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50歲之後,有錢也好,沒錢也罷,都不要再「浪」了

2020-12-19 墨品風雅

作家賈平凹說:「五十歲之後,最好的活法就是六個字:想開,看開,放開。別再為難自己,人生短短幾十年,保持最好的心情。」

五十歲這個年紀,可以說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五十歲之前呢,會拼搏奮鬥,許是為了家人、為了事業、為了生活,但五十歲之後呢,應當鳴金收兵,安穩一些了。

古人常說的就是「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到了五十歲的時候,知道有些事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就不再去想,不再去做,而是默默接受現實。

也許,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反駁,說什麼:「古人的五十歲和今人的五十歲能一樣嗎?現在人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這句話說得其實也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你和年輕人去比呢?是不是就要差遠了,這個世界永遠是屬於年輕人的。

所以,在五十歲這個年紀,當懂得2個字:靜心。

名滿華夏的星雲大師,就對「靜心」二字十分推崇,他說過:「心一動,世間萬物跟著生起,紛紛攘攘,無時或了;心一靜,浮蕩人生復歸平靜,紛爭遁形,塵勞消跡。」

也就是說,諸多情緒和欲望都是源於內心,心如果不靜下來的話,你就會被煩惱纏身,所以賈平凹先生才說「五十歲之後要想開、看開、放開」。

五十歲時,不管有錢沒錢,都要靜下心來

很多人都抱怨,五十歲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恨不得每天都想出一百種賺錢的方法來,在這種境況下,如何做到靜心?

