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2020-12-11 歡歡的籃球說

讀馮延巳的《鵲塔枝》: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古往今來,大家一定讀過不少關於愁的詩詞,今天,筆者跟大家分享的是馮延巳《鵲塔枝》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是誰說的閒情逸緻早已經被忘卻了太長時間呢?每當新春來臨,我的心緒又變得十分惆悵,就和從前一樣,難以釋懷。為了讓自己早日消除心裡的煩悶,我每天都在花前飲酒,讓自己伶仃大醉,顧不上自己的身子逐漸消瘦,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容顏已經大不如前。

河邊上面長了許多小草,河岸之上遍地都是柳樹。看到這樣的景色,我反覆憂傷思量,為什麼自己舊的愁緒不解,反倒每年都會增加新愁呢?我孤身一人站在小橋之上,清風吹著我的衣袖。遠遠望去,好像只有那一排樹木陪著我,儘管它們在黯淡的月光下。

這是一首用來表達作者內心孤單寂寥的言情詞,全詞寫的便是作者心中那一種永遠存在的惆悵之情,還有解不開的憂愁煩悶,充滿了獨自一人承擔孤苦寂寥之感。這首詞不僅傳達給讀者感情的意境,還表現出作者自己鮮明的個性,意蘊深刻。

詞的上闋開門見山,第一句運用了反問的句式,把作者內心那種既想拋棄掉「閒情」又難以忘記提了出來,整個上闋都在緊扣第一句提出的矛盾心情,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痛苦與折磨。第一句雖然只有七個字,作者卻把它寫的百轉千回,表現出作者在自己感情方面拋擲不得的鬱結、痛苦。

這種感情的由來,作者並沒有詳細說明,只用了「閒情」這兩個字。這樣的情感是不知道怎麼來的,這樣無端的感情對那麼多愁善感的詞人而言,就像樹上的枝椏一樣與生俱來,想要擺脫卻無能為力。「誰道」二字,它的意思是原來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完成不了它。作者之所以要用反問的語氣,是因為這樣更能表現出作者內心的掙扎與煩悶。

一個「每」字,表明了這份惆悵的長久,每次到了春天它就會來臨。春天一到,萬物都會復甦。詞人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寫一般詩詞大家的那種相思之情,而是用了「惆悵」兩字。什麼是惆悵?這是一種內心恍惚之間有些失落,但又覺得自己有所追尋的迷茫。這樣的情緒比相思還要讓人心煩,更要寂寞,讓人無奈。作者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悶,便每日在花前飲酒,這位做的結果是作者的身子越來越差,直到後來作者看到鏡子中的自己,竟然容顏大改。

詞的下闕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愁緒,他把自己心裡的迷惘與困惑用疑問的方式再次表現了出來,可謂率真至極。下闕的第一句是在寫景,從字面上看來好像是寫景,其實並非如此,作者不過是用景物來襯託自己的情感罷了。

作者想知道為什麼每年都會增添新的煩心事呢?這樣的語氣十分強烈,可見作者內心有多掙扎,遺憾的是,儘管作者內心再痛苦,他的煩悶還是得不到排遣。疑問過後,作者忽然放開了自己的筆墨,沒有做任何回答,寫下了「獨立小橋」這兩句,雖然只有十四個字,但卻能把惆悵之情完全表現出來。

「小橋」二字,可以把作者再立身之地的孤苦寂寥表現在讀者眼前,「風滿袖」中的「滿」字表現出了風寒襲人,在如此寂寥加上風寒的侵襲之下,作者內心的寂寞可想而知。要不是內心有一份難以排遣的情緒,誰會吹著冷風走到橋頭直到中宵呢?

