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學院李卓然同學在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工作會上的發言

2020-12-09 北京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在4月2日的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工作會上,元培學院2015級整合科學方向的李卓然同學作為學生代表,以「我的大學」為題分享了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經歷。以下為李卓然同學的演講全文。

李卓然同學在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座談會上發言(圖片來源:湖塔子)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元培學院整合科學專業的大四學生李卓然,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在北大四年的故事。在北大的日子裡,讓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開放多元:使我可以盡情地去做我喜歡做的事情,擁有挑戰艱深科學問題的熱情和勇氣,並且會在過程中得到各種各樣的支持與幫助,使我以獨特而欣欣向榮的姿態不斷生長。

螢光顯微鏡下的酵母菌細胞膜

從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到粉色紫色、深淺不一的口腔上皮細胞開始,我就被生命的絢爛與精彩所折服。帶著這份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我在入學前元培新生訓練營的專業介紹會上,聽到了湯超老師對整合科學的介紹和對學科交叉的理解,我被那些各個學科與生命科學交叉之處的有趣問題所吸引,也非常認同在思考一個科學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被這是一個什麼學科的問題所限制,所以我報名並進入了整合科學專業進行學習。整合科學專業設立於2014年,旨在促進學科之間、特別是生命科學與其它定量學科之間的深度交叉融合,培養新一代跨學科創新性科研人才。

還記得在開學第一周的專業課上,數學物理的整合課中抽象的極限語言讓我消化了半天,有機化學課的大量內容讓我聽得雲裡霧裡,初入大學的不適應與整合科學專業課的難度和知識量,讓我陷入了一種手足無措。我先是質疑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然後也開始質疑我對專業的選擇。

這時元培學院的導師制與新生討論班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組織了整合科學導師交流會,老師們給我們的學習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並讓我們反饋學習上的困難和遇到的問題,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教授的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法上的改進,加上老師們在課上課下耐心的解答我們的問題、各課程助教們積極組織每周的集體答疑、班裡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和幫助,讓我逐漸學會了應該怎樣學,也逐漸能把那些晦澀的知識學明白。同時,在新生討論班上,吳國盛老師和我們討論的科學史,讓我理解到整合科學呼應於古希臘哲學對自然科學認知的整體性;張平文老師分享的自己的求學生涯,讓我更加明白大學的意義和做學問的方式;加上湯超老師對科學的交叉和人文藝術重要性的講解,都讓我更加堅定了對整合科學專業的選擇。我很感謝來自各個方面的幫助,也在大二大三時擔任了新生討論班助教,將我的收穫和理解傳承下去。

元培學院新生討論班

在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生活並確定了整合科學這一方向後,我投入到忙碌而充滿樂趣的專業必修課的學習中。整合科學的專業必修課多為交叉學科課程,授課教師多為從事交叉學科研究的老師。因為如果面面俱到的學習每個學科,會存在時間不夠、多而不精的問題,所以老師們根據自己研究過程中的體會,以與生命科學較有關聯的方面為主設計課程內容,並在講授的過程中展現給我們不同學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使每一個生物學現象,在不同的課程裡從數、理、化、生、信的不同緯度展開。

學科交叉就像用不同顏色染布,你可以先把不同顏色的顏料混在一起再去染,也可以用不同顏色依次染色;這就像是學科交叉的過程是發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還是各學科分別獲取知識以後在自己頭腦中交叉。這兩種方式在我本科的學習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大一大二的專業必修課以混合染色法為主,而大三大四自主選擇的專業選修課以分步染色法為主。我們大三大四的專業選修課的唯一要求就是理科課程,所以在老師們的選課指導下,我上過很多生命科學學院開設的生物學各分支領域的課程,並曾在數學科學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等學院選過感興趣的本科專業選修課和本研合上課程,還曾在光華管理學院選修過一門講多元統計分析的數學課。在理科課程以外,我也選修過一些人文社科類通識課,比如影像與社會、現代西方社會思想等課程。

象徵不同跨學科模式的混合染色與分布染色 (來源:李卓然)

這些交叉而多元的課程,將一個更廣闊、更多層次的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也非常享受每個學期每一門課程都是不同學科的狀態。而在知識的自由與豐富之外,這樣的學習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分析問題的方式更加無拘無束和直面問題的勇氣更加強大。即,在看到一個對生物學現象的描述的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從不同學科的視角分析;而在生物學文獻中看到數學物理模型的時候,我也有理解他的信心和能力。

