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你知道嗎,最早的時候,周圍的商戶、市場都是圍繞靜安寺而興建。每到新年,都會有許多市民、遊客前來。今天,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靜安寺地區的歷史變遷吧!
早期的形成與演變
遠在五代吳越廣築圩田發展農業時,靜安寺一帶就開始有了圩田。在南宋嘉定年代以前,這一帶稱西蘆浦沸井浜。自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古剎靜安寺由滬瀆遷來此處後,寺名即漸取代地名。元朝時成為上海地區的遊覽勝地。
在上海置縣(元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前後,這裡是高昌鄉的一部分。至清末成為法華鄉二十七保八圖賢圩(賢圩系圩田的圩名)。因地近縣城,漸成鄉鎮。自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自泥城浜(今西藏中路)越界築路至靜安寺後,英人及外國僑民在這一帶定居經商者日漸增多,華商富賈亦紛紛在此開設店鋪,遂成市鎮。
清光緒七年(1881年)靜安古寺修復,市面更加繁榮。1912年後,難民大批湧進租界以避戰禍,人口驟增,商店亦隨之增多,形成當時滬西最大的商業地區。
70年代
1949年後,這一帶商業更日益繁榮昌盛。特別是在靜安古寺南面,闢建了靜安公園,供人休憩遊覽,寺門園門,隔路相望,一邊是千年勝跡,磬韻猶存,一邊是現代園林,花氣襲人;既有車水馬龍之盛況,又有恬靜幽美之雅境,鬧中有靜,別有風光。
80年代
80年代,靜安寺地區主要商店有第九百貨商店、第六醫藥商店、得利車行、西區老大房、大發南貨店、正章洗染店以及棉布、服裝、飲食、參藥、鐘錶,眼鏡等商業網點,還有紅都影劇場以及工商銀行、新華書店、郵政局、電報局等設施。不僅是本區主要商業中心之一,也是全市最繁華的鬧市之一。
90年代
靜安寺商圈南部以賓館群落為主,43層的靜安希爾頓酒店、29層的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30層的上海賓館和花園式的靜安賓館連成一片,靜安古寺西側新建21層的百樂門大酒店。北部以鴻賓樓清真館、大同綢布店等中華老字號及電腦市場為經營特色。隨著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靜安寺地區商業功能逐漸向高級商業中心轉化。
21世紀以來
今以靜安寺西側路口為中心,沿南京西路,其東有眾多百貨、酒店、廣場。此外還有著名的百樂門舞廳、中國福利會市少年宮以及學校、書店、銀行、郵政局、機場城市航站樓等設施。這裡,於是成為全市最繁華的鬧市之一。
資料:上海市測繪院官方微信@圖溯上海
編輯:張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