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最清韻自然的禪理古詩,讀來讓人心靜忘記塵世繁雜

2020-12-12 老張侃詩詞

中國是深受佛學思想影響的國家。雖然我們沒有什麼國教,但是佛教的影響力在今天是非常大的。包括在古人當中,尤其是很多詩人、哲學家等,都很崇尚佛法,對於禪理的有很深的研究。

在唐代詩人當中,王維就被譽為詩佛,可謂是對於佛學和詩學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的集大成者了。

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古詩,堪稱最為清韻自然的禪理古詩,讀來讓人心靜忘記塵世繁雜。

這首古詩就是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且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在佛教的思想當中,對於靜是有著很高的追求的,就像王維在晚年的詩歌當中所寫的「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一樣,他們對於「靜」有了很高的追求,完全不同於現實世界當中的嘈雜。

在常見的這首古詩當中也是體現的一個「靜」字,寫的是詩人忘卻世俗,縱情山水的胸懷,以及追求禪理的內心盼望。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破山寺禪院當中遊覽,然後通過對於整個寺院景色的描寫,最後歸入到萬籟此俱寂的視野當中,這樣一種境界,表達出了詩人內心的一種渴望靈魂得到淨化的思想情感。

前兩句寫的是詩人早晨的時候到了破山寺,然後詩人在描寫的周圍的環境,包括天氣,包括景色,太陽剛剛出來以後,照射在破山寺周圍的林木當中,這種詩句給我們以清晰的畫面感,一開始就已經給了我們一種超然於世外的一種意境。

隨後的兩句寫的是詩人到了寺院以後尋找禪院的過程。詩人穿過一道又一道的小路,然後一點一點的來,看到周圍的花草樹木生長得非常茂盛。而詩人所要尋找的破山寺後禪房,就在這些山花叢林當中隱藏著,也進一步寫出了佛家出家人那種隱逸自然、超然於世的情感和追求。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寫的是有聲有色,有動靜來襯託。佛門之所以選擇深山之中,是認為此地可以有一種薰陶,讓人回歸自然,傾聽詩人內心的想法。這種景色破山寺所在的周圍的環境能夠直接影響人的性格,也能夠影響人內心的安寧。而在此地進行修行,能夠更好的回歸自我,能夠更好修煉佛法,也能夠更好地淨化人的靈魂。

最後兩句歸到一種安靜的環境當中,以動襯靜。萬籟俱寂,但是只留下鐘聲在敲響,也就更加襯託出周圍的環境非常的安靜,讓人的內心非常的平安。

這兩句很像王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裡的鐘聲其實就像是引領人們進入佛法修行的妙音,天籟之音,能夠直接衝擊到人內心深處的靈魂純淨的渴望,也能夠體現出詩人忘卻塵俗的一種內心的追求。

