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海南華僑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2020-12-18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關於海南華僑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B類)

瓊僑函〔2018〕17 號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
   關於對政協海南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第0167號提案的答覆
   
   符瓊芬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海南華僑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收悉。該提案指出了我省涉僑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及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對增強我省相關部門的協作,共同做好海南僑務工作和文化事業有積極意義。
   僑鄉僑文化融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海內外中華兒女於一體,僑鄉僑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價值、傳承發展深深紮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又自成體系、韻味獨特。我省擁有豐富的僑務資源,但許多僑文化特色遺產遭到歲月侵蝕或人為破壞,面臨消亡的危險,當前,摸清遺產底數、搶救瀕危遺存是重中之重,加大保護華僑文化遺產的工作力度是我辦長期推動的工作之一。我辦經對本提案認真研究,並結合省文體廳、省財政廳、省旅遊委的會辦意見,現對您的提案進行答覆如下:
   一、關於我省華僑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
   近年來,我省對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十分重視,海口市騎樓老街被評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文昌等重點僑鄉名鎮多次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主要的僑鄉文化建築遺產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4月,省政府印發《海南省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文物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責任主體做了明確要求,對文物保障措施和相關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具體任務。下一步我省各相關單位將對《實施意見》進一步貫徹落實。
   二、關於對華僑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支持。
   我省對華僑文化歷史遺產的保護有相應的經費支持。國家和省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金均對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給予過經費投入,如2017-2018年,我省財政共投入1443萬元,用於支持瓊海蔡家宅、文昌符家宅的保護工程。同時,對於符合條件的華僑文化遺產項目可根據相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向省文體廳、省文化辦、省財政廳提出項目申請。省級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維護費用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的支出範圍,市縣可統籌從一般補助資金和對市縣的獎勵資金中安排華僑文化遺產保護經費。
   三、關於在省博物館中設立海南華僑文化陳列館的建議。
   華僑文化在省博物館展陳中已有相關展示。此外,自2013年以來,我辦就積極籌劃建設華僑紀念館一事,並成立了華僑紀念館籌建工作小組親自抓落實。該項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被列入《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海南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外交流合作五年行動計劃》對外合作重點項目。截止2018年8月,該項目用地已完成國有土地劃撥手續,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初步設計方案已報省政府同意;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期建設財政資金5000萬元已到位,並陸續收到部分海外捐款。在華僑紀念館的籌辦過程中,我辦將協同有關部門對散落的海南華僑文化遺產進行摸底造冊,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好海南豐富的華僑文化資源,將華僑紀念館打造成為搭建我省僑胞的文化交流平臺。
   四、關於建設華僑特色小鎮的建議。
   目前我省設立了「特色產業小鎮發展基金」,計劃在2018-2020年連續投入21億元用於特色小鎮建設。我辦將繼續與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積極對接,爭取將重點僑鄉小鎮納入特色小鎮建設名單,爭取資金支持。
   五、關於積極調動海內外社會資源參與海南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2017年海南省政府出臺了《海南省文物+旅遊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將相關的華僑文物列入行動計劃統籌推進,通過項目培育和開發,可促進海南華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同旅遊業融合發展,規劃一批華僑文化遺產旅遊線路,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其中。同時,我辦通過舉辦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等機會向海外僑胞宣傳我省華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工作情況,得到了較好的反響。
   最後,感謝您對我省華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以及對我辦工作的關心!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
    2018年5月29 日
   (聯繫人:老舒筠,電話:65222576)
   (此件主動公開)
   