相關焦點

  • 彤嫿新韻和唐宋詞之心有靈犀(馮延巳)
    但我以為,從他的詞風和詞作來看,此人胸懷和格調兒有限,作為南唐中主李璟的老師和相爺,南唐的迅速衰敗,和他有很大關係,根本就沒有盡到一個老師和相爺的責任。將李璟教得整天只會填些膩膩歪歪的花間詞,治國、打仗,一敗塗地,將他爹(楊之誥,後改名李昪)不惜改名換姓建立起來的南唐,幾下子就敗得差不多了,乾脆直接對宋稱臣。到了後主李煜,15年,南唐乾脆就沒了,直接歸宋。
  • 馮延巳人品頗受人詬病,一首詞卻讓人讚嘆不已,你知道是哪首嗎?
    馮延巳人品頗受人詬病,一首詞卻讓人讚嘆不已,你知道是哪首嗎?世間之情,大多複雜,往前有無數文人寫過情,往後也會有許多作品關乎情。今天要說的這首詞,就描述了一種無法忘卻、無法擺脫、無法再續的戀情。這首詞就是《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詞作是這麼寫的: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 馮延巳:這2首詞一寫歲歲相見一寫年年新愁
    此詞乃是五代十國馮延巳著名詞作之一。《柳塘詞話》曰:馮正中樂府、思深語麗,韻逸調新,多至百首。有雜入《六一集》中者,而其《陽春集》特為言情之作。此詞清新明麗,語淺情深,有民歌風味,無亡國哀音。此詞明白曉暢,是寫春日開宴,夫婦雙方祝酒陳願。詞以婦人口吻,用語明白如話。
  • 五代冠冕·馮延巳詞十首
    馮延巳 (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大臣。 其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的氣息濃鬱,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有詞集《陽春集》傳世。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五代·馮延巳 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 都說「詩言志、詞言情」,馮延巳的詞不僅言情,還有說不出的憂傷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這是一首寫春天的詞。春天是怎樣的呢,初春萬物勃發,人們在初春飲酒玩樂,暮春花謝花落,就容易產生時光易逝的傷春之情。在春天,你可以勃發出任何感情,可以相思、可以離別、可有情愛、可有歡樂,馮延巳的感情卻不一樣,他說是「閒情」。
  • 馮延巳寫下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馮延巳頗具才學,政治上卻較為失敗,他的詞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始於「花間",又"超越花間",慣用穠麗的色彩來表現心中愁悶。他曾寫下了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 五代 ]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人品莫如詞品 筆觸勝似感觸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何當共讀香芸帙,最是詩情畫意時。」喜馬拉雅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    我們既然前面已經講了周邦彥和宋徽宗這一對君臣的詞作,那麼我們就來回溯一下前此另外一對君臣的詞作。我們還是和周邦彥和趙佶一樣,先來講那位臣子的代表詞作。
  • 如果詞史發展歷程中少了馮延巳,將會是什麼後果?
    那麼馮延巳詞的特點是什麼?或者說馮延巳的詞的境界是什麼?孟子曾經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意思是說,我們讀一個人的作品,是不能和這個人獨立的。所以我們在分析馮延巳詞的時候,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馮延巳這個人。
  • 當代草書名家胡維平作品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
    (敢辭 一作:不辭)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譯文: 誰說愁緒被忘記了太久?每當初春降臨,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每天都在花前飲酒,每次都是喝的昏沉爛醉,一點也不關心那鏡裡原本紅潤的面容,已經日益清瘦了。 河岸邊青草翠綠,河岸上柳樹成蔭。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
  • 馮延巳的一首《鵲踏枝》,宛轉依洄,末兩句最為人津津樂道
    馮延巳,字正中,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人。如果說溫庭筠使「詞之體以立」,發展到馮延巳,詞被開拓出另一種情感的意境,有別於溫詞的穠豔,馮延巳的詞別有一種憂傷的美感。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許多詞都以比興開篇,例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或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都是用一個意象來傳遞一種情感,而本詞的特別之處,就是並不是靠比興開篇,而是採取直接敘述的方式,好象老朋友聊天,又象詩人的自言自語。
  • 馮延巳最著名的一首《蝶戀花》,最後兩句流傳千古
    今天,我們聊的這位詞人,他在詞壇的地位極高,對於詞的發展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歐陽修十分推崇其作品,他就是五代時期的著名詞人馮延巳。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他的一首《蝶戀花》,全詞如下: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
  • 「花間鼻祖」 馮延巳五首詞,經典程度不輸李煜
    馮延巳 (903年—960年),又作馮延己、馮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的氣息很濃,實際上,他寫的詞不比南唐後主李煜的遜色。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被稱為「花間鼻祖」。
  • 馮延巳鵲踏枝 三首
    鵲踏枝·秋入蠻蕉風半裂
  • 馮延巳的二十五首詞作,值得品讀!
    馮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延己、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大臣。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諡忠肅。馮延巳在朝中結黨營私,專橫跋扈,被稱為「五鬼」。他的詞多寫閒情逸緻,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
  • 鵲踏枝 (五代)馮延巳
    相思之愁有「新舊」之分嗎?有,我一直思念一個人,年年思念,這愁就是「舊」的,所謂「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見到青草和柳樹,又增添了我的離愁,那麼這離愁就是「新」的,所謂「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這裡馮延巳用小小的文字遊戲,玩味離愁的「新與舊」,使詩歌清新自然,頗具韻味。
  • 馮延巳: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
    馮延巳比李煜早一代,是李煜的父皇李璟的宰相。馮延巳的宰相雖然做得並不好,但他的詞卻寫得很不錯,如同日後李煜雖然亡了國,也寫得一手好詩詞,這可能是南唐人物們的風氣。讀其詩,知其人。我們讀李煜的詩詞,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天真赤子,讀馮延巳的詞,感覺最深的兩個字,就是細膩。有一天,馮延巳的主子李璟讀了他的一首新詞,覺得很有意思,在見到馮延巳的時候,特意問道:「吹皺一池春水,幹卿甚事?」
  • 馮延巳《鵲踏枝》,超有意境的小詞,但要理解這3個背景知識!
    2,馮延巳出生在王侯將相之家。馮延巳的父親跟跟南唐的開國皇帝是很好的朋友。馮延巳小的時候又是跟太子李璟一起長大。當李璟坐上了皇位,馮延巳也就做了宰相,兩人常在一起討論詩詞,有著很密切的感情。他的命運自然而然就與國家綁到了一起,是不可能逃避的。
  • 詩經中鵲踏枝馮延巳感慨一年四季多憂愁,飲酒作詩歡快多
    《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擲久·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顏瘦。(敢辭 一作:不辭)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落一個人喝酒是很容易醉的,都說借酒消愁,然而每次我喝醉後愁緒更是舊愁又添新愁,不知從何而來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