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2009),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 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1.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2. 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3.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4.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5. 對什麼事情都不嘀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決不視芝麻綠豆大的窘境如蘇迷廬山般大,也決不毫無原則隨遇而安,決不玩世不恭。「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6.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7.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8. 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9. 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10. 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 嘆息時多。
11.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12.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13.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
14. 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內心和諧。當下很多人的「和諧」觀還僅僅局限在前兩個層面,罕見有人關注到「和諧」的真正基礎——「人內心和諧」。而正是這個「人內心和諧」,又使得恩師回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
15. 影響我一生的四句話,分別是陳寅恪所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適所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梁漱溟所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馬寅初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16. 我雖然沒有嘆息過,但嘆息卻堆在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