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和林黛玉不同的體香,就是曹雪芹對她們的態度和定位

2020-10-26 屏山品紅樓


黛釵之高下,自《紅樓夢》問世,爭論從未停止過,薛寶釵和林黛玉到底該如何評價,如何取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然分屬兩派,誰也說服不了誰。而且還將繼續爭論分歧下去。

讀者個體不同,環肥燕瘦,你喜歡黛玉,我就是喜歡寶釵,這是個個人喜好和選擇問題,只是對於紅樓愛好者尤其是紅迷讀者來說,弄明白作者曹雪芹到底對二人持何種態度、何種定位,有助於讀者對於《紅樓夢》這部作品和紅樓人物的客觀理解。

薛寶釵和林黛玉並列金陵十二釵之首,不分伯仲,從這點來講,可以肯定的是,二人是《紅樓夢》眾多人物裡絕對的女主角,對於最重要的人物,偉大作品《紅樓夢》賦予這樣重要的人物意義是厚重的,不可能是臉譜化和扁平化的。更不會刻意抬舉一個而去打壓另一個,曹雪芹要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格、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兩種不同的悲劇形式。

小說裡對寶釵和黛玉的塑造是全方位的,今天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非常小的細節,就能窺得曹雪芹的匠心獨運,看他如何定位黛釵兩位女主角。

《紅樓夢》第八回的重點是寶玉金鎖比通靈,因為比通靈,寶玉靠寶釵比較近,就聞到了寶釵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這香的特點是:一陣陣涼森森甜絲絲,寶玉就問了:「姐姐燻得什麼香?」寶釵說我最怕薰香,好好的衣服,燻得煙燎火氣的。寶玉問:「既如此,這是什麼香?」寶釵想了想,說是了,想必是我早上吃了冷香丸的緣故。

寶釵有香,黛玉也有香,《紅樓夢》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個「香」還上了回目,所以讀者絕不可忽視。這一回寶玉黛玉一個炕上歪著,寶玉就聞見黛玉袖中飄出一股幽香,因為兩個人一起長大,親密慣了,寶玉一把將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看她籠著什麼香,黛玉說「冬寒十月,誰帶什麼香呢。」寶玉說:「既然如此,這香是哪裡來的?」黛玉就說我也不知道。黛玉這香是個什麼感覺的呢?原文寫道:聞之令人醉魂酥骨。所以後來寶玉抓著黛玉的袖子嗅個不住。

寶釵黛玉的香可不是隨便一寫,這裡面大有玄機,直接表達了作者曹雪芹對二人真實的態度和定位。

一個人工穿鑿,一個渾然天成,是寶釵之香和黛玉之香最本質的差別。

薛寶釵的香氣從哪裡來?是她食以四時花蕊研製而成的冷香丸所致,是人工因素而為。這個香是外力作用的結果,並不是薛寶釵自身所具備的東西。人、為,合為「偽」字。曹雪芹是在批評薛寶釵「偽」嗎?這不是他要表達的核心,他要說的是薛寶釵所極力維護的那個腐朽而醜陋的所謂主流價值。

這個主流價值戕害一切美麗的生命和美好的事物,薛寶釵自己就首當其衝,寶釵身上有著許多美好的品質,她美麗、成熟、端莊,善於打理平衡各種關係,管家能力上她比鳳姐還要高一個段位,寶釵的這些優點,現實生活裡,許許多多的女人恐怕連一項都達不到,也難怪有太多的男性將寶釵視作理想的擇偶對象。

和黛玉的悲戚、晴雯的憤慨不同,甚至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的自殺也多少帶有一點的抗爭,寶釵不但沒有抗爭,她極力維護這種罪惡的主流,儘管她自己已是千瘡百孔,但始終她都不認為這個社會有什麼錯,家族覆滅了,她會怪族人處事不當,寶玉出家了,她忍受著煎熬,仍然在做一個家庭主婦、一個媳婦的本分。這是寶釵的大不幸,因為她的不明與不知,多次做過主流價值的幫兇,正為此,寶釵承受了太多的批判和非議。

黛玉的香就完全是另一番情致了,準確地說,這是黛玉的體香。是渾然天成的,曹雪芹這麼寫,給讀者最大的感受是美好,一個散發著體香的少女,幾多純潔,幾多高貴。同樣,它反映在黛玉的做人做事和她的追求上。

