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高壽老人今年113歲 每天早睡早起能自理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湖北最高壽老人今年113歲 每天早睡早起能自理(圖)

  湖北鍾祥是我國著名的長壽鄉之一,2008年由中國老年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據鍾祥市民政局統計,截至2013年12月,該市人口103.7萬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1.6萬人,90歲以上長壽老人2457人,百歲老人88人。鍾祥目前百歲老人為每10萬人口中就有8.5人,超過每10萬人口中有7位健康百歲老人的「世界長壽鄉」標準。

  鍾祥地區為何長壽老人這麼多?近日,記者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一個課題組,探訪這些百歲老人的生活。從去年1月起,這個課題組對這些百歲老人逐一調研走訪,結合全面的健康體檢,分析出他們的「長壽密碼」。

  我省最高壽老人今年113歲

  每天早睡早起生活還能自理

  6日傍晚,位於鍾祥市胡集鎮虎山村6組57號的一個農家小院裡,113歲的王大英老人坐在院牆邊,悠閒地搖著扇子納涼。老人裹著小腳,頭髮花白,精神矍鑠。

  老人雖然耳朵有點背,但眼神很好,見家裡來了客人,便微笑著點頭打招呼。

  「奶奶,您看這是什麼?」醫學團隊負責人王樺教授一邊為老人量血壓,一邊掏出衣兜裡的筆大聲問老人。「這是筆。」老人肯定地說。測量完血壓、血糖和心跳,王樺告訴老人:「您的血壓血糖都很正常,心跳也很好。祝您健康長壽。」王樺是中南醫院老年科主任,帶隊組織這項調查研究以來,一年多的時間裡,她已10多次來到鍾祥,這也是她第3次親自為王大英老人體檢。

  據鍾祥市民政局老齡科科長曹茹娟介紹,王大英老人是我省目前健在的最高壽老人。

  「她的生活習慣跟我們沒有什麼不同。」老人的兒媳葉祥梅介紹說,老人平時睡得早起得早,自己洗衣服、洗澡,早些年還能做飯,現在做不了了,但每次都是自己盛飯,從不「飯來張口」。特別愛吃甜食,愛用豬油、白糖、開水衝雞蛋喝。「有時候她半夜裡醒來,還喜歡喝點糖水、吃點罐頭。」老人喜歡吃稀飯、麵條、青菜,偶爾也吃點肥肉。葉祥梅說,老人幾乎沒生過大病,偶爾感冒,不吃藥過幾天就好了。

  離開的時候,王樺送給老人一個小紅包,一旁的護士故意掏出裡面的一張百元鈔票問老人:「奶奶,這是什麼?」老人答道:「票子。」周圍的人都笑了。

  111歲老漢還能下地勞作

  邊抽菸邊鋤草每天還喝點小酒

  7日上午10時許,烈日高照,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會兒就是一身汗。鍾祥市九裡回族鄉肖店社區3組一個簡陋的小院裡,111歲的陳先全老漢坐在院子裡,幫忙掰著才從地裡收回來的玉米。老人的腰有些佝僂,花白的鬍鬚很長。

  據當地的村幹部介紹,老人一生未娶,沒有子女,以前是有名的「放牛郎」,常年放牛養活自己,獨自居住,兩年前體力下降,在山上河邊放牛有些吃力,才把牛賣了,現在跟著侄兒一起生活。

  「大爺,您多大年紀了?」護士上前問。

  「100多歲了吧。」老人的聽力還不差。老人的侄媳婦聞言把老人的身份證找了出來,上面的出生時間是1903年。

  幫忙把幾筐玉米提到房屋裡,老人又扛起鋤頭,戴上草帽到門前的菜園裡鋤草。鋤草的間隙,他從襯衣口袋裡摸出一支煙點燃,吸了起來。

  「大爺,您一天抽多少煙?」記者問。「兩天一包。」老人伸出兩根手指頭。記者看到,他抽的是6元錢一包的紙菸。

  「聽說您還愛喝酒?」記者和他攀談起來。「喝啊。」老人有些得意地咂咂嘴,指著記者說:「我喝的酒,你挑都挑不動。」

  老人介紹,他從小就喝酒,一般每頓喝一兩多白酒。老人也愛吃肥肉,但他喝酒吃肉有個原則,天氣太熱了就不喝白酒不吃肥肉,「天太熱了喝白酒吃肥肉受不了,喝點啤酒可以。」

  104歲老人書法蒼勁有力

  將長壽歸結為「多動」

  在鍾祥一中一棟老宿舍樓內,104歲的退休教師鄧承先正在從事書法創作,「天道酬勤」四個大字遒勁有力。86歲的夫人張銘素在一旁為他磨墨。對於自己的長壽秘訣,鄧老認為是「多動」,多動手,多動腦,外加心胸開闊。

