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2021-01-10 歷史長河洗個澡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有,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

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古創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律源於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於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聖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五絕起源於漢,七絕起源於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巔峰時期的那個黃金時代令人神往。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靚麗的風景線。 唐詩與宋詞、元曲並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奇蹟。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範。公元7世紀,孫季良開始編纂唐詩選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餘年間,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詩選本問世。眾多選本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唐詩三百首》以成功務實的編法、簡易適中的篇幅、通俗大眾的觀點、入選的精美詩歌打動著讀者,成為兒童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了解中國文化的模範讀本,對中國詩歌選編學、中國人的心理構成都有很大的影響。

人們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影響之大。

相關焦點

  • 對現代人來說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是善意的謊言
    也會吟」這句話說得不太準確,真正的話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這一段話大意說,蘅塘退士認為《千家詩》有一個弊端「止五七律絕二體」,就是詩體太少。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句是什麼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我查閱了好幾本民國時期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比如廣益書局民國二十二(1933)年六月出版的《(白話註解)唐詩三百首》、大連圖書供應社民國二十四(1935)年出版的《(白話注釋)唐詩三百首》、世界書局民國二十五(1936)年七月出版的《(注釋作法)唐詩三百首》、啟明書局民國三十七(1948)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這些版本中全部都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句是什麼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我查閱了好幾本民國時期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比如廣益書局民國二十二(1933)年六月出版的《(白話註解)唐詩三百首》、大連圖書供應社民國二十四(1935)年出版的《(白話注釋)唐詩三百首》、世界書局民國二十五(1936)年七月出版的《(注釋作法)唐詩三百首》、啟明書局民國三十七(1948)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這些版本中全部都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 「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麼?
    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七言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邪?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是的,若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且能夠全部理解詩中的意思而寫出正確的譯文,那這樣的優秀學者也就是名副其實的詩人了,定能夠有感而發、脫口而出吟詠出最美的詩篇。然而,又有幾人達到了熟讀的程度,而能夠熟讀《唐詩三百首》這本詩書呢?
  • 今日智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聞名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是誰寫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諺語,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薰陶,都是一種積累.講究「熟」字,到了張口就背誦,提筆就寫得出,別人講了上句,我們能夠接出下句,你一定會有文學、語文、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古漢語能力等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的。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唐詩怡情趣
    後來我又買了一本了《唐詩三百首》,說實話,唐詩300首我並沒有每一篇都去讀,但對這本書卻如獲似寶,沒有事時我總要拿出來看一看,喜歡自己喜歡的詩。我喜歡唐詩主要是這四個方面:01、我喜歡唐詩,是因為唐詩有詩情畫意。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原來不是虛言,是真的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句古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一般認為,這句諺語說的是,唐詩三百首膾炙人口,只要讀個滾瓜爛熟,需要應景時,即使不會作詩,也能吟上幾句。然而,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也許他們也不知道):讀熟了唐詩三百首,真的能用「唐詩」來作詩!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多聽家裡的安排,特別是婚姻方面,記住,家裡人是不會害你的。2、尊嚴而憚,可以為師。—— 荀子3、你腦子裡東西的多寡,就關係著你將來的前途。4、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營私舞弊之風盛行,臣下就不能盡職為君效力了)12、愛因斯坦:光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13、不應當急於求成,應當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對象,鍥而不捨,時間會成全一切。凡事開始最難,然而更難的是何以善終。
  • 為什麼《唐詩三百首》不收錄李賀的詩?
    唐詩可謂卷帙浩繁,五萬多首魚龍混雜,難辨優劣,清代學者,蘅塘退士孫洙選編《唐詩三百首》,成為當代每一個人的獨特記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在這裡跨越時代與大師交談,領略文學之美,文字之美。
  • 《唐詩三百首》到底有沒有三百首詩
    而《唐詩三百首》也只是記錄在冊的詩集,這只是唐朝詩詞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熟知《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唐代人所編,而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清朝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73年。編選者名為孫洙是一位唐詩愛好者。他字臨西,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而他的這本《唐詩三百首》卻是為了為自家書塾所做的課本供孩童們背誦,自問世以來,他的這本書可謂是被廣大學者奉為最成功的唐詩選集。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果然地。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極為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唐朝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唐詩代表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無疑是中華以及世界文壇上濃墨重彩的筆觸!更是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聳立的高峰。
  • 寶寶唐詩三百首
    唐詩節奏鮮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對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都非常有幫助,是非常適合寶寶學習的國學經典。寶寶唐詩三百首精選兒童容易模仿學習的經典唐詩,通過精美的動畫和好聽的聲音激發寶寶的興趣,讓您的寶寶快樂學唐詩。
  • 中華唐詩三百首
    唐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唐詩,雄渾大氣、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凝聚著中國文化的精華,它將我國古典詩歌的音韻和諧、文字精練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詩為國人傳承文明的重要途徑。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下一句是?這是誰寫的?唐詩300首真的是300首?
    這句話出自《蘅塘退士原序》,是蘅塘退士孫洙在編寫《唐詩三百首》是寫的序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相信大家耳熟能詳,並且也有很多版本,不過最準確的下一句就是這個版本: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話意思是經常閱讀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在詩的長時間薰陶下,雖然還不能作一首好詩,但是也能說上幾句了。
  • 一次亙古的失眠,寫出最好的愁詩,詩人憑此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清代是一個文學集大成的時期,康熙年間,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當時已退居揚州的彭定求、楊中訥等十位翰林編纂了《全唐詩》九百卷,清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又化簡去繁,選取了最膾炙人口的唐詩名篇,編輯成了《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的選編來源
    在前人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綜合各方的觀點,將唐詩三百首的歷史發展及其內容特點做成一個系列。力求精簡充實,富含營養。本期是唐詩系列的第一期,將對於唐詩三百首的產生的歷史淵源及其選本變化做一定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