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發表於1847年。
夏洛蒂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五歲時母親便過世了。她做過家庭教師,還嘗試過創辦學校。
夏洛蒂和兩個妹妹在同一年各發表了一部文學小說,分別是夏洛蒂的《簡愛》、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
《簡愛》一經發表就在文學界引起轟動,夏洛蒂在書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簡猶如一棵小草,看起來很不起眼,卻擁有異於常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
在跨越一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簡愛》儼然已經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精神象徵。
再次重讀,感觸最深的無非是以下三點。
01幸福還是不幸,取決於你對待生活的態度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所謂生活的真相無非是指人生會有跌宕起伏,會有順境與逆境。
身處順境,能春風得意者不足為奇;身處逆境,面對磨難,不屈不撓,能在不幸之中發現幸福因子,化逆為順,化苦為甜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故事中的簡愛就是這樣的人。
簡愛的前半生堪稱一部苦難史。
她自幼失去雙親,寄人籬下,受人欺凌,被送到慈善學校以後,受到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摧殘,食不果腹,嚴寒難耐,還被罰站在恥辱臺上。
日子雖然艱苦,可簡愛從沒有放棄過生的希望。她始終抱有一種把日子過得更好的信念,所以她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力,努力地學習、讀書,一點點贏得了別人的認可,還在學校做了兩年老師。
所以說,路是走出來的,人生是闖出來的。遇到一點小坎坷小挫折就怨天尤人的人,終究過不好這一生。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敢於挑戰不幸的人,才能開闢出人生的新局面。
02最好的愛情,是勢均力敵,價值對等
最好的愛情是勢均力敵,最好的關係,是價值對等。那麼,愛情中的勢均力敵到底是指什麼呢?
夏洛蒂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這對戀人,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羅切斯特在遇到簡愛之前,遊遍了歐洲大陸,為的就是尋求生命中的靈魂伴侶。
他見過形形色色的女人,這其中不乏英格拉姆那樣多才多藝的大家閨秀。他也養過情婦,只要肯付錢,他能輕而易舉得到那些女人。
但是,這些都不是羅切斯特理想中的伴侶,那個相貌平平瘦弱矮小的簡愛才是。
只有簡愛是純粹愛著羅切斯特本人的,這種愛情無關乎他有多少財產,無關乎他有多麼崇高的社會地位。
她愛他,因為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不謀而合;她愛他,因為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看穿他的喜怒哀樂,就能讀懂他心裡的潛臺詞。
故事的最後,雖然羅切斯特又瞎又殘,簡愛依然選擇用餘生去守護他,為他讀書,陪他散步,共度清晨日暮。因為容貌上的瑕疵與肢體的殘缺,並不影響兩個人進行靈魂的對話,他們依然是平等的。
其實,感情中的勢均力敵不是指情感雙方在容貌、財富、地位或者權勢方面不相上下,它是指兩個人要有契合的三觀,能在思想層面進行良性的溝通和交流。
所以說,最好的愛情就是找一個與你三觀相合,頻率相同,既懂你又願意寵你的人。
03放下過去,讓心平靜,才能輕裝上陣
每個人都有過去,因為我們都是從昨天一步步走到今天,又把昨天變成了越來越遠的一個縮影。
但說真的,有幾個人有勇氣面對逝去的時光呢?尤其是過往裡的那些灰色調。
對簡愛而言,在蓋茨黑德度過的10年寄人籬下的生活,曾是她不願回望的時光。
那段日子裡,她生活得很壓抑,表兄妹欺負她侮辱她,舅媽還把過錯都推在她的身上,她的地位比傭人還低下。她厭惡那群冷漠無情的人,也厭惡蓋茨黑德。
可是,就像海倫彭斯說的:「生命太短暫了,不應用來結仇和記恨。人生在世,誰都會有一身罪過。」
時間淡化了從前種種,簡愛也學會了寬恕和放下。
多年以後,當她再次回到蓋茨黑德時,看著物是人非的景象,聽著舅媽臨終前道出的真相,她竟能心平氣和地對待。
簡愛在蓋茨黑德待了一個多月,料理完了舅媽的後事,又等兩個表姐妹收拾妥當,各自踏上新的徵途,自己才回到桑菲爾德。
人終其一生,要學會寬恕。寬恕別人的過錯,放下心裡的仇恨與敵視,讓往事隨風蕩去,讓心清零,才能輕裝上陣,才能留出空間裝下新的風景。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投資,閱讀能增加生命的厚度,能充盈精神的花園,能讓我們在瑣碎的柴米油鹽中看到生活的另一番景象。
可是,每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讀書應該有所選擇。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包含十本世界名著的套裝,10本的總價格是36.8元,包郵到手,性價比很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去看一看,希望你能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過更好的生活:
套裝中包含以下10本書目: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原創文章,歡迎轉評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