  兩位老人在家裡還購置了一臺自動麻將機,「主要是我們閒暇跟熟人玩一玩,讓腦筋活動活動,預防老年痴呆。我們只打一塊錢的麻將,不賭博。」張銘素笑著說。

  記者還隨醫療團隊走訪了胡集鎮麗陽村3組106歲的王心蘭老人,她在院子裡納涼,80歲的女兒、62歲的兒子和9歲的重孫子圍在一旁,其樂融融。老人耳朵有點背,但說話清晰,走路不用人扶。坐在院裡沒事,她還不忘幫忙擇菜準備晚飯。

  老人的兒子郭傳定說,「母親長壽也沒有什麼秘訣,就是早起早睡,一生勤勞,從來沒去過醫院,偶爾感冒,也是我們去醫院買點藥拿回家裡她吃。」郭傳定說,兄弟姐妹們住得近,老人喜歡在哪個兒女家住幾天就住幾天,家裡現在是五代同堂。

  調查揭秘

  鍾祥百歲老人五大長壽密碼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昨日,王樺教授向記者介紹了課題組完成的鐘祥百歲老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根據走訪情況,通過問卷調查、健康體檢和採集血樣標本進行血液常規、肝腎功能、血脂及血糖檢查。分多次跟蹤走訪了鍾祥4個鄉鎮的百歲老人,完成有效問卷調查共10人,這10例百歲老人平均年齡103歲,男性4人,女性6人。

  調查結果顯示,這10位百歲老人全部意識清楚,有判斷能力。10人中退休教師1人,大學文化;農民9人,其中小學文化1人,其餘8人文盲。身體狀況較好者4人,具有獨立生活能力;身體狀況一般者5人,自理能力稍差;身體狀況較差者1人,生活不能自理。

  這10位老人中,除了111歲的陳先全終身未婚,嗜好飲酒近百年未戒外,其餘9位老人無菸酒不良嗜好。10位百歲老人中雖然也有人患高血壓、白內障等慢性疾病,但比例很低,且無一例因此導致器質性病變。

  王樺介紹說,根據調研結果,結合《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2013)》來分析,這10位百歲老人90%健康狀況良好,主要取決於五大因素:湖北鍾祥長壽歷史綿延悠久,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是孕育長壽之鄉的自然條件之一;百歲老人自幼勞作,性格堅強,知足常樂,晚年仍保持「勞作運動」,為促進身心健康、延緩生命壽限起到了積極作用;家族遺傳具有一定的影響因素,但非決定性因素;當地政府給予的關懷,對高齡老人的惠民政策、醫療保障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受益,促進了百歲老年群體健康;鍾祥地區以居家養老為主,千百年來敬老愛老「孝為先」、祖孫同堂的傳統習俗為百歲老人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與情感歸宿。

  在這些百歲老人中,有不少老人愛吃甜食、肥肉、豬油,還有人既抽菸又喝酒,這些習慣似乎與長壽相悖,對此該如何解釋呢?

  王樺認為,這些長壽老人中,長期抽菸喝酒的僅1位,比例很低;老人們堅持辛勤勞作,身體幾乎都很清瘦,且飲食百餘年來一直以清淡為主,肥肉、豬油等大葷及甜食,均為平均幾天甚至十多天才進食一次,僅能起到補充營養、能量的作用,遠遠未達到可導致「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量。

