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市場中心」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不久前在香港舉辦的「ART HK」藝博會現場。(梁婷 攝)

    香港是僅次於倫敦、紐約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在這裡,藝術品市場的任何一環都有廣闊的天地:目前香港有近百家畫廊,一級市場完善;有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行,二級市場全球矚目;還有從今年起取代了香港國際藝術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更是讓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市場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香港緣何擁有如此大的魅力,讓藝術圈的大鱷們在此上演逐鹿之戰?本報記者多方採訪,以求一窺其成功的原因。

    深耕細作培育豐厚土壤

    要問起近些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變化,每年負責撰寫中國藝術市場白皮書的中央美院人文學院副院長、國家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長餘丁也許最有發言權。「2012年市場結構最重要的變化在於,原來北京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的中心,現在由於香港的發展,北京、香港進入了一個所謂的『雙中心』的競爭階段。」

    而香港的成功並非一日之力。回顧香港藝術市場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其成功的基礎:完善的畫廊體系,規範的拍賣流程,以及濃厚的民間收藏氛圍。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活躍著近百家畫廊,而寸土寸金的中環更是聞名的畫廊區,其形成有政治、歷史原因——據聞在上世紀初,政府主要建築、大型商業公司和外國人都集中在上環、中環一片,在這裡的香港本地人為了滿足外國人的獵奇心態,開始買賣玉器和古董,之後就形成了賣書畫、開畫廊的傳統。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於集聚效應,開始有了多元化畫廊,由此成為了香港的畫廊區。

    中環畫廊區的形成可以解釋香港畫廊業發達的原因:市場使然。一級市場的完善吸引了二級市場的參與。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行分別在1973年和1986年在香港舉槌,直接引入了國外專業和標準的工作方式與方法,讓香港成為東南亞最為安全、妥當的交易地點。這片肥沃的土壤也吸引了西方的巨鱷前來搶灘,2011年1月,國際大牌畫廊高古軒在香港率先設立分店。而2012年3月份,英國傳奇畫廊白立方跟進,其亞洲區總裁格瑞翰·史提爾稱,這是他們在尋找新的市場前景。這說明香港已成了目前西方當代藝術尋覓中國或其他亞洲藏家的熱門平臺。

    香港優勢:「軟體」的勝利

    近年來隨著內地藝術市場的火熱,北京逐漸成為與香港相比肩的藝術品市場,但相比之下香港還是有許多優勢:自由港身份,免稅政策,與國際聯繫的密切。這些都是香港「軟體」的勝利。

    「國際和國內的重要畫廊蜂擁至香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免稅政策。」餘丁說。

    藝術品進入香港完全免稅,是促成當地藝術產業蓬勃發展的助力之一。而內地是怎樣的呢?記者查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下發的《關於2013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得知,2013年藝術品進口時需繳納進口關稅6%。入關後再繳納進口增值稅,在拍賣會上成交後,賣方還要繳納一筆不菲的個人所得稅,如此算來,藝術品進口的綜合稅率高達30%。

    「內地拍賣的古畫、瓷器、當代藝術,回流成為重要貨源。內地市場的發展依賴於收藏總量的高漲,而高質量、傳承有出處、價格合理的拍品大都在境外。」藝術市場研究專家龔繼遂坦言,「但對於這部分優質的海外回流拍品卻有高達近30%的稅費,對於買家和拍賣公司來說都難以消化,進軍香港則能有效利用境外資源,優化拍賣公司資產配置。」

    而香港的地理位置無疑也令它的中心地位如虎添翼。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香港與東方和西方都有密切的關係,具有良好的市場接納度。上個月到香港參加巴塞爾藝術展的北京長徵空間總監之一梁中藍向本報記者表示,「無論是這裡的配套,還是香港這座城市本身,都具有內地城市無法比擬的國際視野。」

    南北融合優勢互補

    2012年,以中國嘉德拍賣和保利拍賣在香港舉行拍賣會為標誌,香港、北京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南一北的兩大重鎮。而另一個更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內地畫廊選擇在香港開設分空間。香港業已形成多方爭鳴的態勢。