真誠:黛玉為人是真誠的,無論是對誰,黛玉都以真性情示人,對姐妹們,對為自己服務的奴才,就算是對偶爾為自己服務一次的人,她都不玩兒虛的。

真性情:黛玉的真性情贏得了大多數人對她的喜愛和尊重,比如王熙鳳、李紈和眾姐妹,當然也會引來誤會和猜疑,比如史湘雲就有相當長的時間不喜歡黛玉,小丫頭們也覺得林姑娘愛刻薄人。

視知己為生命:林黛玉真正的知己就是賈寶玉,林黛玉的生命裡須臾不能缺少兩樣東西,一是詩文對心靈的豐富和滋養,二是寶玉這個知己,寶玉是黛玉的精神支柱,沒有了寶玉,或者說失去了寶玉,黛玉的生命就會枯萎。這同樣是以「真」為內核人格的體現,她沒有辦法苟且。

所以,黛玉和寶釵絕不相同,說她們代表兩種價值觀的兩極也沒問題。


一個冷香,一個是暖香,是寶釵和黛玉人格的最重要坐標。

寶釵之香最大的特點是涼森森,這正和冷香丸相呼應,也是薛寶釵其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冷。寶釵的冷不是天然的,和香一樣,是後天人工添上去的,寶釵的本性和其他姑娘並無二致,就是所謂從娘胎帶出的一股熱毒,只是這樣的正常人性被寶釵視為病態而強行以冷香丸壓制。這和前文分析她自覺自愿地去接受所有主流價值的控制一樣,是正統、主流壓制了天性,壓制了一個人該有的真性情。

於是,虛和偽就成了寶釵的重要人格。只是,曹雪芹從香這一個點,巧妙地將這層意思表達了出來。

林黛玉的香是體香,其給人的感覺也和薛寶釵相反,冬寒天氣裡,香氣不易發散,所以黛玉說冬寒十月的天,誰還薰香呢?沒有人薰香,在凝結的冬日,卻獨有黛玉散發著幽香,聞之令人醉魂酥骨,這是暖人肺腑之香。而且,就在寶玉黛玉躺在講耗子精故事這一回,黛玉也親口將冷香對比暖香,將冷香之成而暖香之不成講了出來。

