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講故事手法寫出的一篇通訊佳作

2020-11-22 人民網

在報業競爭愈演愈烈、加上網絡的衝擊,報紙越發艱難的情況下,紙質平面媒體如何運用形式新穎、讀者喜聞樂見的手法寫新聞,怎樣把新聞寫得引人入勝,吸引讀者的眼球和閱讀欲望,第23屆中國新聞獎通訊一等獎《老紅軍和他的三個兵》(載《遼寧日報》2012年12月15日)一文,為我們提供了用講故事的手法把新聞寫活,以贏得讀者青睞的好方法。

記者為什麼要講故事?是因為故事能吸引人,故事有離奇曲折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跌宕起伏,生動感人,加之有令人難忘的細節,既有連貫性,又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符合人們的閱讀需求。報紙用講真實性故事的方法寫新聞更能打動讀者,講故事力求使人物有血有肉,讓事件生動活潑,比講道理更容易讓讀者接受,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好呢?從這篇獲獎作品來看,有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

第一,要有一個「勾人」的題目。

大家歷來重視文章標題的製作,中國古語說:「題好一半文」。傳媒界有人提出「五步三秒」,即是指擺在報攤上的報紙,在一瞬間吸引住讀者的目光,進而使讀者決定掏錢買這張報紙。有研究認為,大多數讀者打開報紙都是先瀏覽文章的標題,才決定看哪篇報導的全篇內容。可見標題製作得精彩生動,對於吸引讀者至關重要。這篇通訊的標題採用的是懸念式標題。懸念式標題就是像說書人一樣,先賣一個關子。懸念,調動起讀者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緊張心情。為了增強感染力,在製作標題時,對有些事的主人或原因、結果不直接點明,而是利用巧妙手段,先給讀者製造一個又一個的疑團,調動起緊張心理,催促讀者往下看。《老紅軍和他的三個兵》這則標題,無疑對讀者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老紅軍是誰?他的三個兵和老紅軍是什麼關係?他們有些什麼樣的事跡為眾人所不知?這個故事在題目上就先賣了一個又一個關子,吸引讀者往下閱讀全文、聽作者講這個故事以解心中的疑團。

第二,要有一個精彩的開頭。

「一個記者必須要用導語引起讀者和編輯的注意……無論涉及哪種體裁,這一原則都是相同的。第一個字、第一個短語、第一個段落至關重要。」這是美國作家、自由撰稿人羅伯特·奈特說的。在西方的新聞培訓中,下功夫最多的,就是講述導語的寫法。而我們在新聞導語的寫作上往往不夠精心,結果是把重要的新聞事實湮沒於蕪雜的材料當中。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希光教授,曾就中國新聞缺少導語的現狀進行了批評。他說,我們有些記者不會寫作新聞導語,把不是導語的寫進了導語,無導語最終埋葬了中國的主流聲音。

無精彩開頭的故事,無疑是不會有人願意讀下去、聽下去的。這篇通訊的開頭,寫得是精彩的。如文中寫道:

12月3日,記者來到家住鞍山軍分區幹休所的老紅軍餘新元家。走進客廳,一幅雷鋒的照片出現在眼前,雷鋒的嘴角掛著微笑,像是在和我們打招呼。「我就是餘新元!」猶如洪鐘響過,一雙大手捂住了記者的手。落座後,記者同餘老像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樣,親熱地嘮了起來。

短短的一段現場描寫,從側面刻畫出老紅軍的事跡一定與雷鋒有著緊密的關係,也看出這位老紅軍的健康體魄及對人熱情、謙和的風採。

第三,要用直接引語來增強故事主題的鮮活性和深刻性。

西方新聞作品講究引語的使用,對直接引語的使用最為重視,能讓讀者感覺「聽到」了當事人說的話,增強可信度。同時,直接引語也改變了文章的行文結構,使文章行文富於變化。當然,使用更富有個性的引語效果更佳。這篇通訊在運用引語講故事上是成功的。全文一共運用了7句直接引語講述了4個人的故事。全篇以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展開,將描寫變成了講述,閱讀成了聆聽,使讀者能夠真正享受閱讀。主人公的自述語言質樸,飽含深情。對餘老神情的描寫簡單明了、意味深長。「對話裡的對話」筆法細膩連貫,真實可信。主人公講自己輕描淡寫,話雷鋒、郭明義有哭有笑,講老兒子神情嚴肅,充滿張力的描述將紅軍精神刻到了餘老的骨子裡,真實地反映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

