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飯,普度,修行,善緣

2020-12-06 龍遨美食

寺廟裡的齋堂裡,供應的自然是齋飯。有過吃齋經驗的,大概對此不陌生。一般而言,吃齋也就是素食。有這種堅持的人,大多是一心向佛的信念的。不過齋飯也有大齋小齋之分,大齋大戒,小齋小戒。如今就是在寺廟裡,有的也向遊客提供一種「素食」,走的路子,也是上面提到過的第一種:用素食做出葷菜的造型、口感與味道。說到底,還是遷就食客們的葷食偏好,而不能堅持齋堂裡應有的追求。 齋飯,既營養豐富又色香味俱全,既能吃飽吃好又能與大眾普結善緣。雖然只拿出5元或者10元,如果懷著一顆供養一切的心,一樣可以廣種福田。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各大寺廟的用齋時刻。

1+先來看一下普陀山的幾個寺廟。在普陀山的三大寺院用齋,略述如下,希望能給打算去普陀山用齋的人提供一點幫助。

一、 可提供齋飯的寺院 1.普濟寺(早、中、晚三餐)

2.法雨寺(早、中、晚三餐)沒有告示,用餐時間與價格普濟寺差不多。

3.慧濟寺(只有午餐)

(有說大乘庵也有齋飯的,可惜沒有去。)

二、 齋飯圖片

1.普濟寺的早餐

好豐盛吧,四菜兩粥,喝完白米粥還有熱乎乎的大米綠豆粥和饅頭。當時,正好有緣與兩位出家人同桌就餐,跟著師父們合掌念誦飯前儀軌,看著師父們靜默端莊的吃飯,感覺心安神寧,既淨化了心靈,也是一種享受。

2. 普濟寺午餐

主食是米飯、炸菜糰子,第一碗菜是香菇、白菜、豆腐、粉條、木耳、冬瓜,吃完後再去盛時,就有芹菜、花生、胡蘿蔔了。

3. 普濟寺晚餐

4. 慧濟寺午餐

雜燴菜和炸南瓜,好好吃哦!再添菜時發現又多了黃豆芽和西芹,主食是米飯和白米粥。

5.法雨寺晚餐

米飯,素雞腿、白菜、菜花、豆腐、蘑菇,粥特別好喝,有枸杞、大棗和南瓜。

三、 用齋禮儀

1.寺院有專門售飯票的地方,一般在入口處的右手邊,排隊買飯票時儘量安靜和謙讓。

2.拿到飯票隨著人群走到餐廳前,最好是雙手把飯票交到義工手裡(因為當我們坐在涼爽的大廳內享受美食時,他們還要繼續站在太陽底下履行職責,所以就用雙手表達一下敬意吧)

3.在寺院裡吃飯是不限量的,只要你能吃的下,飯菜可自己隨意添,但既不可以把能吃的扔在桌子上,也不可以剩在碗中(惜衣惜食 不為惜財 為惜福)

4.吃飯前先雙手合十念: 阿彌陀佛或唵 (ōng)嘛(mā)呢(nī)叭(bā)咪(mēi)吽(hōng),觀想飯菜變為最美味的飲食遍滿虛空,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以感恩心誠敬供養,必能迅速積累福德)

5.吃完飯要拿著自己的碗筷到義工指定的地方,不可以亂放哦。如果有時間可以幫義工們洗洗碗筷,真是不洗不知道,原來寺院裡的碗筷至少要洗三遍的。

菩薩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所以寺院裡面都是素食。我們有機會吃素,也是一種福報,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之心,也不會與眾生結下惡緣,還能夠漸消業障,淨化身心。

四、修道人在用餐時的五種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謹防心念,遠離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饑渴的良藥。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體衰多病,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2+ 大理寂照庵的齋飯

雲南大理的寂照庵始建於明初,後毀。公元1919年藥師寺僧輪轉重建大殿及兩廂、門樓及陋閣,又塑佛像金身。又據說寂照庵在當年雲南都督唐繼堯的主持下重建的,現在庵門上「寂照庵」三字,就是唐繼堯所題寫的。