可是,越是面臨這種境況,越要做好「靜心」。

正是因為你壓力重,擔子沉,所以你才要本本分分做好當下,千萬別去想一些不著邊際、不可能實現的想法。

就比如,五十歲的你,還是一家小公司的職員,你卻因為生活條件太低,而想著在有生之年成為國內知名的富豪,這樣的想法,就純屬不著邊際、痴心妄想。

「靜心」二字,就是將這些雜念和欲望排空,不管你有錢還是沒錢,都不應該再變著法浪了,你有家庭,有責任,你應該成熟穩重,看淡那些泡沫一般的欲望。

正如鬱達夫小說《遲桂花》中寫道:「人生是動不得的,稍稍一動,就如滾石下山,變化便要接連不斷地簇生出來。」

所以,五十歲的人,要懂得靜心,掃清欲望,做好當下。

星雲大師推崇的「靜心」二字,是五十歲左右中年人應該悟懂的人生秘訣,想在人生中活得幸福快樂,當作好這二字。

商品引導語:今天,墨品風雅為大家帶來了星雲大師書法《靜心》高清複製裝飾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現在,50多歲的人沒錢沒事業,路在何方?
    50多歲的人我認為,50多歲的人,不要去有太多的夢想,也不要去規劃什麼美好未來,就是選擇一種自己比較喜歡另外又能賺錢,還有可能做大做強的事業,先埋頭苦幹起來,這樣就比較靠譜。再去談一些遠大理想,就有點脫離實際了,搞不成反而讓自己無路可退。
  •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倘若離去,後會無期
    珍惜也好,不珍惜也罷。如果哪一天你把我弄丟了,我不會讓你再找到我。友情也好,愛情也罷。我若離去,後會無期。站在頂峰,有多少人仰望你;落在谷底,就有多少人貶低你;利益吸引,有多少人追隨你;好處斷盡,就有多少人拋棄你。不要以為你放不下的人同樣會放不下你,魚沒有水會死,水沒有魚卻會更清澈。
  • 星雲大師智慧:人到50歲,不要再去瞎折騰,這2字是歡喜幸福秘方
    星雲大師說過:「人的欲望像個無底的黑洞,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一個人即使賺了億萬財富,心被貪慾驅使,就享受不到富足的快樂,所以人要拋除欲望,做好『淨心』。」這是佛法精深,對人生研究透徹的星雲大師,對「淨心」的闡釋。
  • 星雲大師與病為友50年:再度中風、再度堅強
    算起來,一生的歲月裡一直都在與病為友。星雲大師對病苦有著超乎尋常的理解,大師50多年與病抗爭。十歲以前,大師每到七月生日那天,就會恍惚昏沉,好像瘟疫降臨一樣。出家前,星雲大師每一年都會有一到二次眼睛紅腫疼痛。大師出家前經常罹患嚴重的瘧疾,苦不堪言。十七歲那年,瘧疾發病的情況最為嚴重,持續了一、二個月之久。寒熱交加,好像死亡就要降臨。
  • 星雲大師:人到50歲,懂得閉嘴,學會拒絕,別再作妖了
    五十歲不同於年輕時候,你經歷了半輩子風雨,應該變得成熟穩重了,不該說的話就閉上嘴巴,那些狐朋狗友的邀請該拒絕就拒絕,應把重心轉移到家庭上面,不要再作妖了。這個時候,最應該做好的2個字,叫做:淨心。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星雲大師說過:「一般人只知道澡浴淨身,卻不知道『淨心』的重要,任由我們的心在五欲塵勞、人我是非中奔馳攀緣,計較得失,終至永無解脫之日。我們的心要如何淨化?放下欲望和雜念是淨化身心的力量,一念放下,能使我們缺憾的生活更為清淨圓滿。」
  • 91歲星雲大師:我是這樣跟疾病戰鬥了50年(圖)
    星雲大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星雲大師今年已經91歲高齡了,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在51年前就是一個糖尿病患者,一直疾病纏身。星雲大師在接受採訪時曾說: 「我50年前患糖尿病,醫生說我活不到80歲,但如今我已年近九十,而且還要繼續活下去!」 「我現在走十步二十步可以,走一百步困難,要靠輪椅。所以,輪椅是個好東西,坐輪椅比走路舒服多了。」 「我最好的是腸胃,吃什麼都覺得好吃,都消化,值得欣慰。」
  • 星雲大師25句經典語錄,句句需領悟!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江蘇揚州(江都)人,12歲於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完美無缺的選擇。——星雲大師2.你不可能同時擁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時擁有碩果和繁花。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我們常聽人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當你到了50歲之後,就更應該記好「捨得」這2個字。如果二十歲的心像溪流,三十歲的心像小河,四十歲的心像大江,那麼五十歲的心就應該像大海,可容納萬物,可包容天地。所以說,這個時候,心應該放寬一些,凡事不應該再去斤斤計較,要懂得「捨得」2字的智慧。名滿華夏的星雲大師就十分喜歡「捨得」2個字,他曾說過:「舍,於人是慈悲,於己是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
  • 沒錢就宅家有錢就去浪
    沒錢就宅家有錢就去浪時間:2019-08-19 15:41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半宅主義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沒錢就宅家有錢就去浪 半宅主義是什麼意思 半宅主義的意思簡單來說,有時候非常宅,但是有時候也喜歡出去走走,和朋友一起玩,這種狀態就是半宅主義。
  • 星雲大師:人在紅塵,心在山林