曹雪芹對薛寶釵和林黛玉的態度,就從她們不同的體香裡,已然明了。



參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20回《紅樓夢》

圖片來源:清 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

相關焦點

  • 賈寶玉和林黛玉都有前世,為什麼曹雪芹不給薛寶釵一個前世?
    薛寶釵在這場愛情爭奪戰中,無疑是輸家,她始終未能從賈寶玉身上收穫半點愛意的滋潤。作為贏家的林黛玉,若說全靠才華與美貌就輕而易舉地俘獲了賈寶玉的心,薛寶釵未必輸得心服口服。畢竟,論各方面的實力,薛寶釵同樣優秀,只能說她們是秋菊春蘭,各有各的美。
  • 賈寶玉和林黛玉前世在三生石畔,薛寶釵在哪裡?曹雪芹有巧安排
    《紅樓夢》有很多伏筆和暗線,有時候發現會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這也是《紅樓夢》的魅力所在。比方,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賈寶玉,薛寶釵和林黛玉三人的媽媽都姓王? 我這個說法有點投機取巧,其實是賈寶玉、薛寶釵的母親姓王,林黛玉的乳母也姓王。曹雪芹這麼安排究竟有什麼用意呢?
  • 《紅樓夢》中的「釵黛之爭」,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才是女一號?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是林黛玉,有的人則認為是薛寶釵,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論據。而談到《紅樓夢》中的男主人公是誰,相信每個人都不會產生疑惑,那就是賈寶玉。認為林黛玉是《紅樓夢》女主角的佔到總人數的很大一部分。
  • 《紅樓夢》: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暗示了她們怎樣的命運?
    那麼對於書中兩位奇女子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又是怎樣的呢?各位看官請看:「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以上便是對二人的判詞,至於為何將薛、林的判詞放在一起,那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只有曹雪芹本人比較清楚吧。
  • 曹雪芹給了薛寶釵一條語錄,亮點是沒給林黛玉
    曹雪芹為什麼用十年寫就一部《紅樓夢》呢,我認為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是覺得自己年少的時候不懂事,只知道任性胡鬧,不好好讀書不好好上進,等到家族真的垮了,保護傘沒有了,生計艱難的時候,他才覺得自己以前是多麼的胡鬧。可世上沒有後悔藥了,只能寫了這部紅樓。
  • 紅樓夢裡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更讓曹雪芹喜歡和欣賞
    如何來判斷曹雪芹更欣賞黛玉是還寶釵我們要看他是怎麼去描寫她們的行為和思維是在一個什麼狀態下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表現就可以知道了,準確的是說她們之間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的取捨就可以知道兩位同是賈府文化泰鬥的小姐姐曹雪芹更為欣賞誰。
  • 趣談紅樓夢:百家姓那麼多姓,曹雪芹為什麼讓林黛玉姓林?
    《紅樓夢》到底寫了什麼讓人各有理解,沒人不同的認識角度會有不同的認識。很難說誰的認識是正確,不過是善於思考的人有一種思考後的感悟,就算錯了,也沒有關係。今天聊一下我心中的一個問題,就是林黛玉為什麼會姓林。畢竟賈通假,那林呢?我認為林黛玉姓林,主要呼應「木石前盟」。
  • 賈政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評價:一個近乎完美,一個無味又有趣
    《紅樓夢》始終圍繞金玉良姻和寶黛愛情寫情,關於擁釵還是擁黛一直眾說紛紜。賈母和王夫人成了兩派的領頭人,被腦補的宮鬥戲份不要太足,其實所有人都忘了一個人的態度,那就是賈政。古人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要在母前面。那麼賈政對賈寶玉的婚姻怎麼看?對林黛玉和薛寶釵怎麼看呢?我之前有過解讀,這次再梳理下。
  • 《紅樓夢》裡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暗示了她們怎樣的命運?
    那麼對於書中兩位奇女子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又是怎樣的呢?各位看官請看:「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以上便是對二人的判詞,至於為何將薛、林的判詞放在一起,那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只有曹雪芹本人比較清楚吧。
  • 冰清玉潔林黛玉,安分隨時薛寶釵,她們的較量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冰清玉潔林黛玉,安分隨時薛寶釵,她們的較量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前言文學矛盾紛爭不斷在看紅樓夢的時候,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喜歡林黛玉和喜歡薛寶釵的各執一詞,總是辯來辯去,從紅樓夢問世以來,就沒有消停過。那就是薛寶釵是多數人妻子的首選,哪怕在書中他是非常擁護林黛玉的。 這種現象自古就有,比較有名的就是清代的塗瀛。他是著名的文學批評人物之一,著有紅樓夢論贊和紅樓夢問答,他是林黛玉的鐵粉,不折不扣的擁林派。他說林黛玉身上有傳統文人理想人格的屬性,對於薛寶釵,他認為薛寶釵是個奸人,反感之意顯而易見。
  •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嗎?不,她們都是大家閨秀
