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花最美,不賞桃花不知春。附原創譯文(六首桃花詩)

2020-12-13 阿非圖書館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原創譯文:

人間四月天的百花已凋敝殆盡,

深山古寺的桃花卻才剛剛盛開。

經常暗恨春天消逝便尋覓不到,

誰知它竟悄悄躲藏到山寺中來。

農曆四月的春天,許多早開的花朵都差不多凋盡了。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廬山遊歷,走到山林深處的大林寺,發現裡面的桃花開得正豔,景致與山下地區截然不同,恍然感慨時,得到這一首妙詩。語言淡雅自然,意境卻輾轉深邃,情思靈動,實為難得。

玄都觀桃花

唐代: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原創譯文:

車馬縱橫的大道上,滾滾塵埃迎面飛揚,

車上貴人煊赫大笑,無不說是賞花歸來。

在那玄都觀裡啊,千百株桃樹花開如海,

全是在我離開後長成,光陰荏苒的新栽。

唐元和十一年,詩人自郎州奉召回到京城長安,某天走在大街上,感受到春風花草香,正當愜意時,卻見有個方向車馬滾滾,很快從他身邊馳過,激起的塵土鋪頭蓋臉籠罩了邊上的行人。詩人大感鬱悶,經打聽才知是朝中新貴聚眾去觀賞桃花,剛剛從玄都觀回來。詩人心中不屑,傲氣頓生,很快就做出這樣一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借物喻事、借事喧情,對內是無盡的滄桑,對外是無盡的辛辣,真箇絕妙無匹。這時的詩人真是已經老道成精了。

桃花

唐代:元稹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原創譯文:

燦爛的桃花盛開得錯落有致,

好似佳人塗抹過的淡淡雅妝。

春風襲來便添了黯然的神思,

吹落點點花瓣沾在白衣之上。

這是一首雅致的小詩,開始兩句便別具一格,將桃花盛開的景象寫得迷離動人。然後由靜及動,下兩句轉折到抒情上,展現了詩人惜春傷神的心理活動。整詩小巧靈動,品一品自有一番趣味。

桃花

唐代:周樸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

原創譯文:

春光回暖的時候桃花爭先盛開,

那種明麗嫵媚有誰不願看過來。

可惜料峭的春風吹落無數顏色,

片片血紅點綴了低暗處的青苔。

周樸是唐末詩人,因時局動蕩,無意功名,長期隱居在山林寺廟裡,傳聞詩作大多呈現幽寒苦澀的風格。不過這首桃花詩卻有其生動明媚的一面,可能後兩句才能代表詩人的心境,顯出一絲失落寂寥的詩風。整體承轉得當,還是非常有特色的。

桃花

唐代:吳融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原創詩文:

桃樹滿身披著嬌美爛漫的群紅,

千山萬枝的霞海已把春天燒融。

怎樣才能讓它結出永生的果實,

以此展示人間造化無窮的神工?

若要比桃花詩的明豔濃烈,此作當為第一。前兩句直接寫桃花盛放的景色,集合各種濃墨重彩的詞語,從一樹到萬枝,把桃花的繁盛豔麗渲染到極致。後兩句更是大開大闔,想像力豐富,以實化虛,以虛立意,境界卻是出奇的高遠。作為唐末詩人,心胸如此熾熱,可見詩人特別的一面。

慶庵寺桃花

宋代: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原創譯文:

我尋找到傳說的桃源避世歸隱,

流年不知又見桃花盛開的新春。

莫讓紛飛的花瓣隨著溪水流出,

只怕再有漁夫沿落花叩入門津。

大家記住這個詩人,是個錚錚傲骨的愛國之人,宋亡後堅決不降元朝,最後絕食而死。當然,更值得記住的是詩人所寫的妙詩。這首「慶庵寺桃花」就是不可多得的浪漫主義佳作。以「桃花源」為心境,寫出了許多文人嚮往的境界。雖然詩意稍顯消極,但想想詩人所處的那個時代,能在心中保持一片淨地,那絕對就是最高潔的人了。