寂照庵整體不大,位於大理蒼山南麓,寺院被蔥籠茂密的青松、古柏掩映,香菸在寺庵中繚繞,環境寂靜而幽深,為佛家淨地。

近年來,寂照庵主持叫釋妙慧,發心重修寺院,廣樹法幢,在她的辛勤努力下,逐步擴大寺院建設和院內外的綠化,翻修擴建法堂、園牆牌坊門等,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

步入庭院,走進視野的是長得正好的多肉,它們一株株的纏繞在一起,很是飽滿。然後是一盆盆花簇擺在各庭院中。

吃尼姑庵的齋飯是這裡的一大特色。七月的一天我們去了一趟,那的齋飯因中午來客多菜的種類多,晚飯時來客少菜的種類就少一些。來客需交20元錢領到一個木碗,然後排隊領飯菜,必須吃多少要多少,不然主持釋妙慧會很不高興滿院子嚷嚷。

當然炒的菜都是素的當季時令,還有可選的三樣醃菜和一碗湯,總之都是辣麻的。然後走出廚房到庭院或樹下隨便找個地方吃就是了。

3+ 杭州靈隱寺景區

「寧波燻魚」是用豆腐做的,它有皮有刺,味道和真的燻魚差的不多,「西紅柿什錦麵」非常可口,湯、面、菜

《金剛經》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我們應持這樣的觀點:所有事物現象,都是空幻的,生滅無常的。

三寶門中好修福! 祈願眾生都茹素!

