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建築彩畫藝術》

2020-09-05 商丘城市建設

古建築彩畫藝術

河南虞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構成了有利於民間文化藝術生長和傳承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虞城縣分布著年代久遠的木蘭祠、倉頡墓、伊尹祠等名勝古蹟。所以傳統的古建築彩畫藝術能在這裡流行並得以歷代傳承。

古建築彩畫就是仿古建築檀、墊、枋、鬥拱、天花等處,用傳統繪畫技藝按操作規則採用濃重的色彩,描繪出各類彩畫圖案。檀、墊、枋、枋彩畫和色彩各有分配,匠人畫師常將檀或枋橫向分為三段,中間一段叫「枋心」,左右兩段靠近柱頭的豎條圖案叫「箍頭」,箍頭與枋心之間的部分叫「找頭」。若梁枋較長,在梁枋兩端常加有兩條平等分隔的箍頭,中間的部位稱「盒子」。其中箍頭線和盒子線、岔口線、皮條線、枋心線稱為五大線。

各類彩畫,不論是貼金,還是彩繪,均以青、綠、紅及少量的赭、紫色為主,互相調換。青、綠兩色運用有固定的規則,如同一構件相鄰部分,青綠兩色相間如青箍頭,則皮條線的外暈為綠色,裡暈為青色,依次為綠岔口、青楞線、綠枋心,箍頭必須與楞線的顏色相同。

古建築彩畫按具藝術形式可分為和墨彩畫、旋子彩畫、蘇氏彩畫三種。

一、和墨彩畫

和墨彩畫是等級最高的一種。在構圖上,梁、枋各部位用形線分段,然後瀝粉貼金,刷色褪暈。枋心、找頭、盒子、活箍頭(常畫「貫套」)內均有圖案花紋,瀝粉刷金。線由枋心線、岔口線、皮條線,和箍頭組成,並以青、綠、紅襯託金色圖案,其圖案效果尤顯富麗華貴。和墨彩畫按具體內容又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和龍草和璽。金龍和璽的特點:二龍戲珠、升降龍、坐龍、引龍,流雲均繪製在構件上,各種龍均襯雲氣火焰,以呈祥瑞和神威氣氛。龍鳳和玉璽的特點是枋心、找頭盒子等部位由龍和鳳調換構圖。圖案為青龍、綠鳳、龍鳳吉祥、雙鳳昭富等。龍草和璽的圖案是由龍和大草調換構圖。

二、旋子彩畫

旋子彩畫僅次於和墨彩畫,可做得很優雅,亦可做得很華麗,應用範圍廣。旋子即漩渦狀的幾何圖形,一般在找頭內使用,旋子的花瓣由外至內分別為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眼、菱角地、梔花、寶劍頭,旋子以「一整」「兩破」為基礎,以找頭的長短作為增減旋花瓣的處理依據。構圖為「勾絲咬」、「喜相逢」、「一整兩破加一路或加道金冠」、「加兩路」、「加勾絲咬」、「兩整兩破」或「多整多破」等,視情況而定。

在找頭部位用金,退暈層次可分為以下幾種:

金琢墨古碾玉,是旋子彩畫中等級最高的,所有大線及旋子各路瓣均瀝粉貼金,退暈。枋心多畫非常華麗的龍錦。

煙琢墨古碾玉,五大線瀝粉貼金,退暈。如果是盒子,盒子線則不退暈。旋子各路瓣與梔花用墨線退線。旋眼、梔花心、菱角地、寶劍頭、瀝粉貼金、龍錦、降幕雲。梔花墨線退暈。由額墊板或畫小池子半個瓢或畫吉祥草。

金線大點金,除旋子與梔花不褪暈,均為墨線。其它同墨石碾玉。

墨線大點金,即各大線與旋子、梔花均為墨線,不褪暈,龍錦或畫「一」字。另有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不用金、不褪暈)雄黃玉。

