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2020-12-19 祭酒講書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

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

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蘅塘退士並非一人,而是孫洙和他續娶的婦人徐玉蘭一起編選的。二人合名蘅塘退士,孫洙號橫塘,晚號退士。

第二種是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如果有人說讀詩讀不懂,那麼不妨將《唐詩三百首註疏》拿來一起對讀,註疏正是為了解決不懂的問題,所以別再說讀不懂了。

第三種是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這是一位閨中女子,顯然是個才女,她一的方面希望讀者不要因為自己寫了注,就按照自己注的去理解詩歌,一面又將詩歌作者背景詳細注出,以便讀者知人論世,更好的理解詩歌。

有這些先賢在前鋪路,詩也選好注好,就差後人一讀。隨便選一本一讀再讀,才能知道其中真味。

《千家詩》在先,怎麼還要選《唐詩三百首》

《千家詩》做為童蒙教材,廣泛流傳,而且兒童容易記誦。但《千家詩》並沒有一千家,只有123家,共226首詩。

這123家有唐代詩人有宋代詩人,互相摻雜使人難以辨認,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唐詩三百首》一定要選,還因為《千家詩》選的太隨意,都是隨手可見的詩,隨意拿來編入書中。這樣一來,就造成編選者可能喜歡那種就選那種,比如說選了很多五七言律詩絕句,而古詩體裁甚多,只選這幾種詩,也就只能讓兒童知道這幾種體裁的詩歌,這是很不完善的。

所以孫洙要選《唐詩三百首》。

為何選300首,而不選更多

《唐詩三百首》雖名為三百,其實有310首。而《唐詩三百首註疏》就更多了,比它多11首,共321首。

諺語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編選者可能只是根據這個諺語,選出數目來。如果這樣認為的話,就難見選者的獨特用心了。

三百這個數字,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的三百難道不是一個數目?《詩經》有305首,加上有篇目而沒有具體詩歌的6首,可正是311首,《唐詩三百首》共310首,這豈非是對「詩三百」的一種模仿。

《唐詩三百首》選的詩歌有多好?好到你必須認真讀

首先《唐詩三百首》所選的詩人真實「三教九流」,眾象皆備。李白、杜甫這種大詩人,它選。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如陳陶,完全沒聽說過的也選。皇帝的選,和尚的也選,歌女的選,甚至無名氏的也選。

只要好,只要能反應一個詩人不同風格的詩,都可以選。不同階層的人寫的詩也可以入選,這就豐富了《唐詩三百首》從題材到不同風格方面的含量。

其次,唐人七絕壓軸之作一共是十一首,《唐詩三百首》選了七首。杜甫的《登高》被認為是唐人七律第一,但第一的還有另外的意見就是沈佺期的《獨不見》。所以,只讀《登高》就會短少對《獨不見》的見識。

讀這一本書,基本上唐人經典具收囊中矣。

《唐詩三百首》能給讀者讀詩的啟示

讀《唐詩三百首》下來,選詩者通過批語的方式,告訴了讀者應該怎樣去讀詩,從結構到層次到藝術效果,一一點到,詩是好詩,提點的人又用心良苦,所以要好好讀。

這裡舉一例: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批:在獄不堪玄鬢影,批:承首句來對白頭吟。批:承次句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批:自喻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編選者的批語來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詩歌,起承轉合的技巧。寥寥數語,卻將詩歌氣脈相承的關係,解釋清楚了。