相關焦點

  • 善緣醫館在河北開化寺揭牌
    農曆九月二十二上午「善緣醫舘」揭牌儀式在河北開化寺舉行,開化寺善緣中醫診所正式開業,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邢臺市佛教協會會長、邢臺普濟寺方丈果慧大和尚,邢臺市橋西區佛教協會會長傳覺法師,邢臺市隆堯縣佛教協會會長、隆堯縣開化寺住持空門法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考級中心考官、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牛建新,石家莊市長安區美術家協會主席王景春,行唐縣美術館館長李國平出席揭牌儀式。
  • 中國最具「良心」的寺廟,不收門票還免費給齋飯,僧人則每天修行
    導語:中國最具「良心」的寺廟,不收門票還免費給齋飯,僧人則每天修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於出門旅遊都有著自己的規劃和想法,有的人喜歡出國體驗異國風情,也有的人喜歡在國內感受大山大河。因為在人們看來,寺廟是一個修行誦經的地方,如今大部分寺廟都成為一個「商業寺廟」,裡面的商業氣息十分的濃重,不過在中國卻有一個最具「良心」的寺廟,和其他寺廟不同的是,這座寺廟堅持不收門票,並且遊客們來了還能免費吃到齋飯,這讓遊客們都伸手稱讚。不過這座寺廟也有一個自己堅持的條件,那就是禁止這一類人進入寺廟。
  • 何謂善緣,惡緣?如何結善緣,避惡緣
    構成人生的,除擦肩而過的過客外,餘下的是那些由無數的偶然與必然匯成的緣,有善緣亦有惡緣。何謂善緣在佛法中,善緣是指與佛門的緣分,凡對修行人有助緣的都是善緣;如在眾生之中,能共同聽經佛法,利益眾生,泯除貪嗔痴慢疑,使你能夠提升修行的所有的人與事,皆都是善緣。
  • 不看不知道,原來許多修行人都是這副德性啊!
    不看不知道,原來許多修行人都是這副德性啊! 網絡學習蠻積極, 三餐堅持吃齋飯。 表面看來很虔誠, 內心究竟變沒變? 修行不是給人看, 深信因果把罪懺。 回頭看看自己家, 混亂不堪難過眼。 老人好歹你不問, 兒女教育又不管。
  • 我國最「正經」的寺廟,活佛濟公曾在此修行,景區免費開放齋飯僅2元
    我國最「正經」的寺廟,活佛濟公曾在此修行,景區免費開放齋飯僅2元! 這座寺廟曾經活佛濟公還在次修行過,不僅僅是在靈隱寺的,他的存在對這座寺廟又增添了很多神話的氣息。
  • 無知者無畏,修行、善緣皆有漏
    尋根問底,此皆是無知正見、不得正見之緣造成的,也可以說是自己修行、善緣結識有漏,陷入無法挽回的境遇。這些離不開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印星旺相,教化不利。孩子的命局中印旺或得生,從小環境優越或長輩溺愛,並沒能得到有效地學習和教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任性而長,任性而為,沒有修行約束。
  • 法喜寺定本老和尚來我院親授健康養生之道,隨行齋廚師父還給大家帶來了美味的佛家養生齋飯……
    今日上午,上天竺法喜寺方丈定本老和尚應邀來我院進行慰問,與我院休養員共慶佛教聯歡會,共享法喜寺齋飯齋菜,其弟子明心法師、念一法師、道慈法師隨行參與聚會。法喜寺齋廚廚師和義工們也一同到院,在我院食堂廚房現場製作豐盛的齋菜美食,準備午時齋食自助餐宴。
  • 修行路上不分根器大小
    佛的智慧精細微妙,他觀照到我們修行很多助緣的問題,首先是自己主觀因素(理障和事障)、其次是善知識緣,善知識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修行。我們對善知識的認識要清晰、對自己修行是一種幫助,善知識的標準呢?不要總拿著舊有的觀點衡量很多事,因為以後還要遇到很多修行的增上善緣、包括你家最有緣的那些眾生,愛人呀孩子呀、可能他一句話真的點醒你,他不一定是開悟的、但是他能把你弄開悟了,說不定他的一句話真的刺激你放下、馬上你開悟了。所以我們念道這種力量要強盛,念道力量大首先是種增上善緣、然後再碰到因緣都是讓你得道的解脫因緣,這叫善知識!
  •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
    道教慈航普度天尊與佛教觀世音菩薩有何區別?慈航道人即慈航真人,又稱慈航仙姑真人、慈航普度天尊、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也稱慈航大士,道教女真,出現於在《歷代神仙通鑑》、《靈寶經》等典籍。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有登場,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慈航真人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十二金仙之一。
  • 開飯了,日本素食的代表性食物齋飯
    齋飯是日本素食的代表性食物。自從中國唐朝時期大乘佛教傳入日本以來(小乘佛教允許吃三種淨肉),日本的齋飯文化便傳承至今。不論中、日,齋飯本就是佛教徒的修行功課,屬於一種儀式。這要求齋飯原料源自於施捨的人(也叫施主),一般由僧人化緣所得,寺院廚房加工,定時定點食用。這樣製作出來的齋飯不見得美味,還要求心無雜念地吃。齋月裡更是有「過午不食」的要求,例如當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就堅持律宗的齋戒形式,每日一食,嚴格律己。當然,吃齋的反義詞吃葷還要包括「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
