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景區體驗傳統文化的孩子
《金聲玉振》大型禮樂表演
□ 本報記者 趙琳
本報通訊員 梅花
最近,一則主持人康輝詳解「曲阜」讀音的視頻在網上「火」起來。「曲阜」之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
一直以來,曲阜以孔府、孔廟、孔林「三孔」聞名,是歷代儒客朝拜之聖地。其實,近年來曲阜持續打造出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為代表的「新三孔」,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格外矚目。
建立在孔子誕生地的尼山聖境,以其獨特的氣質,吸引著海內外的賓朋匯聚尼山,懷著崇敬的心情致敬先師,更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裡逐漸成為體驗「明禮生活」的網紅打卡景區、世界級人文旅遊目的地。
山水環抱間的朝聖之路
尼山,是孔子臨川慨嘆地,一聲「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聲震長河。這裡因《史記》記載的一句「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聲聞千古。
這裡,五川匯流,浩浩湯湯,五峰並峙,毓秀鍾靈。山環水抱之中,孔子父親生活過的魯源村,孔子母親的故裡顏母村,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中國文化特有的聖父、聖母、聖人的聖境格局,「尼山聖境」由此得名。
初冬的尼山,仿佛是大自然打翻了的調色盤,楓葉紅、枯葉橘、蒼柏綠、暮霞紫,一片斑斕。從高鐵站曲阜東站出發,驅車沿著濱河觀光大道,20分鐘左右可到達尼山聖境景區。
尼山位於曲阜、泗水和鄒城三市交匯處,遠離鬧市。尼山聖境位於尼山南麓,面對20世紀60年代建成的尼山水庫。五座山峰環水庫而立,構成了「五峰拜尼山」獨特的自然格局。
記者從省文旅廳了解到,尼山聖境項目是國家重點旅遊推介項目、山東省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重點工程、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重點項目。
如何讓景區規劃融入自然景觀?11月底,記者隨同尼山聖境景區工作人員冬遊尼山。宛如一幅東方山水畫,尼山聖境就從孔子的生平開始,將孔子思想、儒學文化,一一展現在眼前。
據介紹,魯源停車場設在魯源村遊客集散中心。遊客在停車場換乘到達景區後,可先漫步夫子長堤。長約1公裡的長堤,沿尼山水庫而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站在五川匯流處,似乎可以感受到兩千多年前孔夫子的臨川一嘆。
沿夫子長堤走到闢雍廣場,順著中軸線進入,經過「而立門」。「而立」取自《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三十而立。過「而立門」,是金聲玉振廣場,取自孟子以「金聲玉振」讚譽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金聲玉振廣場可進行祭孔儀式等其他活動,也是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的主會場。全球2億多觀眾通過屏幕,共賞尼山月。
從金聲玉振廣場拾級而上,即可通向孔子像腳下。孔子像腳下的九組臺階叫天命大道,共261級,寓意孔子的思想已傳承了近2600年。
據介紹,尼山聖境孔子像,是按照「可親、可敬,師者、長者、尊者」的形象進行塑造的。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是《論語·述而》中孔子弟子對孔子最直觀的描述。以設計巨型雕塑聞名的吳顯林先生以此為依據,摹繪出心目中親切而威儀的孔子形象,生動體現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思想。 繞過孔子像向東走,則是大學堂。大學堂依山而建,依靠山體之勢層層退後,形成錯落有致的形態。大學堂總高65米,共9層,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
大學堂的建築方案來自錢健和他的設計團隊。大學堂以青、赤、灰三色為主,錢健團隊為了使建築與周邊山體和孔子像的風格融合統一,臺基使用山東嘉祥產的青石,主體建築以木色鋁板和暗紅色砂巖展現出傳統木建築的色調,屋頂使用灰色金屬和平瓦。
氣勢恢宏的大學堂一亮相,便以多張美圖刷屏。特別是通過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大學堂厚重的設計、拙樸自然的用色、燈火輝煌的視覺效果,成為各國學者探討儒家文化的最美舞臺,成為文明交流互鑑的最美布景。
大學堂主要有「仁義禮智信」等五廳為主的重要文化空間,是景區開展儒學文化內容的載體。
傳統融入時代的接口
重點文化項目的價值,在於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搭起開放式的「舞臺」,也是融入時代的接口。近年來,尼山聖境項目藉助孔子誕生地優勢,積極策劃公共文化活動,不僅成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辦地,還憑藉「夜遊尼山」「研學聖境」等品牌,成了全國文化旅遊的新標杆。
手持尼山聖境的門票,十個字赫然醒目:「世界的孔子,孔子的世界」。這句話,或可作為尼山聖境的「註腳」。每一位到來的遊客,在場景中感悟傳統文化之美、儒學思想之美、聖人精神遺產之美;隨著尼山聖境在海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各國賓朋也在這裡打開了一扇了解古老中國的「門」,文明交流互鑑的舞臺,由此更加精彩。
