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2020-11-09 蘭花教育

  季羨林(1911~2009),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 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1.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2. 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


  3.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4.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5. 對什麼事情都不嘀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有問題則設法解決之,有困難則努力克服之,決不視芝麻綠豆大的窘境如蘇迷廬山般大,也決不毫無原則隨遇而安,決不玩世不恭。「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6.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



  7.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8. 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9. 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10. 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 嘆息時多。


  11.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12.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13.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


  14. 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內心和諧。當下很多人的「和諧」觀還僅僅局限在前兩個層面,罕見有人關注到「和諧」的真正基礎——「人內心和諧」。而正是這個「人內心和諧」,又使得恩師回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


  15. 影響我一生的四句話,分別是陳寅恪所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適所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梁漱溟所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馬寅初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16. 我雖然沒有嘆息過,但嘆息卻堆在我的心裡。

相關焦點

  • 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季羨林老先生的「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的論述,實乃經典,是他一輩子在說話方面的經驗總結。 人人都會說話,但說話是一門藝術。對於藝術的說法,也許人們不以為然,但不知不覺之中,人們總是在努力的表現說話的技巧。要說得巧,要說得少。
  • 季羨林:5句經典語錄;「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主要代表作:《季羨林散文集:賢行潤身》、《季羨林談人生》、《不完滿才是人生》、《此情可待成追憶》、《一生的遠行》、《季羨林讀書與做人》等。季羨林先生被譽為中國最後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是一個很性情的人,所以總是有一些驚人之語。
  • 多講真話 少講套話 不講假話
    要創造條件讓人們講真話,讓參事、館員講真話。(4月17日新華網)   講真話,做真事,既是做人的起碼要求,也是對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然而,受「逢人只說三分話,切莫全拋一片心」、「沉默是金」、「好人主義」等思想影響,黨內同志之間、黨的幹部與群眾交往過程中,講真話的人、能夠聽到真話的場合正逐漸減少。   不講真話,某些場合又不得不講話。
  • 拙讀《論語》第三百四十九篇: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說一些不會被人利用的話,講一些不會激怒逆臣小人的話,做一些不會違背良知的事。那些在明君面前可以直面進諫的話不講,那些小人逆臣昏君的缺點不說,錯誤不提,醜陋不講,要講就講他們的長處,他們對的,他們做得好的。就是只講他們的好,不講他們的壞,但是不作假,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當然這種情況是實在沒辦法才這樣的,這是一種很糟糕的情況。
  • 講真話應當有免於恐懼的權利
    季羨林曾請辭「國寶、泰鬥、大師」頭銜,被視為已步入「超然境界」。最近,吳冠中去世,中國青年報的報導標題是「吳冠中走了,說真話的人又少了一個」。吳冠中先生說過哪些真話?他說過:教學評估檢查是個勞民傷財的活動;美協和畫院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美協和文聯開支巨大,給國家造成很大的負擔……這些的確是真話,但這些話平民百姓也在說,相對於坊間的尖酸嘲諷,吳冠中的言辭要矜持的多。
  • 講真話:季羨林人生箴言錄-季羨林
    一生坎坷,不改赤子之心。每一個接觸過季羨林先生的人,都會有如沐春風之感。真誠,純粹,坦蕩,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在先生的精神世界裡,情是第一位的。用真摯的感情對待人。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還是愛國愛人類之情,都是如此充沛。他講真話。詩性,幽默,尖銳,是他l949年前文章的基調。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季羨林真誠地希望用詩意的筆觸把美帶給人間。
  • 溫家寶為96歲季羨林祝壽 談"良知、良能"
    2006年8月6日是季羨林先生的96歲壽辰。8月3日下午4時30分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解放軍總醫院康復樓,為他祝壽。這已是溫家寶2003年以來第四次看望這位精通多種語言的翻譯家、文學家和教育家。
  • 在時代的激流中——巴金的不朽及講真話的思考
