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遊遭遇入汛來最強降雨,為何我國初夏常有暴雨和梅雨?

2020-12-16 谷南看世界

受強降雨影響,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塌方、內澇。中央氣象臺今天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未來4天,貴州、重慶至長江中下遊一帶降雨持續,暴雨範圍擴大,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廣西等地發生山洪地質災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高,需提高警惕。

西南地區東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將有強對流天氣。

強對流天氣是氣象學上所指的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來臨時,經常伴隨著電閃雷鳴、風大雨急等惡劣天氣,致使房屋倒毀,莊稼樹木受到摧殘,電信交通受損,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等。

全國雷暴或冰雹預報
全國短時強降水預報
全國雷暴大風或冰雹預報

每年的五月到七月是南方地區降水集中時段,而且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所以這個時間段出現強降雨屬於正常現象。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初夏有持續一個月左右的陰雨天氣,俗稱「梅雨」,它其實就是由於冷暖氣團勢力相當的準靜止鋒造成的。那麼「鋒」與天氣現象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小編帶你來簡單了解一下。

水平方向上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範圍空氣,叫做氣團。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傾斜的交界面,叫做鋒面。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叫做鋒線。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稱為鋒。鋒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氣團一側傾斜。

由於鋒是冷暖氣團交界地區,鋒面兩側空氣的溫度、溼度、氣壓都有明顯的差別,所以鋒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雲、大風、降水等天氣。在鋒面移動過程中,根據冷曖氣團所佔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將鋒分為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等類型。

冷鋒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當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時,較重的冷氣團插人暖氣團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在抬升過程中逐漸冷卻,其中水汽容易凝結成雲。如果暖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麼可能會帶來雨雪天氣。冷鋒移動的速度較快,常常帶來較強的風。冷鋒過境後,冷氣團替代了原來暖氣團的位置,氣壓升高,氣溫降低,天氣轉好。冷鋒在我國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見。

暖鋒是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鋒。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升。暖鋒通常伴隨多雲和降雨天氣。因為暖鋒移動的速度比冷鋒慢,所以可能形成連續性降水或霧。暖鋒過境後,暖氣團佔據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暖鋒在我國東北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活動較為頻繁。

準靜止鋒是當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或冷空氣南下勢力減弱並受到地形的阻擋,使冷、暖氣團的交界面呈靜止狀態時鋒面很少移動或移動十分緩慢時形成的鋒。夏季因準靜止鋒兩側溫差不大,鋒面坡度很陡,鋒際上有強烈的輻合上升運動,雨帶狹窄而降水強度很大,常形成連續暴雨。

冷鋒與暖鋒示意圖

特大暴雨或連續性暴雨往往是引起長江中下遊大洪水的直接原因,因此,暴雨預報成為防洪度汛的重要環節。在面對暴雨、雷暴等天氣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防範雷電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失,關注其對航空運輸的影響;

2.注意防範短時強降水可能引發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

3.注意防範雷暴大風可能造成棚舍和廣告牌等搭建物的倒塌以及對高空作業、水域作業和航行的影響;