三、蘇氏彩畫

蘇氏彩畫,由圖案和繪畫兩部分組成,主要用於園林。圖案多畫各種回紋,萬字、漢瓦、連珠、卡子、錦紋等。繪畫包括各種人物故事、山水花鳥、魚蟲等。另外還有一些裝飾畫,如折枝墨葉花、異獸、流雲、博古、竹葉梅等,畫題多加寓意,喻其美好吉祥。

蘇氏彩畫最有代表性的構圖是將檀、墊、枋連起來,中間半圓開的「包袱」,由「煙雲」,「託子」構成。聚錦軟硬子,折枝葉花,箍頭組成。另一種是在檀、枋上畫枋心。其他部位的彩畫形態分別是:一是鬥彩畫的青綠兩色相間以柱頭為準。如柱頭,升、鬥一律青色,翹、昂等一律用綠色。鬥拱根據用金量和褪暈層次的多少,彩畫等級又以大木做法為標準,又可分為金琢墨斗拱、金線鬥拱、墨線鬥拱三種。二是天花板與支條構圖。天花板構圖從內至外依次為「圓光」、「方光」、「岔角」、「大邊」。支條構圖由「燕尾」和軲轆組成。

蘇式彩畫的分類主要根據工藝的繁簡,用金量的多少和褪暈的層次而定。常見的有金琢墨畫、金線蘇畫、黃線蘇畫、海漫蘇畫、搭包袱和掐箍頭七種。

彩畫工具有皮尺、直尺、圓規、鉛筆、拍粉袋、牛皮紙、針錐、大小瀝粉器、畫筆(毛筆和排筆)、排刷(大、中、小號)、大桶和小桶、調色桶根據工作量而定。彩畫顏料分為膠、丙烯顏料、礦物質顏料、金箔、金膠油、大白粉、老粉(土粉)等。

彩畫的工藝流程為設計、顏料調配、拍譜子、瀝粉、繪製圖案。

古建築彩畫藝術的第五代傳人胡永朝從小受祖母的影響,逐漸掌握了彩畫技藝,從藝28年來,分別在鄭州市黃河遊覽區,林州市紅旗渠遊覽區、開封市宋城一條街、鄭州市慶豐街等地進行彩繪創作,在全省有著廣泛的影響。同時為了彩畫技藝的傳承,自1987年以來,帶徒授藝,培養學員170多名。

古建築彩畫藝術用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環保無汙染,不僅保護古建築木質免受風雨的侵蝕,而且起著美化環境的作用,在中國建築史、美術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2013年4月,古建築彩畫藝術列入第三批商丘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來源:商丘市文化館

