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多少歲死的,曹雪芹早有伏筆!

2020-12-15 小魚看點

林黛玉,林妹妹,顰兒,無論我們多麼不願意,她還是死了;她雖然死了,但永遠活著,她的一顰一笑刻在我們腦海裡,是那麼聖潔,那麼美,那麼醇,那麼深刻!那麼,林妹妹死的時候到底是多少歲?

林妹妹

還記得紅玉嗎?紅玉身上有線索。《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楊妃戲彩蝶,楊妃指薛寶釵,薛寶釵戲彩蝶,到了滴翠亭聽到紅玉和墜兒的對話,二人說的是帕子的事,原來是紅玉和賈芸互換信物。薛寶釵偷聽紅玉和墜兒的對話,不成想紅玉推窗發現了,寶釵靈機一動,以尋顰兒為由,來了個金蟬脫殼。二十七回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楊妃戲彩蝶那是一幅生機勃勃的圖,而且文中又描寫了賈芸謀得差事、紅玉得到熙鳳賞識、二人又收穫愛情,這便是「生」,沒成想這「生」卻與「死」對應,「飛燕泣殘紅」便是花謝之「死」。這裡面有什麼玄妙呢?寶釵戲彩蝶,彩蝶是一對兒,「彩蝶」之實便是賈芸和紅玉之愛,「彩蝶」之虛便是寶玉和黛玉之愛。一對恩愛的彩蝶,寶釵戲他們幹什麼,因為他們愛的令人羨慕,寶釵戲彩蝶沒有撞破賈芸和紅玉之愛,實際上卻撞破了寶玉和黛玉之愛,所以有「飛燕泣殘紅」。眾所周知,飛燕是指林黛玉了。再看「滴翠亭」,黛玉是「瀟湘妃子」,湘妃淚灑斑竹,便是「滴翠」也,「滴翠亭」即「滴翠停」,也就是黛玉淚盡而逝!楊妃戲彩蝶,才有滴翠停!

林妹妹

寶玉和黛玉之愛的消,便是因為黛玉之死。文中對紅玉的介紹,「原來這小紅本姓林,小名紅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寶玉,便都把這個字隱起來,便都叫他小紅」。紅玉的身世與林黛玉非常相似,紅玉的父母是林之孝夫婦,林之孝夫婦一個天聾一個地啞,這和黛玉年少失母喪父無甚區別。熙鳳問紅玉多少歲了,紅玉道「十七歲了。」又問名字,紅玉道「原叫紅玉的,因為重了寶二爺,如今只叫紅兒了。」文中兩次強調紅玉犯衝,犯的是寶玉和黛玉之「玉」。曹雪芹寫紅玉犯衝,而且一犯就是兩個核心人物,唯一隱含的深意便是紅玉之生隱藏了寶玉和黛玉愛情之「死」。紅玉先在寶玉身邊,沒有被重用,得到熙鳳賞識,又因為寶玉和賈芸機緣巧合收穫愛情,這便是「紅玉之生」。筆者前面有文,曾說紅玉和賈芸是黛玉和寶玉的俗世幻相,紅玉和賈芸之「生」時,兩人都同時收穫了事業和愛情,便是寶玉和黛玉之「死」時,寶玉出家黛玉死,二人之俗緣了解,這是曹雪芹先生隱藏的伏筆。由此,我們對紅玉犯衝以及寶玉認賈芸為兒子便有了清晰的認識。因此,紅玉17歲生,此時賈芸18歲,即黛玉17歲死,寶玉18歲出家。作出這一判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便是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講的一個故事。

