分化:剛需走俏 改善型房源滯銷
    剛需客戶積極入市「北京二手房七成以上購房者是剛需客戶,熱點剛需盤走高與剛需客戶積極入市關係較大。」多位二手房中介銷售人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發現,中介人員所稱的優質二手房,指的是具備「樓齡新、距離地鐵近、物業環境好」等特點房源。而北京地區具備上述條件的二手房佔比並不高。優質二手房掛牌量有限,而近期需求量陡增,導致價格攀升。
  • 新華社發文直指「樓市打新」,一場投機者的狂歡,剛需被迫接盤
    新華社發文,要控制樓市的「打新熱」。新房市場的投機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萬人搖號」、「眾籌打新」、「委託炒房」、「多層嵌套」、「結構化融資」……這已經炒出了各種翻新和花樣。「房住不炒」翻成夢話。
  • 電建洺悅華府:用剛需價格感受優質住宅
    隨著年末在即,很多人都想在年尾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那麼除了住房的品質要考慮之外,大部分剛需客群還要考慮房源所處的位置是否便利,特別是當代年輕剛需客群,生活節奏快,他們更希望居住在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版塊。主城如此高的房價讓不少剛需客群沒有置業的選擇,而房價低的又多為老舊或偏遠的板塊。那麼,剛需客群到底該何去何從?
  • 寫給南京剛需朋友們的一封信
    對於剛需者而言,想在一座城市穩定下來,就必須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它不僅僅關係到您在這座城市有個窩,更重要的是,您的孩子可以可以就近上學的問題。買房從來不是一個為了買而買的問題,而是買了它可以解決您確實需要解決的某項需求和問題,使您生活更有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