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易中天:中國人為什麼愛請客吃飯

2020-12-21 騰訊網

作者┃易中天 主播┃鎧淇

在中國人看來,食物是生命之源。因此給人食物,請人吃飯,是一種很重的情誼;而接受他人的食品,則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須加以回報。但在通常情況下,這種回報並不困難。你請了我一頓,我還你一席就是。一來一往,兩下也就扯平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被請的人,很少有不回請的。而且往往是回請了以後,對方又要以回請的名義再請一次。循環往復,沒完沒了。結果自然是誰也不欠誰的,或弄不清誰欠誰。不管誰請誰,都好歹在一起吃了飯。

一起吃了飯又怎麼樣呢?就有關係了。我們知道,中國人吃飯,無論家人團聚還是宴請客人,都必定是全體共食:所有的筷子,都伸向同一盤菜;所有的勺子,都伸向同一碗湯。不管上什麼菜,至少在理論上人人有份,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吃上一口。像西方人那樣,各點各的菜,各吃各的飯,甚至各付各的帳,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莫名其妙。

顯然,在這裡,最重要的是「人人都有份,大家一起吃」。也就是說,中國人真正看重的不是吃,或不僅是吃,而是一起吃。或者說,共食。

事實上,請客吃飯的意義也正在於此。所謂兄弟,不就是在一起吃,吃同一種東西嗎?那麼,如果我們也在一起吃了同一種食物,豈非也是兄弟?所以,無論你我是否同宗,也不論你我是否相識,只要在一起吃了飯,就有了同一生命來源,也就是哥們兒了。餐桌上答應的事,就得努力去辦。餐桌上的許諾是開不得玩笑的,否則就叫食言。言出於口,食言便意味著把吐出去的東西再吞進來,別人鄙夷不說,自己想想也噁心。

所以,中國人一旦要求人幫忙,便多半要請客吃飯。當然,請客吃飯也不一定就是有求於人,更多的還在於建立一種比較親密的關係。因為請客吃飯的意義,不在於或不完全在於「給人吃」,更在於「一起吃」,即不完全在於「吃了人家的嘴軟」,而在於「同吃一碗飯」的情誼。這種情誼使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溫情脈脈。

當然也不一定要請客吃飯,只要能聚在一起吃就行。聚在一起吃,就多少有些「共食」的意思。所以,即便是吃份飯,吃自助餐,也要聚在一起。關係好一些的,還要把自己的菜撥給對方,或從別人碗裡夾菜吃。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中國人不太喜歡分餐制。

儘管許多人都承認,分餐制科學、衛生、不浪費,但同時也認為,那種進餐方式太冷漠,太沒有人情味。總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血緣的認同,因此不能考慮衛生,也不用顧及身體,要有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精神,所以餐桌上的流行歌曲便是「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打吊針;感情鐵,胃出血」。一個講義氣的人,應該能夠為朋友兩肋插刀,獻出生命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如果連喝醉酒或吃出病來的風險都不敢承擔,誰還會相信你敢為友誼而萬死不辭呢?

餐具也有講究,餐具中最具中國特色的則是筷子。兩根筷子夾住一塊食物,本身就有共食之意義。所以用筷子給客人夾菜,幾乎是宴會上不可或缺的禮儀。它表示客氣,也表示和氣,同時也未嘗沒有把對方緊緊夾住,以防脫落的意思在內。其實,中國人最早也是用刀叉的,正如中國人最早也是實行分餐制的。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件骨質餐叉,和現在西餐所用之叉在外形上幾無差別。但筷子終於取代了刀叉,共食也終於取代了分餐。有人說,這是因為發明了桌子。有了桌子,就可以圍在一起吃飯,不用像先前那樣,每人面前放一張幾,各吃各的了。既然大家都擠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用筷子當然要比用刀叉方便得多。問題是,發明了桌子,為什麼就一定要圍在一起吃飯呢?即便圍在一起,也可以像西方人那樣各吃各的呀!說白了還是中國人愛共食。

顯然,對中國人來說,飲食的味道,絕不僅僅只是食物的味道,還必須包括餐桌上特有的那種人情味。中國的菜餚,便體現了這種團結、和合、交融的群體意識和文化精神。中國菜,無論煎、炒、蒸、煮、燒、烤、炸、拌,幾乎無不是將主料和作料混在一起下鍋上桌,絕不會像西方人那樣,肉是肉、魚是魚、鹽是鹽、胡椒是胡椒地各自獨立,分得一清二楚。一些大菜名菜,如「全家福」「佛跳牆」「霸王別姬」之類,更是多種主料的和合,味道早已不分彼此。而且,按照中國的烹調學、營養學和食療學的說法,這種「和合」,有利於陰陽協調,是一種極科學的做法。

當然,最好是食物本身味道好極了,人情味又很濃,而最能體現這雙重目的的,大概就是火鍋了。火鍋不僅是一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作為飲食方式,火鍋可以多人合吃,也可以獨食,然而獨食者又何其寥寥。在火鍋店裡,我們實難見到獨食者。這不是為了省錢,只因獨食無趣。一般來說,中國人是不喜歡獨食的。獨食難肥,共食才能吸取營養;獨食無味,共食才會其樂無窮。如果不得已而自斟自酌,就要在想像中與人共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否則就叫喝悶酒。喝悶酒不但了無趣味,而且會傷身。如果與友人共飲,則「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過量也無妨。