相關焦點

  • 海南省政協委員建議加大力度保護華僑文化遺產
    海南省政協委員符瓊芬向大會提交了《關於海南華僑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下稱《建議》)。  《建議》稱,華僑文化是中華文化與僑居國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產物,是海外華僑在長期的生活和創業中逐漸形成且代代相傳的獨特的文化現象。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是維繫海外僑胞和祖籍國情感聯繫的基礎工程,能夠讓海外僑胞獲得更強烈的歸屬感和對家鄉的親近感。
  • 關於建立「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建議
    關於建立「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建議
  • 關於進一步加強保護南豐鎮「蠟染」非文物文化遺產的建議
    關於進一步加強保護南豐鎮「蠟染」非文物文化遺產苗族蠟染歷史悠久,是南豐鎮文化遺產其中一項,也是當前重點保護的對象。南豐苗族蠟染來源於當地民間。蠟染是苗族祖先傳統民俗生態文化的優異成果,是苗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它具有代表民族特色和民間傳統文化特徵。
  • 關於加強海南民族地區鄉村旅遊民族文化開發和保護的建議
    案  由: 關於加強海南民族地區鄉村旅遊民族文化開發和保護的建議
  • 關於大力傳承弘揚海南優秀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建議
    孫蘇委員:您提出的「關於大力傳承弘揚海南優秀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建議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廳以黎錦技藝為非遺保護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支持和引導全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廣大群眾、新聞媒體共同努力,通過搭建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活動,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和傳承弘揚以非遺文化為代表的海南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非遺保護意識日益深入人心。
  • 裘援平:要更加重視華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
    中新社記者 郭軍  3月31日,正在廣東江門調研的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是維繫海外僑胞和祖籍國情感聯繫的基礎工程,各級僑辦必須把這項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關於進一步加強北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131號案    題:關於進一步加強北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迄今為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中關於北海,僅有「合浦珠還」民間傳說的一項,其餘均未被列入省級文化名錄。近幾年來,北海市文化遺產保護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自治區文化廳的直接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 關於海南黎語傳承立法化保護的建議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瓊族函〔2020〕61號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關於對海南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建議 第DB067號辦理情況的答覆 張少漢代表: 您在海南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於海南黎語傳承立法化保護的建議」(第DB067),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交由我委辦理。
  • 海口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南八音及公仔戲上榜
    中新社海口三月二十二日電 海南省海口市近日公布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民間音樂類的海南八音、海南公仔戲;民間美術類的龍塘民間雕刻藝術;歲令時節類的府城元宵換花節;文化空間類的新坡鎮軍坡節;民間手工藝類的富道村椰雕技藝等六項。  據了解,海南八音是海南器樂的主要品種,因採用八類樂器演奏而得名。
  • 僑批學者齊聚江門 探討「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
    世界華人研究學會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提出,僑批不僅是中國華僑華人和僑鄉的珍貴遺產,也是近現代以來國際移民書信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與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多年來將僑批研究放在國際移民書信遺產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的理念、機制安排,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尤其需要堅持發展。
  • 運用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完善建議
    在我國,關於傳承人的義務,在2011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第31條中明確了傳承人的四項義務,即「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妥善保存相關的實物、資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性宣傳」。遺憾的是,在這部針對性極強的法律中,我們沒有找到關於傳承人享有何種權利的規定。
  • 海南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將於明年元旦起施行|附全文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僑務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和保護利用,編制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目錄,制定華僑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和利用制度,明確保護利用責任主體,落實保護措施。華僑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以及歷史價值的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手稿、文獻資料等。
  • 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東方文化
    我國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消亡的威脅,許多歷史文化的見證正在遭受破壞。目前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面臨許多問題,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主要表現在法律法規建設滯後,財政支持較弱,宣傳教育力度廣度不夠等方面。東方市位於海南省西南部,是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青島老城區遺產保護機遇與挑戰並存
    此次研討會由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邀請了國內著名世界遺產研究專家,省、市知名文史學家等文化遺產界業內人士進行主題演講,深入分析研究青島老城區遺產價值,學習借鑑國內外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和保護管理的先進經驗,明確青島老城區申遺的方向路徑,提升申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區市文旅系統業務骨幹、駐青高校和研究機構在申遺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素養。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召開 隋軍出席並講話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僑批文化研究,弘揚華僑精神,12月9日—11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出席會議並致辭。
  • 保護黎錦技藝 傳承傳統文化——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
    11月19日上午,作為2020年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在海口舉行,與會領導嘉賓圍繞「傳承實踐 創新發展」主題展開了經驗交流。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李曉松,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劉成出席了座談會。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考慮到1989年的《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書》、2001年的《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和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長圓桌會議通過的《伊斯坦堡宣言》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它是文化多樣性的熔爐,又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考慮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之間的內在相互依存關係,  承認全球化和社會轉型進程在為各群體之間開展新的對話創造條件的同時
  • 中國華僑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華社廣州2007年6月28日電(記者 賴少芬)正在紐西蘭舉行的第31屆聯合國世界遺產大會28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開平碉樓與村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 推動華僑華人文化研究再上新...
    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中國著名僑鄉、僑批研究的前沿重鎮——江門市舉行。世界華人研究學會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提出,僑批不僅是中國華僑華人和僑鄉的珍貴遺產,也是近現代以來國際移民書信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發展國際移民書信遺產領域的國際合作研究,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
  • 海南農墾博物館入選首批海南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名單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8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 通訊員 吳運霞)日前,海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公布首批海南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名單,7家機構和單位入選,其中包括海南農墾博物館。本次評審經單位申報,海南農墾僑聯推薦,省僑聯實地考察、審核認定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