《唐詩三百首》這樣的經典教材,雖是童蒙,但多年之後仍可放在手邊,一讀再讀。這正是這本書的經典之處,當然也是編選者用心良苦的目的所在。

相關焦點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下一句是?這是誰寫的?唐詩300首真的是300首?
    這句話出自《蘅塘退士原序》,是蘅塘退士孫洙在編寫《唐詩三百首》是寫的序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並且也有很多版本,不過最準確的下一句就是這個版本: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話意思是經常閱讀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在詩的長時間薰陶下,雖然還不能作一首好詩,但是也能說上幾句了。
  • 八旬老人和《唐詩三百首》等500多首詩
    之所以慕名前去,是因為聽說老人從2004年開始,以驚人的毅力試和《唐詩三百首》、《千家詩》中的全部詩作,並開始創編「嶽飛全傳」山歌。那些年,他閱讀了《今古奇觀》、《三國演義》、《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等一批文學書籍,像《滕王閣序》等長文及書中的好多名詩,他現在幾乎能倒背如流。
  • 唐詩選集這麼多,為什麼《唐詩三百首》最出名
    後世學習唐詩的人數不勝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從牙牙學語中背誦這些經典名篇。為此,唐詩選集特別多,從唐朝當時就有人彙編,直到現在依然火爆。只不過,在這麼多版本的選集中,為何《唐詩三百首》能夠脫穎而出,最為出名呢?首先應該是數量合適,不多也不少。
  • 《唐詩三百首》竟然不是300首!90%的人都不知道
    在我國,《唐詩三百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選擇了的唐詩中最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既好讀又好背誦的作品,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餘首,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唐詩三百首》。註:《唐詩三百首》自編成以來,每有增補,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
  • 話說《唐詩三百首》
    金聖歎《選批唐詩》評溫庭筠《經李徵君故居》「一院落花無客醉,五更殘月有鶯啼」一聯,道是:「逐字皆人手邊筆底尋常慣用之字,而合來便成先生妙詩。若知果然學做不得,便須千遍爛熟讀之也。」這是說學詩無他法,唯有熟讀、再熟讀而已。熟讀不是隨便亂讀,而是要讀經典。
  • 兒歌三百首和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我半躺在沙發上笑著回答。      「不是唐詩三百首。」早早合上我正在看的書,垂著眼一字一頓道:「是兒歌三百首!」      她的真實意思是,不要看書陪她玩。      上一個春節的時候,我閒得無聊,把金庸小說翻出來看,早早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合上書,指著封面,告訴她:「天龍八部。」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可以風行200多年?
    《唐詩三百首》刊行至今已經超過200年,但在很多人,特別是幼小的孩童心裡,它幾乎就已經代表了唐詩這樣一個文學史上的奇蹟般的存在。那麼,這200多年來,我們這個國家相比此前的數千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又為什麼仍然可以風行這麼多年?另外,孩子們又該怎麼讀《唐詩三百首》?要說起這一切,就必須從唐詩本身來溯源了。
  • 唐詩三百首全集 300首完整注音 有聲伴讀
    唐詩三百首全集 300首完整注音 有聲伴讀 2017年08月28日 10:2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唐詩三百首全集 300首完整注音 有聲伴讀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句是什麼
    《唐詩三百首》的最前面,原本有一則100多字的「題辭」,民國時期刊印的版本多有保留,現在新出的版本大都沒有了。這篇「題辭」是《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1711—1778)的原題,辭曰:「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句是什麼
    《唐詩三百首》的最前面,原本有一則100多字的「題辭」,民國時期刊印的版本多有保留,現在新出的版本大都沒有了。這篇「題辭」是《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1711—1778)的原題,辭曰:「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麼?
    《唐詩三百首》的最前面,原本有一則100多字的「題辭」,民國時期刊印的版本多有保留,現在新出的版本大都沒有了。這篇「題辭」是《唐詩三百首》編者塘退士(1711—1778)的原題,辭曰:「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
  • 唐詩三百首的選編來源
    在前人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綜合各方的觀點,將唐詩三百首的歷史發展及其內容特點做成一個系列。力求精簡充實,富含營養。本期是唐詩系列的第一期,將對於唐詩三百首的產生的歷史淵源及其選本變化做一定闡述。
  • 《唐詩三百首》是孩子必讀書目,為什麼所選杜甫詩比李白詩多
    《唐詩三百首》是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一部唐朝詩歌選集。同時也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一部詩歌選集。據統計,中國古代從七世紀以來,到清末結束,平均每兩年就會有一部唐朝詩歌選集問世。但是就影響力和流傳範圍來說,沒有任何一部選集能夠比得上《唐詩三百首》,可見其在中國古代具有多麼獨特的地位。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唐詩怡情趣
    後來我又買了一本了《唐詩三百首》,說實話,唐詩300首我並沒有每一篇都去讀,但對這本書卻如獲似寶,沒有事時我總要拿出來看一看,喜歡自己喜歡的詩。我喜歡唐詩主要是這四個方面:01、我喜歡唐詩,是因為唐詩有詩情畫意。
  • 《唐詩三百首》到底有沒有三百首詩
    而《唐詩三百首》也只是記錄在冊的詩集,這只是唐朝詩詞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熟知《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唐代人所編,而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清朝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73年。編選者名為孫洙是一位唐詩愛好者。他字臨西,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而他的這本《唐詩三百首》卻是為了為自家書塾所做的課本供孩童們背誦,自問世以來,他的這本書可謂是被廣大學者奉為最成功的唐詩選集。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新版《唐詩三百首》首發,篇目調整10%左右
    此次由陳引馳教授主編的新版《唐詩三百首》,以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增補了22首經典詩作,刪去28首,共收錄307首唐詩,並配以55幅高清還原的國寶級名畫。為什麼說《唐詩三百首》本身是非常好的選本,可以作為我們推出更精彩的《唐詩三百首》的文本呢?因為它有很重要的特點,選了300首,這個數量比較適合,不多不少,唐代的詩歌那麼多那麼豐富,太少不足以看到它豐富多樣的面貌,而太多可能也讀不過來。三百對中國詩來說是很有意思的數字。最早的詩經現在傳下來是305篇,事實上有這樣的關係的。
  • 古代真的有本書,就叫做《唐詩三百首》
    幾年前,在一個舊書攤上買到了一本《唐詩三百首》,繁體豎版,膠裝,1959年出的第一版,這本印刷於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想起來,很多人小時候都會背誦「唐詩」,選擇的也往往是一些叫做《唐詩三百首》的書。但你知道嗎?其實很多人看的不是真的《唐詩三百首》,而是現代一些書商自己選的一些唐詩,標準模糊,質量也參差不齊。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我找到的這個方法是來自止庵先生,他在「一席」的訪談中,提到他讀莊子的方法,說他當時把所有能找到的莊子的版本都找來,放在一起對照著讀,邊讀還邊做筆記,這樣讀了六個月,才讀完莊子。這樣的方法,勞力費心,想來定然是有效的,但是卻太難做到了。我是一個朝九晚五的小職員,且不說找齊所有版本所花的金錢與研讀這麼多版本所花的時間,單是這過程中需要忍受的孤苦寂寞,沒有人激勵,恐怕也是難以堅持下去。
  • 為什麼《唐詩三百首》裡面沒有《憫農》?
    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應該是家喻戶曉的佳作,這首詩最是在長輩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時出現。既然是唐詩,又流傳深遠,有人會問「為什麼《唐詩三百首》裡面沒有《憫農》?」有網友認為:泱泱中華千萬首,李白杜甫的很多詩也死在海選下,唐詩三百首選的都是通俗易懂,有些也謳歌美好生活,粒粒皆辛苦可能不適合當時的環境罷了。不過,筆者認為,單從通俗易懂和教育意義方面,《憫農》其實具備了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實力,而且從《憫農》的知名度和傳頌度看,其更不在唐三百之下。它的落選肯定有其他原因,那麼一起挖掘其中因果找尋答案,也是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