4.注意防範冰雹可能對農作物和農業設施造成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暴雨為啥偏愛長江中下遊?這雨究竟得下到什麼時候?聽聽專家怎麼說
    我國貴州、重慶至長江中下遊地區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天氣,天像是漏了一樣,在長江流域等地瘋狂地「潑水」,多地降水量破紀錄,河流超警、水情嚴峻。7月7日高考首日,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遭遇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縣城多處洪水上路、嚴重積水、道路受阻。當地高考語文、數學兩門科目不得不延期舉行。7月8日9時,浙江新安江水庫9個洩洪閘孔全開洩洪,這是自1959年9月該水庫建成以來的首次。
  • 梅雨不停大汛就來 長江中下遊或發"區域性較大洪水"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會商認為,今年主汛期長江中下遊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進入汛期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強降雨頻發,導致多條河流發生洪水。據統計,6月15日以來,珠江、太湖和淮河均發生編號洪水,其中西江幹流、淮河幹流和太湖相繼超警。有197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較2000年以來同期偏多57條,其中33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12條河流發生超歷史紀錄特大洪水,4條河流發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國家防總會商認為,長江中下遊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且有可能出現上遊洪水與中下遊洪水遭遇的流域性洪水。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梅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產物,從目前來看,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經先後入梅,我國的梅雨省份都相繼宣布了入梅信息。入梅的標準是什麼?
  • 氣象局:今年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降雨量比常年多168%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介紹,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嚴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全國天氣氣候主要呈現下面的幾個特點:一是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較常年偏長23天,梅雨期的平均降雨量為753.9毫米,比常年偏多168%,顯著超過了1998年和2016年,為1961年以來最多。二是部分市縣降雨極端性強。
  • 暴雨黃色預警!颱風胚胎登陸我國,長江流域的暴力梅雨要開始了!
    今天(6月18日),我國東南部的廣東東部、福建一帶風雨來臨,說實話,這其實是「颱風雨」。因為在季風爆發狂潮中,季風在南海又搓出了一個颱風胚胎96W,雖然它未能成為新颱風,但颱風胚胎也是有風有雨的。今天上午11點前後,它在廣東南澳登陸並且在今天持續影響廣東東部和福建沿海。
  • 長江梅雨鋒雨帶蓄勢南下 11省市今天有雷暴雨(圖)
    鄭州遭遇強風、暴雨和雷電襲擊市區部分道路積水嚴重,交通一度癱瘓中國園林網6月29日消息:當北方大部分地區依然維持晴熱酷暑天氣時,長江梅雨鋒雨帶已經形成,受梅雨鋒雨帶南移影響,昨天,一輪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強降雨天氣
  • 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預警 7月中旬長江中下遊仍有降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7月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預計7月中旬,主雨帶擺動多變,長江中下遊地區仍有降雨過程當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9日至10日,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仍有強降雨天氣;9日,主雨帶位於貴州中南部及江南中北部等地,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280毫米);10日,雨帶略有北抬,強降雨範圍和強度有所減小,但湖北東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廣西北部、四川北部、甘肅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或大暴雨
  • 梅雨形成原因科普 武漢、杭州、上海、南京梅雨季節時間
    近期長江流域的氣象部門,都在盯著一件大事——不是世界盃,是梅雨。浙江省氣象臺宣布6月17日入梅,上海氣象臺也隨後宣布6月20日入梅。16日以來,湖南、江西、浙江多地遭遇了強降雨,按照新標準,這就是江南梅雨,而長江中下遊沿岸的梅雨也即將在24日以後到來。梅雨,是什麼?脾氣秉性是怎樣的?需要注意什麼?請看下面分解:1、梅雨是個啥?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6月1日、9日與10日先後入梅,分別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入梅後南方地區暴雨天氣頻繁,66%的縣(市)出現了暴雨天氣;南方地區平均暴雨日數比常年同期偏多3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此外,暴雨過程持續時間長,如6月12日至25日的暴雨過程持續了兩周,6月27日至7月12日的暴雨過程持續時間長達16天。
  • 梅雨進入盛期 氣候專家解讀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我們邀請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梅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產物,從目前來看,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經先後入梅,我國的梅雨省份都相繼宣布了入梅信息。主持人:入梅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是梅雨監測指標?為何要有這個指標?