相關焦點

  • 江西最高壽老人今年117歲,Ta的"長壽秘訣"是啥?百歲老人總數...
    那麼,江西最高壽老人是誰呢?有何長壽秘訣呢?江西最年長前2位百歲 男性 老人南昌縣塘南鎮北星村的黃佗同老人(1902年4月出生,115歲);瑞金市沙洲壩鎮連江村連江老屋背的鐘文均老人,(1905年9月出生,112歲)。
  • 湖南最高壽老人「芳齡」118歲
    昨日,省統計局發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一項最新信息給出了答案:田龍玉——這位家住湖南最具詩情畫意小鎮鳳凰縣沱江鎮的老人,在2010年上報給普查員的「芳齡」是117歲,到今年4月,將迎來她第119個生日。目前,我省百歲老人已達1541名,是第五次人口普查521人的3倍。
  • 南安這一112歲阿婆,生活自理不在話下,還能穿針引線做手工
    112歲老人還能自己做飯打理生活起居,平日裡愛穿針引線,做點小手工送給鄰居、親戚,這位令人稱奇的老壽星叫林累,來自南安向陽鄉卓厝村。 一個插曲 去年111歲掛念女兒 徒步兩三公裡回娘家 「按閩南風俗算,老人家今年虛歲已是113歲了。目前,她就是耳朵有點背,身體其他方面都很好。如果我們不在家,她也能自己做簡單的飯菜!」
  • 信陽光山一老人喜過109歲生日 習慣早睡早起每餐能喝三兩酒
    此前的7月18日,王秀珍迎來了自己109歲生日。  109歲老人過生日  昨日,記者來到了易地搬遷安置點王秀珍家。雖然已是109歲高齡,老人精神頭很好,就是耳朵有點背(如圖),需要大聲說話才能聽得見。提及老人剛剛度過109歲的生日,老人的兒子陳式訓告訴記者,當天親朋好友、鄉裡鄉親都來給母親過生日,母親很高興。
  • 1080位老人南京吃「千叟宴」 最高壽者107歲
    據工作人員介紹,參加「千叟宴」的老人,年齡最小的60歲,最大107歲,平均年齡為75歲。除了南京本地老人外,還有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老人。來自日本的僑胞李武更是感慨萬分,他是22歲時從南京去日本留學,學習日語。如今再看看南京,那變化真是太大了。「擱在以前,要放108張桌子,還找不到地方呢。現在看看,地鐵直通,酒店林立,那變化真是天翻地覆啊。」
  • 雙江口鎮左家山105歲老壽星曹召中 像年輕時一樣愛美 早睡早起心態好
    當天是曹召中娭毑105歲的生日,精神矍鑠的曹召中娭毑坐在堂前火爐邊,看著屋裡擠滿了前來祝壽的親朋,笑得合不攏嘴。曹召中娭毑雖105歲了,但依然像年輕時一樣愛美,每天都要自己動手梳洗打扮,穿得精精緻致。換上最喜歡的衣服陪著親朋嘮家常。她說:「能活到今天還是條件好啊,過去的生活苦,人哪能活這麼長?」
  • 113歲,上海最高壽老人是她!上海百歲壽星首破3000人,百歲夫妻首現4對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上海市民政局自2008年起連續十三年發布百歲壽星榜。今天,上海百歲壽星最新數據信息發布,現年113歲的徐素珍(女)是目前上海最高壽的長者,並與現年110歲的陶瑞生分別為上海最高壽的女壽星、男壽星。同時,上海首現4對百歲伉儷,百歲壽星首次突破3000人。
  • 其中有4對百歲伉儷,最高壽113歲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上海連續十三年發布百歲壽星榜,看看今年哪些壽星依舊榜上有名吧!現年113歲的徐素珍(女)是目前上海最高壽的長者,並與現年110歲的陶瑞生分別為上海最高壽的女壽星、男壽星。同時,上海首現4對百歲伉儷,百歲壽星首次突破3000人。
  • 晨讀丨早睡早起,是一件了不起的小事
    01朋友小凡是一個來自小城市的姑娘,為了儘快在上海紮根,她每天拼盡全力生活和工作。業餘時間,還堅持自學專業知識,每天不學到半夜決不罷休。遇到老闆臨時派活,更是加班加點。晚睡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晚起。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讓小凡感覺充滿了力量,也讓她對自己的生活開始有了掌控感。02早起之後的那段時間,是一天中的黃金時間。在那段時間裡,我們擁有最飽滿的情緒和狀態。這種情緒和狀態,可以影響我們一天的生活。可常常有人抱怨:「我習慣了睡懶覺,真的起不來。」「天氣多冷啊,在被窩裡躺著多舒服呀。」……但如果你早起過就會感受到,目睹日出那一刻,真的有治癒心靈的力量。
  • 上海百歲壽星首破3000人 最高壽老人113歲
    星辰在線10月25日訊 據新華社上海(記者吳振東 許東遠)消息,25日,上海市民政局公布2020年上海百歲壽星榜,現年113歲的徐素珍(女)是目前上海最高壽老人,並與現年110歲的陶瑞生分別為上海最高壽女壽星、男壽星。同時,上海現有4對百歲伉儷,百歲壽星首次突破3000人。
  • 女婿悉心照顧113歲嶽母40年 每天早起為其做早飯
    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向陽村紅旗組,67歲的老人楊文全,40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已113歲的嶽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孝道,他的事跡成為當地佳話。嶽母的二女兒住在10多裡外的另一個村組,有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可二女兒也上了年紀腿腳不便,楊文全就背著嶽母看女兒,10多裡的山路往返,這一背,就是20多年。