注:譯文和點評皆是原創,勉力為之,以搏一贊。喜歡的別忘記關注和收藏,日後必會用更多產出回饋各位。

相關焦點

  • 十五首描寫桃花的詩詞,哪首最美?
    ,古來受詩人青睞,下面看看這十五首桃花詩,哪一首更能打動你?桃花 一、唐 · 元稹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二、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三、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讀桃花詩,交桃花運
    大地天暖回春,又到了百花爭豔的時節,讀桃花詩,交桃花運。題都城南莊作者:崔護 (唐)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說起桃花詩,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是啊,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珍惜眼前人。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桃花是春天的使者,下面這6首桃花詩,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桃花詩春天的使者,桃花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是文學創作的良好素材。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都以桃花為題,吟誦過很多流傳後世的優美詩詞。下面給大家分享6首關於桃花的詩詞,大家評判一下,哪位詩人的那首詩詞,堪稱「桃花詩」的第一名呢?
  • 最美不過古典詩詞裡的花,五種花,五種意境(附原創譯文)
    原創譯文:在蜀地的家鄉,曾聽過子規鳥悽楚的鳴叫;如今遠在宣城,卻只見到血紅色的杜鵑花。原創譯文:荷花的美麗無可匹敵,優雅的香氣別具一格。原創譯文:浩蕩的蘆葦長滿兩岸沙灘,微風吹過搖起疊疊的浪花。這位詩人並不出名,這首詠物詩也不知作於何時何地,但其意境相當雅致,用語質樸,近乎白描手法,卻將蘆花開時的蘆葦蕩景色寫得如見實物,讀來自然流暢,生動有加。
  • #桃花詩#快來與我共讀桃花詩,共賞桃花開!
    快來與我共讀桃花詩,共賞桃花開!桃夭《詩經·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桃花唐·周樸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
  • 最優雅的五首古典清明詩詞,附獨家原創譯文(意境絕美)
    每當遇到下雨的清明節,便會自動想到這首詩,頓有魂斷神傷之感,箇中滋味難以言傳。我覺得最妙在下半闕,無愁字卻叫人生出無限愁苦之感,苦中又帶著回味的美妙。真好!我的現代語譯文只重意不重文,不敢擅比。原創譯文:荷鋤的農夫們遠上戰爭的樓船,只剩青青的野草覆蓋萬頃良田。
  • 詩詞中最美的兩首桃花詩,一個燦爛歡喜,一個遺憾失落
    桃花一直以來是文人墨客喜愛吟詠的對象。在詩詞中,有關桃花的詩詞數不勝數。 可最有名的桃花詩當屬《詩經·桃夭》和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了。 這兩首詩雖都講桃花,卻一個燦爛歡喜,一個遺憾失落。
  • 柳樹比百花更美,盡在這六首唐詩。附原創譯文(美詩美文)
    原創譯文:輕盈的春風吹動了千萬條柳枝,嫩黃勝過金色而柔軟不遜蠶絲。原創譯文:清澈的江水倒映著千百枝柳條,二十年前共同走過賞柳的板橋。原創譯文:皇宮中的柳絲伸展出九重殿闕,掩映著雕花窗上的鳳凰和芙蓉。原創譯文:宮殿前的楊柳忽然迎來了春天,一定是事先打動了尋春的遊人。
  • 竹外桃花三兩枝:唐宋文人筆下的桃花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唐宋文人筆下的桃花詩 2015年05月07日 13:43   來源:北京日報
  • 最美桃花詩詞: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邂逅了整個春天
    桃花入詩被賦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內涵:或崇尚隱逸,或感懷身世,或謳歌友誼,或點示愛情,或流露禪意,或盡顯生機……凡引種種,意趣橫生,引人入勝。品讀「桃花詩」,一朵朵凝結著生命雨露,散發著感情芬芳的奇葩緩緩展現在我們眼前。那麼,讓我們用心、用情與桃共舞,與古人同歌吧。
  • 劉禹錫,兩首桃花詩,一生坎坷路。
