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2020-12-03 中國僑網

遊覽上海「非遺」 感受文化魅力

沈琦華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非遺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產生「化合反應」,遊走上海「非遺」線路,可以近距離感受申城的文化魅力。

寶山非遺遊線火爆

上海非遺文化中心精心提煉上海非遺文化元素,與旅遊線路有機融合,發布了一系列的「非遺之旅」,其中包含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顧村公園和寶山寺的寶山遊線受到滬上遊客青睞。

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西靠滬上最大的郊野生態公園顧村公園,是國內唯一一家以展示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文化藝術類場館。作為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遊客可以在博覽館看到寶山地區的非遺項目包括:國家級的非遺項目——羅店龍船;首批上海市非遺項目——月浦鑼鼓、羅店彩燈、楊行吹塑紙版畫和羅涇十字挑花技藝等。此外,博覽館還展示著:無錫惠山泥人、貴州水族馬尾繡、南通板鷂風箏、宜興紫砂壺等國內其他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寶山遊線中寶山寺地處羅店鎮,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嘉靖年間,由唐姓士紳舍其私宅改建而成,寺廟歷經多次大修,現址為重建。寶山寺依照《營造法式》重建,施工過程全部採用唐宋時期的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寶山寺以純樸的建築語言再現了蔚為大觀的唐宋風致,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思想精髓。寶山寺木結構營造技藝,最近入選了上海市非遺名錄。

楓涇人文風景燦爛

上海金山區楓涇鎮位於滬浙交界,是上海西南門戶特色鎮,具有「上海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目前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已落戶楓涇。

楓涇古鎮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之稱,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水鄉古鎮。楓涇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經考證,楓涇歷史上出過狀元3人,榜眼1人,進士56人,舉人125人,文化名人235人。著名的有唐朝宰相陸贄、宋代畫家李甲、元代教育家戴光遠、明代御醫陳以誠、清代狀元蔡以臺、近現代國畫家俞明、圍棋國手顧水如等。

楓涇既是國畫大師程十髮的家鄉、又是漫畫大師丁聰的故裡,還是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尋畫」已經成為楓涇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此外,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也反映了楓涇老百姓那份對家鄉的感情和熱愛生活的情趣。