相關焦點

  • 商丘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關於商丘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2020年10月,市文廣新局組織專家按照評審標準對全市申報的73個項目進行了審議,最終提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新入選63項,擴展項3項。
  • 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氏梅花篆字》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作為民間文化的瑰寶,梅花篆字則是我國古代書法界盛開的一支奇葩。早在商朝的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經丞相李斯整理出的小篆,筆劃整齊秀美,為梅花篆字的流行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當人們盛讚某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時候,常以「雙手會寫梅花篆字」來形容知識的淵博。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與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融合...
    2019年7月22日至25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與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融合培訓班」在上海舉行。除以上機構代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中國藝術研究院、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代表以及來自中國、印度、尼泊爾、菲律賓等亞太地區20所高校的專家和學者共計50餘人參加本次培訓班。
  • 殷祖古建與武漢科大合辦《傳統建築彩畫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主辦,湖北殷祖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合辦的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資助項目《傳統建築彩畫藝術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在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報告廳舉行開班典禮。受董事長、總經理曹繼傑委託,殷祖古建曹副總應邀在開班典禮致辭。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化與經濟雙贏
    近年來,婺源因生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之美,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美在文化與生態的珠聯璧合。以徽文化為特色的宗祠、官邸、老宅等古建築遍布鄉野,被譽為「古建築的藝術寶庫」。這裡有12個全國民俗文化村、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8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徽劇、儺舞、三雕」等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婺源該如何保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遺產呢?
  •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
  • 非遺日 | 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科普
    那麼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1.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 ...重在傳承》系列報導之一丨肇源古建築彩繪:描繪色彩斑斕的畫卷
    編前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的文脈,是一座城市獨有的符號。肇源有省、市、縣非遺項目26項。為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本平臺推出系列報導《非遺項目 重在傳承》,目的就是科學系統地挖掘開發,努力培育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讓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放異彩。今天推出第一集:《肇源古建築彩繪:描繪色彩斑斕的畫卷》
  • 進博會快訊 |甘肅講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旅故事
    國際商報甘肅訊 敦煌莫高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文化地標,講好中國世界遺產文化與旅遊品牌故事,成為第三屆進博會甘肅交易團宣傳甘肅的重要主題,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8米層北登錄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這裡隴上非遺亮相國際大舞臺,讓來往嘉賓嘆為觀止,吸引了國外採購商眼球。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在山西藝術職業...
    11月30日,2020年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開班典禮在山西藝術職業學院並東校區音樂廳成功舉行。開班典禮由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單紅龍教授主持,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張衛東出席並作講話。
  • 宜賓新增3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四川在線宜賓頻道消息(記者 曹洋)1月3日,記者從宜賓市文廣新局獲悉,宜賓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出爐,宜賓縣的橫江山歌、興文縣的苗族竹簫、高縣的川南請春酒、長寧縣的雙河涼糕製作技藝等3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其中。
  • 深圳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舉行成立大會
    2020年11月1日上午, 深圳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成立大會在龍崗區百師園舉行,出席成立大會的有廣東省級領導及市、區有關領導並發表了重要講話。非遺文化,博大精深,非遺傳承,豔麗多彩。 自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中國作為第六個締約國,在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下,我國的「非遺」保護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原來臨泉的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1項省級非遺項目6項市級非遺項目15項縣級非遺項目37項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你知道臨泉都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嗎?嚴謹、莊重的的祭祀儀式傳遞了愛國、忠義的傳統家風臨泉縣譚棚鎮張老家祠堂歷經數百年它不僅是遠近聞名的古建築更成為當地人傳承家風、凝聚情感的紐帶火叉火鞭省級非物質文化
  • ...王船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居世界第一
    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追溯古建築彩畫的起源及發展史
    在我國古建築歷史上,彩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建築彩畫,在柱、梁、枋等處繪製圖案花紋,是極富特色的建築裝飾。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古建築彩畫的起源及發展。從文獻記錄來看,《禮記》中道:「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這段文字說明色彩的象徵性已經形成禮制,與社會的等級地位相匹配。
  • 魅力商丘·多彩非遺——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張氏十三式繡...
    十二式梅花捶2011年2月,張氏十三式繡拳列入第二批商丘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來源:商丘市文化館 責任編輯
  • ...非物質文化遺產|盧金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寶印泥|進博會
    蔡天樹告訴記者,留青竹刻技藝始於唐代,從明代開始,文人藝術家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把竹刻從以實用為主的簡單工藝品提高到以欣賞為主的精細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專門藝術。2014年12月,莆田留青竹刻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現場,一系列的手工彩繪玻璃產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用玻璃做畫布,把「三山兩塔」、閩劇、三坊七巷、茉莉花等福州元素搬上彩繪玻璃。
  •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系列文化活動開幕
    據了解寶安現有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省級非遺名錄9個、市級非遺名錄15個、區級非遺名錄29個,非遺總數佔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近三分之一,國家規定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列舉的十六項,就是為了傳承與弘揚寶安非遺文化,助推文物古建築的保護與傳承、活化與利用。
  • 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東方文化
    我國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消亡的威脅,許多歷史文化的見證正在遭受破壞。目前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面臨許多問題,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主要表現在法律法規建設滯後,財政支持較弱,宣傳教育力度廣度不夠等方面。東方市位於海南省西南部,是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魅力商丘 多彩非遺—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氏梅花篆字》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作為民間文化的瑰寶,梅花篆字則是我國古代書法界盛開的一支奇葩。早在商朝的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經丞相李斯整理出的小篆,筆劃整齊秀美,為梅花篆字的流行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當人們盛讚某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時候,常以「雙手會寫梅花篆字」來形容知識的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