正如中央軍委原主席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和全軍英模大會上,曾兩次接見老紅軍、通訊的主人公餘新元時誇讚他說的:「你真了不起!」這篇通訊以獨特的視角,運用直接引語講述了餘老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和平時期送「兩代雷鋒」當兵,幾十年如一日傳播雷鋒精神的傳奇經歷,其通訊主題鮮明重大,新聞價值高。報導見報後,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百萬網民或通過微博、論壇表達對餘老的敬意,或登錄雷鋒微博、網站表態要向餘老學習,數十家企事業單位邀請他作報告。瀋陽軍區《前進報》對這篇通訊全文轉載,瀋陽軍區政工網、雷鋒紀念館網站和雷鋒微博等新興媒體組織專題報導,對餘老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宣傳,學習餘老先進事跡的熱度在軍內外日漸升高。3月5日,在瀋陽軍區紀念學雷鋒活動5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上,他被授予金質「學雷鋒榮譽章」。可見,報導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相關焦點

  • 如何用倒敘手法寫一篇記敘文?
    有同學問,如何用倒敘手法寫一篇記敘文?
  • 廣播新聞「講故事」手法研究
    在一篇廣播新聞作品裡,如果既有精彩的現場音效、又有生動的人物採訪,那麼解說詞就可以不再擔當主要的敘事工具,它最多只是充當導遊的角色,承上啟下,移步換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引導聽眾往下聽。 (三)細節聽眾熟悉 一篇廣播新聞,如果只有事實的陳述而缺少細節描寫的話,就好比一幅只有遠景沒有中景和近景的畫。
  • 如何寫出令人動容的故事,看看託爾斯泰怎麼講
    在一個偶然的間隙,朋友向我推薦了《像列夫託爾斯泰一樣寫故事》,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對寫故事的認知被打破了:一篇好文章,一個好故事,並不需要用富麗堂皇的辭藻,也不需要用大量的修辭去堆砌,使用最樸素的文字,表達出最真實的感受。
  • 好故事應具備的十大特質
    提 要:隨著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新聞從業人員越來越重視發揮故事的作用,無論是通訊、特寫,還是消息、評論,都在通過故事發布信息、傳遞思想。可以說,故事在新聞作品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比重越來越大。會不會講故事、能不能講好故事,成了衡量新聞從業人員業務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 名師講作文:巧用3招「特寫」的方法,寫出一篇生動的好作文
    名師講作文:巧用3招「特寫」的方法,寫出一篇生動的好作文。提到「特寫」,我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攝影,的確,「特寫」是一種攝影或攝像的方法,我們在看影視劇或者欣賞一些照片時,經常會看 到一些「特寫鏡頭」。
  • 寫作講堂 | 通訊的開頭怎麼寫?
    對於通訊寫作而言,亦是如此。  一篇好的新聞作品,如何吸引讀者讀下去,如何讓讀者能有興趣讀完全文,寫好開頭是關鍵。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通訊寫作中寫好開頭的常用方法,從這些方法中,舉一反三,我們也能在自己的通訊作品中寫出好的開頭來。  「萬事開頭難」。寫通訊也是如此。  「開頭第一句是最困難的,好像在音樂裡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找到它。」
  • 講人物故事,看新疆變化
    該系列報導的突出特點是大主題小切口,以人物寫歷史,聚焦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物,通過他們的故事反映整個新疆的變化。 小人物顯示大主題 對於新疆的變化,生活其間的普通人感知最為真切。「新疆跨越60年」系列報導中的多篇通訊,將新疆60年建設取得的成就,投射到許多小人物命運的改變中,讓讀者更加直觀、深入地感受新疆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
  • 三個技巧,助你寫出一篇好文章
    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講好一個故事,寫好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有寫作的才能,只是有些人的才能需要一些技巧挖掘。天賦在寫作中並非主導,經驗和技巧更為重要。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寫一篇優秀的文章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你也曾看到優秀的文章羨慕不已,那麼請你告訴自己「我也可以」。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寫好一篇文章。1.
  • 公安紀實類通訊的採寫
    開篇用一家之言介紹一下通訊的分類,指出其題材分類的機械呆板,是因為想讓大家對今天的話題「公安紀實類通訊的採寫」建立一個發散性思維的路徑:一篇優秀的公安紀實類通訊,不是簡單的公安風貌報導,不是機械的大要案偵破紀實,它是社會問題被案件撕開的一個切口,因此,它同樣具有典型性、形象性和思辯性。這就要求寫作者「換位思考」,從讀者角度去構思、布局、寫作。
  • 從結構到文筆:如何寫出一篇自己滿意的文章?