  • 普度的由來及傳說
    七月十五這天叫做「中元節」,而從前盂蘭會的舉行也在這天,如今先把「中元節」的起源,寫在下面:考《修行記》云:「七月中元乃大慶之月」,《道藏經》云:「七月十五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集福世界雖則對於「普度」二字,未曾明表出來,然而普度的風俗,於此已經具有雛形了。按《道經》為道教經典,《隋書·經籍志》云:「《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那麼,《道經》在隋以前已有其書,於此可證中元節於隋以前已有其俗了。
  • 普度的由來及傳說
    七月十五這天叫做「中元節」,而從前盂蘭會的舉行也在這天,如今先把「中元節」的起源,寫在下面: 考《修行記》云:「七月中元乃大慶之月」,《道藏經》云:「七月十五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集福世界」,《道經》云:「七月十五九地靈官下人間,校定罪福」又云:「中元作元都大醮於玉京山,採諸花果幢幡寶蓋,獻諸聖眾。」
  • 這座寺廟的齋飯隨便吃,但是有一個要求,聽到讓人肅然起敬
    實則我們無論是在生活工作還是吃齋念佛,這些都是我們人生的一個修行的過程,這一點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有感知,修行真正在於心理,而不是拘泥於那些固化的形式上面。而吃齋往往是出家人的一個戒律,在他們看來是心靈上的一種虔誠,在諸多人的理解中,我們認識的吃齋就是吃素,這可謂是有太多的偏差了,其實這裡所指的是有很多,像五辛也不能吃,佛門之中也自由他們的清規戒律。
  •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而因為努力的依於聖教、依於智慧而修,這樣一世又一世與眾生同事利行、收集種種的緣之中,而當中有的緣,乃是幫助佛道的進步成為助緣;然而也有的緣,乃是障礙佛道的緣,成為自己修道的障礙。對於這個善知識的緣,是依據這個緣本身的實質內容,它是符合三量的道理:它是符合佛陀開示的聖教量,它也是符合現量的事實觀察,它也是符合比量的論證,不違背邏輯,不互相矛盾。而且,佛弟子也應該依據四依法來與善知識廣結善緣,這才是有智慧的廣結善緣。
  • 夢幻西遊手遊慈航普度怎麼樣 慈航普度價值
    夢幻西遊手遊慈航普度怎麼樣?慈航普度在夢幻西遊手遊中算是一個天價特技了,很多玩家都將慈航普度當成一個翻盤的神技,那麼夢幻西遊手遊慈航普度實際應用情況如何呢?下面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夢幻西遊手遊慈航普度的分析.
  • 道家思想古訓,善緣的結識,有善緣必有回報
    善學行善是修行。漢明帝時期,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東平王回答:「為善最樂。」範仲淹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他從小家境不好,他自己活著有個目標,如有一天自己出人頭地,一定要救黎民百姓。只要你多行善事,福報早晚會到你家人的身旁,給你家人帶來善緣的。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了解人民情況時。來到一座古廟前休息時,就坐下來休息,正在他想喝水時。有位農民看到他口唇乾裂,心想渴了,農民把自己的一壺水拿給了他喝了。
  • 去寺廟吃齋飯,看見了「肉」,齋飯不是素的嗎?原來……
    另一說是,被他吃下的畜牧,來世可以不再入畜生道,這是用自身的修行渡化。可是一般僧人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敢這麼做,還有下一句等著呢——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然而在曹溪寺、廣德寺等寺廟,去吃齋的香客,看見不是蔬菜鹹菜大饅頭,而是雞鴨魚肉大白米?那一桌桌的可豐富了,吃一口,也是肉味?
  • 緣起緣滅善緣孽緣皆是緣,如何化解惡緣?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善緣孽緣,不管怎樣,只要人生中遇到皆是緣,緣來緣去皆在自己的修行,修得好是善緣,修不好是惡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尊佛,佛是已經覺悟的人,眾人皆佛相,只不過妄念太深,阻礙了自己的修行。佛的最高境界是面對自然生活,內心不受束縛,感受內心的真實想法,要結善緣。
  • 閩南「吃普度」的源起
    各街道裡巷以及農村,從初一到三十日,每天都有一方百姓做普度,稱「普度日」。有些地方百姓過「普度日」三十天還輪不過來,於是將「開巷口」提前一天,到六月三十日,「關巷口」推遲一天,到八月一日,共三十二天。日本東京都立大學walzz《閩南文化與周邊文化比較談——從普度。
  • 飲食也是修行——食存五觀的意義
    在佛門的修行事業之中,行住坐臥,無不是修行的所緣。對於大乘聖者來說,華嚴世界的佛菩薩,無時無刻均在定境之中。凡夫雖然不具備這樣的成就,但凡位佛子至少可以從飲食的角度,來生起大悲心,將飲食作為為利眾生,強健身心的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