林妹妹

劉姥姥講的那個雪裡抽柴的故事。原文:(劉姥姥)因說道「……就像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還沒出房門,只聽外頭柴草響。我想著必定是有人偷柴草來了。我爬著窗戶眼兒一瞧,卻不是我們村莊上的人。」賈母道「必定是過路的客人們冷了,見現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劉姥姥笑道「也並不是客人,所以說來奇怪。老壽星當個什麼人?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標緻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剛說到這裡,忽聽外面人吵嚷起來,又說「不相干的,別唬著老太太。」賈母等聽了,忙問怎麼了,丫鬟回說「南院馬棚裡走了水,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這個故事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標緻的小姑娘雪裡偷柴,林黛玉無母無父寄居賈府,她唯一的溫暖只有賈寶玉能給,偏偏故事在現實中有了印證,便是「馬棚走水」、「東南上火光猶亮」。還記得甄士隱吧,當日「地陷東南」,「嚴(炎,火,禍也)老爺來拜」,英蓮3歲被拐。可巧,黛玉3歲時,有癩頭和尚來化她出家,否則「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方能避禍。若把這個雪裡抽柴的小姑娘比作林黛玉,那麼,黛玉抽柴誰會發火,自然是與寶玉有「金玉」之配的薛寶釵,寶釵火了黛玉哭,才有「馬棚走水」一說。此處「馬棚」可借指賈府。有人還計較賈府不是在京城嗎,其實雪芹寫的故事實際上是「東南金陵」也,這才叫金陵十二釵。以雪芹先生隱真示假的手法,往往那些所謂「夢」「幻」才是寫實的要義,這是讀懂《紅樓夢》的關鍵,偏偏很多人沒讀懂序言的深意。

林妹妹

接著講劉姥姥的故事,仿若無稽之談,寶玉偏要尋根究底,劉姥姥道「那原是我們莊北沿地埂子上有一個小祠堂裡供的,不是神佛,當先有個什麼老爺。」說著又想名姓。寶玉道「不拘什麼名姓,你不必想了,只說原故就是了。」劉姥姥道「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書識字,老爺太太愛如珍寶。可惜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這茗玉(名玉)的小姐便暗指林黛玉了,賈府還有一個叫玉的小姐麼?除了紅玉,沒有第二個,紅玉是黛玉死後俗世的幻相,所以名玉的小姐只有林黛玉。在寶玉向劉姥姥打聽故事下文之前,黛玉和寶玉、寶釵曾就雪下吟詩有一段對話,寶玉道「老太太又喜歡下雨下雪的。不如咱們等下頭場雪,請老太太賞雪豈不好?咱們雪下吟詩,也更有趣了。」林黛玉忙笑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黛玉雖是笑談,這「雪下抽柴」焉能說沒有雪芹的意圖?寶玉對劉姥姥編造的故事這麼痴迷,後來還安排茗煙打聽,果真尋得一處地方,和劉姥姥講的故事相似,不過是方位有出入。因此,黛玉之死的年齡是17歲,無論雪芹先生如何「瞞天過海」,他都會在字裡行間中為我們埋下蛛絲馬跡。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相關焦點

