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50歲便是懂天命的時候了,50歲之後已然看盡人世繁華、起起落落,也是歷經滄桑,變得成熟穩重。這時候時候的我們,應當懂得「靜心」而活,才能越活越舒心。
那麼什麼是靜心?對此高僧星雲大師表示:
先有慈悲心,後能進入靜心。什麼是靜心呢?平等心是靜心,廣大心是靜心,菩提心是靜心,寂靜心是靜心。我們在這世間對感情要不執不舍,對五欲要不局不談,對世間要不厭不離,對生死要不迷不懼,如此就可以在靜心中過著美滿的生活。
年過50歲,該放的都放下吧,為自己活一場
年過50歲,倘若是執念太重的話,往往會讓日子越來越累。
這個時候的我們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負擔,不必去追尋往日的遺憾,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是是非非,或許正是因先前執念太重,所以才會備受困擾呢?
靜心,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
那我們如何做到「靜心」呢?
作家白落梅曾說過:
世人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器,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執念,便可寂靜安然。
靜心,意味著從容、豁達、開朗,以從容不迫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靜心,便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靜心,便是人生如旅途,我亦是行人;
靜心,便是縱然生澀無味,我亦暢然;
靜心,更是平凡中見光芒,卻精彩萬分。
心一動,世間萬物跟著生氣,紛紛攘攘,無時或了;心一靜,浮現人生復歸平靜,紛爭遁形,勞塵消跡。在悟道人看來,千差萬別仍然歸於平等,動亂顛倒終歸於寂靜。 ——星雲大師
很多人浮躁不安,不知道生活目的,就要學會「以靜心對動心」
將「靜心」二字牢牢記住,每當心浮氣躁的時候想一想,千差萬別仍然歸於平等,動亂顛倒終歸於寂靜。
心唯有靜下來,才能看清是非,如同水一般,只有靜下來才能看清水底。
靜能生慧,靜能生智,靜能讓生活回歸真實,一顆「靜心」在浮躁的社會中難得可貴。
所以說:房子再好,都別忘掛一「靜心」,心一靜,智慧橫生,則煩惱皆消散。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