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發展引領民族團結進步

2020-09-21 三江源國家公園

熱貢泥塑、青繡「荷包」、花花麵食技藝、撒拉族穀物食醋釀造技藝……琳琅滿目的藝術精品讓前來參觀的市民們飽了眼福,漲了見識。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青海主會場的活動中,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傳統戲曲、傳統技藝等民族優秀文化通過線上線下展示展演的方式走進百姓生活,讓老百姓真實地感受到了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自豪與溫暖。

文化是各族人民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族兒女,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創造了河湟文化、康巴文化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文化是青海寶貴的一筆文化遺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把保護和弘揚各民族文化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創建的「根」和「魂」,不斷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充分挖掘豐富各民族文化內涵,以推動民族地區文化旅遊業發展為抓手,促進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鑑,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文化遺產保護碩果纍纍。爭取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近10億元,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一億多元,對塔爾寺等一大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維修和保護性設施建設,圓滿完成了玉樹地震災後重點文物搶救性保護和修繕。紮實推進藏族文化(玉樹)、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設立省級德都蒙古(海西)、土族文化(互助)、循化撒拉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全省世居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文化全部得到整體性保護。投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專項資金4130萬元,實施非遺項目保護。黃南藏族自治州80戶農牧民家庭作為非遺保護傳承示範戶,在北京、上海等地開設200多家熱貢藝術窗口,「非遺」保護利用不僅向外展示了我省優秀的各民族文化,同時也成為了當地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對外文化交流活躍,民族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堅持「走出去」,全省共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項目40多批次,組織文化企業赴30個國家進行產品展示、交流,對宣傳青海多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後組織代表團10餘批次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有力促進了國際社會對青海的認識和了解。

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近年來,我省相繼推出了《多彩果洛》《拉麵哥變奏曲》《喜看班彥新面貌》《青海少數民族金石錄》等一批反映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和改革發展的優秀民族文藝作品。原創民族舞劇《唐卡》參加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獲文華大獎提名劇目。

「草根」文藝團隊也是一支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在我省,有100支大美青海文藝輕騎兵,這些民間民族演藝團體活躍在城鄉之間,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如樂都區南涼古韻藝術團精心編排的音樂走秀《中國中國我為你歌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都蒙古民歌藝術協會編創的民族舞蹈《媽媽的藍頭巾》等民族文化濃鬱的節目深受群眾喜愛。

民族文化來自於民、傳承於民更應使民受益。

過去,「繡品」對於農牧區婦女來說是自用品,而如今,它已走出「家門」走向市場,「繡品」屬性的改變也悄然改變了「繡娘」們的生活。

索南吉是化隆回族自治縣牙什尕鎮盤龍曲麻村的婦聯主席,也是盤龍曲麻村小有名氣的刺繡能人。2020年3月,由牙什尕鎮文化站牽頭,成立了牙什尕鎮刺繡專業合作社,索南吉成了合作社的負責人。索南吉將附近的48位刺繡能人都帶動加入到了合作社,並組織刺繡傳承人專門授課,培訓刺繡能人掌握打造適應市場產品的技能。

同村的張金姐就是合作社的一員,她告訴記者,在家裡還要做一些零碎農活的情況下,做成一雙剁繡成品鞋墊只要一天,一對成品剁繡枕套也只需要三天,而一雙剁繡鞋墊能賣55元,一對剁繡枕套能賣300元,「沒想到靠做針線活兒也能掙到錢,老手藝繡出了新生活!」張金姐說。

全縣像這樣的刺繡專業合作社還有16家,像索南吉和張金姐一樣的繡娘有500多名。這些繡娘靠自己的巧手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

海東是青藏高原歷史、文化、民族、農牧文明交流交匯交融的沃土,勤勞智慧的河湟兒女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河湟文明,為孕育和發展民族手工藝產業開闢了肥沃「土壤」。近年來,海東市依託豐厚的民族特色文化,著力打造「青繡」品牌,民間刺繡已成為海東民俗文化和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如互助土族自治縣新建「盤繡園」,搭建「盤繡」產品展示平臺,吸引並扶持貧困婦女就業創收,其中金盤繡公司吸納的208戶建檔立卡貧困繡戶直接受益;素隆姑公司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50戶為固定繡戶,輻射帶動全縣1000名繡娘,人均月收入1800元以上。民和銀龍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加強對當地婦女的刺繡技能培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就地就業,從業人員人均月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

2018年,我省舉辦了首屆「民族團結進步」刺繡展暨刺繡大賽活動,來自全省各地的近500名民間「繡娘」現場展示藏繡、堆繡、盤繡、蒙繡、河湟刺繡等民族刺繡工藝,現場琳琅滿目,蔚為大觀。

2013年,青海刺繡作品曾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項「山花獎」。青海刺繡以藝術獨具特色,分布地區廣泛,從業人數眾多,已成為中國刺繡在高原綻放的絢麗花朵。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全力推動青海各民族傳統工藝技藝提升。我省挖掘、搜集、整理優秀的民間刺繡藝術,培養優秀刺繡傳承人,推動婦女創業增收,刺繡藝術已成為我省廣大農牧區婦女傳承祖輩留下的手藝,弘揚保護傳統文化,在家增收致富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示民族團結進步、特色文化的窗口。