  • 為林黛玉痴狂的賈寶玉,為何會娶薛寶釵為妻?曹雪芹早有暗示
    曹雪芹以浪漫主義手法,道出賈寶玉對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的抉擇,以及寶黛愛情的悲劇結局。寶玉不知哄了多少次,表白髮誓過多少次,從最初的「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我就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到後來的「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 林黛玉怎麼死的?曹雪芹留三條線索,不是上吊和沉湖,與元春有關
    林黛玉判詞之謎二|黛玉死因之謎|作者|君箋雅侃紅樓上文介紹了林黛玉判詞的爭議,本文著重說一下林黛玉的死因。關於林黛玉的死,判詞因為有枯木上懸著一圍玉帶,被認為是上吊而亡,個人不認同。上吊死很慘的,曹雪芹既然讓秦可卿上吊死了,怎麼可能重複讓林黛玉這個紅樓夢最美的女子再上吊死?而且玉帶是懸於所有「木」之上,並非掛在一棵樹的樹枝上。所以上吊說根本靠不住。
  • 《紅樓夢》中林黛玉到底有沒有裹腳?曹雪芹埋下兩處經典伏筆
    《紅樓夢》最大的特點就是故意模糊年代信息,這是曹雪芹的狡猾筆法,讀者整本書看下來只會覺得「無朝代年紀、地域邦國可考」,似乎讀得雲裡霧裡,但根據曹雪芹生存年代以及書中各種禮儀規矩、人物稱呼,又可以明顯看出背景年代似乎是清代,而在這種情況下,要考究林黛玉有沒有裹腳,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 林黛玉結局沒有死?脂硯齋批語透露一點,曹雪芹也留下伏筆
    林黛玉的生死總是挑動著讀者的神經。一貫有「淚盡而亡」的說法,本人也贊同林黛玉最後是必死的。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設定帶有奇幻色彩,林黛玉又是不死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她與神瑛侍者本有三世的緣分,絳珠仙草、絳珠仙子、林黛玉。這也是開篇「三生石畔」的由來。林黛玉本有來歷精神不滅。《紅樓夢》起始於神幻之說,像秦可卿、尤三姐等死後都有託夢或者顯聖之舉。都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所說的「風流冤家」。這些人下凡後投生為人應劫,了結因果後要去太虛幻境警幻仙姑處「銷帳」,都不存在生死之說。
  • 原來曹雪芹早有伏筆
    眾所周知,現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筆,後四十回則為後人代筆續寫。所以,書中很多人的結局都有悖於作者原意,薛寶釵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如今紅學的過分盛行,讓《紅樓夢》有被過分解讀之嫌。
  • 《紅樓夢》中林黛玉有個弟弟三歲就死了,曹雪芹想要表達什麼
    《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提到林黛玉有一個弟弟,在三歲時死掉了。關於黛玉的弟弟之死,書中並無過多言語,只是簡簡單單地交代了一句:「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林黛玉的弟弟,是林家的唯一男丁,有因為林如海家幾代單傳,對林黛玉的弟弟一定保護過度,無論從吃食,還是衣著,以及身體等方面,林家一定關懷備至。但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你越小心越在意,越有可能出問題,我認為林黛玉的弟弟出生時身體比較弱,又因為過度保護,減低了林黛玉的弟弟的免疫力,讓林黛玉的弟弟越來越缺乏對抗大自然風雨的能力,於是稍有風吹草動便一命嗚呼了。
  • 林黛玉究竟是怎麼死的?曹雪芹留下了三個線索,說出了答案
    而林黛玉和賈寶玉則是見證這一過程的重要人物。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從小跟賈寶玉一起長大,情竇初開的時候兩個人又暗自訂下木石之盟,但是薛寶釵的出現則打破了兩個人對於愛情的幻想,比起林黛玉柔弱的外表和敏感的內心,薛寶釵的大氣爽朗則更讓當家主母們滿意。而在這本書中,林黛玉究竟是責怎麼死的?曹雪芹其實早在書中留下了三個線索,說出了答案。
  • 紅樓夢裡的死亡形式有多少,曹雪芹會怎麼給林黛玉選死法?
    痴迷紅樓夢的讀者,可能都特別想知道,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事,比如林黛玉之死;我甚至這樣想過,能讓我有生之年看到曹雪芹的全本紅樓夢,即一百零八回紅樓夢,我寧願少活三年(當然現在年輕不畏死,可能到了七八十的時候,少活三天都不願意,因為人一到五十多歲的時候,就特別怕老,特別諱死)
  • 林黛玉死的時候年紀多大?紅樓夢裡這位老婆子提前說了出來
    關於林黛玉之死,向來都是爭議不斷的話題,以前我在分析黛玉之死時,只講到了林黛玉的死亡時間,死亡地點,死亡形式,最近又多出一個課題,即林黛玉的死亡年紀。或許很多讀者也都很好奇,林黛玉死的時候年齡有多大?由於曹雪芹的八十回紅樓夢沒有流傳下來,林黛玉之死,只能通過文本探軼去分析出一種結果。首先要說明一點的是,紅樓夢裡人物的年紀有些混亂,真正的有規律有秩序的紀年應該從元春省親開始,所以我們講紅樓夢裡的時間軸,也應當以元春省親為時間坐標軸,這樣相對來說比較準確一點,因為從元春省親開始,紅樓夢裡比較詳細的講了賈府的三年。
  • 林黛玉究竟是因何而死?在這一首詩中,曹雪芹給出了準確答案
    因為八十回後的紅樓夢沒有流傳下來,所以林黛玉的死是一個疑案,關於林黛玉的死亡形式,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曹雪芹對黛玉之死,早就埋下了伏筆。如元春省親之際,有四出戲,在《離魂》這一齣戲後面,脂硯齋批語:「伏黛玉之死」由此可見,曹雪芹早早就設計好了黛玉的死亡之路。