  • 長江流域降雨多"暴力"? 一天下了北京一年的雨[組圖]
    自6月1日入汛以來,我國長江流域6輪強降雨輪番來襲,平均降水量已經超過1998年同期。接下來,中國天氣網就用一組數字,來盤點一下入汛以來長江流域降雨有多「暴力」。6輪強降雨輪番來襲 江西局地一天降水量超北京一年今年6月1日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分別為6月2日-9日、6月11日-14日、6月15日-17日、6月20日-25日、6月26日-7月2日、7月4日至今。
  • 和鄭州「擦肩而過」的暴雨落在了平頂山、漯河、商丘一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海峰通訊員馬順宇李宏鵬攝影河南省未來三天天氣□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進入夏季以來,南方為何強降雨頻發,且間隔時間短,加劇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汛情?三伏天已到,大暑節氣也至,為何天氣沒了往年的悶熱,反而清爽多雨?前期預報的暴雨,為何沒有在鄭州出現?
  • 長江中下遊將遭遇本輪最強降雨,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最近,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人們可能已經感受到了強降雨,還有很多地方可能同時也出現了電閃雷鳴。據中國氣象臺預報,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此次將遭受本輪最強降雨,最高可達200多毫米。伴隨著強降雨,使得很多地方開始出現了泥石流、山體滑坡、洪澇災害等。給很多地方的人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
  • 官宣最強降雨...
    都市快報訊 昨天,杭州可以說是遭遇了今年入梅以來的最強暴雨。自凌晨開始,受到梅雨帶南壓的影響,短短的三四個小時,杭州地區就出現了一次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氣過程。其中,有239個測站(佔比33%)的累計降雨超過50毫米,31個測站累計降雨超過100毫米(主要分布在桐廬、富陽和主城區西部),最大為富陽富春街道三橋132.9毫米。 幸好這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中午開始,雨勢就明顯減弱甚至停止,到了日落時分,太陽居然也出來了,連許久未見的晚霞都掛在了天邊,一時美如油畫,讓人萬分驚喜。
  • 特大暴雨讓日本小島「看海」,或意味著我國梅雨提前
    從5月12日開始,隨著我國長江流域的降水雲系逐漸東移,轟轟烈烈的暴雨在南方湖南江西等地展開,氣象監測顯示,5月12日-5月13日,我國南方多地出現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出現大暴雨。正當我國多地出現猛烈降雨的時候,我國臺灣島以東不遠的一個小島,同樣也出現了相當強烈的暴雨!
  • 為什麼會有梅雨季節
    梅雨季節很多地方也會叫成「黴雨」季節,因為一直是下雨天,很多東西都會發黴,很形象的說法。在中國,它是只有長江中下遊才有的,時間大概是6、7月份。今年的梅雨季節來得遲,走得也遲,據說是今天就出梅了。長江中下遊地區處在歐亞大陸東部的中緯度,一方面受到從寒帶南下的冷空氣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從熱帶海洋北上的暖溼空氣影響。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溼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由南至北,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長江中下遊地區。特別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來自海洋的非常潮溼的強偏南氣流,飛速達到每秒十幾米到二十米左右。
  • 一組數字看長江流域降雨有多「暴力」 這裡一天下了北京一年的雨
    中國天氣網訊 自6月1日入汛以來,我國長江流域6輪強降雨輪番來襲,平均降水量已經超過1998年同期。接下來,中國天氣網就用一組數字,來盤點一下入汛以來長江流域降雨有多「暴力」。6輪強降雨輪番來襲 江西局地一天降水量超北京一年今年6月1日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分別為6月2日-9日、6月11日-14日、6月15日-17日、6月20日-25日、6月26日-7月2日、7月4日至今。
  • 中央氣象臺:未來三天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強降雨依然迅猛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6月20日以來,貴州、重慶至長江中下遊一帶出現持續性強降雨,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有100毫米~200毫米,局地可達250毫米~377毫米。中央氣象臺23日消息,此次貴州至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來勢洶洶,未來三天,強降雨勢頭依然很猛並且雨帶將緩慢南壓。
  • 國家級暴雨預警再升級!梅雨重新增強,權威預報:將橫掃8省市
    7月17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中東部地區大範圍的降雨雲系意味著大範圍的強勢梅雨還在繼續,但和之前相比,可以看到梅雨雲帶略有北抬。實際上,隨著水汽輸送的進一步加強,今天我國中東部的梅雨正有加強之勢。
  • 話說梅雨 哪些年份遭遇過「暴力梅」?
    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遊流域的「暴力梅」舉世聞名,已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雨不停地下,1954年長江流域有76%以上區域出現過大暴雨,日最大降水量安徽安慶262毫米,出現百年罕見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漢口8月18日長江最高水位29.73米,比歷年最高水位(1931年)高出1.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