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遺魅力 剪出火紅生活

2020-12-21 本溪網

  原標題:感受非遺魅力 剪出火紅生活



  本報訊 【記者 李桐 攝影 林林】 3月21日下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聯合舉辦了「本溪滿族剪紙走進福利院」活動。《本溪滿族剪紙》市級傳承人劉桂芝與福利院內40餘名老人、孩子齊聚一堂,共同感受非遺剪紙文化的魅力。這也是今年「遼寧省人民政府惠民實事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系列活動中的重要一站。


  活動中,劉桂芝講述了自己與滿族剪紙的多年情緣,並為大家展示了平面剪紙、立體剪紙等剪紙技巧。講解間,精美的花朵、可愛的小豬、滿族格格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從劉桂芝手裡五彩繽紛的紙張中躍然而出,精湛的剪紙技藝引來陣陣掌聲。在劉桂芝的悉心指導下,福利院的老人與孩子們也紛紛拿起剪刀,剪出一個個火紅的中國結。面對鏡頭,很多參與者都舉起自己剛剛剪出的作品,豎起大拇指為此次精彩紛呈的活動點讚。


  據了解,近年來,《本溪滿族剪紙》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次走進校園、社區進行展演,廣受社會各界好評,提高了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也豐富了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相關焦點

  • 廬陽剪紙 剪出火紅新年
    劉寧侯剪出的豬年剪紙。火紅的剪紙貼在窗戶上,格外喜慶。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幾十年過後,剪紙已發展成為她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還成了廬陽剪紙的傳承人之一。今年,儘管還沒到農曆豬年,劉寧侯早早就剪出「豬拱門」「豬元寶」素材的剪紙。「豬拱門」意味著豬帶著財富到家門口,「豬元寶」是豬背上背著元寶,也是多財送財的意思。貼在房間的窗戶上,透過明亮的玻璃,紅色剪紙窗花的影子倒映在窗臺上格外喜慶。
  • 感受非遺魅力
    當日,「感受非遺魅力」活動在北京腐乳王致和科普館舉行。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體驗了傳統腐乳釀造技藝以及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等。當日,「感受非遺魅力」活動在北京腐乳王致和科普館舉行。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體驗了傳統腐乳釀造技藝以及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等。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 非遺 | 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技藝
    為保護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幫助轄區青少年了解民間藝術,感受非遺魅力,提高動手能力,霍營南·青年匯於本月26日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自製鼻煙壺」線上體驗活動。觀看過短片,屏幕前的青年們躍躍欲試,青年匯請來的非遺老師一邊演示
  •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沈琦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產生「化合反應」,遊走上海「非遺」線路,可以近距離感受申城的文化魅力。寶山非遺遊線火爆上海非遺文化中心精心提煉上海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發布了一系列的「非遺之旅」,其中包含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顧村公園和寶山寺的寶山遊線受到滬上遊客青睞。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多彩「非遺」魅力傳承 湖南各地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一曲山歌,唱響偉人故裡的紅色盛宴;一個地攤,擺出非遺文創新浪潮;一手一剪,剪出指尖上的傳統文化;一顰一笑,展現古典戲曲文化活力……在湖南各地,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傳播著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手牽手保護文化遺產,心連心共築精神家園,讓「非遺」留下來,「活」下去,看「湘力量」如何行動。
  • 非遺博覽會丨「武漢剪紙」傳承人沈松柏:非遺要剪出「生活」來
    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匠人匯聚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通過演唱、表演等方式讓觀眾沉浸式感受「非遺」的魅力。在以紅色為主色調的「武漢剪紙」非遺展示區,武漢剪紙非遺傳承人沈松柏一邊給過往的參觀者介紹武漢剪紙,一邊剪著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小物件。不到1分鐘的時間,他就完成了一個能夠立在衣服上的小螳螂。沈松柏說:「它的鉗子有很多小的鋸齒,我用武漢雕花剪紙的方式來把它剪出來」。
  • 赤峰市寧城縣:非遺藝術放光彩 巧手剪出幸福花
    (攝影:倪淑麗)在剪紙過程中,參與學習的社區學員感慨道:「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吃喝不愁,業餘時間學剪紙、跳廣場舞鍛鍊身體之外,感覺自己生活有了文化底蘊當參與培訓的人們得知費用是由寧城縣婦聯贊助時,由衷的感慨:「我們趕上了好時代,縣婦聯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學習剪紙不花錢,還能免費穿上我們自己設計的文化衫,我們發自內心的歡喜現在的生活
  • 呼和浩特:學習扎染技藝 感受非遺魅力
    2020年8月6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北街社區聯合內蒙古益家婦女維權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開展「學習扎染技藝 感受非遺魅力」主題活動,讓社區孩子們親手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的製作技藝,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豐富暑期生活。