    說起北京和香港,許多人認為其是競爭關係,但記者採訪中發現,與其說它們「相爭」,不如說它們「互補」。武漢美術文獻藝術中心的總監劉明告訴記者,內地市場和香港市場各有特點,也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可能性。「內地的藏家,目前更喜歡內地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交易市場主要是在內地。而香港市場主要是面對西方藏家的。兩者是相互交錯、相互補充的。」

    2012年10月中國嘉德在香港首次舉辦拍賣,這是其自1993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境外舉行拍賣會。今年他們的香港春拍,也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中國嘉德董事總裁王雁南告訴記者,北京、香港兩地已經構成了無論在收藏品種和收藏趣味方面都有所不同的兩個市場,北方市場特別喜歡的拍品,在香港不一定能受追捧,而嶺南地區或東南亞國家收藏者喜歡的,在北方市場不一定能有所「發揮」。

    而西方巨擘們顯然也如此認為。儘管我國《文物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禁止設立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的文物商店或者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但蘇富比和佳士得也是削尖腦袋進入內地市場。去年9月,由香港蘇富比與北京歌華美術公司聯合組建的蘇富比(北京)拍賣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而在本文刊登的一個月前,佳士得宣布在中國內地獲得拍賣執照,這是內地首家獲得拍賣執照的外資藝術品拍賣行。

    深港合作未來可期

    跟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藝術市場卻沒有形成可觀的規模和產業鏈,國際化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語,跟香港的火熱相比,這裡顯得沉寂許多。但深圳與香港的一衣帶水的地緣關係、深圳強大的收藏隊伍和開放的思想觀念,卻令人們對兩地藝術市場合作的前景充滿期待。

    巴塞爾之所以落戶香港,看中的正是亞洲的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深圳國際文博會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景雲注意到,每年香港國際藝術展(巴塞爾藝術展)的時間跟深圳文博會很接近,這其實方便了藏家集中時間逛兩個展會。如果能吸引巴塞爾的參展商來深圳辦展,將會極大地打通兩地市場的隔閡,促進兩地收藏文化交流。

    「目前中國藝術市場最大的劣勢就是稅收,但時代在變,從2012年起藝術品進口的關稅已經從12%調整到6%,目前北京天竺保稅區也開始了對藝術品實行免稅。而佳士得、蘇富比進入中國更是一個信號,證明中國相關政策正在調整。我認為突破口會出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幾個城市。」深圳蘭亭拍賣副總潘健告訴記者。他表示,目前業界人士都很看好深圳前海這片區域,作為深港緊密合作的試驗田,這裡將享受多項金融優惠政策。「希望深圳前海能成為讓緊繃的藝術品政策鬆動的第一顆螺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邵希煒)