    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形容玄都觀看花的盛況,而實質在嘲諷那些熱衷於奔走權門的小人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第一次被貶到朗州的劉禹錫34歲,元和九年回到長安,這一年44歲,這一次因為桃花詩,再次被貶之地比第一次的朗州更遠,是荒蠻之地,播州,也就是今天的貴州遵義。這個時候劉母80多歲了,是帶上老母親,還是把她放在一邊?帶上她千山萬水的老人受得這樣的折磨嗎?假如不帶上老人,播州和長安的千裡之遙,此生可否能再見一面?
  • 來自古典意境的巔峰!獨家原創譯文(非賞析)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最美的桃花詩,最美的桃花圖
    桃花,無論是踏春、賞春、遊春、詠春、傷春,它總是歷代詩人、畫家的重要題材。穿越時空的歲月,讓我們一起欣賞關於桃花的詩畫佳作。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 5首名不見經傳的唯美桃花詩詞,寫出人間最美三月天
    白居易在登廬山大林峰時,突然遇見一樹剛剛綻放的桃花,於是寫下千古流傳的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四月百花開盡,以為春已過去,卻發現春依然在,這是詩人從這深山裡盛開的桃花中感受到的。而人間三月,則正是春光爛漫時,桃花嫣然開放,綠柳成蔭。
  • 從《詩經》到《桃花庵歌》,讀過三首桃花詩,這個春天定不會寂寞
    春天來了,從南到北,千裡萬裡,桃花正怒放,而人們在欣賞桃花的時候,是否還會想起那些優美動人的桃花詩?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和北部,所以自上古時期就出現了以桃花為題材的詩歌,比如以下這首來自《詩經·國風》的詩歌《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唐伯虎的十首桃花詩
    唐伯虎的十首桃花詩 明 唐伯虎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 品鑑唐伯虎的《桃花詩》
    ,            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品鑑】唐伯虎,號六如居士,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唐伯虎才華橫溢、鋒芒畢露,卻年少失意,看破官場後唾棄仕途,最終採取了與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極避世。
  • 你讀過最美的桃花詩嗎?我先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我想要給大家分享的,不是那些膾炙人口的和桃花相關的詩句,是以我個人獨特的視角看來,具有豐富審美意蘊的桃花詩,想要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些新鮮的血液。桃紅富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唐.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王維的詩我們一向以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這句詩也是如此,仿佛是對桃花和綠柳的特寫鏡頭。
  • 最美女神節:人面桃花相映紅,最美的詩送給心中最美的她
    女神節到來之際也是春暖花開之時,陽春三月要說什麼花最漂亮,不是日本的櫻花也不是嬌豔的茶花,而應該是爛漫的桃花。自古以來,讚美桃花古詩有不少,而且往往都是美好的寄託,何不把美麗的桃花詩送給心中最美的她。《桃夭》篇表達了先秦人美的觀念,美的具體內容不僅僅是「豔如桃花」,還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與善的結合,人美心更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雖然沒有刻意描寫桃花,但是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的仙境是少不了桃花的。可見桃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僅是美人的象徵,也是美好願景的寄託。王維緊接著寫到:「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 【西散原創】李興盛作品 | 桃花,我為你風塵赴約
    而有一種花卻嬌豔嫵媚,絕勝其他,成了我心中的最美,這花就是桃花。桃花,你不僅是春的使者,更是我心中的仙子,你綻放在三月裡,我在三月裡出生,為了目睹你的嬌美,親近你的嫵媚,我急匆匆地趕來為你風塵赴約。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出了千古經典的詩歌,後被寫進了《詩經》國風·周南裡第六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