這首唐詩所表現的內心世界,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在後世得到很高的讚揚。其實在今天的我們讀來,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清麗自然。這首詩對於景色的描寫,對於周圍環境的襯託,對於佛法禪理的弘揚,讀來都可以讓我們感到心裡的平安,甚至忘卻塵世的繁雜,回歸真實的自我。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維在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卻和他的禪理、佛學格格不入
    「詩中有畫」是蘇軾對他唐詩最高的評價。今天的我們看來評價非常的確切。王維詩作通常只有寥寥數語,就能夠把活的山水展現在我們眼前;只有寥寥數語,卻能夠把說不盡的禪理融匯在其中,帶給我們今天獨特的感悟。但是王維在唐詩300首的第一首古詩,20個字非常精彩,不過卻和他崇尚的禪理和佛學格格不入。
  • 王維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心煩的時候讀一讀,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已經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坐下來去讀那些古詩,快節奏忙碌的生活讓人們失去了最初的純真,也失去了所有的理想,自然也失去了快樂。煩惱的時候其實可以多去讀一讀古詩,其實有很多的古詩詞裡都充滿了禪理,如果真正讀了,從中感悟了一二,那都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作品,那就是很有趣,每次讀一讀他的作品,也是能夠讓自己內心安靜下來,以這首《過香積寺》來說,那就是一首很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寫下了他對於人生的感悟。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今日智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希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鬥。
  • 《唐詩分類品賞》:「打撈」《唐詩三百首》的「遺珠」
    《唐詩分類品賞》稱得上「匠心獨運」,它首屈一指的特點便是「新」,此種「新」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融合半生所學和人生真見的「推陳出新」。  關於唐詩最經典的、「教科書式」的選集,當推清代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 唐詩三百首中富含哲理的一首古詩,詩人因一事無成而淚灑當場
    大家好,你們最喜歡的小編又來了,今天給大家帶來最好玩的文化知識。假如大家喜歡我的話,可以點一下關注哦,這樣就不會找不到小編啦,還能第一時間接收到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各種文化知識哦!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唐詩三百首中富含哲理的一首古詩,詩人因一事無成而淚灑當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來!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最獨特的一首七絕,讀起來怪異無比!
    僅《全唐詩》收錄的唐代詩歌就達四萬多首,而現代所統計的唐代詩歌多達五萬多首,卷帙浩繁,著實令人瞠目!自唐以後,歷代詩家都有對唐代詩歌進行編輯整理加以點評,著作成書。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全唐詩》和《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取其量而《唐詩三百首》取其精,因此《唐詩三百首》更為普及!
  • 唐詩三百首王維最「詩中有畫」的五言律詩,每一句都是一幅山水畫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比如「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都是非常精彩的描寫景物的詩句。而且每當讀起這幾句詩句的時候,都會在我們的腦海當中呈現出一副相適應的圖畫。蘇軾曾經評價王維的古詩是「詩中有畫」,讀其詩能夠感受到作者所看到的畫面,王維的詩詞表現力由此可見一斑。
  • 唐詩三百首中最豪放的七絕,也是僅存14首古詩的王翰唯一入選作品
    唐詩多有豪放之作,尤其是李白。李白雖是唐詩的代表,但是並非唐詩的唯一詩人。在李白同時代當中,同樣有很多詩人留下了經典的傳世之作。比如王翰的這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絕,是其僅存的14首古詩當中唯一入選的詩作,也代表了唐詩豪放邊塞詩作的最高水平。
  • 你覺得《唐詩三百首》中哪首詩排第一?
    圖源網絡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選擇了的唐詩中最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既好讀又好背誦的作品,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餘首,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自編成以來,每有增補,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所以說,《唐詩三百首》中的「三百」只是一個大致數字,真實數量要多於三百。那麼如果給你心裡的所有唐詩排個名,哪首是第一呢???小編先來說說自己的排名吧!
  • 《唐詩三百首》中最難模仿的一首,寫在牆壁上,二流詩人一詩成名
    詩詞中,什麼最難寫?空和靜,最難寫。而與一般的空和靜相比,空靈的意境,寂靜的禪意,又尤其難寫。在空靈和寂靜中還要寫出極大的美,滌蕩乾淨塵世的俗,那就更是難上加難。王維算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了,寫靜的高手,詩很有禪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唐詩三百首》——明月入我心,一生讀不盡
    學生時代跟著語文課本背過很多古詩,懵懂的歲月裡只是單純覺得要趕緊背完可以應對學校的默寫。孩童時代對於古詩的認知,無非就是五個字七個字,四句話八句話,好背一點和難背一點,簡練的漢字連成句連成詩,並不會讓一個娃兒覺得有多美,平平仄仄的節奏勾不起好奇心,詩句背後的滿腔情懷和萬千感慨又不似音樂和繪畫,可以用一種直觀明了的方式展現出來。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再讀《唐詩三百首》
    再讀《唐詩三百首》,感慨頗多。 時值初秋,又遇加班,瑣事繁多,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讓人煩亂,偶有空暇,忽然想找本書看,翻來覆去,大部分沒時間沒心情,忽然,在書架的角落看到《唐詩三百首》。 翻開扉頁,思緒卻回到從前…… 《唐詩三百首》,應該是字遊君買的第一本書,只是眼前這本已經不是記憶中的那本了。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
  • 新版《唐詩三百首》首發,篇目調整10%左右
    此次由陳引馳教授主編的新版《唐詩三百首》,以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增補了22首經典詩作,刪去28首,共收錄307首唐詩,並配以55幅高清還原的國寶級名畫。其中增補入的詩作包括被譽為「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漸開唐風」的初唐詩人虞世南的代表作《蟬》;「推敲」典故的來源、賈島的《題李凝幽居》;與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雙璧同輝的《滕王閣詩》;被稱為杜甫七言律詩中「最有力量者」的《秋興八首》等。而刪去的則是原《唐詩三百首》中文學價值不高、藝術美感不足的一些帝王將相歌功頌德之作。篇目的總體調整比例在10%左右。
  • 幼兒早教古詩推薦《唐詩三百首》,讓娃愛上古詩詞,點擊收藏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兒歌讀繪本,不如也多讀一些古詩吧,有意境,字詞簡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適合學齡前兒童。每天晨讀古詩詞,會發現孩子讀著讀著就會了。學前並不需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背誦或者追求學習的量。
  • 《全唐詩》中最讓人心靜的一句詩
    ,當下最奢侈的事情莫過於坐下來喝杯下午茶,閱幾頁書,寫幾個字。現在如果我們還能靜下心來品上幾首詩,那真是一件稀有的事情了,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首詩,其中裡面有一句是我讀起來最有感覺的,每每讀起來,內心仿佛就融入到了那種情境裡,周圍的一切仿佛都變成了凝固的狀態,這首詩名字是《題李凝幽居》,唐朝的賈島詩人所寫。
  • 《唐詩三百首》中最簡單的一首詩,只有28字,但是卻是千古經典
    現代人讀起曾經的古詩,也會感覺到他們當初的那種心境。只要用心品味就能感覺到作者們的內心,而《唐詩三百首》收錄了很多經典的詩歌。唐朝的詩人是非常多的,其中非常優秀的人也很多,比如李白、杜甫等等。都是大家,但是今天小編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最簡單的一首詩。但是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意境卻是十分深遠。這首詩是《唐詩三百首》中最後的一首,叫做《金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