在課程的學習之外,作為一個立志做學術研究的學生,我很感謝北大提供給我的豐富多彩的科研機會和訓練。帶著對交叉學科的興趣,我在大二上加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白凡課題組,並在國家創新訓練計劃的資助下立項,進行本科生科研和畢業設計,結合生物與物理,研究了細菌鞭毛在細菌分裂時的動態變化。

細菌鞭毛在分裂時的動態變化(來源:李卓然)

本科生科研給了我一個相對獨立地進行研究的機會,從閱讀文獻和與導師討論選題,到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數據和進一步提出問題進行實驗,再到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口頭報告、和合作實驗室交流、撰寫結題報告和準備發表的文章,都讓我對如何進行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找到了很多樂趣並決定要繼續做學術。在實驗室之外,我加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強化挑戰班,我們一群熱愛科學和學術研究的同學進行文獻討論和學術年會,讓我在了解最前沿的科學進展的同時,學會了如何理解文獻中的研究思路、如何批判性地分析實驗結果、如何給別人講清楚一個研究工作。

李卓然在生命科學挑戰班年會上

如果說在校內的學習和訓練為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校外交流的機會幫助我拓寬了視野,也確定了畢業後前往美國進入生物學博士項目學習的目標。大一暑假,我參與了元培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的交流項目,前往英國進行一個月的暑期學校「全球健康與社會公平」的學習。大三暑假,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強化挑戰班的資助下,我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兩個半月的暑期科研,師從合成生物學奠基人Michael Elowitz教授,開發了一種名為「殭屍」的可用於繪製人腦神經元連接圖譜的新方法。英國嚴謹的學風和美國實驗室中濃厚的學術氛圍都給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另外,我在大二暑假參與了生命科學產業協會的暑期調研,在長三角地區走訪了十餘家製藥企業,深入了解中國新藥研發現狀。這樣的實踐活動讓我有機會走出象牙塔,了解基礎研究能怎樣與實際應用結合,也感受到作為研究者肩上的社會責任。

李卓然和加州理工學院導師Michael Elowitz及博士後Amjad Askary

現在我即將結束大學本科的學習,並決定繼續在交叉學科的道路上前行。在這個春天,我收到了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8所學校的博士全獎錄取通知書,想起元培前院長許崇任老師在大一時跟我說的話:「如果你學了整合科學,我不能想像出四年之後的你是什麼樣子。」那麼現在的我是怎樣的呢?帶著對科學的熱愛和對交叉學科的興趣,我從一個在數理化生知識的萬花筒面前眼花繚亂的觀眾,到一個能與不同學科的學者討論學習的交流者、一個交叉學科知識與研究的匯報者;從一個剛進到實驗室看著瓶瓶罐罐感到新鮮和神奇的毛頭小孩,到一個被斯坦福生物系面試官當面評價「你的學術背景讓我相信你有能力攻讀博士學位並從事科學研究」的準畢業生。

正如哈佛大學白樂瑞校長上個月在北大的演講中所說:「我們的大學必須繼續堅持這些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眾不同的價值——真理、卓越和機遇。」如果把我比作一段基因,那麼是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和豐富的機會與平臺,幫助我通過大學的學習,表達出我所承載的蛋白,鼓勵我繼續追求跨越學科邊界、跨越國界的科學真理,漸漸擁有為人類的發展與進步注入新鮮血液的能力。

