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沈琦華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產生「化合反應」,遊走上海「非遺」線路,可以近距離感受申城的文化魅力。
寶山非遺遊線火爆
上海非遺文化中心精心提煉上海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發布了一系列的「非遺之旅」,其中包含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顧村公園和寶山寺的寶山遊線受到滬上遊客青睞。
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西靠滬上最大的郊野生態公園顧村公園,是國內唯一一家以展示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文化藝術類場館。作為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遊客可以在博覽館看到寶山地區的非遺項目包括:國家級的非遺項目——羅店龍船;首批上海市非遺項目——月浦鑼鼓、羅店彩燈、楊行吹塑紙版畫和羅涇十字挑花技藝等。此外,博覽館還展示著:無錫惠山泥人、貴州水族馬尾繡、南通板鷂風箏、宜興紫砂壺等國內其他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寶山遊線中寶山寺地處羅店鎮,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嘉靖年間,由唐姓士紳舍其私宅改建而成,寺廟歷經多次大修,現址為重建。寶山寺依照《營造法式》重建,施工過程全部採用唐宋時期的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寶山寺以純樸的建築語言再現了蔚為大觀的唐宋風致,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思想精髓。寶山寺木結構營造技藝,最近入選了上海市非遺名錄。
楓涇人文風景燦爛
上海金山區楓涇鎮位於滬浙交界,是上海西南門戶特色鎮,具有「上海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目前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已落戶楓涇。
楓涇古鎮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之稱,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水鄉古鎮。楓涇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經考證,楓涇歷史上出過狀元3人,榜眼1人,進士56人,舉人125人,文化名人235人。著名的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畫家李甲、元代教育家戴光遠、明代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近現代國畫家俞明、圍棋國手顧水如等。
楓涇既是國畫大師程十髮的家鄉、又是漫畫大師丁聰的故裡,還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尋畫」已經成為楓涇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此外,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也反映了楓涇老百姓那份對家鄉的感情和熱愛生活的情趣。
文 沈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