這就是請客吃飯的意義了。它不僅是吃喝,而且是共食;共食也不僅是聚餐,而且是同吃;同吃也不僅是同在一起吃或吃同樣的食物,更是吃人情、吃血緣。有了心情和血緣,一個又一個群體才得以建立和鞏固,個體也才得以生存。顯然,中國人喜歡請客吃飯,並不是中國人好吃,而是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核——群體意識使然。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湖南長沙人,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後在廈門大學中文系任教。2015年4月退休。

END

相關焦點

  • 韓國人請客、日本人請客、中國人請客吃飯,網友:差距一目了然!
    【韓國人請客、日本人請客、中國人請客吃飯,網友:差距一目了然!】日本人請客,日本料理是有名的「眼睛料理」,看起來賞心悅目,但是分量不多。日本人吃飯非常講究規矩,人家請你,你在動筷子之前,先要感謝地說一句「那,我就領受了。」吃完後需要誇讚飯菜非常美味。
  • 中國人請客吃飯,韓國人請吃飯,日本人請吃飯,網友:差異太大了
    文/小白中國人請客吃飯,韓國人請吃飯,日本人請吃飯,網友:差異太大了!說到請客吃飯,這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交往方式。每個人都有喜歡的菜系,每個人口味也不盡相同哈。我認為美食是最能表達感情的東西,我跟誰好就喜歡帶她去吃飯,去吃我喜歡的也好他喜歡的也好,吃飯了就好。但是各個地區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大家會的拿手菜也就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認識不同國家的美食。那麼通過什麼方式呢?就是請客吃飯。網友見了都直呼:差距太大。究竟是怎麼樣的差距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請客吃飯是個什麼問題
    但對於請客吃飯的我們來說,其中一項重要的事項便是如何點菜。 有人說請客吃飯點菜的問題簡單,是一個數學問題,需要看我們請了多少客人,如果請了10個客人,每個客人兩個菜就可以解決問題;有人說請客吃飯點菜是一個物理問題,需要看請客吃飯的飯桌能承載多少盤菜,應考慮桌面有多大,承裝飯菜的碗碟有多大;有人說請客吃飯是一個面子問題,點的菜不夠客人吃,每個碗碟中的飯菜都被客人吃得精光就讓主人十分沒面子,所以點菜時就要多點,寧可剩下倒掉,
  • 廉潔提醒 |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歲末年初,又到了「請客吃飯」的時候了。
  • 請客吃飯習俗,日本人和韓國人講究卻不管飽,中國人才是最實在的
    就拿生活中最簡單的請客吃飯來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習慣和認識,就拿中國、韓國、日本三個國家來說,就有很大的區別。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思想越來越開放,請客吃飯更是常有的事情,其實這也是人們生活社交的一種形式,但是卻最能看出人性格,甚至從側面反映一個國家的特點。
  • 中國人請客吃飯,俄羅斯人請吃飯,英國人請吃飯,網友:差距太大
    首先中國人在請客吃飯這一件事情上,從來都是以盡興為主題,從主人家的拿手好菜,到各種各樣的精緻小吃。還有多種多樣的飲料任君挑選,上了中國人的宴席,不吃到肚子圓了是走不了的。而且臨走前還一定要再拎上兩大袋打包好的美食。俄羅斯人請吃飯就是一件很考驗眼緣的事情了,俄羅斯人會在餐具上表達出對於客人的態度。
  • 請客吃飯的規矩你懂嗎?
    在生活中,請客吃飯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但很多人並不懂得請客吃飯的規矩,經常自以為是的違反,結果出現了,還要怪別人。題主問的這個問題,顯示出是你自己違反了請客吃飯的規矩。你的同事請吃飯,邀請的肯定都是你們的同事,你沒有經過允許就帶自己的朋友赴宴,飯後陶一分錢肯定是理所應當的。
  • 來看看中國人和韓國人請客的差別,以及中國人請客時的注意事項
    來看看中國人和韓國人請客的差別,以及中國人請客時的注意事項我們中國的美食可以說是遠近聞名。不僅在中國受歡迎,在國外也大獲好評。當然這也源於我們中國的美食豐盛可口。特別是在宴請別人的時候,桌上的飯菜更為豐盛。
  • 日本人請客,韓國人請客和中國人請客,飯菜有什麼不同?
    文/玉濁清日本人請客,韓國人請客和中國人請客,飯菜有什麼不同?要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待客之國,而且有著傳統美德,中國人也一直在遵循著這樣的規矩,不過要說到這三個國家在請客的時候有什麼差別,那就得從他們飲食方面著手了。我們都知道日本的飲食大多以料理為主,而且他們的飲食特別的精緻,對食物的要求也比較高,雖然分量不是很多,但看起來非常的誘人。
  • 易中天:《閒話中國人》,趣談中國事
    今天我想分享的一本書是易中天的《閒話中國人》。耿直又圓滑,坦誠又世故;多疑又輕信,古板又靈活;講實惠卻又重義氣,尚禮儀卻又少公德;主中庸卻又走極端,美節儉卻又喜排場;守古法卻又趕時髦,知足常樂卻又夢想爆發;燒香算命卻又無宗教感,愛抱團兒卻又好窩裡鬥;愛挑刺兒卻又會打圓場,不愛管閒事卻又愛說閒話;……
  • 韓國人請客和中國人請客,簡直天差地別,網友:只能說文化不一樣
