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行星叫望舒,在神話故事中被當做月神

2020-11-23 北晚新視覺網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今天上午,「IAU 100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提名勝出,圍繞K巨星HD173416運行的類木巨行星HD173416b的行星系統,被賦予正式名稱。

近20多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它恆星旋轉的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而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該領域對於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球及太陽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著重要意義。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天文學界和公眾一直以來都非常希望能夠給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一個專有名字,就像很多太陽系內天體(如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一樣。

基於此,2019年,借慶祝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成立100周年活動(IAU 100)的契機,IAU組織了「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動項目,以期為世界範圍內的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命名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機會。來自112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十萬人參與了對各自分配的共112顆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的提名與投票,最終IAU於2019年12月1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命名結果新聞發布會。

IAU100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中國(內地)活動由該活動的中國(內地)國家/地區委員會負責組織開展,委員會主席為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IAU中國(內地)國家/地區科學傳播協調員(NOC)朱進研究員,委員會委員均為國內天文科普教育領域的專家及從事太陽系外行星研究的天文學家。分配給中國(內地)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玉娟、趙剛等於2008年發現的圍繞K巨星HD173416運行的類木巨行星HD173416b。這顆來自遙遠的天琴座的行星,由研究團隊利用國家天文臺興隆站2.16米望遠鏡和日本、韓國的望遠鏡,採用視向速度方法發現,是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獲評2008年中國十大天文進展。

活動經過前期準備與宣傳於2019年6月正式啟動,至9月下旬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天文愛好者團體、專業天文學家及資深天文愛好者的有效命名提案共67份。經過國家/地區委員會的整理與初選,篩選出共24份優秀提案進入終選評審和公眾投票階段。經過專家終選評審和數萬名公眾參與的網絡投票,於11月上旬最終選出一個勝出提名和兩個備選提名並上報給IAU核准。經IAU核准,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勝出提名:羲和(Xihe)/ 望舒(Wangshu)被確認為此行星系統恆星與行星的正式名稱。

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代表、高二學生許翊芃介紹,在中國神話中,羲和是太陽女神,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天文學家和曆法制定者,而望舒是為月亮駕車的女神,也被當做月神,在我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楚辭》中都有所提及。「這兩個神明是我國古代天文史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發展的縮影。它們之間的聯繫恰巧類似於系外恆星與系外行星間的關係,以它們的名字來命名,在表達美好寓意的同時,發揚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激發人們探索宇宙的精神。」

延伸閱讀:

 

 

各國「系外星體命名」五花八門

英媒稱,目前已經有100多顆系外行星和它們所環繞的恆星獲得了正式命名。作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系外星體命名」計劃的一部分,它們的名字是由世界各地的人們選出來的。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2月17日報導,自從1992年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人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但直到現在,只有31顆系外行星擁有正式的名字。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從4000顆系外行星中挑選出了112顆,這112顆系外行星將與它們所環繞的恆星一起獲得正式命名。選擇的標準包括,確認發現日期早於2012年以便能確定其存在、使用小型望遠鏡能夠觀測到、質量在木星的1/10到10倍之間等。

根據系外行星和恆星在不同地方的能見度,這112顆系外行星及其圍繞的恆星被分配給了不同的國家。之後,各國組織了向公眾徵集候選名字的比賽,然後投票選出最佳名字。結果,勝出的名字以野生動物、歷史和文化方面的名字為主。

紐西蘭用一種橙色水果將分配給它的亮橙色恆星命名為Karaka,又用一種大型鴿子將其行星命名為Kereru,凸顯出紐西蘭當地動植物之間的共生關係。

衣索比亞用當地盛產的咖啡將分配給它的恆星命名為Buna——阿姆哈拉語中咖啡的意思——又用傳統咖啡儀式中三輪咖啡中的第一輪將其系外行星命名為Abol。

用於製作首飾的寶石是馬來西亞命名的靈感來源。分配給它的那顆恆星被命名為Intan,在馬來語中是鑽石的意思;而圍繞它的那顆矮行星則被命名為Baiduri,在馬來語中是貓眼石的意思。

