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如何實現「鴻鵠之志」,公考面試題這樣引導未來公務員......
    交匯點訊 5月12日,2018年江蘇省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在全省14個考區同時進行。從近33萬人中脫穎而出的2.7萬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按照招錄計劃數1:3的比例,角逐8559個崗位。
    今年江蘇公務員報考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很多考生感嘆公務員難考,希望了解新時代的公務員隊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當天,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公務員局邀請專家對面試考題進行解讀,從考題解讀中,新時代公務員的用人導向可見一斑。
    
    井底之蛙的「鴻鵠之志」,年輕公務員要心存「詩和遠方」
    「今年的題目很活,考前在培訓班上準備的題目基本都沒考到。」昨天下午2點,走出南京29中考場的徐州籍考生董超連連感慨。在基層工作兩年的小董說,第一題關於井底之蛙和鴻鵠之志的題目,就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該題大意是,一隻井底之蛙苦惱地對著井邊的鴻鵠說,它也嚮往碧海藍天,但是自己沒有翅膀,跳不出去。鴻鵠說,雖無翅膀但會遊泳可彈跳,可以嘗試在下雨天漲井水的時候跳出來,讓考生結合工作談談看法。董超認為題目每人都可以有話說,但要答好不太容易。
    對此,中國高教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高教學會會長丁曉昌說,井底之蛙的煩惱非常契合剛入職場的基層年輕公務員的心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每天忙於繁雜事務。但是,考題通過鴻鵠之志,引導年輕人再忙也要心存鴻鵠之志,並努力為之奮鬥。
    江蘇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彭坤明則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鴻鵠之志」和「井底之蛙」。他說,停在井邊的鴻鵠也可能懶散地一直呆在井邊,居高臨下,看不起別人。如果有才華的人,自己不去努力,老覺得自己優越,那跟井底的青蛙沒有區別。青蛙如果空有遠大抱負沒有實際行動,也永遠實現不了鴻鵠之志。也就是說,年輕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增長才幹。
    談不足,服務群眾需要有坦誠相待的勇氣
    今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平均38人爭一個崗位,競爭異常激烈。對於淘汰了絕大部分人進入面試的考生來說,都想在考官面前儘量展示自己的完美形象。但是,今年的面試題反其道而行之,讓考生談談自己的不足。
    面試有道題的大意是,在單位作風建設學習會上,讓每個人談對自己的認知。一個人認為發現問題主要靠別人,靠領導和同事;一個人說人們總是知道問題但是不願意面對;還有一個人說有缺點不要緊,主要是優點大於缺點。讓考生結合對三句話的理解,談談自己的不足。
    南京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兼黨辦主任王雲駿表示,只有客觀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才能不斷超越。「三種觀點是目前機關裡的常態化認識,此題就是希望考生突破目前的常態化思維,客觀認識自己不足,這是對相關部門對年輕公務員的基本要求。」彭坤明說,現在一些人在講自己的優點時喜歡濃墨重彩,談缺點時喜歡輕描淡寫,都不可取。
    「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客觀認識自己,坦誠待人,正是服務百姓的公務員所需要的品質。」丁曉昌說,公務員面試考官大多擁有多年工作經歷,社會閱歷豐富,考生的自我認知回答哪些真實,哪些是編造出來的,一聽便知。
    即興演講,新時代公務員有口才也要有綜合分析能力
    今年面試的最後一題讓考生以「新徵程,新作為」為主題,結合公務員身份演講。這是近年來江蘇公考面試中少有的即興演講題。對此,王雲駿認為,即興演講不僅是對考生的語言表達、思維的條理性進行考察,也是對考生政治素質的全面考察。
    而考生對於考題三的回答,則全面反映了考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此題大意為:主任和書記外出了,你是村裡的掛職副書記,有四件事要辦:一是兩小時之後縣領導來視察;二是你結對幫扶的孩子出了車禍,在醫院搶救;三是大壩裂縫了,有崩塌危險;四是有人舉報你們村企業違規排汙,縣電視臺記者電話要求採訪村領導,但領導出差了。請你對這四件事進行排序,並且模擬和記者通話。
    丁曉昌說,基層公務員人少事多,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調配資源。大壩漏水關係到千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肯定要緊急奔赴一線處理。扶貧對象已經在醫院了,可以電話慰問。回應記者電話,也是基層公務員經常碰到的,態度要誠懇。彭坤明認為對四件事情的處理不是簡單輕重緩急的事務性安排,而是考驗考生的價值導向。公務員要時刻心懷百姓,而不是圍著領導轉。同時在新媒體時代,學會與媒體打交道是公務員的基本技能。
    據介紹,面試結束後,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公務員局將根據考生筆試面試的總成績,按照職位招錄計劃數1:1的比例從高分到低分確定參加體檢、考察人選。5月下旬開始按規定組織體檢、考察,確定擬錄用人員名單並進行公示,辦理錄用手續。
    交匯點記者黃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