相關焦點

  • 文化保稅盛行 上海北京誰是下一個亞洲藝術市場中心?
    如此這般,上海和北京,誰才是繼香港之後下一個「亞洲藝術市場中心」?小編梳理了兩地藝術品交易的政策及市場狀況,為大家提供抉擇資訊。  自貿區能否提升上海在藝術貿易中的權重?  由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籌備建設的全國首個文化保稅中心——北京大山子文化保稅中心在798藝術區成立。包括798、751在內大約七平方公裡的大山子區域將納入文化保稅中心的覆蓋與監管範疇。文化保稅中心的成立引發了業內密切關注,大山子文化保稅中心會採用什麼形式?保稅如何體現?如何建立?具有怎樣的優勢?位於這一中心的798藝術區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 未來香港,獨一無二代表亞洲的藝術中心
    在孔德立(Derek Collins,香港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歷史系講座教授) 的主持下,三位藝術界精英從藝術市場到藝術教育,從國際精神到本地文化,從傳統到當下的數位化資訊時代,為大眾全方位剖析了香港作為亞洲藝術中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
  • 誰能成為亞洲藝術中心?
    香港西九龍規劃方案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開放的亞洲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經濟發展推動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誰能成為這個區域市場的中心?日本國內藝術市場極度低迷,美術館和畫廊紛紛倒閉,倖存下來的畫廊只好轉向海外市場發展。泡沫之後,東京沒能成為新的世界藝術中心,甚至也沒有成為亞洲的藝術中心。藝術標準  僅僅有錢是不夠的,富裕的城市不一定能成為藝術中心。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世界藝術中心始終在歐洲,從義大利到法國,歐洲一直雄踞藝術霸主的地位。
  • 北京會成為亞洲藝術中心嗎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開放的亞洲越來越受到世界關注。經濟發展推動了亞洲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誰能成為這個區域市場的中心?以下七個城市:北京、上海、中國的臺北和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都將有機會成為主角。
  • 亞洲藝術畫報景德鎮藝術創作中心掛牌
    2020年6月4日12時,亞洲藝術畫報景德鎮藝術創作中心在景德鎮珠江區三寶路56號弘德堂掛牌。同時,為了把景德鎮陶瓷藝術以及中國傳統文化通過亞洲藝術畫報融媒體平臺更廣泛地傳播與推廣,亞洲藝術畫報特聘中國網東海資訊對外合作部副主任欒新秋、人民日報海外網旗幟頻道副主任高學兵為副社長並頒發了聘書。
  • 香港何以成為亞洲藝術品市場中心
    香港是僅次於倫敦、紐約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在這裡,藝術品市場的任何一環都有廣闊的天地:目前香港有近百家畫廊,一級市場完善;有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行,二級市場全球矚目;還有從今年起取代了香港國際藝術展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更是讓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市場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 亞洲聯合文化藝術中心開啟深圳前海藝術金融新時代
    據了解,典藏中國·華夏聯合文化博物館發展計劃由亞洲藝術研究院、亞洲聯合文化藝術中心、華夏聯合文化博物館、世界精英聯盟藝術機構四家機構負責運營,由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世界聯合公益基金會、亞洲公益研究院、世界精英聯盟(北京)藝術俱樂部、亞洲藝術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亞洲聯合文化藝術中心、亞洲藝術研究院、世界聯合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世界聯合金融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富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推出
  • 亞洲藏家更能接受線上模式 香港仍將是亞洲藝術市場中心
    來源:第一財經亞洲藏家更能接受線上模式 香港仍將是亞洲藝術市場中心作者: 李剛 周艾霖[ 2020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藝博會仍然是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焦點。疫情期間大衛觀察到,亞洲對藝術市場網際網路化的加速具有更強的包容性,這體現在來自亞洲的藏家持續購藏畫廊作品。他相信,這是因為亞洲客戶對線上交易模式的接受度更高。卓納畫廊近日創立了「平臺」項目,支持不同城市的中小型畫廊,與它們免費分享自己成熟的線上平臺體系和客戶資源。
  • 真假自治,一個真正的社區型交易所是怎樣煉成的?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區塊鏈瞭望真假自治,一個真正的社區型交易所是怎樣煉成的?用自治回應質疑,一個真正的社區型交易所是怎樣煉成的?社區自治,當交易所不斷重複這樣的口號,等來的卻似乎只有承諾與宣傳。當社區自治淪為少數人牟利的幌子,去中心化也名不副實,什麼才是真正的社區共識,如何發動社區群眾廣泛參與?面對「真假自治」的質疑,亞交所用行為解答,一個社區型交易所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 香港 難掩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野心
    不僅參觀者眾多,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的展覽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畫廊老闆們商討價格。藝術家張曉剛不僅獲邀發表演說,其作品  GreenWall– HusbandandWife(2010由PaceBeijing畫廊以100萬美元當場賣出。  與這些相對應的是,展覽中少有香港本地藝術家的作品,也少有香港本土畫廊參展。