文 沈琦華

相關焦點

  • 感受非遺魅力 展示傳統文化——津南區開展非遺文化走進社區活動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由津南區委宣傳部和區文旅局聯合舉辦的「感受非遺魅力展示傳統文化」非遺文化走進社區活動在津南區多地舉行。  天津麥秸畫第四代傳承人王澤立老師來到鹹水沽鎮豐達園社區,為社區志願者們帶來一堂生動的非遺文化體驗課。
  • 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傳統文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訊(記者 鍾傑)1月18日,由耒陽市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系列公益體驗課在蔡倫古法造紙傳習所舉辦,讓群眾現場體驗剪紙、花草紙、木板年畫、古法造紙等非遺手工技藝,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進博物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感受非遺魅力,...
    【走進博物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感受非遺魅力,...‖感受非遺魅力,「遇見」絲綢上的江南》絲綢是中國的名片,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具有生命力的標籤。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走進傳統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
    高新一小歷來堅持打造弘揚發展傳統文化的人文工程,引導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次,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走進覺心堂,與非遺文化傳承名家互動交流,嘗試非遺項目的製作體驗。這既是同學們對我國悠久歷史的文化瑰寶的一次探索之行,又拉近了傳統文化與校園之間的距離。一走進覺心堂古色古香的木門,同學們就對古樸典雅的傳統格局布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白牆灰瓦,綠竹隱翠,逼真的唐代雕塑,整個建築自成一景,讓人不僅想起了白居易的「人間有閒地,何必隱林丘」,在這充滿禪意的院落中,同學們感受書香,感受畫墨,了解非遺,來了一場傳統文化的靈魂旅行。
  • 山亭區西集鎮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9月26日,在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龍河文化廣場 「非遺文化」 節展銷活動中,來自不同地方的土陶、刺繡、麵塑、剪紙等精緻的非遺精品,十分吸引眼球,讓遊客在零距離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魅力。
  • 走進延平茶洋窯非遺館 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來源: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政府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我們走進位於延平區九峰山的茶洋窯非遺館,一起感受茶洋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一大早,許多市民就帶著家人朋友來到位於延平九峰山幽香苑內的茶洋窯非遺館,參觀學習茶洋窯非遺文化,中國聯通延平分公司工會也組織一批職工到此體驗。
  • 傳承運河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
    傳世古琴作品展舉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 通訊員王璐)「傳承運河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樂器張世家傳世古琴作品展,昨天上午在老城博物館舉行。樂器張古琴製作技藝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天津本土老字號品牌,有著近兩百年的悠久歷史。
  • 廬陽大小事|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剪紙魅力
    ▽▽▽1.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剪紙魅力8月5日下午,由廬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區財政局主辦的廬陽區文化民生惠民培訓活動之剪紙課堂在杏花書院舉行。此次活動邀請了廬陽剪紙非遺傳承人講解剪紙藝術,並現場展示剪紙技藝,讓現場參與者感受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 非遺 | 感受非遺魅力 傳承非遺技藝
    為保護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幫助轄區青少年了解民間藝術,感受非遺魅力,提高動手能力,霍營南·青年匯於本月26日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自製鼻煙壺」線上體驗活動。觀看過短片,屏幕前的青年們躍躍欲試,青年匯請來的非遺老師一邊演示
  • 非遺傳承人進幼兒園 帶孩子感受文化魅力
    本報訊 6月2日,烏當區城市山水慶齡幼兒園舉行文化藝術節,烏當區的蠟染、扎染、刺繡、花米飯、香紙溝土法造紙技藝等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來到現場,帶孩子們認知、體驗、感受和傳承非遺文化。  180餘名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了主題為「中華美、家鄉美」的遊園體驗活動。
  • 品味甌越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非遺」系列活動走進溫州中通...
    千年的甌越文化承載著溫州的歷史,承載著溫州人的思想、智慧、信仰和情感,融合進世世代代溫州人的生活裡,生生不息,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其璀璨歷史長河中的縮影與精華。  如何讓校園裡的孩子了解「非遺」、接觸「非遺」、愛上「非遺」呢?溫州中通國際學校三年級段的老師和家長們,群策群力將「非遺」系列活動請進校園,讓孩子近距離感受本土「非遺」文化魅力。
  • 感受非遺魅力
    當日,「感受非遺魅力」活動在北京腐乳王致和科普館舉行。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體驗了傳統腐乳釀造技藝以及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等。當日,「感受非遺魅力」活動在北京腐乳王致和科普館舉行。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們體驗了傳統腐乳釀造技藝以及傳統手工藝品製作等。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 江蘇淮安:手工文化藝術節上感受非遺魅力
    2020年8月24日,江蘇省淮安市首屆手工文化藝術節在淮印時光文創園開幕,扎染、葫蘆烙畫和草編等非遺作品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部分市民近距離參與學習非遺技藝,體驗和感受非遺的魅力。(賀敬華攝/光明圖片)( 文章來源:光明圖片)
  • 長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非遺」體驗 感受家鄉文化魅力
    人民網重慶10月22日電 10月21日晚,長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長壽區文化館開展「童心拾『遺』・文脈傳承」「非遺」體驗活動,50名青少年參加體驗活動,近距離感受了家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激發了青少年弘揚傳承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 領略非遺底蘊 感受文創魅力
    只要有人提出請求,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阿列克散代爾·扎左林手中的巴揚就會響起悠揚的旋律。一個上午他為觀眾演奏了一首又一首飽含深情的樂曲。「來到進博會,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給觀眾表演一場難忘的演出。我用音樂發出邀請,請全世界的朋友來新疆做客,請大家一起來感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阿列克散代爾·扎左林說。
  • 探秘越窯青瓷文化 感受非遺傳承魅力
    2019-06-10 15: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劉燕敏 記者 王淋玲6月9日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民進上虞區基層委和民進紹興市直經貿支部聯合開展「多彩非遺 幸福生活」暨「開明嘉苑」授牌活動。
  • 感受非遺魅力 剪出火紅生活
    原標題:感受非遺魅力 剪出火紅生活  本報訊 【記者 李桐 攝影 林林】 3月21日下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聯合舉辦了「本溪滿族剪紙走進福利院」活動。《本溪滿族剪紙》市級傳承人劉桂芝與福利院內40餘名老人、孩子齊聚一堂,共同感受非遺剪紙文化的魅力。這也是今年「遼寧省人民政府惠民實事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系列活動中的重要一站。  活動中,劉桂芝講述了自己與滿族剪紙的多年情緣,並為大家展示了平面剪紙、立體剪紙等剪紙技巧。
  • 體驗民俗文化 感受非遺魅力
    9月15日,呼和浩特市託縣河口益民中心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主要展示了麵塑和剪紙的製作過程。活動中,非遺傳承人免費向來訪人員教授麵塑製作和剪紙的技藝,旨在傳承民族文化,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圖為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樊拉師與學生展示剪紙作品。■本報記者 苗青 通訊員 馬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