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2020-11-03 雲南網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團結一心共圓復興夢,數千多年燦爛文化水乳交融共頌中華情。」這副鐫刻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文林村的對聯,是當前麗江古城區「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念深入人心的縮影。

「新村建設時,全村為新村建設出人出力,團結成一個人……村裡的發展、前景,每個人心裡都清楚……」古城區文林村76歲的鄉賢會會長楊爾剛說。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文林村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大研古城東郊,「文林」寓意「文仕如林」「文化茂林」,石坊門上鐫刻著「花雨東林」四字,表達吉祥甘露喜降城東文林之意,是一個幸福的期盼。

文林村共334戶982人,有納西族、漢族、白族、藏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0餘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村總人口的60%。

楊爾剛介紹,在黨支部領導下,文林村團結各族群眾,團結一心,建設綠化條件、交通條件、公共文化服務等更好的新村,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麗江古城後花園之路,在整個土地協調過程中無一矛盾糾紛發生。新村建成後,文林村黨員志願承擔村內保潔工作,逐步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現在的志願者隊伍日益壯大,大家共同清掃每一寸土地,衝洗每一塊地磚,保證垃圾不落地,村內從未請過專職保潔員,村子卻依然每天整潔如新。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文林村呈現「黨建引領,村民齊參與」團結共進的景象,實現「各民族都是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近年來,文林村通過抓特色、挖活態、謀發展,確定了「依託世界文化遺產、守護古村文化、打造古村旅遊、發展古村經濟」的發展目標,引進119家客棧、41家餐飲店、54家商鋪。截至2018年底,文林村人均年收入達到6萬元,徹底改變了文林村「文化富、經濟貧」的狀況,建設成為一個美在景,美在德,美在食,美在文化美在物的新文林,成為麗江市零貧困戶、零貧困人口村之一,村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取得了「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文化融入生活,「義尚文林」,崇義尚德,文林村素有比家訓、賽家風的傳統。文林村將「耕讀一生樂事,家和四季平安」等的耕讀傳家、鄰裡和睦的家風家訓中融入民族團結的內容,將「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都是一家人,都要一家親」等觀念融入到家風家訓和村規民約建設中,讓民族團結在村規民約中倡導,在生產生活中貫徹。做到各民族之間稱呼上互相敬重、風俗上互相尊重、著裝上突顯民族特色、婚姻上自由選擇,評選「家風家訓傳承示範戶」「民族團結示範戶」「旅遊振興示範戶」等,吸收誠信經營的「新麗江人」為榮譽村民,從而促進家庭、鄰裡、民族和諧,潛移默化間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林村把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與村文化振興相結合,以夯實文林村軟實力。目前,文林村設立「納西古樂」「白沙細樂」「熱美磋」「勒巴舞」四個傳承點組成102人的歌舞樂會,經常進行練習和展演,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節目。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楊爾剛說,文林村不僅開展納西族為主的「三朵節」「東巴祈福」等節慶活動,還舉辦「雪頓節」「擴時節」「長街宴」等不同規模的活動,在活動期間,各族群眾及遊客匯聚一堂,大家身著民族服裝、同吃「長街宴」、學講民族話,演出民族文化節目,展示文林獨特的文化魅力。

同時,文林村本著「納西族離不開其他民族,其他民族離不開納西族、納西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注重與「新麗江人」的共融共建,每逢節日,村民們和來自五湖四海的經營戶一同排練,一同演出,共同歡唱「我們都是同一個母親的女兒」「大家都要過上好日子」等自編民族歌舞。在守住原住民家園的同時不斷注入「新麗江人」的新元素,各民族之間和而不同、交相輝映、和諧融合的特點更加突顯,民族團結氛圍愈加濃鬱。

近年來,古城區以「把古城區建成面向世界的民族團結進步『窗口』」為目標,以「做好城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為著力點和落腳點,以「共築一座城,同是一家人」為創建主題,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通過樹牢「六個品牌」積極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路,全區處處呈現出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局面。

古城區共有納西、漢、白、藏、彝、普米、傈僳、傣、苗、壯、回11個世居民族。自古以來古城區就是漢、藏、白、納西等民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是各民族和睦相處,多元文化交流共生的開放之地。

