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難掩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野心

2020-12-17 每日甘肅網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10-09-01 14:46  編輯:楊偉玲

  導演巴茲魯爾曼和年輕的畫家VincentFantauzzo一起創作了裝置作品TheCreek,1977參加香港國際藝術展,這是曾執導了《澳大利亞》與《紅磨坊》的導演第一次參與當代藝術創作,他們參展的第一站是香港國際藝術展。

  來自主辦方的數據統計顯示,第三屆香港國際藝術展一共吸引了來自29個國家共155間畫廊參展,總參觀人數更高達46,115人次,比上一屆增加了65%。

  不僅參觀者眾多,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的展覽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畫廊老闆們商討價格。藝術家張曉剛不僅獲邀發表演說,其作品

  GreenWall– HusbandandWife(2010由PaceBeijing畫廊以100萬美元當場賣出。

  與這些相對應的是,展覽中少有香港本地藝術家的作品,也少有香港本土畫廊參展。唯一一本有關香港的攝影畫冊,還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然後在美國學攝影的藝術家所拍。在Para/site畫廊正展示的,同樣是來自內地藝術家艾未未的最新裝置作品。

  顯然,這裡盛產金融家和富有的收藏家,缺少植根於香港文化的原創藝術。

  然而這並不能阻擋香港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野心,背靠嘉士德和蘇富比兩座重要拍賣行,使得香港藝術交易的馬達始終動力十足。亞洲當代藝術市場的逐年升溫,即使在最艱難的09金融危機時,香港國際藝術展的參展人數仍比第一屆上升30%。

  在香港國際藝術展展覽總監馬格納斯·瑞夫裡看來,香港今天本身擁有成為藝術交易中心的更優越條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免稅政策。在香港,藝術品的進出都是免稅的。這是香港比其他亞洲城市而言最重要的一個優勢。同時,由於歷史原因,香港一直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氛圍,使用普通話、粵語、英語都很方便。如果一個一流的博覽會想獲得成功,它必須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按照拍賣交易額計算,香港已經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第三大藝術交易市場。」

  這屆藝術展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不斷售出的高價作品,例如Damien Hirst的TheInescapableTruth,由白立方畫廊以175萬英鎊賣出,劉野的作品CompositionwithBambooandGrass(2007-08)則由SperoneWestwater畫廊以65萬美元賣出,但事實上那些5000美元以下、甚至1000美元左右的低價位藝術品讓整個展不至於淪為純粹高價藝術品交易場。馬格納斯·瑞裡希望在香港國際藝術展上一直能保持一些平價的作品,受眾才可以更廣泛。

  許多畫廊們從中受益以及德意志銀行的贊助讓展覽會能夠更為穩定地舉辦,前者能保證展會主辦方維持一個良好的客戶關係,後者則意味著至少它們短期內不用為資金髮愁,德意志銀行與香港藝術展一下就籤了五年的贊助合約。

  內地買家依然在展會上大出風頭,早前為了吸引內地買家,香港國際藝術展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舉行了一系列推介活動。有笑話說,當年買了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的西方人,都變成了有錢人,而現在再大肆購買這些當代藝術品的,都是中國的有錢人。