圍繞民族地區文旅產業發展,我省將民族文化的開發利用與旅遊業相結合,在注重軟環境建設的同時,積極建設硬體環境,挖掘並提升旅遊景點的文化含量,使青海多彩多姿的旅遊景觀增添了民族文化魅力。先後確定文旅產業引導項目27個,下達扶持資金4110萬元。協調省內9家戰略合作金融機構,開闢文化旅遊企業綠色通道,推出文化旅遊企業貸款優惠等個性化舉措。在民族地區設立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生產扶貧基地77家,補助資金400萬元,扶持文旅小微企業發展。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以文化為引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起民族團結精氣神,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以文化發展引領民族團結進步
    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非遺購物節」青海主會場的活動中,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傳統戲曲、傳統技藝等民族優秀文化通過線上線下展示展演的方式走進百姓生活,讓老百姓真實地感受到了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自豪與溫暖。文化是各族人民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絢麗綻放——梁河縣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紀實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絢麗綻放 ——梁河縣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紀實 近年來,梁河縣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把民族工作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之中謀劃推動,著力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各族人民呈現出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巴林草原
    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是巴林右旗以黨建引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形成工作合力,旗委成立了「一家親」民族團結進步「黨建聯合體」,融合了旗內外58家機關單位的黨組織,組建了經濟社會發展、教育、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等7條工作鏈。在黨建聯合體的引領下,全旗湧現出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成為全旗民族團結進步的推動者。
  • 保山市高位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縱向發展
    近年來,保山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重大決策部署,認真謀劃部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認真履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新時代民族工作歷史使命,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積極探索散居民族地區發展模式,切實加快民族地區脫貧發展步伐,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 【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你了解嗎?
    2.新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3.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國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針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 靈臺縣積極探索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途徑之引領篇
    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工作開展以來,靈臺縣立足縣情實際,把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有效載體,結合縣內商周文化、皇甫謐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優勢,集聚人文力量,積極創新實踐,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發展文化產業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融合創新、一體多元」的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創建工作新路子。
  • 民族團結進步 | 偏坡鄉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系列活動
    民族團結進步 | 偏坡鄉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系列活動 2020-09-21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日大練兵丨沙法要聞】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百日大練兵丨沙法要聞】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沙區法院第五黨支部組織幹警觀看《… 2020-05-22 0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平縣蔡寨鄉召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表彰大會
    會議對評選出的陳二紅等16個先進個人和王梅英等14個先進家庭予以表彰,並安排部署了今後一個時期全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點工作任務。呂海燕代表鄉黨委,向大會召開表示祝賀,向受到表彰的全鄉民族團結進步「兩好三美」家庭和個人致以敬意,向關心支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全鄉各界人士和為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辛勤付出的同志表示感謝。
  • 西雙版納州啟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行動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舉措。廣泛建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進創建工作的有效載體;是推動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深度融合創建、整合創建資源、建立協作機制、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各級各部門各行業互幫互學、團結協作、資源共享、相互提高,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有效手段。
  • 【民族大團結】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
    對民族團結了解多少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些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的小知識吧!1、黨的十九大提出民族團結進步方向是什麼?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麗江古城:民族團結謀發展 文化交融促繁榮。 供圖 「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團結一心共圓復興夢,數千多年燦爛文化水乳交融共頌中華情。」這副鐫刻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文林村的對聯,是當前麗江古城區「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念深入人心的縮影。「新村建設時,全村為新村建設出人出力,團結成一個人……村裡的發展、前景,每個人心裡都清楚……」古城區文林村76歲的鄉賢會會長楊爾剛說。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常識
    2.維護民族團結。民族團結是國家穩定的基礎,是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保證。民族團結的主要內容是各民族要和睦相處,情同手足。民族團結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3.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是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4.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
  • 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
    17.我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維護民族團結;實施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18.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祖國統一。
  •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專欄丨吳鴻麗:樹學生民族文化自信 譜菁菁校園...
    南寧市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突出壯鄉首府特色,推動南寧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向縱深處發展,全面凸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市形象。南寧各民族群眾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邕城絢麗綻放,芬芳多姿。
  •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貴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屬logo長啥...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貴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屬logo長啥樣?有啥含義?《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使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為建設貴州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做出省會貢獻。
  • 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70周年前夕,我們隆重召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我們全力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獲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7年來,我十幾次到民族地區調研,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親眼看到了民族地區面貌日新月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
  • 錦繡繁花綻芳華 鄉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紀實
    在鄉城,一朵朵錦繡繁花,一幅幅美麗畫卷,記錄著藏漢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軌跡。鄉城兒女始終把「民族團結」放在心裡,付諸行動,舉全縣之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開啟了鄉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新徵程。勠力同心夯實發展基礎團結最有力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 「攀枝花」米易縣民族中學「四抓四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
    近年來,學校從強化機制保障、宣傳氛圍、示範引領、共同體意識入手,切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各民族學生在學校和睦相處,健康成長,民族團結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出多彩的風姿,為學校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提供了示範。
  • 民族團結一家親|快點看過來!民族團結進步小知識
    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的小知識吧~~1、黨的十九大提出民族團結進步方向是什麼?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2、《憲法》對我國多民族基本國情是怎麼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