  • 100歲老人的長壽秘訣:簡單生活 心態平和 忙中取樂
    □本報記者 趙江波 通訊員 王海彥今年,家住城區民權街的豐玉秀老人已經100周歲了。如今,豐玉秀老人只是眼睛有些昏花,身體硬朗健康,生活能夠自理。豐玉秀老人樂觀熱情,熱愛勞動,這是她能夠長壽的主要原因。
  • 「早睡早起」用英語怎麼說?
    關注【喜閱英語】,免費領取資料都說早睡早起身體好,換做英語該怎麼表達呢?早睡早起有益健康。02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早點上床睡覺,早點起床,很字面的意思~哈哈 當然,你還可以說:go to bed early and get up early 。
  • 108歲老人精神矍鑠,樣子像七八十歲,長壽秘訣自己概括成四個字
    顧奶奶108歲關鍵她108歲了,雖然聽力有所下降,但其思維清晰,口齒伶俐,腿腳還很靈便,能自己上下樓,從其面相到其行為表現,根本無法想像她是百歲以上的老人。大家很想知道她是哪裡的老人吧?這位老人生活在韶關仁化縣,一般到這個年齡,都需要別人的照顧,但這位姓顧的奶奶卻能夠吃飯、穿衣自理,偶爾心血來潮還能為家人煮早餐,自家樓下的小菜園打理得井井有條。
  • 智者亦壽:105歲教授李毅芝教授的長壽經
    湖北大學李毅芝先生出生於1909年的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的一個農村家庭裡,193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是湖北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資深教授,也是北京大學34屆數學系唯一健在的老人。李先生育有兩男三女,五個兒女中除了老么留在老人身邊外,其餘都是大學教授。今年98歲的李老先生,退休在家,還堅持每天閱讀《參考消息》和《楚天都市報》等報刊。作為教壇宿將,心懷天下,情系民生,實屬難得。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教育事業的獻身精神,還在於他提供給人們關於延年益壽的許多有益借鑑。良好的飲食習慣――長壽之根本。李先生在生活習慣方面沒有任何不良的嗜好。
  • 長壽老阿婆 112歲還能穿針引線做手工
    112歲老人還能自己做飯打理生活起居,平日裡愛穿針引線,做點小手工送給鄰居、親戚,這位令人稱奇的老壽星叫林累,來自南安向陽鄉卓厝村。平常,林累的兒孫都會採一些棕枝,煮好晾乾後,讓老人自己折騰,「她閒不下來,一有空就做些棕扇子、錢寶什麼的小手工,送給鄰居、親戚」。一個插曲去年111歲掛念女兒徒步兩三公裡回娘家「按閩南風俗算,老人家今年虛歲已是113歲了。
  • 巢湖104歲老人還能穿針引線 家人稱長壽秘訣是勤勞心態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巢湖烔煬唐嘴村有一位104 歲的老人,身體很硬朗,還能穿針引線。」近日,巢湖熱心讀者王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如此反映。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烔煬鎮唐嘴村,詢問能穿針引線的百歲老人,不少村民熱心地為記者指明老人住處。據悉,老人名叫孫秀英,如今和兒子宋之新生活在一起。提及老人的生活狀態及長壽秘訣,宋之新說母親幾乎頓頓不離肉,雖然有些耳背,但眼睛不花,穿針時拿得穩、手不抖,且一直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孫秀英老人喜歡在家門口遛彎。
  • 經常早睡早起的人會如何?
    早睡早起一年之計,惟在於春。 一日之計,惟在於寅。在科技發展迅速的現在,早睡早起對於身體來說似乎成為了一種奢望。(熬夜我能餓著,但是胃不能)6、充滿幸福感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任何年齡段的人,早起的情緒更加積極向上,自我感覺更好,健康意識也更加強烈。這可能和早起者能在陽光中開始一天的生活、學習、工作心情更好有關。別人都還沉睡夢鄉的時候,你已經在為夢中的幸福而真實地努力了!想想就開心
  • 湘鄉梅龍山下的百歲老人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湘鄉市中沙鎮梅龍村這個偏僻的山村裡,卻有好幾位長壽老人。其中,年歲最高的老人已104歲。梅龍村位於海拔708米的梅龍山下,是原省定貧困村。這位百歲老人就住在梅龍山下,名叫楊龍香。楊龍香出生於1917年5月4日,育有一兒兩女,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外婆雖已是百歲高齡,但生活都能自理,能吃能睡,還能自己洗衣服。」
  • 梁實秋談《簡單有趣過生活》:早睡早起,珍惜時間
    01 早起早起能聽到鳥叫、見到露珠、蚯蚓,以及趕著進城的人,這一切讓我充滿了喜悅,這是一個活的世界,這是一個人的世界,這是生活!梁實秋說,早起無所謂好壞,只是個人習慣而已。於我而言,我是一個習慣早睡早起的人,所以每次別人問我你怎麼能每天都堅持自律早起時,我總喜歡把這歸結於自然而然的習慣,就像一日三餐一樣,無需任何督促激勵,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