雲南網通訊員 楊發禮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擬入選第二批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擬入選第二批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2020-12-16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交融促團結,琿春市大力推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維繫各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琿春市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著力發揮民族文化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凝聚人心、彰顯活力、提升形象、積蓄後勁的重要作用。與密江村一樣,受益於「興邊富民行動」,琿春市古城村、玻璃洞村、防川村等特色村寨
  •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在眾多的古城之中麗江古城之所以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因為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
  • 麗江古城謀創新
    喜歡刺激的遊客可以走一走玻璃吊橋,從空中穿越近百米深的裸美樂大峽谷;喜歡文化的遊客可以看一看民族風情表演,在山谷間同少數民族的表演者對唱山歌。麗江東巴谷生態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化新認為:「客人能夠在景區中進行深度體驗,景區才會更有生命力。我們希望在這裡,遊客可以將旅遊變旅居,從單純觀賞自然風光,變成體驗文化生活。」
  • 整個麗江都在傳唱!《團結花開麗江美》原創歌曲MV發布
    麗江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民族宗教局等有關單位領導以及古城區、玉龍縣的宣傳、統戰、文旅、民宗等部門有關人員參加了儀式。發布儀式在歡快熱烈的《團結花開麗江美》歌舞中拉開序幕。通過歌舞宣傳民族團結,讓更多人傳唱這首歌曲。據悉,《團結花開麗江美》於2020年6月開展創作工作。
  • 一滴水經過麗江,融入中華民族這片汪洋
    古城區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志》為藍本,通過陳列、圖文、聲、光、電、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等形式,採用中、英雙語,全面展示了麗江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遺產保護、自然環保等內容。展館共分為序廳、古城溯源、古城史詩、古城文脈和明日麗江5個展廳,主要介紹麗江古城的形成與發展,及其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和所衍生的文化。
  • 翰墨飄香頌盛世 民族團結促繁榮
    ——紅古區舉辦2020年&34;民族團結進步專場演出及&34;書畫作品展紅古區融媒體中心訊 為慶祝紅古建區60周年,深化各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鞏固提升我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效,全面展現我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新風貌。
  • 雲南麗江美泉村:民族團結進步 鄉村旅遊紅火
    近年來,這個由納西族、白族、漢族組成的小村莊,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進步,振興民族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發展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和諧 大力發展民族經濟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基石,也是維護少數民族穩定和社會和諧的前提條件。
  •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有兩種觀點:一是宋末元初說,按此說,麗江古城的歷史有七八百年;二是唐初說,古城的歷史當再上溯五百年。古城地處滇、川、藏交通要衝,自古以來是漢、藏、白、納西等民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及軍事戰略要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楊福泉:雲南民族文化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的示範意義
    雲南各民族和諧共處共同發展,文化多樣性共存和繁榮,為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如何實現相互尊重與和諧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雲南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發展的成就突出,有說服力地證明了我國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基本內容的民族政策的成功,我國尊重民族文化的國策促成雲南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和發展,而雲南的民族文化也為我國的國際形象增添了不少獨特的光彩,雲南的國際文化和學術交流日益活躍。
  • 松潘縣進安鎮:描繪高原古城的民族團結和諧畫卷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親途經松潘,為各民族埋下了團結種子,古城北門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雕像述說著各民族友好交往、團結進步的美好故事。古松橋頭,「一橋橫跨古松溝通南北,兩岸交融茶馬互市東西」的對聯,描繪著松州古城的多民族共生共融的優良傳統。星移鬥轉,世界變幻。
  • 芒市新聞 | 夯實黨建促團結,民族文化結碩果
    、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的「雲南省第五屆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說課競賽」在雲南省民族中學舉行,共有來自全省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從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教學的186名優秀選手同臺競技。
  • 學民族理論 促民族團結
    學民族理論 促民族團結前言:鳳凰鎮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鄉鎮,主要有漢族、壯族。民族問題是關係到我鎮民生的重大問題,把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分大小、發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主張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礎上友好團結,必須逐步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總的看法和基本觀點,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制定民族綱領和民族政策的指導思想。一、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是民族和睦之魂,是民族發展之基,這對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尤為重要。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幾千年來,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共同發展了祖國的繁榮經濟,共同創造了祖國的燦爛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河山錦繡壯麗。
  • 雲南麗江: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
    玉龍雪山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遊客可以感受到「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意境,又因景區內生活著納西、彝、藏、苗等少數民族,具有絢麗多姿的少數民族文化,使玉龍雪山成為集觀光旅遊、民俗旅遊、生態旅遊、康體休閒、科學探險旅遊等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 文學大咖齊聚麗江古城探討多民族文化中的文學
    文學大咖齊聚麗江古城探討多民族文化中的文學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麗江古城裡有個以文學為主題的特色文化院落,那就是十月文學館,今天一場文學大餐在這裡啟幕。此次活動由北京十月文學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麗江古城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主辦,以「多民族文化中的文學」為主題。
  • 麗江radio【麗江古城杯】課本劇大賽:寧蒗縣民族小學《一滴水經過...
    原標題:麗江radio【麗江古城杯】課本劇大賽:寧蒗縣民族小學《一滴水經過麗江》為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激發麗江市廣大師生對祖國的熱愛,由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麗江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麗江市教育體育局、麗江市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冠名的「麗江古城杯」第一屆中小學課本劇暨 「一滴水經過麗江"課本劇大賽正式開賽
  • 民族團結重在交往交流交融
    原標題:民族團結重在交往交流交融   如今,節日互訪已成為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重要形式和表現。就在剛剛過去的藏曆新年,筆者和漢族朋友前往藏族朋友家裡拜年,在感受濃厚的藏民族節日文化的同時,增進了了解、促進了感情,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 千年麗江古城的前世今生
    >麗江古城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古城,它的華麗轉身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宋元以降,麗江古城成為茶馬古道的重鎮與商品集散地,納西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一度成為滇川藏交界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區,為促進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的交流,推動滇川藏「大香格裡拉」區域經濟文化的開發與發展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特別是明代,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在中央王朝的信任和支持下,以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己任,積極學習漢文化,麗江古城進入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
  • 以文化發展引領民族團結進步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族兒女,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創造了河湟文化、康巴文化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文化是青海寶貴的一筆文化遺產。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保護和弘揚各民族文化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創建的「根」和「魂」,不斷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充分挖掘豐富各民族文化內涵,以推動民族地區文化旅遊業發展為抓手,促進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鑑,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文化遺產保護碩果纍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