    再引用師北宸老師的《如何提高工作槓桿率》,其中有一個靠減肥文章得到巨大影響力的故事,這個事例就是STAR法則的典型體現。用STAR模型來拆解這篇文章,它的敘事邏輯是這樣的。同樣的意思,有些作者在用詞上面會有新的變化,一個建議是,背誦的時候要聚焦自己喜歡的作者。注意,這種喜歡,是能讓你做到願意去模仿他的筆風。曾有一故事:韓愈每為文時,先要將司馬遷的文章通讀一遍,以借其氣。《晉祠》寫山時,也向《醉翁亭記》借了顏料。文章貴乎意與氣,沒有學習前人之氣,是很難寫出更好的用詞效果的。
  • 國際寫作大師教你:如何輕鬆寫出一篇有裡、有料又有面的好文章?
    俗話說文如其人,一篇文章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特色。同時一篇文章也像一個人一樣,要想寫得有聲有色,就要有裡(骨架),有料(血肉),有面(顏值)。所以今天主要從搭建骨架、填充血肉,塑造特色三個方面,教大家如何快速寫出一篇有裡、有料、有面的文章。
  • 找到新聞「針尖」 講好新聞故事
    原標題:找到新聞「針尖」 講好新聞故事   新聞報導的形成就是尋找「針尖」的過程。選擇什麼樣的素材,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這就是選擇「針尖」的學問。好的新聞稿件,都是尋找、選擇好「針」,並「扎」對地方的結果。
  • 《如何寫出「抓人」的故事》:手握藍圖,構思一個又一個情節
    一個好故事的結構分三幕:開頭、中間、結尾。搭建好三幕結構,就是一篇好故事。《如何寫出"抓人"的故事》就是一本指引書寫故事的燈塔。這本書重在情節的構思,按照基於主題,創作精彩故事,以開頭、中間、結尾三幕結構講述如何寫好故事。
  • 語文老師說考場作文,教你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議論文!
    現在在各類文科類考試中,議論文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這也就意味著會寫議論文,寫好議論文就能脫穎而出,畢竟一篇作文的分數比重還是很大的。但是,議論文要求學生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對事物的辨析能力,用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所以,不少同學拿到議論文作為文體的作文時,就沒了方向,往往要麼所用材料與論點不匹配,要麼就是無法說透論據。
  • 想要寫出6000塊錢一篇的講書稿?你得這麼幹!
    把原書讀懂弄透是寫好講書稿的前提文/老春(原創)講書稿因為稿費高而備受寫作者的追捧,那麼究竟該如何寫出一篇質量合格的講書稿來呢?繼昨天的寫作格式之後,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操作步驟。2、讀書拿到一本書,要先看副標題,副標題往往就是一本書的精華;其次要看封面的作者介紹、本書的內容介紹、牛人大咖的推薦語等,這裡面就有你要寫的講書稿的分論點;第三要看序言、導言、前言,這裡面包含著一本書的一句話精髓。
  • 五個基本步驟,教你輕鬆寫出一篇文章
    你平時是怎麼去寫一篇文章的?是隨性而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還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寫一篇文章?雖然每個人的寫作習慣不一樣,但說到底,寫作作為一門技能,流程基本上就那麼幾個,而且這些流程有可能在你寫的時候也在用,只是你沒有去留意而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寫文章的五個基本步驟。首先,確定你的寫作目標。
  • 第25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獲獎作品點評
    筆者參加的是文字通訊組的評審,文字消息通訊類獲獎新聞篇篇都是業內的精品,值得新聞從業人員學習,也值得本人學習。本文僅以其中幾篇談一點淺顯的認識。 有關獲獎消息 一等獎消息《項目審批「長徵」698天泰豪動漫變「動慢」》,這是深化改革元年一篇很好的輿論監督報導。用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的話來說,面對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
  • 怎樣寫好一篇6分鐘的講書稿
    學習本就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如果看完一本書並且能在五六分鐘之內講給一個沒看過的人聽,對方聽得津津有味這的確是非常棒的一件事,這就意味著講書者需要對書的內容有充分的理解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就是最好的學,講也是如此。
  • 一篇三天內閱讀量突破150W的爆文,我是如何寫出的?
    一個人,是如何寫出一篇文章三天內閱讀量突破150萬?我對網際網路運營並沒有很深刻的洞見,對社交網絡上充斥著的網際網路人寫出的爆文也並沒有做過過多的深刻分析。所以,我並不是專業的。那麼,我是怎麼寫出三天內閱讀量破150萬的文章的呢?那得從2015年12月份說起。2015年12月份,我剛到深圳不久,也是我離開那家傳統公司來到現在所在的這家網際網路公司不久。
  • 高效寫作:讀完一本書,如何寫出一篇有趣、有料的文章?
    夥伴們,大家好,今天的課程分享是:讀完一本書,如何寫出一篇文章?讀完一本書,寫完讀書筆記後,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寫書評或讀後感。通過寫書評或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還可以總結自己的閱讀心得。寫完一篇文章後,還可以把文章發布到自媒體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