在四年之後的今天,我由衷地感謝我在北大、在元培所接受的所有教育和教導;感謝各位領導堅持北大是為大學之道、為思想自由而建的大學,為我們創造了自由開放的學術環境;感謝元培所有為我們精心設計教學計劃、準備授課內容、指導生涯規劃和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們。祝願元培越來越好!祝願北大的本科教育教學能夠建設得越來越好!也願我們能共同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本文轉自元培學院微信公眾號,原文連結:元培學院李卓然同學在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工作會上的發言)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伍維晨同學在元培學院2019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伍維晨,2015年畢業於人大附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19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畢業生,將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統計學博士。本科期間參與創立元培學院數據科學學會,擔任元培學生學術學會第四任主席,並連續四年參加北京大學在京招生。本科期間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幹部,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唐立新獎學金等榮譽。
  •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舉辦2019年畢業典禮
    元培學院導師代表傅綏燕指出,元培學院是北京大學教育「常為新」的直接範例。她表示,元培學院教育體系改革建設的理念和措施對畢業生理解自我在國家社會中的定位的意義深遠。她讚揚元培學院近年來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果,提出元培畢業生從北大帶走的不只是專業知識,更是「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獲得生命豐滿的機會」。傅綏燕祝願所有畢業生走向社會能開花結果、綻放潛力。
  • 高考狀元學霸都會選擇的——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舉行2019年畢業典禮
    學校及學院領導、嘉賓和導師步入會場元培學院導師代表元培學院畢業典禮會場元培學院畢業典禮現場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首先致辭。傅部長指出,元培學院是北京大學教育「常為新」的直接範例。她表示元培學院教育體系改革建設的理念和措施,對畢業生理解自我在國家社會中的定位的意義深遠。希望同學們通過認識自然與人類的關係,承擔起社會責任。
  • 通識教育試驗的尷尬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近距離觀察
    原標題:通識教育試驗的尷尬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近距離觀察  對優秀人才實施通識教育,北大的元培試驗進行了13年之久,其目標明晰而又艱難:如何將層次相同的學生培養成不同的人。  在呈不規則方形的北京大學校園,地處南側的36樓,是一塊霸氣而神秘的「試驗田」。
  • 且聽雛鳳清音起 卻顧來徑翠微橫——北京大學元培學院2019年中工作...
    高校合作:兼送往以迎來,繁星閃耀四海間自成立以來,元培學院便注重與眾多世界知名大學建立良好交流關係,拓寬元培學子的國際化視野。本學期以來,元培學院深度推進高校合作向深向廣發展,同國際上諸多學術聲望和教學水平位居全球前列的高校積極交流教育經驗,探索形式多樣的合作項目。
  • 化孤獨為共同:北大元培學院的書院制探索
    此後,李雨晗選擇Gap(間隔年,即在畢業或工作前做一次長期遊歷)一年,前往三江源地區從事環境與動物保護工作。元培2015級整合科學方向的李卓然作為唯一的學生代表,在北大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言時說:「在北大的日子裡,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開放多元。
  • 化孤獨為共同:北大元培學院的書院制探索_鏡相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此後,李雨晗選擇Gap(間隔年,即在畢業或工作前做一次長期遊歷)一年,前往三江源地區從事環境與動物保護工作。元培2015級整合科學方向的李卓然作為唯一的學生代表,在北大2019年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言時說:「在北大的日子裡,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開放多元。
  • 試驗通識教育 接續人文傳統——元培學院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開講
    2015年9月16日晚,由張旭東教授主持的元培學院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開講第一課,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副校長兼教務長高松,教務部部長董志勇、副部長強世功,元培學院副院長蘇彥捷等老師與來自12個院系的213名同學一起聽課。開班儀式由元培學院黨委書記孫華主持。
  • 元培學院導師齊聚一堂 為發展與完善元培模式建言獻策
    12月12日下午,元培學院召開2008年全體元培學院導師會議。來自北京大學各個院系專業的三十餘位元培導師齊聚一堂,為元培模式的發展和完善建言獻策。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建華,元培學院院長朱慶之,副院長張庭芳、蘇彥捷、盧曉東,院黨總支副書記丁夕友,辦公室主任劉亞平等也參加了會議。元培學院副院長蘇彥捷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元培學院的近況和未來的工作設想。
  • 古建晉美——2018年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師生赴山西太原考古實踐紀實
    2018年5月11-13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部分師生赴山西省太原市開展了為期兩天半的考古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是元培學院2018年「古建晉美」通識教育系列活動之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雷興山教授、張劍葳教授、彭明浩教授在活動中擔任領隊和學術指導,元培學院丁夕友、吳躍、談小媊、楊素華、劉欣悅、李鑫宇、喬元姬等老師和來自各年級的80餘名同學共同參與了本次實踐。
