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5月15日下午,上海大學在寶山校區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議室舉辦「新時代領航高校思政課+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研討會」。會議由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主持。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五名嘉賓與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課程思政領航團隊負責人代表、部分領航課程負責人及教師工作部、人事處、宣傳部負責人共30餘人與會。本次研討會其實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教授的調研會。他即將赴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他關切的話題是線上高校思政課教學與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大學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務處三方合署籌備。中國教育電視臺委託上海教育電視臺攝製組全程跟蹤錄製並進行會後專訪。
汪小帆委員首先向來賓們致意。他表示,滬上各高校都在積極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希望能聽到校內外專家及馬院老師們就新時代領航校如何辦好思政課和深化課程思政提出開門見山的觀點。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張黎聲指出,「課程思政」這個概念是從上海發出的,從2017年上海市開展落實高校課程思政整體試點改革校項目到2019年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全市布點領航學校、領航學院,表明課程思政在上海已從探索階段進入研究、傳播和引領階段。他認為,深化課程思政需要老師深挖課程的學術價值、思政價值,不斷提高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需要學校上下一條線的整體管理和整體認識,形成有制度保障、有氛圍浸潤的課程思政行動力,真正形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相互賦能,課程思政與金課相互賦能的喜人局面。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副會長、復旦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李宏圖指出,思政課與其他課程一樣具備「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功能,一是需要我們回答中國是什麼,世界是什麼,了解兩者的關係是什麼。二是思政課如何在學生能力培養上下功夫,思政課如何講出學理來,而不是簡單給出一個結論。三是思政課要將培養學生放到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歷史與邏輯的關係層面上,加入經典文本的解讀跟現實關懷,從很多維度思考,然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只有重新定位思政課,更多提升其學理性,才能培養學生能力,重塑學生價值觀。
全國思政課教學能手、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鮑金,著重闡述對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思考。他認為思政課內涵有三方面:首先,高校思政課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其次,思政課要堅持問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上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思政課教師要把閱讀經典著作作為精神追求和生活習慣。可以在有條件的高校先行開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選修課程,逐步養成老師和學生的經典閱讀習慣。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黨總支書記洪梅,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院長助理、學生培養辦公室主任、2017年度上海市輔導員年度人物吳海燕,結合工作實踐分享她們如何在上海交大致遠學院拔尖人才培養中找到「生涯規劃課」與思政的最佳結合點。海燕老師生動講述了自己探索的鮮活育人案例,引導學生發現自我,激發、守護學生的科研報國夢想。
上海大學電影學院青年教師孫遜結合「四史」學習以及之前帶領學生參與學校原創校史劇《紅色學府》排演,感慨回望歷史是為致敬先賢。他體驗了「瞿秋白、惲代英、張太雷」等一批革命先賢的初心和使命,無形中拓展了課程思政表演課的教學方式。他表示會著手設計以排演「紅色史劇」為載體的思政課程。
「大國方略」系列課程團隊成員、「經國濟民」課程負責人、領航學院掌舵人、經濟學院院長聶永有教授回溯了「大國方略」課程發祥史。他指出,領航學院要有整體設計、制度保障和追蹤考核機制。他分享「經國濟民」如何結合學理、埋入學術主線,跨院系、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實現跨學科融合,聚焦現實,直面大學生關心問題的。他還說到課程思政需要有固化成果,實現教學相長,如出版《大國崛起的新政治經濟學》榮獲上海市哲社著作類一等獎。
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邱仁富總結了十多年來上海大學思政課改革的主要歷程:一是首創 「項鍊模式」,將哲學社會科學專家教授引進思政課堂,提升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教學改革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二是在「六個為什麼」試點中探索形成了「基於問題邏輯的『問題解析式』教學模式」,以學生問題為導向,做到「問題抓人,解答到位」,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三是立足網絡時代,拓展思政課教學,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連接式教學模式」,不斷增強思政課的體驗感和親和力;四是立足信息文明,發揮學院智能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優勢,積極探索智能時代的思政課教學改革,同時,藉助「四史」學習教育契機,挖掘老上大「紅色學府」資源,積極主動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
汪小帆作了會議小結。他指出,專家們發言視角不同,觀點精闢,再一次驗證了「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共同的一點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會後,汪小帆副校長和與會的「大國方略」系列課程骨幹成員們來到上海市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顧曉英工作室」,實地探訪上海大學如何依託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平臺,發揮名師示範引領,聯袂策劃並運行系列品牌課程,積極推廣教學改革經驗,實現其他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汪校長和顧曉英,「創業人生」主講、管理學院劉寅斌老師,機自學院無人艇團隊老師楊揚等交流疫時如何做好「雲上思政」,講好抗疫故事進課堂,做好線上「項鍊模式」,以雲端集體備課,引入多方資源,呈現多學科、跨學科融通的線上思政教學新氣象。「顧曉英工作室」主持人顧曉英接受了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的採訪。
隨後,汪小帆副校長又前往錢偉長圖書館與學生交流互動,最後又與無人艇團隊老師們交流,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如何有機融入思政,如何科研優勢反哺本科教學,如何積極參與到本科生線上線下教學,講好學科抗疫故事,激發學生報效祖國之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