  規範的市場建設以及政府支持、愈來愈多高質量的參展畫廊、龐大的買家群,高額的藝術交易額,都讓香港毫無疑問地站在了亞洲藝術交易市場第一名的位置。或許接下來香港應該抓緊做的,或許就是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推廣本土藝術家,把香港的藝術作品帶入整個市場中去,成為真正的藝術之都。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香港成為亞洲領先藝術中心,藝術行業發展空間無限
    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煉亦表示:「在短短數年,香港已鞏固其地位和聲譽,並成為整個亞洲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樞紐。」 1 這座城市充滿了藝術創意人才,不斷更新演變。同時,香港政府正積極投放資源於不同的基礎建設上,除了原有的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中心等展覽和表演場地外,還有最新規劃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
  • 誰能成為亞洲藝術中心?
    香港西九龍規劃方案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開放的亞洲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經濟發展推動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誰能成為這個區域市場的中心?東京、首爾、新加坡、臺北、香港、北京和上海都將有機會成為主角。經濟基礎  藝術是經濟的附屬物,成為藝術中心的首要條件是雄厚的經濟基礎。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鼎盛時期,藝術市場也隨之蓬勃發展,1985年起,日元對美元升值100%,富足的日本商人攜巨資大舉進軍國際拍賣市場,瘋狂地購買西方藝術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高價奇蹟。
  • 香港何以成為亞洲藝術品市場中心
    香港是僅次於倫敦、紐約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在這裡,藝術品市場的任何一環都有廣闊的天地:目前香港有近百家畫廊,一級市場完善;有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行,二級市場全球矚目;還有從今年起取代了香港國際藝術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更是讓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市場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 北京會成為亞洲藝術中心嗎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開放的亞洲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經濟發展推動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誰能成為這個區域市場的中心?以下七個城市:北京、上海、中國的臺北和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都將有機會成為主角。
  • 未來香港,獨一無二代表亞洲的藝術中心
    在孔德立(Derek Collins,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歷史系講座教授) 的主持下,三位藝術界精英從藝術市場到藝術教育,從國際精神到本地文化,從傳統到當下的數位化資訊時代,為大眾全方位剖析了香港作為亞洲藝術中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
  • 誰是亞洲藝術中心 香港還是新加坡 ?
    香港新加坡,誰是亞洲藝術中心? 香港和新加坡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都是重要的通商港口,在亞洲的地理位置都得天獨厚。新加坡在1965年獲得獨立,70年代經濟騰飛後便成為全球人均GDP前十的國家之一。香港在1997年從英國殖民者手中回歸中國,同樣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而這兩個有著非常相似的優越條件的地區,他們的藝術市場能分出高下嗎? 新加坡曾被稱為「文化的沙漠」(此話出自著名的小提琴家亞莎·海菲茲),這個魔咒的陰影籠罩了新加坡幾乎整個20世紀。
  • 臺灣曾錯失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先機
    「臺灣曾經有機會成為亞洲區的藝術中心!」立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衣淑凡透露,她在1984年成立蘇富比(微博)臺灣公司時,曾嘗試要鋪這條路。因為臺灣地理位置居中,收藏家、買家也很多,加上香港1997年回歸,當時要把亞洲藝術中心移到臺灣會是很容易的事,但由於要求提供藝術品賣方名單等,最終讓這個想法無法實現。20多年過去了,香港已奠定亞洲藝術中心的地位,衣淑凡認為,現在看不出臺灣有任何誘因,還可以吸引國際拍賣公司投資上億元在臺設點,而且這段時間也可看到臺灣的收藏家是週遊在中國香港以及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地購買藝術品。
  • 香港,急速成為下一個世界藝術中心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晚晚&David Zwirner畫廊主&林瀚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日的報導稱,被譽為「全球畫廊業巨頭之一」的大衛·茲威納(David Zwirner)亞洲首家畫廊將有望落戶香港。
  • 香港國際藝術展今開展 亞洲版圖成全球中心
    >   中新社香港5月17日電 題:香港國際藝術展今開展 亞洲版圖成全球中心  中新社記者 譚休伊  「只有香港才可能成為亞洲的巴塞爾!」近年來,藝術界看好香港成為亞洲藝術中心呼聲甚高。2012香港國際藝術展17日正式開展,吸引歷來最矚目的參展畫廊陣容——266間來自38個國家的畫廊參與。香港國際藝術展展覽總監Magnus Renfrew信心十足表示,香港國際藝術展的盛況,顯示了亞洲已成為當代藝術的世界中心。  本屆香港國際藝術展再次由德意志銀行贊助,將一連4天展出頂尖當代藝術品,東西藝術在此共冶一爐。
  • 「亞洲藝術市場中心」是怎樣煉成的?