    形容女子的美好,我能想到的,是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這是兩種不同的美,一種端莊大方,上得廳堂,一種小巧精緻,軟糯可愛。有人說,《紅樓夢》中的薛寶釵,代表的便是大家閨秀的美,端莊大方,禮節周全,處處得體,隨分從時,而書中的黛玉,便是小家碧玉的美,精緻到讓人嘆服,讓人珍愛。可我卻要說,這種觀點帶了些許刻薄印象,其實,她們都代表了大家閨秀的美。
  • 薛寶釵和林黛玉都是生來有病,為何癩頭和尚卻只給薛寶釵開藥方?
    前言讀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的人應該都熟知林黛玉和薛寶釵這兩位,後人經常拿林黛玉和薛寶釵做一些對比,因為這兩人實在是有一些不同之處,但也有許多共同之處。而相反,當林黛玉碰到癩頭和尚之後,癩頭和尚不但沒給林黛玉治病藥方,反而勸同樣身患病症的林黛玉出家
  • 賈寶玉為何娶薛寶釵?曹雪芹借黛玉身上奇香,揭開金玉姻緣的不幸
    《紅樓夢》第十九回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寫的最美一回。二人小小年紀,尚屬於心靈單純不染纖塵的青梅竹馬之境。甚至也沒有產生刻骨銘心的感情,就是一雙小兒女躺在一起廝磨時間。期間賈寶玉聞到林黛玉的體香為之傾倒,曹雪芹用了「醉魂酥骨」四個字。賈寶玉為什麼這樣反應,當然還要歸結於警幻仙子賜他的「意淫」二字。曹雪芹在「醉魂酥骨」背後隱有更多深意。
  • 冰清玉潔林黛玉,安分隨時薛寶釵,她們的較量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那就是薛寶釵是多數人妻子的首選,哪怕在書中他是非常擁護林黛玉的。 這種現象自古就有,比較有名的就是清代的塗瀛。他是著名的文學批評人物之一,著有紅樓夢論贊和紅樓夢問答,他是林黛玉的鐵粉,不折不扣的擁林派。他說林黛玉身上有傳統文人理想人格的屬性,對於薛寶釵,他認為薛寶釵是個奸人,反感之意顯而易見。
  • 《紅樓夢》裡,薛寶釵和林黛玉文學態度有何異同?
    作者:玉山紅樓眾芳之中,薛寶釵、林黛玉的詩才最為出眾,這是上下公認的。兩次詩會,詠白海棠,薛寶釵拔得頭籌;詠菊花,林黛玉獨佔鰲頭。這兩人之間,誰更勝出一籌,暫且不論,只先談談兩人文學態度的異同。同一回裡,和史湘雲討論試題,薛寶釵說:「詩題也不要過於新巧了。你看古人詩中那些刁鑽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了,若題過於新巧,韻過於險,再不得有好詩,終是小家氣。詩固然怕說熟話,更不可過於求生,只要頭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詞就不俗了。」俗往往是藝術的大敵;有新意,有獨創,才是可貴的。
  • 紅樓夢裡有幾個和林黛玉相似的人,她們和林黛玉有什麼關係
    曹雪芹筆下最具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她和當時的主流小姐不太一樣,很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又優秀到讓人慾罷不能。曹雪芹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描繪了林黛玉的與眾不同。但是這些遠不足以說明林黛玉的優秀,曹雪芹還寫出在不同人的眼裡林黛玉是什麼樣的,以此從側面烘來託她,更甚至用了和林黛玉相似的幾個人來從各個方面影射她。這些人裡,香菱是和林黛玉相似度最高的一個人。
  • 紅樓夢:林黛玉和薛寶釵,誰才是曹雪芹筆下最美麗的姑娘?
    幾乎所有《紅樓夢》的讀者,都喜歡將林黛玉和薛寶釵放在一起作對比,方方面面。這也難怪。畢竟,這兩個姑娘是《紅樓夢》中的主角,一個是賈寶玉的愛情,一個是賈寶玉的婚姻,就連她們的判詞,都被曹雪芹放在了一起。不過在襲人看來,薛寶釵是遠非林黛玉能比,襲人曾經當著賈寶玉的面,評價兩位姑娘,寶姑娘心地寬大有涵養,林姑娘小心眼兒,愛哭愛鬧事;你不搭理寶姑娘,寶姑娘自己訕了一會子,該幹嘛幹嘛;你要是敢不搭理林姑娘,她不知道又要鬧成什麼樣子呢!襲人雖然是賈寶玉身邊最重要的丫頭,可也終究不過是個丫頭,她對兩位姑娘的評價,賈寶玉根本置之不理。
  • 曹雪芹不寫林黛玉卻細寫薛寶釵的容貌,其實作者大有深意
    這也是現代影像藝術對林黛玉形象表達最難的地方,大家都不知道林黛玉長什麼樣,但卻不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林黛玉,讀者對林黛玉的形象認知卻出現高度的統一,大家對林黛玉不長什麼樣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可以演繹林黛玉的人是鳳毛麟角,極其的難找,這也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詭譎和高超的地方,其它文學作品無法望其項背。
  • 劉姥姥隨口說的故事暗示林黛玉的死因和薛寶釵的結局?
    《紅樓夢》無一閒筆,曹雪芹在行文之時鋪墊了大量情節暗示人物命運。有的暗示前置,有的暗示從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口中說出,其中劉姥姥所講「雪下抽柴」故事就是暗示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最後結局。《紅樓夢》塑造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基本真意就是「釵黛合一」。無論是判詞還是【終身誤】曲子都是釵黛合寫!所以在三十九回劉姥姥信口開河中所講茗玉雪下抽柴故事就是暗示林黛玉和薛寶釵的結局。我們先看劉姥姥口中的茗玉小姐: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只聽外頭柴草響。
  • 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詠白海棠》詩,隱含著她們不同的愛情觀
    林黛玉和薛寶釵的《詠白海棠》詩,隱含著她們不同的愛情觀陳能雄/文賈府中才女眾多,她們愛好詩詞歌賦,舉辦過多次詩會活動。第一次集體性寫詩活動,是在元妃回鄉省親之時,但這次她們是奉元妃之命所作,主要是寫歌功頌德的應制詩,並非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