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唐詩怡情趣

2020-12-06 悟思必得

我喜歡讀書,又是寫作愛好者,自然,我也就很喜歡讀唐詩了。記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最早買的是一本《唐詩一百首》的書,是個綠色的封面,書很窄,現在還放在我的書架上。後來我又買了一本了《唐詩三百首》,說實話,唐詩300首我並沒有每一篇都去讀,但對這本書卻如獲似寶,沒有事時我總要拿出來看一看,喜歡自己喜歡的詩。我喜歡唐詩主要是這四個方面:

01、我喜歡唐詩,是因為唐詩有詩情畫意。唐詩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讀唐詩中能了解中華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個中國人深感自豪和驕傲,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唐詩宋詞是中華歷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成部分,我們從讀唐詩中可以知曉古人深厚的文化修養是多麼厚重,作為一個中國人當自勵、自奮、從中吸取強大的精神營養和力量。

02、我喜歡寫作,自然對唐詩有一種淳樸的厚愛。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一個人只要多讀書, 多思考,也就會寫作了。作為一個寫作者只有多讀詩,才能從中增加寫作素材,增強寫作靈感,從唐詩的詩情畫意中,給了讀詩的快感,也給了我寫作的力量,使我寫作不再那麼蒼白、更加注重文章的立意了,同時也提升了我的文筆,這就是喜歡讀唐詩帶來的好處。

03、我的故鄉在湖北,與長江為鄰,我更喜歡讀唐詩中有「長江」二字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際流。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等等,尤其是我過去在部隊當兵時,每當讀到這些有關長江的詩句時,我總是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就像見到了故人一般,激發了讀唐詩的欲望。我敬佩古代文人墨客的聰明才智和智慧,唐詩的優美詩句能打到我的心房。

04、老驥伏櫪壯志猶存,我從唐詩得到了精神慰藉。時光如梭,如今我都是60多歲的人了,依然對唐詩有一股厚愛和熱情,過去我只是寫散文、隨筆等之類的文章,現在有時興趣來了,我還寫點小詩,增加了寫作興趣,更重要的是我還教孫女學唐詩,孫女2歲半時我教她讀唐詩,我將唐詩製作成一張張漂亮的小紙片,每天教她讀唐詩,孫女的興趣也很濃,不到一年時間她就能背誦50多首唐詩了,像《長歌行》、《江畔獨步尋花》、《塞下曲》、《憶江南》等她張口就來,現在我只要與孫女說,我們背唐詩去,她就口不離詩了,就像是個小詩人。值得高興的是我喜歡唐詩,如今影響了孫女,我讀唐詩有了新用場,這讓我更加喜歡上唐詩。

人老了,讀點唐詩,增強記憶,還能舒發情感,亦不是人生一大快樂!

相關焦點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因為曾經的科舉作詩是格律詩, 所以孩子們從小就要會學習近體詩(格律詩)的規則 。相對於其他詩體,格律詩規則最難,對於從小就明白「格律詩規則 "的古人來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有道理的。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是誰寫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諺語,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薰陶,都是一種積累.講究「熟」字,到了張口就背誦,提筆就寫得出,別人講了上句,我們能夠接出下句,你一定會有文學、語文、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古漢語能力等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的。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的,若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且能夠全部理解詩中的意思而寫出正確的譯文,那這樣的優秀學者也就是名副其實的詩人了,定能夠有感而發、脫口而出吟詠出最美的詩篇。然而,又有幾人達到了熟讀的程度,而能夠熟讀《唐詩三百首》這本詩書呢?
  • 今日智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聞名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句是什麼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由前之說證之杜詩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證之蘇詩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也;由後之說證之成語所謂『能讀千賦則能賦』,對於詩亦然,證之諺語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謅』也。」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句是什麼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我查閱了好幾本民國時期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比如廣益書局民國二十二(1933)年六月出版的《(白話註解)唐詩三百首》、大連圖書供應社民國二十四(1935)年出版的《(白話注釋)唐詩三百首》、世界書局民國二十五(1936)年七月出版的《(注釋作法)唐詩三百首》、啟明書局民國三十七(1948)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這些版本中全部都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麼?
    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原來不是虛言,是真的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句古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一般認為,這句諺語說的是,唐詩三百首膾炙人口,只要讀個滾瓜爛熟,需要應景時,即使不會作詩,也能吟上幾句。然而,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也許他們也不知道):讀熟了唐詩三百首,真的能用「唐詩」來作詩!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1、多和父母兄弟姐妹溝通,不管有事沒事,互相問候一下也好。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多聽家裡的安排,特別是婚姻方面,記住,家裡人是不會害你的。2、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荀子3、你腦子裡東西的多寡,就關係著你將來的前途。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果然地。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極為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唐朝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 曾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現在我……
    這裡選擇了江花和春水,映著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豔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詞開始回憶杭州之美,通過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的畫面來體現「江南好」,但更想去重新遊覽;第三首詞再憶蘇州之美,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飲食、美女,對蘇州的風土人情還是很嚮往的。說到這首詞,今天不過多聊它的賞析部分,和我的印象及觀點。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下一句是?這是誰寫的?唐詩300首真的是300首?
    這句話出自《蘅塘退士原序》,是蘅塘退士孫洙在編寫《唐詩三百首》是寫的序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並且也有很多版本,不過最準確的下一句就是這個版本: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話意思是經常閱讀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在詩的長時間薰陶下,雖然還不能作一首好詩,但是也能說上幾句了。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個最牛的學習小技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個最牛的學習小技巧就藏在裡面,趕緊來看看吧!這句古詩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了。有的東西我們只要多讀多記,自然就爛熟於胸了。下面我們就通過背誦、記憶一些名人名言來學習驗證一下吧。1.
  • 話說《唐詩三百首》
    到今天,無論是學者的文學史研究還是啟蒙教育中的古詩誦讀,唐詩都作為古代文學中最燦爛的經典,被研究、接受和傳誦,在培養我們的審美感受、模塑我們的藝術趣味、陶冶我們的生命情調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前輩傳下兩句老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此語不知所出。民國間趙元禮《藏齋詩話》卷上記諺語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謅。」可見由來已久。
  • 《唐詩三百首》到底有沒有三百首詩
    而《唐詩三百首》也只是記錄在冊的詩集,這只是唐朝詩詞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熟知《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唐代人所編,而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清朝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73年。編選者名為孫洙是一位唐詩愛好者。他字臨西,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而他的這本《唐詩三百首》卻是為了為自家書塾所做的課本供孩童們背誦,自問世以來,他的這本書可謂是被廣大學者奉為最成功的唐詩選集。
  • 寶寶唐詩三百首
    唐詩節奏鮮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對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都非常有幫助,是非常適合寶寶學習的國學經典。寶寶唐詩三百首精選兒童容易模仿學習的經典唐詩,通過精美的動畫和好聽的聲音激發寶寶的興趣,讓您的寶寶快樂學唐詩。
  • 中華唐詩三百首
    唐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唐詩,雄渾大氣、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凝聚著中國文化的精華,它將我國古典詩歌的音韻和諧、文字精練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詩為國人傳承文明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