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何為羊脂?都知道就是羊油,其實羊脂也分若干種。分為肥膘、腸油和羊尾。肥羊大腿上的肥膘(臀部)可達兩寸厚,一隻羊肚子裡邊包腸子的網油可以裝一臉盆。這兩種油在鍋裡煉油,渣子是不多的,含油量高,比較「水」。而蒙古肥尾羊的羊尾與這兩種油有所不同,其中好像還含有纖維狀的東西。北京東來順就有一道涮羊尾,切成薄薄的一片,在鍋子中一涮,鮮嫩可口,不是吃肥油的感覺。羊脂玉中所講的羊脂應該是這種羊脂,除油膩之外應當是又爽又潤的感覺
用羊脂形容白玉有年頭了,遠的說不清,在西遊記第三十三回至三十五回中就有太上老君的羊脂玉淨瓶被蓮花洞大魔盜走與孫行者鬥法的故事。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生於1501年,所以羊脂玉的說法至少應該有500年了。如果按照玄裝去天竺遊學的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算,快有1400年了。
白玉和其他玉石不同,其他玉如翡翠主要講顏色和水頭(透明度),而白玉的獨特之處是欣賞其潤澤,白玉都是半透明至略透明的,如果白玉透明度高就不是上品了。
羊脂玉是白玉的上品,即不但要白尤其要潤。「潤」在礦物學上也有說詞,就是指礦物巖石的油脂光澤。
無論產於新疆還是青海或俄羅斯的白玉,也無論籽料和山料都有達到羊脂玉標準的。只是特點和所佔比例不同。比如青海白玉(崑崙玉)普遍透明度比較高,「水線」明顯是其主要特徵。但青海白玉中也有質地非常好的羊脂玉,只是所佔比重很少。俄羅斯白玉中白且潤的原料比較多,現在市場上的羊脂玉成品大部分是用俄料加工的。
最近新疆質監局發布了和田玉新版標準,新標準推出了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全套實物標準樣品共8件,分別為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黃玉、糖玉、碧玉、墨玉。本次質量標準取消了質量等級,只提出分類。新標準也不涉及籽料、山流水料、山料等產狀分類。羊脂白玉的表述是:表示優質白玉,顏色呈脂白色,可略泛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綹裂較少,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一般10%以下),糖色少於30%。根據帶糖色的多少可進一步細分為:羊脂白玉、糖羊脂白玉。糖羊脂白玉的糖色部分佔30—85%。
白玉標準樣品白度可以但潤度不夠。對於羊脂白玉而言,白是必須條件,自不待言。而既稱為羊脂白玉,就一定要有潤的感覺,潤的標準如何掌握很需要進步一研究。白玉的標樣泛青色太明顯,新疆質監局的技術負責人解釋這個標樣是白玉的下限。實際上這塊標樣應當是青白玉的上限。如果白玉中這樣泛青的玉還歸入白玉類似乎並不合適。
這一地方標準為推薦標準,不帶強制性,僅作為消費者和商家參考。所以在實行過程中一定會不斷完善,並為將來制定國家標準起到嘗試的作用。
下邊是一些玉質達到羊脂白玉或白玉的玉雕作品,供博友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