  • 馨德常傳 薪火不息——2019年元培學院「元行傳薪」系列活動紀實
    「元行傳薪」,將光明如斯的一把炬火點亮在青年的胸膛;德育創新,讓立德樹人的一腔宏願澎湃在元培人的行囊。「元行傳薪」活動是在北京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秘書處和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共同支持下,元培學院團委組織策劃的一項思政實踐育人活動。活動從關愛師長的角度出發,鼓勵青年學生在關工委秘書處與學院團委老師的帶領下,走入北京大學離退休老同志的家中,傾聽人生經歷、學習精神品質。
  • 北大本科新生在2019開學典禮上的發言:北大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9年9月6日,北京大學2019年本科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會上,元培學院2019級本科生丁煦寧作為新生代表發言。官微為您分享全文,一起聆聽。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是2019級本科新生丁煦寧,很榮幸能作為新生代表,在此分享我的入學感悟。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在座的同學們有多少是理科生?在理科同學中,又有多少同學選擇了人文社科專業?我想,像我一樣選擇人文社科方向的同學可能不多。我的父母曾經問我,我所學習的PPE專業是什麼,和PPT有關嗎?
  • 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今天報到
    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報到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來到邱德拔體育館,在迎新現場與前來報到的2020級新生親切交流,向他們表示熱烈歡迎,並慰問了現場的工作人員與志願者。來自華中師大一附中的湖北考生唐楚玥同學報到!在高考中,她取得了725分的好成績,將就讀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希望未來可以在元培相對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滿分的作文、「印刷體」般的筆跡,她還不止這些!
  • 【國家教學成果獎巡禮】建設通識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
    從2001年「元培計劃」的啟動,到2009年全新本科教學計劃的實施;從2014年 「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新「十六字方針」的提出,到2016年建立和完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系的目標確定,北京大學確立並推進了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 化孤獨為共同——元培學院住宿制書院建設年度紀實
    在北京大學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元培學院緊緊圍繞教育創新中心工作,突出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探索住宿制書院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書院始終堅持「五育並舉」的人才培養新思路,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將自由探索與共同生活相結合,培養具有完全人格、強健體魄、高尚道德、創新思維的新時代青年人。
  • 北大元培學院:老師這樣上課!學生這樣學習!怪不得都那麼優秀!
    新生討論班是元培學院「全方位的新生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元培學院這樣一個專業選擇自由度相當高的地方,許多新生在剛剛走出高中、走進大學時難免會對專業選擇產生迷茫,不確定大學的眾多專業中究竟哪個最適合自己。為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科,熟悉通識教育,元培學院教學辦公室的老師們精心設計和大力推行了「新生討論班」項目。
  • 保研武大法學院的北大學子背景曝光:1個元培學院,6個護理學院
    然而,在日前出爐的武漢大學2019年擬錄取推免生名單中,17名來自北京大學的學生榜上有名,更為驚訝的是他們的本科所學背景。作為國內法學領域知名的「五院四系」之一,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地位無需多言。據了解,該院2019年擬錄取推免生186人,本科生源高校48所。
  • 學霸新語:2019高考,她考取北京大學,並選擇元培學院!
    作者簡介:嶽師孟,畢業於北京市第八中學,即將就讀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說起來可能有點好笑,我小時候對升學人數和學校規模沒概念,以為北大清華代表大學的「正常水平」,一般人在二者中選擇一個,是理所當然的。暑假過後我已堅定了考取北大的決心,選擇元培則更有一番糾結。社會上向來有批評其多而雜乃至「不務正業」者,但在老師和學長學姐的介紹下我逐漸明白:學院提供的永遠是一個外部環境,如何利用永遠是自己的挑戰;而元培學院的環境無疑是最自由開放、有最多可能性的。
  • 燕園人合:元培商學院EDP首期西青總裁班結業典禮在天津舉行
    2018年6月10日,由天津市西青區委組織部、天津市西青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北大博雅EDP中心聯辦的燕園人合及元培商學院博雅領軍計劃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研修班(西青首期班)在天津市西青區舉行盛大的結業典禮。
  • 四川三河職業學院舉辦西南醫科大學自考本科2020級開學典禮
    本網瀘州訊12月8日下午,西南醫科大學自學考試專本銜接四川三河職業學院助學點開學典禮在學術報告廳舉行。西南醫科大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杜傑、辦公室主任侯傑榮、自考辦袁峰,四川三河職業學院繼培處處長付維強、衛生健康學院院長李玉連等領導和700餘名自考本科新生參加了開學典禮。典禮由衛生健康學院副院長高秀平主持。會上,杜傑對新同學表示歡迎,介紹了西南醫科大學的情況,鼓勵同學們積極學習,充滿希望,向著未來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