    但星雲大師說,「我們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不必只有一個宗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儒家,都好,大家一起來,社會是大家的,問題是不要偏頗。」  星雲大師為佛教改良一直在努力,自己卻坦言不是一個改革者。「我很保守,但是當典章制度不合時宜的時候,就要勇於除弊,而不能因循苟且。」
  • 星雲大師:人生常患大病,「病」由心中而來,50歲後要懂「捨得」
    就像星雲大師在《捨得》一書中寫道:「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舍與得也是互動的。」
  • 星雲大師:房子再好,都別忘掛一「靜心」,心一靜,則煩惱皆消散
    人到了50歲便是懂天命的時候了,50歲之後已然看盡人世繁華、起起落落,也是歷經滄桑,變得成熟穩重。這時候時候的我們,應當懂得「靜心」而活,才能越活越舒心。那麼什麼是靜心?星雲大師年過50歲,該放的都放下吧,為自己活一場年過50歲,倘若是執念太重的話,往往會讓日子越來越累。
  • 佛教:星雲大師「遺囑」中留下的三句話,發人深省,催人淚下
    星雲大師生於1927年,也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等戰亂,今年已經94歲高齡,他曾在85歲的時候提前留下了一份遺囑,叫做《真誠的告白》。這份遺囑一方面是向眾多弟子和信眾們交代一下「後事」,畢竟他年歲已高,身體也開始衰退,而另一方面,大師這也等於是用自己一生的經歷和感悟,為大家做出的一份重要開示。
  • 星雲大師:50歲很尷尬,最好的活法,是「清空」內心雜念
    一位作家說過:「50歲的中年是個極其尷尬的年紀,就像是騎在牆頭,上不來,也不下去。走過半生,仿佛一切都經歷了,是時候安穩了,可真要安穩下來,心裡卻總是不服老。」這就是50歲中年人的常態,此時早已不是朝氣蓬勃的少年,卻又離垂暮老人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所以這個時候非常尷尬。可即便這個年紀離白髮蒼蒼還有很遠,但是你那顆躁動的心,應該靜下來,將雜念「清空」了。
  • 星雲大師:年過50歲,最好的活法是「靜心」
    禪宗高僧星雲大師就對「靜心」二字非常看重,他說過:「靜心,是對感情要不執不舍,對五欲要不拒不貪,對世間要不厭不求,對生死要不迷不懼。」也就是說,「靜心」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是對某件事物狂熱追求,也不是無所事事,什麼都不幹。
  • 星雲大師智慧:50歲的年紀,可別再死撐硬扛,心淨了,自然幸福
    的確,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若把人生比作一百年,那麼五十歲就是邁入下半生的一個檻。這個年齡段,雖說人們還處在年富力強的階段,像平凹先生這樣疾病纏身的很少,但是此時也遠遠比不了年輕時候了。你二三十歲的時候,有一腔熱血,有跌倒了再站起來的勇氣,更有跌倒了再站起來的機會,但是五十歲還能這樣嗎?五十歲,是非常勞累的,上有需要贍養的父母,下有還未成家或者剛剛成家的兒女,這一大家子都需要你來照看,你哪還有什麼條件像年輕人那樣,不管不顧的去闖蕩呢。
  • 星雲大師智慧:人到50歲,還什麼都捨不得扔,你不累嗎?
    在人到五十歲時,也就是中年之時,最應該做到的,是讓心靈得到安頓,讓身心輕鬆自如,歡喜快樂。無論是權勢、名位還是享受,都乃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若在五十歲還在執著於這些東西,還不捨得扔下,那必然會煩惱加身,勞累不已。
  • 佛光山50歲生日禮讚 星雲大師獲屏東大學名譽博士
    星雲大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古源光校長與星雲大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當天舉行的「國立屏東大學名譽博士教育學位頒授星雲大師典禮」,正好作為佛光山50歲生日、大師90大壽的最佳獻禮。 古源光表示,欣逢佛光山開山50周年,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大師是非常有意義的事。50年前,大師在高雄大樹開創佛光山,從荒蕪到殿宇輝煌;幸運的他在開山5年後,以高中生身分來參觀人間佛教殿堂。
  • 星雲大師智慧:到了50歲,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很安靜
    每個人的五十歲,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是需要記住的,那就是在這個年紀,一顆心要靜下來,因為真正厲害的人,都很安靜。梁實秋先生在《中年》一文中寫道:「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
  • 星雲大師病後首部新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問世
    星雲大師現場開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佛光山)2019年3月7日,星雲大師新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正式問世。這是星雲大師因病休養,停筆兩年後的首部著作,闡述自己出家81年,不靠佛教吃飯,始終堅持「佛教靠我」的信念,立志做一個報恩的人,實踐「我要給人,不要人家給我」的弘法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