荷蘭選擇向荷蘭著名畫家梵谷和倫勃朗致敬,將分配給它的那顆位於仙女座的恆星命名為Sterrennacht(梵谷的畫作《星夜》),行星命名為Nachtwacht(倫勃朗的畫作《夜巡》)。

傳統服飾在突尼西亞的票選中勝出。分給它的那顆恆星現在被命名為Chechia,指的是一種男女都可以戴的紅色羊毛帽子,而那顆巨行星被命名為Khomsa,指的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手掌形狀的護身符。

 

 

來源:綜合北京日報客戶端、新華社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中國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叫望舒,在神話故事中被當做月神
    【中國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叫望舒,在神話故事中被當做月神】21日,「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前者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後者則意為「太陽女神」。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羲和」「望舒」當選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近20多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它恆星旋轉的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而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該領域對於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球及太陽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著重要意義。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
    廣州中學生為系外恆星和行星命名 恆星叫「羲和」 行星叫「望舒」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12-24 來自廣州市第六中學天文社的同學們提出的
  •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
  • 高中生給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定名「羲和/ 望舒」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確定了極富浪漫色彩的名字:羲和/ 望舒,而為其起名字的是幾名高中生。命名結果說明會12月21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行。每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其起的編號通常由數字+字母構成,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天文學界和公眾一直希望能夠給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起一個專有名字,就像太陽系內的一樣。
  •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望舒 起名望舒有何寓意?
    近日,中國天文學家發現了首顆太陽系外行星望舒。那麼,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質量有多大?起名望舒有何寓意呢?一、行星望舒是怎麼被發現的?圍繞這顆巨星旋轉的太陽系外行星HD173416b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玉娟、趙剛等發現的,這一發現曾獲評2008年中國十大天文進展。國家天文臺助理研究員趙斐說,這顆行星是利用國家天文臺興隆站2.16米望遠鏡、日本岡山天文臺1.8米望遠鏡和韓國的望遠鏡,採用視向速度方法發現的。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來源於中國神話
    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望舒」。它原本的編號名稱由數字+字母構成,為HD173416b,如今它的新名字在中國神話中意為「為月亮駕車的女神」,將與原來的編號並行使用。
  • 發現行星望舒 羲和!名字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北京12月22日電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 太陽系外行星系統舉行命名 「望舒」和「羲和」當選
    原標題:太陽系外行星系統命名活動舉行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日前,「IAU 100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說明會」在北京天文館舉行,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
  • 行星「望舒」距地球440光年,圍繞「羲和」運行,會有生命嗎?
    雖然在1530年,哥白尼就已經提出了日心說,但是此後400多年的時間裡,雖然很多天文學家都認為,在太陽系之外可能會存在著大量的其它行星,但因為科技水平有限,一直都一個宇宙中的未解之謎,直到1990年,人類才第一次發現系外行星,數量也逐年增多。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叫「望舒」,廣州六中學生給起的名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劉藝煒 喻菲)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你好,「望舒」「羲和」!
    新華社12月23日消息,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受訪者供圖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你好,「望舒」「羲和」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羲和與望舒位於天琴座距地球約440光年羲和亮度較高發現望舒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斐博士說通常天文學家以一個數字與字母構成的編號為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命名但天文學界和公眾一直都希望
  • 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有啥含義?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
  • 「望舒」「羲和」 名字我起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
  • 「望舒」和「羲和」,中國發送到太陽系外的浪漫符號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我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終於獲得了美麗的名字:「望舒」和「羲和」。據了解,該名稱竟是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的。
  • 比木星大2倍,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古風韻味滿滿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對我們來說早已經不是啥新鮮事,系外的「星星」們反而更加神秘。近日,此前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和它的母恆星終於擁有了姓名,「望舒」和「羲和」。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 筆尖上的行星,兩位天文學家,僅僅憑藉「算數」發現了新行星
    1781年,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了天王星,掀開了天文學的新篇章。人類對於太陽系範圍的認知大幅增加,同時也不禁驚嘆道:原來太陽系不止這幾顆行星!隨著天王星的發現,新的問題也出現了。當科學家們按照計算出來的天王星軌道尋找它時,卻發現它並不在計算出來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