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個靜安區,靜安區有個靜安寺,靜安寺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八百年了,原來叫重玄寺,宋朝祥符元年也就是一千年前,改名靜安寺。這就是靜安寺的山門了,三個門洞,靜安寺是金字黃底,一看是皇家寺院。
靜安寺原來在吳淞江畔,後來遷到了南京西路,靜安寺比上海建城還要早。可以說是資深的元老寺院了。到上海旅遊的人,遊玩南京東路,陸家嘴,黃浦江,很少有人到這個鬧中取靜的寺院拈香,這也讓寺院得享安寧。
周圍全都是高樓林立,唯獨這麼一塊地方,兩萬多平米的面積,隱藏著這座古剎。靜安寺最顯眼的,就是它金碧輝煌的殿頂,閃閃發光,就像峨眉山的金頂一樣。
靜安寺現在主持慧明法師,靜安寺是前寺後塔的格局,在高樓林立商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上海灘,在寸土寸金的靜安區,有一座兩萬多平米的靜安寺坐落於此,實在是一種奇蹟了。靜安寺的大殿,還有香爐,香菸嫋嫋,很安靜。
這個香爐已經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了,香爐是1760年建立寺院的時候鑄造的,上面寫的是,古剎三國建,滬瀆有重玄。石佛晉浮現,聖跡顯重元。上面兩個字,寶鼎。
靜安寺在唐朝還曾改名永泰禪寺,後來到了宋朝大中祥符年間,改名靜安寺。這個是靜安寺的大殿,主殿,金碧輝煌的,莊嚴巍峨,拾級而上,給人一種朝聖的感覺。
大點的柱子不是朱漆的紅色,還是花梨木的顏色,顯得古樸典雅,就是木材原本的色澤,不飾彩繪,飛簷鬥拱,堅固巍峨,大量使用榫卯結構,將古代工匠的技藝發揮到淋漓盡致。
臺階中間不是白色的漢白玉雕刻的飛龍在天,二十黑色的這種雕刻,下面左邊是一雙腳,右邊是一雙腳,禪定打坐的那麼一個手勢。中間是藏傳佛教的那種轉輪,下面是花卉的葉子等等。
靜安寺原木色澤的大殿柱子,看起來確實有些古樸典雅,而且莊重,看慣了紅牆黛瓦或者朱漆大殿,現在這樣的風格,讓人眼前一亮,還有下面黑色的石墩。
大殿供奉著釋迦牟尼的塑像,下面一個箱子,上面四個字,廣種福田。佛像也是金漆的顏色,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下面還有觀世音菩薩的坐像,就小得多了。
又一個巨大的雕塑,青銅的顏色,應該是彌勒佛或者是釋迦牟尼,下面有一張張凳子,或者普安,站在這裡,清涼乾淨,讓人頓消煩躁之態,渾身不在疲憊,精神抖擻。
寺院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壁畫,以及唐卡,壁畫中間自然是描繪釋迦牟尼這位比丘國太子成佛路上的故事,還有其它一些佛陀,觀音,力士,阿難,迦葉,等等,五顏六色的,繡工水平很高。
牆上還有這種雕塑,顯示的是兩匹白鹿穿行在密林之中,茂林修竹,或者說松柏常青,龜鶴延年的感覺。就在密林之中,在懸崖邊上,兩隻鹿兒在奔跑。
有些殿宇的柱子是各種石料的,漢白玉的,大理石的,或者是別的石料。邊上還有欄杆,有望柱,鋪著乾淨整潔的地板磚,光可鑑人,真的是磨磚對縫,這裡顯得寧靜祥和。
殿裡面還有觀音菩薩,衣袂飄飄的塑像,手裡面端著羊脂玉淨瓶,拈著楊柳枝,俯瞰人間,好像是用木頭雕刻的觀音像,她姿態嫻雅,站在蓮花寶座上,下面一個廣種福田的捐款箱。
門口還有四大天王,有持國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還有護法天王等等。有的手裡耍蛇,有的手裡彈琵琶,有的手裡打著傘,等等,各司其職。這些天王像不是五顏六色,二十銅的樣子。
寺廟殿頂上,有一個圓形的穹頂,上面就是三大建築,大雄寶殿,天王殿,還有三聖殿,這是靜安寺的三大主要建築了。據說寺廟裡有一尊十幾噸重的用銀水澆灌的臥佛像,沒有看到。
寺院裡面牆上的磚雕很精美,有獅子滾繡球,好運不斷頭的寓意,下面是海水江崖,整個磚雕姿態生動,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天線了吉祥的寓意。
佩玉鳴鸞罷歌舞。靜安寺也有鐘樓,房簷角的鈴鐺,每當清風襲來,鈴鐺就開始叮鈴叮鈴響。靜安寺兩萬多平方米,建築很規整,周圍全都是高樓大廈掩映其中。
大雄寶殿的房簷一角,上面有故宮太和殿殿角的那些個動物,可以叫朝天吼,有海馬,有鳳凰,有龍,還有獅子殿頂,十個動物。古代的建築藝術顯現的淋漓盡致。
站在大殿上看見穿著絳紅色袈裟的僧眾正在念經祈福,他們杏黃的衣服,外面是絳紅色的披肩,方丈主持一類可以穿紅色的袈裟,不過沒有唐僧的錦鑭袈裟那麼好看,閃閃發光。
在大雄寶殿前拈香,祈福,這裡香菸繚繞,上香的人還挺多的,香火旺盛,尤其在上海這樣的多元文化撞擊的地方,這麼一座佔地面積不大的寺廟,真的是很珍貴。
這個梵幢是仿照印度的阿育王柱打造的,原來在靜安公園和靜安寺中間,後來挪過來,一九四七年建造的那個損壞掉,這個新的是二零零七年建造的。整塊紅花崗巖,是從河北狼牙山運過來的。這四個獅子,十六噸白銅鑄造,上面貼了十萬張金箔,整個柱子一百八十多噸重。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靜安寺的鐘樓底層,由天下第六泉,湧泉,上面有七噸重的和平鍾,鼓樓上面有三米三八的牛皮大鼓。整個靜安寺面積比較小,但是卻很精緻,鐘鼓樓,山門,天王殿,牟尼殿,觀音殿,包括大雄寶殿樣樣不缺。兩千年歷史淵源的靜安寺,灼灼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