  • 誰是亞洲藝術中心 香港還是新加坡 ?
    香港新加坡,誰是亞洲藝術中心? 香港和新加坡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都是重要的通商港口,在亞洲的地理位置都得天獨厚。而這兩個有著非常相似的優越條件的地區,他們的藝術市場能分出高下嗎? 新加坡曾被稱為「文化的沙漠」(此話出自著名的小提琴家亞莎·海菲茲),這個魔咒的陰影籠罩了新加坡幾乎整個20世紀。而在新千年的2000年3月,新加坡政府出臺了《藝術復興城市報告》,野心勃勃地要顛覆新加坡的傳統印象,全力將其打造為世界文化之都。
  • 再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昨晚寫作上一篇文章,狀態不怎麼好,我的一些用心沒有寫上去,現在睡過一覺之後,精神狀態適合集中精神寫作,於是,我想再說點關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周邊。我看蘇俄文學名著的數量不是很多,也就是高爾基的自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鐵流》、《毀滅》、《夏伯陽》等幾本書,託爾斯泰的幾部經典著作我是到濟南以後才開始看的,我在鄉下的時候得到的託爾斯泰的經典著作都是盜版書,紙張也不好,我就沒有認真看過。相比較其他人的書,我還是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看的比較多,我對蘇俄文學的了解都來自於這本書,當然是不同譯文版本。
  • 香港成為亞洲領先藝術中心,藝術行業發展空間無限
    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煉亦表示:「在短短數年,香港已鞏固其地位和聲譽,並成為整個亞洲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樞紐。」 1 這座城市充滿了藝術創意人才,不斷更新演變。同時,香港政府正積極投放資源於不同的基礎建設上,除了原有的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中心等展覽和表演場地外,還有最新規劃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
  • 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
    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館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2014年02月19日15:18 人民網莫斯科2月19日電 (記者 劉旭)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俄羅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並不陌生,他的作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影響了幾代人。
  • 臺灣曾錯失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先機
    「臺灣曾經有機會成為亞洲區的藝術中心!」立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衣淑凡透露,她在1984年成立蘇富比(微博)臺灣公司時,曾嘗試要鋪這條路。因為臺灣地理位置居中,收藏家、買家也很多,加上香港1997年回歸,當時要把亞洲藝術中心移到臺灣會是很容易的事,但由於要求提供藝術品賣方名單等,最終讓這個想法無法實現。20多年過去了,香港已奠定亞洲藝術中心的地位,衣淑凡認為,現在看不出臺灣有任何誘因,還可以吸引國際拍賣公司投資上億元在臺設點,而且這段時間也可看到臺灣的收藏家是週遊在中國香港以及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地購買藝術品。
  • 經典連環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楓》手稿曝光
    在中國連環畫的全盛時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經問世當即成為轟動一時的文化大事件。時至今日,畫面中藝術家毅進用毛筆墨線勾勒的鮮活人物仍被奉為經典。當下,這部承載著經典的連環畫原稿,亮相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兩代人的青春記憶」連環畫特稿展。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 保爾·柯察金的這段獨白 成為無數人的座右銘 1936年12月22日 小說的作者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逝世
  • 2019 ART021 參展畫廊|凱撒·貝塞什(亞洲)藝術中心 CAISSA BES...
    網站:www.caissaart.com凱撒·貝塞什(亞洲)藝術中心於2010年在北京成立,是凱撒世嘉文化傳播集團旗下一家中法合資藝術機構。中心集展覽、市場推廣、藝術策劃、收藏、出版於一體,在世界範圍內開展中外文化藝術事業的交流與合作,持續不斷地探索並實踐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新模式。踐行「藝術」「學術」「國際」的價值維度,關注、研究、探討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態與成果,積極參與當代藝術的建構,在國際當代藝術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 新加坡數十年來對亞洲新藝術中心的追求
    Ngapore藝術周現在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一年一度的新加坡藝術展(一度是為期一周的活動的中心)在提前九天發出通知後被取消了,美術館也沒錢了,爭先恐後地尋找場地來展示他們的作品。
  • 操控是怎樣煉成的(四) 蹦蹦跳跳的彈簧
    操控是怎樣煉成的彈簧也就是汽車懸掛上的彈性元件,主要是起著削減地面起伏引起的振動,支撐懸架,提升車輛舒適性的作用。相關文章閱讀:操控是怎樣煉成的(一) 後傾角的玄機操控是怎樣煉成的(二) 轉向機的秘密操控是怎樣煉成的(三) 減振器的種類最先出現,吃苦耐勞的板式彈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