在尼山聖境景區導遊的導覽下,遊客漫步在大學堂,感悟中華傳承之美;觀《金聲玉振》大型禮樂表演,走進中華千年的禮樂畫卷;賞「天下歸仁」燈光秀,諦聽歷代先賢智慧的吟唱,體驗古今中外藝術之大成;天氣晴好的時候,景區工作人員身穿特色古裝,步步生蓮,上演一場精彩絕倫的古裝巡演。
來尼山聖境,必須要體驗繽紛的傳統文化活動:禮敬先師,入泮禮,手讀論語,趣味手作。「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據介紹,在尼山聖境,遊客還可以品嘗到最純粹的孔府菜;在尼山聖境兩家酒店小住,暫別城市喧囂,無限拉近與自然的距離。
11月29日,雖然氣溫驟降,但行走在尼山聖境景區中,抬眼就可以看到穿著印有《論語》名句服裝、拿著Q版孔子玩偶的遊客。大學堂裡,悠揚的樂聲、誦讀的聲音迴響;遊客身穿傳統服飾,伏案抄寫論語「金句」,神態專注,仿佛夢回千年。一位來自廣東的遊客說,在這樣的氛圍裡,感覺孔子離自己更近了。
把簡單的旅遊動線打造得有故事性、有場景感、有神聖的儀式感,靠的不僅是自然景觀、建築美學的完美契合,更重要的是一項項讓人身臨其境的體驗活動,注重視覺聽覺效果的氛圍營造。景區的每一處場景之所以讓人回味無窮,正是源自那些對文化的傳承和全新的表達。
在B站上,很多遊客分享了尼山聖境的主題文化演藝項目《金聲玉振》的演出現場。美輪美奐的場景變幻,詩、樂、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當代技術手段相結合,演繹出孔子「由凡入聖」的過程,深切感受到明禮的典雅生活方式,讓人感受到一種餘音繞梁的美感。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詳解《金聲玉振》演出的由來。《孟子·萬章下》中,有「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之句。「金聲」是指古代樂器鐘發出的聲音;「玉振」是磬發出的聲音。古代奏樂以擊鐘為始,擊磬為終,「金聲玉振」將孔子思想比喻為一首完美的樂曲,讚譽孔子集古聖賢之大成。
110名專業演員,400多平方米的LED屏幕,8臺雷射投影機,300多部舞檯燈光,1個國內首部可升降雙側翻轉機械舞臺……在國內實景演出頂級團隊的打造下,大型機械、全息影像等手段相結合,極致還原了春秋時期大學堂景象,給遊客沉浸式的觀賞體驗。整個演出大約一個小時,分為啟蒙開智、少年授讀、君子加冠、大婚儀典、習禮修德、齊家治世等若干篇章,呈現出孔子對於人的一生各個階段的認知。很多人在看完演出後,都大呼過癮。
將儒家思想活化到生活美學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引用此句以讚美孔子,並且說:「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足以可見孔子對後世思想和生活影響之大。
「孔子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古代文化聖人。尼山是孔子的誕生地,擁有尼山孔廟和書院、夫子洞等完整的文化遺蹟,它周邊的魯源村,顏母村是孔子父母生活過的村落,是孔子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楊朝明告訴記者,打造尼山聖境景區,曲阜尼山獨一無二的文化基因得以挖掘、弘揚,給了現代人一個親近孔子的絕佳場所和機會,讓大家知道孔子不只在文化典籍中,還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美感、值得親近。
楊朝明說,孔子興辦私學,學生達三千人,賢良72人,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思想。他主張以「培養君子」為教育目的,在教育對象上應「有教無類」,在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上則主張「因材施教」等,是世界公認的著名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為萬世師表。
楊朝明表示,儒學倡導「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具有巨大的世界影響力,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為尼山聖境定「明禮生活方式」為核心文化主題提供了厚重的精神基礎。
如今,孔子的精神世界觸手可及。打開一幅尼山聖境景區導覽地圖,可以看到,作為新建景區,尼山聖境的交通十分便利。除了車程20分鐘的高鐵,離景區最近的濟寧曲阜機場已開通多條路線。尼山聖境還通過尼山旅遊專項公路與外部連接。
濟寧市副市長李海洋在11月1日至18日舉辦的山東省研學旅遊現場推進會上表示,濟寧近年來大力實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配套提升工程,打造推出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新三孔」品牌。
在國內研學遊市場,尼山聖境知名度不斷提高。在山東省研學旅遊現場推進會上,省文旅廳有關領導表示,已經將「遊學山東」作為全省計劃打造的八大要素產品體系之一。
曲阜市文旅局局長劉愛春介紹,尼山聖境項目總區域範圍佔地45平方公裡,一期項目位於尼山水庫北面,主要包括大學堂、孔子像、尼山書院酒店、魯源村遊客集散中心等,二期項目將著力打造魯源小鎮、耕讀書院等重點項目。
未來的尼山聖境將會是一個世界級的開放式的文化旅遊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