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山水處,寄情山水間。山為靜,水為動;山為情,水為性;動靜互生陰陽,天性淨化心靈;山水可滌躁心與凝靜氣,從而洗心養身。天地之美寓於生命,真正的美必合乎自然造化,如山川草木蓬勃風茂,似物外生機充滿勃鬱,內存堅毅,質樸無華,超然大度。
潘文良以墨為主點以淡綠,在傳統章法與布局下,橫豎有力的皴搽,給山石力能扛鼎的視覺感,點葉法寫出的幾棵松樹,有橫插蒼穹捨我其誰的氣勢,千巖競秀,妙筆神逸的山水氣韻生動,畫面布局的塊壘相間,彰顯自然的遠大寥廓。遠山歸人如淡淡漣漪,層層推進的水暈墨章百妙具臻。可謂:「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裡之遠。」暗示的是畫家心靈世界的無邊無際,給人的感受是極觀念的、極形式的大氣磅礴,也是極具哲學意味的「道法自然」。
山水畫寫生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山水畫家的基本功。陸儼少在《山水畫的變法》中說:「山水畫傳統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觀察提煉而成,不是靠某一個人而是積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創造實踐,才有今天這樣豐富的傳統技法。我們不能靠一個人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所以必須學習傳統。」
在山水畫寫生中,所有的筆墨語言都是來自畫家對自然山水的探索,他們通過對大自然的觀照、體悟後將其精準提煉出來。例如郭熙自創了捲雲皴與蟹爪法,對後世影響頗大。
他的作品《早春圖》中千巖層疊,雲氣磅礴,畫中早春景色千姿百態,雖繁複卻井然有序。還有巨然的長披麻皴、董源的短披麻皴、沈周的小釘頭皴、倪雲林的折帶皴、米芾的米點皴等都是對大自然語言的概括。這些筆墨語言並不是自然中真實的筆墨語言,而是古人通過寫生探索概括出來的,源於自然又不同於自然。這也正說明了傳統的筆墨語言是在大自然的基礎之上產生的,是與自然物象結合後呈現出來的,同時也體現了師法自然之道。
筆墨是中國畫的主要造型特徵,也是關於物象和傳情達意的繪畫藝術技巧。個時期的繪畫其時代氣息是不相同的,筆墨風格也是各異的。畫家在創作作品過程中通過筆墨技巧的運用能彰顯畫家的功力技巧、思想情懷、精神氣質、風格樣式與文化修養。
筆墨是山水畫主要的表現形式,也是重要的審美標準。我們在繼承傳統筆墨的同時如何將其融入寫生與創作中便成為山水畫藝術探索的重點。黃賓虹曾說:「寫生之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氣,還得閉目沉思,非領略其精神不可。」深以為此。有人面對自然景象無從下筆,或是畫面凌亂,見什麼畫什麼。
一是畫面把控和整合能力不足,欠缺對景象的取捨。二是功力不到,山石、樹木的皴法和安排缺少規律。偶爾有佳處竟是意外獲得,偶然為之,不能從根本上得其法。筆墨是山水畫家創作的載體,是表現山水大美的一種語言符號,筆墨技巧的訓練需要長期總結古人的技法加上自己在寫生中的領會,畫要筆筆寫出,筆與墨合,虛與實相生,墨韻才能生動,氣韻中含有古意。#藝惠藏#
「藝惠藏」一代名師鄭乃珖真正的藝術家,兒子鄭大幹也具大家風範
「藝惠藏」中國畫壇重要代表人物鄭乃珖及其兒子鄭大幹作品欣賞
書畫是高雅的藝術,假如國畫大師範曾去擺攤,你覺得丟人嗎?
「藝惠藏」紅牆畫家陳清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顯唐宋之大氣
「藝惠藏」陳清泉山水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現唐宋之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