  • 走進延平茶洋窯非遺館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來源: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政府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我們走進位於延平區九峰山的茶洋窯非遺館,一起感受茶洋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一大早,許多市民就帶著家人朋友來到位於延平九峰山幽香苑內的茶洋窯非遺館,參觀學習茶洋窯非遺文化,中國聯通延平分公司工會也組織一批職工到此體驗。
  • 遼寧鐵嶺縣:「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9月22日,遼寧藝術節期間,鐵嶺縣阿吉鎮特邀請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二人傳、海城高蹺和撫順滿族秧歌走進鄉村,在該鎮楊屯村、陳平村進行了兩場精彩的演出,讓百姓在家門口「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老魏,下午咱村有非遺表演,你去看不?」「有啥好看的?」「非遺表演你看過嗎?」「都有啥啊?幾點開始啊?」「今天下午二點就在咱村文明實踐廣場,有二人傳、採高蹺、扭秧歌,這不,村書記王守亮在咱微信群裡發的通知……」楊屯村村民魏永梅和鄰居早早就來到現場等著觀看演出。
  • 走進傳統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
    此次,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走進覺心堂,與非遺文化傳承名家互動交流,嘗試非遺項目的製作體驗。這既是同學們對我國悠久歷史的文化瑰寶的一次探索之行,又拉近了傳統文化與校園之間的距離。一走進覺心堂古色古香的木門,同學們就對古樸典雅的傳統格局布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傳統文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訊(記者 鍾傑)1月18日,由耒陽市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系列公益體驗課在蔡倫古法造紙傳習所舉辦,讓群眾現場體驗剪紙、花草紙、木板年畫、古法造紙等非遺手工技藝,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
  • 品味甌越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非遺」系列活動走進溫州中通...
    千年的甌越文化承載著溫州的歷史,承載著溫州人的思想、智慧、信仰和情感,融合進世世代代溫州人的生活裡,生生不息,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其璀璨歷史長河中的縮影與精華。  如何讓校園裡的孩子了解「非遺」、接觸「非遺」、愛上「非遺」呢?溫州中通國際學校三年級段的老師和家長們,群策群力將「非遺」系列活動請進校園,讓孩子近距離感受本土「非遺」文化魅力。
  • 領略非遺底蘊 感受文創魅力
    我用音樂發出邀請,請全世界的朋友來新疆做客,請大家一起來感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阿列克散代爾·扎左林說。  阿列克散代爾·扎左林告訴記者,巴揚作為手風琴家族的一員,由歐洲傳入新疆,並與當地民族音樂相融合,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如今,「俄羅斯族巴揚藝術」已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身邊的非遺:淮北剪紙藝人韓學敏巧手剪出多彩生活
    從幼年看著母親剪紙,到自己把剪紙當做一項事業,韓學敏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剪出了自己的美麗人生。   受家庭影響愛上剪紙藝術  韓學敏出生於普通的農家,母親是淮北「宗氏剪紙」的後人。「那時候,我才知道,傳統的東西還是很有魅力。」也就是那個時候,韓學敏看到剪紙文化的魅力,他開始認真研讀有關剪紙的專業書籍,又從母親韓宗氏繼承了「宗氏剪紙」。上世紀90年代,韓學敏創建了韓君剪紙工作室,將傳統民俗剪紙和現代剪紙結合繼續傳承和發揚。
  • 走進「三棟屋」 感受香港非遺魅力
    新華社香港9月2日電題:走進「三棟屋」 感受香港非遺魅力新華社記者 丁梓懿在香港新界荃灣地鐵站附近,坐落著一座被稱為「三棟屋」的古建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展覽通過展板、影片和多媒體裝置介紹了20個非遺代表作項目,現場還設有多個模擬場景,如製作港式奶茶的茶餐廳、昔日進行南音說唱表演的茶樓、港式長衫師傅的工作室和小型戲棚等。「通過展示這些非遺項目的物品和工具,加上模擬場景,參觀者仿佛置身其中,近距離感受香港非遺的魅力,並對這些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告訴記者。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貴州:博物館裡過暑假 感受非遺魅力
    貴州:博物館裡過暑假 感受非遺魅力 02:34暑假已接近尾聲,但貴州省博物館裡的暑期活動依然精彩紛呈。8月2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苗族泥哨製作體驗活動為小朋友們帶來別樣的感受。苗族泥哨在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泥哨藝人大膽採用誇張、變形、寫意的手法,先用柴火將泥哨燻燒成漆黑的底色,而後在此基礎上著以紅、黃、藍、白、綠、紫等顏色,有濃重的生活氣息,又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現場,傳承人對泥哨的製作工藝做了詳細的介紹,從捏制、上油到繪製、噴漆,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
  • 山亭區西集鎮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9月26日,在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龍河文化廣場 「非遺文化」 節展銷活動中,來自不同地方的土陶、刺繡、麵塑、剪紙等精緻的非遺精品,十分吸引眼球,讓遊客在零距離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