    在這裡,藝術品市場的任何一環都有廣闊的天地:目前香港有近百家畫廊,一級市場完善;有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行,二級市場全球矚目;還有從今年起取代了香港國際藝術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更是讓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市場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香港緣何擁有如此大的魅力,讓藝術圈的大鱷們在此上演逐鹿之戰?本報記者多方採訪,以求一窺其成功的原因。
  • 政治風暴下 臺灣可能取代香港成亞洲藝術交易中心?
    政治風暴下 臺灣可能取代香港成亞洲藝術交易中心?此一模式也將在香港採用。圖/蘇富比提供10月是亞洲藝術交易市場的旺季,香港蘇富比3日起展開連續一周的秋拍,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也將於22日展開。在政治風暴下,外界擔憂香港藝術交易市場亞洲龍頭寶座不保,臺灣陸續祭出兩項減免藝品交易稅的策略,希望藉此吸引全球藝廊、拍賣公司來臺,甚至進一步取代香港地位。
  • 巴塞爾進軍香港亞洲藝術加速國際化
    作為世界藝博會之冠、全球藝術市場「晴雨表」  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於2013年5月23日至26日在中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展出超過3000名來自亞洲和西方的藝壇新星和20世紀早期藝術大師的作品。  今年是香港巴塞爾藝博會首次在香港登場。  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展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揭開序幕。由德意志銀行作為主要合作夥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首展,展出超過3000名來自亞洲和西方的藝壇新星和20世紀早期藝術大師的作品。此次,千高原藝術空間將攜人民公園計劃參展亞洲視野板塊。屆時將呈現陳秋林、王音、翟、周春芽4位藝術家的作品。
  • 亞洲藏家更能接受線上模式 香港仍將是亞洲藝術市場中心
    來源:第一財經亞洲藏家更能接受線上模式 香港仍將是亞洲藝術市場中心作者: 李剛 周艾霖[ 2020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藝博會仍然是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焦點。疫情期間大衛觀察到,亞洲對藝術市場網際網路化的加速具有更強的包容性,這體現在來自亞洲的藏家持續購藏畫廊作品。他相信,這是因為亞洲客戶對線上交易模式的接受度更高。卓納畫廊近日創立了「平臺」項目,支持不同城市的中小型畫廊,與它們免費分享自己成熟的線上平臺體系和客戶資源。
  • 畫廊大撤退 新加坡放低藝術野心
    回顧過往的數據,不難發現,在過去幾年裡,「藝術登陸新加坡」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2015年其參展畫廊數達到197家的峰值,2016年下降至173家,2017年持續下降至131家,直到2018年,驟降至83家,打破歷史最低紀錄。畫廊的大撤退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個現象的背後,是新加坡藝術市場的衰退,以及新加坡日漸潰敗的試圖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野心。
  • 香港或成高古藝術交易中心
    接力紐約的依然是倫敦,香港憑藉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崛起而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交易領域的第三極。尤其近年來,隨著中國內地購買力量的不斷加強,中國藝術品交易的中心也在逐漸東移。隨著內地收藏家越來越關注高古藝術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由於這一板塊的權重增加,香港將會在高古藝術品交易中成為全球日益矚目的地方。
  • 芭莎藝術之夜:亞洲頂級藝術晚宴及頒獎綻放香港
    [摘要]2014年5月15日,香港最大規模的藝術晚宴——2014「芭莎藝術之夜」亞洲頂級藝術晚宴在香港四季酒店耀目綻放,撩動香港全城最敏感的藝術神經。藝術,是這個社會能夠擁有的最好,最美,最了不起的事物。
  • 亞洲當代藝術盛宴——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之「與眾不同」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作為瑞士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博會的重要補充,共同承載了巴塞爾藝博會在歐洲、美洲及亞太地區的不同理想。香港巴塞爾的亞洲總監認為:「要保留亞洲特色,除了參展畫廊名額偏向亞洲之外,專門設置了一個針對亞洲或亞太的單元叫做『亞洲視野』。」「亞洲視野」展區也成為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六大展區中的重頭戲。
  • 港版國安法通過,臺灣省難取代香港地位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國票金控今 (28) 日召開法說會,適逢港版國安法通過,外界關切對臺灣金融業影響,董事長魏啟林表示,儘管臺灣短期內難以取代香港地位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但臺股殖利率是全球前三高,很有機會吸引外資來臺籌資,看好趁勢成為亞洲籌資中心的機會浮現。
  • 蕭富元:在香港巴塞爾推廣亞洲當代藝術
    2013年5月22日上午11時30分,首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VIP預展開幕。本次藝博會容納了來自全球35個國家及地區的245個世界頂級畫廊機構。 藝術家葉永青、張曉剛、毛旭輝、索卡藝術中心負責人蕭富元在現場   2013年5月22日上午11時30分,首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VIP預展開幕。
  • 文化保稅盛行 上海北京誰是下一個亞洲藝術市場中心?
    如此這般,上海和北京,誰才是繼香港之後下一個「亞洲藝術市場中心」?小編梳理了兩地藝術品交易的政策及市場狀況,為大家提供抉擇資訊。  自貿區能否提升上海在藝術貿易中的權重?業內人士表示,藉助自貿區的特殊優惠政策,上海有望成為又一個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詳細】   自由貿易區下的「文化保稅」前路幾何?  尤其自從去年的藝術品查稅風波後,文化保稅區迅速崛起為藝術市場帶來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