    這就需要作家藝術家講真話、動真情。要有真率的態度、真誠的情感、真實的表達。要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要別人相信,先不要欺騙自己。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感動的東西,有什麼權利要求讀者去相信去感動?可惜在我們的藝術作品中,以假話去欺騙讀者觀眾,以矯情濫情來蒙蔽讀者觀眾的,實在為數不少。
  • 靜夜思|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北大終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季羨林對自己的定位卻是「一介布衣」,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季羨林有一句名言: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今天是季羨林先生誕辰105周年,讓我們重讀這位國學大師的經典文章,汲取人生的智慧。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 季羨林:敢講真話需要極大的勇氣,甚至極硬的骨氣
    ——季羨林生命的價值文/季羨林人世多悲歡,珍重生命的人,會尋求一種較合理的人生態度。我所欣賞的人生態度,是道家的一種境界。正如陶淵明詩中所云: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人總希望活下去,生與死是相對的。
  • 面試不說假話難,說假話也不容易,如何避重就輕才是關鍵
    季羨林先生說:我們要「假話不要說」,而 「真話不全說」。假話,也就是謊話,有悖於事實的假言語,一旦說出來,你就要承擔後續不斷的圓謊過程,而給自己挖的這個坑,也只有自己知道到底有多深。而真話,不要說得太全,則是當你所說的這些真話未必是大家喜歡聽的時候,唯有說一半留一半,分場合,顧及他人感受。而當我們參加面試的時候,主考官提及的一些問題及要求,你無法做到的,是否要老實回答?自己做不到,對不起,你直接pass。但自己做不到,總不能說我可以吧?
  • 假話說久了,真話就不會講了
    這個道理,希望每個善於樂於編造新聞者以及假新聞傳播者都懂得——假話說久了,真話就不會講了。(「黃色新聞」註解:美國報業主赫斯特,早年入哈佛大學,後接辦其父的《舊金山考察報》。 1895年購進《紐約日報》後,增加插圖、彩色專刊和大字標題,並以聳人聽聞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災禍、醜聞等報導,因而被稱為「黃色新聞大王」。 )
  • 「講真話」是對巴金最好的紀念
    儘管如此,這並不影響他去世的象徵意義。  在巴金留給我們的文學遺產中,寫於"文革"之後的《隨想錄》,被認為是他一生最為重要的作品,他在這部作品中反覆強調的"講真話",其意義已經超越了文學的範疇,具有極其深廣的社會意義。在巴金曾經身歷的極端年代裡,假話空話,曾經是建構一種社會秩序的基礎,曾經是一種具有極大裹挾力的社會習俗。巴金的可貴之處在於,他的"說真話",是從自我懺悔開始的。
  • 有用的假話與無用的真話
    說沒用的真話和說有用的假話其實都是一堆廢話,這是很多年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當時並不在意這句話。真是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日常中說真話的沒幾個,謊話連篇的可是張口就來,大家都知道是假話,但是沒有人特地的去拆穿。
  • 巴金《真話集》:手機讓我變虛偽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變遙遠了?
    《隨想錄》分五冊:《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處於晚年期的巴金老先生始終在強調著「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解剖自己」、「反思錯誤」等,每一言每一句都慢慢承載著老人的赤膽真心、勇敢睿智、和藹可親。
  • 季羨林經典語錄9句,深藏大智慧,收藏常看看
    1.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季羨林 2.越是看慣了的東西, 便越是習焉不察,美醜都難看出。 ——季羨林 《槐花》 3.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 季羨林先生:一個人身上若有這個特徵,是在為自己積福
    在古代人對「求生」的欲望更強烈,你要不信,去研究很多詞語跟人的壽命有關。比如給老人祝壽稱「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為新婚夫妻道喜「百年好合」「白頭到老」等。近代一位有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享年高壽98歲,對於季老這樣用生命追求學問的人,對生活的感悟與普通人肯定有些不同。
  • 「曾子殺豬」:哄小孩與說真話;「曾子殺人」:不說真話與講誠信
    但曾子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不但對朋友講信,對自己的小孩也講信。譬如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上去,兒子哭著要跟去,她哄兒子說:「你別哭,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小孩不哭,也不跟她去了。她從街上回來後,見曾子正在準備殺豬,就勸阻說:「我不過是哄孩子,何必當真呢?」曾子卻說:「如果不殺豬的話,那是欺騙孩子,實際上是教孩子說謊。」曾子堅持把豬殺了。
  • 「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經驗: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知世故而不世故,與季羨林先生一起做個性情中人!  提起季羨林先生,大家會想到什麼?  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不過先生早就撰文,明確提出要辭去這三頂「桂冠」。  一辭「國學大師」:「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 許子東評魯迅《立論》,談要不要講真話
    首先我要感謝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要不是這個時代,我不可能也像嶺南大學的學生那樣,能聽到許先生講課。最初知道許子東先生是在鏘鏘三人行上,這麼多年一直跟隨下來,覺得聽他們聊天是一種享受,覺得有意思,能回味……不像現在刷抖音,刷了個昏天暗地,到了還是覺得無盡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