  • 紅樓夢:賈寶玉有沒有可能與林黛玉訂婚?曹雪芹:這事真的有
    曹雪芹一慣善於「草蛇灰線伏延千裡」,也有稱之為「間色法」。用一人一事,影射另一人另一事。梨香院三官故事,影射的就是寶黛釵三人黛死釵嫁故事。藕官提出「續弦」之說,深得賈寶玉認同。八十回結束後,賈寶玉之所以在林黛玉死後同意娶薛寶釵,正因與藕官一樣存了「續弦」心思。藕官說「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正是賈寶玉心路歷程。他能接受薛寶釵,第一,是為賈家子孫應盡義務,這叫「人倫大節」。第二,林黛玉也想他能好好生活,人生幸福。
  • 林黛玉究竟是怎麼死的?脂硯齋:《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 林黛玉究竟怎麼死的?脂硯齋:《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
    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曹雪芹在原文中立意,借《西廂記》和《牡丹亭》兩部戲文為林黛玉「抒情」,以便於將黛玉心中之情從無到有生發出來。
  • 曹雪芹沒寫的《紅樓夢》舊故事:林黛玉的弟弟,為何三歲就死了?
    林黛玉並不是林如海獨子,她還有個小一歲的弟弟,沒有名字(姑且叫林弟弟),在林如海上任巡鹽御史前後去世了。林弟弟去世對姐姐林黛玉影響非常大,林黛玉之所以被賈家收養,都與林弟弟死有關。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曹雪芹非常簡單的交代完林黛玉的家世。其中就有關乎林弟弟之死,可惜怎麼死的不知道。
  • 曹雪芹沒寫的《紅樓夢》舊故事:林黛玉的弟弟,為何三歲就死了?
    林黛玉並不是林如海獨子,她還有個小一歲的弟弟,沒有名字(姑且叫林弟弟),在林如海上任巡鹽御史前後去世了。林弟弟去世對姐姐林黛玉影響非常大,林黛玉之所以被賈家收養,都與林弟弟死有關。(第二回)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
  • 林黛玉的病,為什麼久治不愈?曹雪芹:給她治病的王太醫有問題
    林黛玉的病一定好不了是宿命論,連她自己也認。但是以現實論,林黛玉在家,來到賈家一直吃藥,又都是吃的好藥。病不見好不說,反倒越來越重,十七歲淚盡而亡。林黛玉在賈家的監護人是舅媽王夫人,看到林黛玉的身體總也不好,替她換了一個鮑太醫也算日常關心。問題是曹雪芹讓他姓鮑,就有問題了。鮑者,臭也。《孔子家語·六本》載:「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那麼多姓氏不取,偏偏讓王夫人找的太醫姓鮑,證明三點。一,王夫人沒用心替林黛玉換醫生。
  • 林黛玉死後埋在荒郊野外,賈寶玉給她守墳,曹雪芹留下兩處伏筆
    林黛玉和賈寶玉這對小情侶,感情都是在吵架中一步步升溫的。這兩個小冤家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有一回兩人又鬧彆扭,黛玉就說「我死了。」寶玉立馬跟了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後來,花襲人也說過一回自己死了,黛玉聽了就說「你死了,別人不知怎麼樣,我先就哭死了。」寶玉又跟了一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黛玉伸出兩根手指頭,對著寶玉抿嘴笑道:「作了兩個和尚了。我從今以後都記著你做和尚的遭數兒。」因此,我們大部分讀者都認為,黛玉死後,寶玉就撒手懸崖,出家做和尚去了,劇情就這麼簡單。
  • 紅樓夢裡的中秋節,林黛玉死在第二秋
    在這一首詩後面有一句脂批: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於秋日,所嘆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這一句脂批是非常重要的,對於紅樓夢的情節有點睛之筆,可以說曹雪芹的寫作手法和思想設計,全部包含在「三春三秋」裡面。
  • 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更美?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早有提示
    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更美?這是個無解的話題。畢竟曹雪芹並沒有明寫出來,反倒處處釵戴合一,將二人並立。那麼,是不是原文就沒有關於二人容貌對比的描寫呢?還是二人真的容貌不相上下?也不是。起碼有兩處明寫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不同。
  •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為賈府沒落衰敗埋下的伏筆
    、到故事劇情的走向等各個方面都有伏筆進行補充。因此對於曹雪芹在《紅樓夢》一書當中所埋下的各種不同伏筆的研究,也成為當代紅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和領域。全書當中最大的一個伏筆,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伏筆當屬小說第5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冊子當中對於小說中重要女性角色人物命運的伏筆描寫。這也成為紅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然而就小說整體故事情節的發展走向來看,還有一個伏筆是我們必須要了解,不得不進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