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玉環 通訊員 江聰 楊宇)中法航空大學正式落地,航空航天科技小鎮呼之欲出;傳統非遺項目重煥新生,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農業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為農服務插上智慧「翅膀」。近年來,在美麗城鎮建設的牽引下,餘杭瓶窯鎮產業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鎮域內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在興業富民的同時,也反哺了美麗城鎮建設。
文創產業生根發芽
近日,瓶窯老街文創街區正式對外開放,餘杭油紙傘技藝傳承人劉偉學有了自己新的追夢地。
餘杭油紙傘
具有200多年歷史的餘杭油紙傘,要經過70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技術精良、用料上乘,做出來的傘經久耐用,日曬雨淋也不會散架和穿裂,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然而,在十多年前,餘杭油紙傘技藝曾一度瀕臨失傳。2006年,劉偉學的爺爺劉有泉開始恢復油紙傘技藝。2015年,劉偉學憑著對油紙傘的熱愛,以及所學的專業設計知識,跟著爺爺學做油紙傘,並開始了創新式的傳承。
「製作餘杭油紙傘要用5年以上的冬竹,這樣才不容易發黴、發蛀,一根冬竹只有中間長的2-3段能做傘骨,並且要在活水裡泡4-5天。」經過幾年「修煉」,劉偉學對油紙傘製作已經瞭然於胸。
在這幾年裡,劉偉學還通過與文創、設計、時裝公司合作,把餘杭油紙傘帶上了米蘭設計周,在網上開出油紙傘文創店,把產業做精做活。
更讓劉偉學興奮的是,瓶窯在建設美麗城鎮時,對文創產業給予了極大重視,專門在瓶窯老街開設了文創街區,並邀請許多像他這樣的非遺傳承人入駐。
在文創街區裡,劉偉學精心設計了一個餘杭紙傘館,展出各種精美的油紙傘,科普了它的製作工藝,希望繼續擴大餘杭油紙傘的知名度,深耕自己的文創產業。
除了餘杭紙傘館,瓶窯老街文創街區還入駐了玉雕館、陶藝館、風箏燈彩館,當地傳統非遺在這裡新生,文創產業開始生根發芽。
高端載體不斷集聚
產因城而強,城因產而興。用這句話來形容眼下的瓶窯,再恰當不過。
去年底,中法航空大學在瓶窯落戶,開啟了這裡的「黃金時代」。1000畝的辦學用地、500畝的航空科創園,它不僅是民用航空領域的一所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也是一處集企業、科研、人才等於一體的航空航天研發加速龍頭園區。
以中法航空大學核心,當地正謀劃創建中國(杭州)航空航天科技小鎮,希望吸引更多航空航天產業集聚。目前,經過多輪探討,該小鎮的創建規劃方案已基本完成,包括小鎮發展定位、規劃範圍、產業導向、空間布局等。瓶窯鎮也多次與杭州市投資促進局對接航空航天產業招商事宜,理清項目招引思路。
中法航空大學效果圖
在良渚申遺成功後,坐擁良渚古城遺址核心區的瓶窯,有了世界級「光環」加持。在推進美麗城鎮建設時,當地不斷加亮該「光環」,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電競運動小鎮項目正式籤約,盒馬鮮生杭州區域供應鏈項目完成供地,德和園等坡地村鎮項目進場實施。一批示範性好、帶動性強的高端產業正在瓶窯聚集。
美麗城鎮建設加快高端產業集聚,帶來的是城市的興旺。4月17日,瓶窯集鎮A6、A7兩宗涉宅地塊掛牌出讓,價格再創歷史新高。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從去年開始,每到傍晚時分,家住瓶窯鎮長命村的徐正強都會來到離家不到300米的口袋公園裡吹吹涼風,和鄰居拉拉家常,或者陪剛上幼兒園的小孫子在這裡的文化長廊玩一會。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片讓老人、孩子怡然自樂的地方,以前曾是一派狼藉的景象,堆滿廢舊貨櫃、生鏽的鋼鐵零部件、廢棄紙板、廢舊輪胎等垃圾,是個典型的低散亂點位,嚴重影響當地村容村貌,並且和旁邊正在建設中的良渚遺址公園格格不入。
整治前
整治後
近幾年,瓶窯鎮開展「低散亂」點位專項整治工作,這裡的髒、亂、差景象得以改善。當時,鎮裡把這片垃圾堆放點的整治任務列入了第一批計劃中,通過專門成立的工作小組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清網行動」集中整治,除去了這個頑疾。
截至目前,瓶窯鎮已經淘汰低散亂點位300家,其中低效企業30家,銷號率100%,正在開展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並逐步建立長效管控機制。
在塑造「產業美」的過程中,瓶窯不僅大力發展高端新興產業,也注重做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眼下,瓶窯已經會同苕溪公司做好鳳都工業園區提升改造方案,鎮內豪悅實業正在準備主板掛牌,利富豪科技、振華日化玻璃被列為上市重點培育企業。
對於傳統農業,瓶窯也通過政府與工商資本共同投資的方式,打造了一個「多功能、一體化」的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該中心設有服務大廳、農業技術研究院、莊稼醫院、育秧中心、烘乾中心等,採用「公益性+市場化」機制,強化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全程機械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全產業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