    韓國人請客和中國人請客,簡直就是天差地別,網友:只能說文化不一樣,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所以說一般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我們都是會熱情招待的,甚至會熱情邀請客人在家裡吃一頓便飯。今天小優就來跟大家說說當家裡來客人了,韓國人中國人請客是怎麼樣的。
  •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請客吃飯,在職場請客沒有那麼容易
    朋友小輝和我說了一件讓他鬱悶的事情,這件事和請客吃飯有關。小輝到這家公司工作一年多了,工作業績平平,但在單位人際關係處理得還算不錯,和上上下下都挺能合得來。在這一年中,他多次參加同事間的聚餐,也很想回請一次。前幾天,他在業務上取得了一些成績,於是就想請請客,和大家聚一下。
  • 社交規則:為什麼你請客吃飯時,來的人總是很少?
    請客吃飯是溝通感情的重要社交方式。一些特別的日子,總要一起吃飯聚一下。過生日要請客,久別歸來要請客,好久不見也要請客聚聚。但有時候你會發現一個現象,當你請客的時候,總有一些人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不來參加。而有的朋友請客時,人卻總是齊刷刷的。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古代請客吃飯,為什麼不說做南或做北,反而說「做東」呢?
    文/玉濁清古代請客吃飯,為什麼不說做南或做北,反而說「做東」呢?在古人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文化流傳,在當時也成為了一種習俗,甚至成為了普遍的現象。如今的人們喜歡請客吃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熱鬧非凡,當然對於請客吃飯也有不同的說法,而古代人則說做東,可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古人請客吃飯的時候要說做東呢?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絕大部分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的,而房子的客廳則在正中間,古人特別的講究規矩,為人也特別的客氣,當客人來的時候,他們會非常的熱情,坐的位置也是有一定講究的。
  • 辦事請客有秘訣,吃飯事小,面子事大!
    在中國式,請客吃飯是一件極為普通的社交活動,不同於釣魚、跳舞這種帶有帶有強烈個人喜好的活動,飯局是最大的公約數,拉平了每個人的喜好。未必人人喜歡某種娛樂活動,但吃飯卻是大家必須,不光今天吃,還要明天吃,天天吃。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關係融合的紐帶。
  • 易中天: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說閒話?
    文/日長宜讀書最近讀完了易中天老先生的《閒話中國人》這本書。而中國人,是尤其愛說閒話的。中國人的想像力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可見中國人一直是頗具想像力的,雖然僅僅只是「惟在這一層」。而創造力則是保證閒話一直有趣、生動、始終能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極好手段。
  • 嫌棄中國人請客太浪費,看完韓國的餐桌,你還有話說嗎?
    雖然作為中國人,對於他們的吃飯方式真的是不敢認同的呢?我們就看一看中韓兩國招待客人的餐桌吧,嫌棄中國人請客太浪費,看完韓國的餐桌,你還有話說嗎?一桌子上看起來都是盤子,大大小小的都有,不過分量就比較的少了,感覺就夠兩人吃的分量吧中國人請客吃飯可是非常喜歡葷素搭配的呢?
  • 請客吃飯,你必點的一道菜是什麼菜?
    請客吃飯,請的是裡子和面子,但不能打腫臉充胖子,無論吃飯店還是吃家宴,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所有的請客,只要有點煞有介事的,幾乎都離不開兩樣菜,一個食材是花生,一個食材是魚。具體這兩樣菜做成什麼風格,看地方偏好了。花生是油炸還是水煮,魚是紅燒、是清蒸抑或水煮,看當時所需。
  • 易中天:中國人的邏輯很荒唐,最喜歡給別人貼標籤,看別人怎麼活
    甚至有一些人連吃飯都費勁,易中天解釋這一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我們中國式的邏輯,也就是中國人自己的邏輯是什麼!易中天:中國人的邏輯很荒唐,最喜歡給別人貼標籤,看別人怎麼活!其實說到這裡大家都差不多明白了,簡單一點來形容就是中國人喜歡看別人怎麼活,然後模仿別人的快樂與生活,最後還不忘記給別人貼一個自己對他理解的標籤。大家還別不信,如今的我們倒真的像易中天老師所說的那樣子。
  • 中國人請吃飯,日本人請吃飯,韓國人請吃飯,沒對比就沒傷害!
    不同地方的美食有著不同特色,而最能顯示這種特色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在宴席上,這時候人們都會拿出自己最為擅長的經典菜,所以說通過請客吃飯老評判各國美食,那是最為合適的,下面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中國人請吃飯,日本人請吃飯,韓國人請吃飯,沒對比就沒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