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博會意猶未盡:電子書與紙質書,孰美?

2020-12-16 澎湃新聞

第29屆全國書博會

已經在西安圓滿落幕

4天時間來,7大展館共吸引了

1234家單位參展

留下了41.2萬人次西安市民的足跡

零售圖書總計51.2萬冊(套)

營銷總收入達2192萬元

愛書市民紛紛駐足於

出版社展位、作家籤售會前

購書閱讀熱情如此高漲

大西安書香之城實非虛名~

在博覽會A館的一角,有一處顯著的數字圖書出版區,吸引著逛展市民的視線。與熙熙攘攘擺滿了書的其他展區相比,數字圖書出版展區則顯得較為空曠,擺出來更多的是二維碼和文創產品,但二維碼背後則是海量的電子化圖書。

這些出版商能夠在書博會上出現,已然昭示著視頻、動畫、電子書等線上閱讀的高速發展,而線上閱讀中最受人矚目的當屬電子書。近年來,電子書愈發呈現出火熱的趨勢,IP的大賣、Kindle的熱銷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都頻頻將電子書推進人們的視線,據《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3億人,人均單次閱讀時長71.3分鐘,人均數字閱讀量12.4本。2007年底,亞馬遜發布第一代kindle,一度有人高呼:實體書終將被電子書所取代。

但十二年後,這個聲音漸漸弱化。這幾年陸續發布的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國內數字閱讀(包含電子書、資料庫、電子文獻、電子閱讀器等)市場規模在2012~2013年,曾經連續兩年增速超過40%。但從2014年開始則從當年的37%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19.6%,產業規模254億元。

電子書的發展究竟如何?

實體書在人們心中還有地位嗎?

帶著這些疑問

小布在書博會上進行了採訪

電子書是購買紙質書

之前的試驗田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出版人員:

很多人會在網上看電子書,因為可能這本書實體書要50塊,電子書卻只要八塊或六塊就可以看到。但根據我們的讀者調查,還是紙質書比較受歡迎,很多人看過的電子書要是不喜歡就略過,要是喜歡就會專程買一本實體書來收藏和反覆閱讀。

陝西書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我覺得電子書和紙質出版物一定要融合,電子書和出版物兩者的衝突十多年前就開始了討論,這幾年紙質書受到了一點衝擊,但還是有很多人會買典藏的書籍回家收藏。但在收藏的同時,沒有人能隨時抱著一本很厚的書來看,等車的間隙我們可以把電子書拿出來看一看,等到回家再泡上一杯茶拿出典藏版來閱讀,這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讀者:42歲的主婦方女士

平時也會讀電子書,但嚴肅的文學作品還是會閱讀紙質書的。因為電子書閱讀的時候很多一划而過,想要記下來的句子和片段也沒辦法留存,不像我拿著紙質書可以在旁邊記錄一小段話,可以把喜歡的頁摺疊起來,如果可以滿足我這些要求那電子書我也可以接受。

讀者:26歲女白領劉女士

跟紙質書相比,我讀電子書會更多一點,亂七八糟什麼都看,但如果在手機上看到喜歡的書就會買一本紙質書珍藏起來。電子書看完就看完了,也不會想著再看它,而且抓不到手裡的書總感覺不是完全屬於我。我會比較捨得花錢買紙質書,但不是很願意花錢買電子書來看。

紙質書帶來的

奇妙「閱讀感」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出版人員:

我個人一定會選擇紙質書,因為紙質書才會給我一種閱讀感,在燈下捧著書讀的感覺是電子書給不了的。眼睛和紙的對接跟看手機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

人類開始讀書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了,一直讀的是紙質書,真要接受電子書也得有一個過程。電子書的受眾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學生,而上了年紀的、經濟基礎較好的人比較會選擇紙質書。

三秦出版社大眾圖書部主任:

從前年開始,我們開通了電子出版業務,銷量還不錯。但我認為短期內紙質圖書還是不會消亡的,西方科技領先世界,但直到現在紙質圖書還是主流。雖然紙質圖書銷量總體來說是在下滑的,但真正讀書的人都會追求將書捧在手裡的「閱讀感」。

讀者:剛高考完的18歲學生

再高級的電子閱讀器也代替不了把書拿在手裡的感覺。我會拿電子書看小說,但比如剛看的《妞妞》我就會選擇紙質書。

小布:為什麼?

學生:(……沉吟片刻)

因為感覺拿電子書看這種比較沉重的文學有些不尊重。

電子書與繞不開的網絡文學

三秦出版社大眾圖書部主任:

我發現人們傾向於用電子書來閱讀一些輕鬆的網絡小說,而會用紙質書來閱讀嚴肅文學。

陝西書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電子書的讀者一般都是碎片化閱讀,這時他們只是想獲得相對來說輕鬆愉悅的體驗。而傳統文學的閱讀是要耗腦子的,同時也需要大塊的時間。我們網站的目標客戶是18到35歲的年輕群體,但最近發現有一些五六十歲的讀者,他們很愛看像《強國重器》這類嚴肅向、現實向的題材。

讀電子書

你能做到專心嗎?

讀者:剛高考完的另一位18歲學生

我平時會看電子書,各種類型的書都會看,網絡文學和傳記類的書都會用kindle來看,我覺得跟紙質書相比沒什麼不同,我都能看進去,而且電子書會更方便觀看、搜尋,容易攜帶。

讀者:31歲的圖書從業者姚先生

我覺得不能說是讀電子書會沒有紙質書專心,其實是客觀因素決定,讀電子書的時候你所處的空間會是路途中或零散時間,而讀紙質書會在一個相對安靜的場所,家裡或者咖啡館,也會有比較多的時間來讀它,自然就比較專心。

中信出版社銷售總監:

現在我們的紙質書銷量是更大的,而電子書這個趨勢我覺得已經有點過了,最高峰的那幾年已經過去,電子書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增速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突飛猛進,變成了緩慢增長。

一方面,網際網路的發展帶給年輕人的選擇更多了,僅看書就不止紙質書和電子書,還有有聲書等等更多的閱讀形式,除此之外各種APP,比如微博抖音之類的,也分流了人們的注意力,奪走了年輕人的時間。

實體書店的紙質書銷量是下滑的,但網絡上紙質書的銷量是上漲的,尤其是童書的銷量。

電子書和紙質書只能說各自有群體,有一些人是只看紙質書,甚至對電子書會有抗拒心理。但也有像我這樣的人,是從看紙質書,到跟風看電子書,再到回歸紙質書。為什麼那麼多人的kindle閒置了,因為你會發現在用它讀書的時候特別容易走神,不能讓你很專注,當你花費了很多時間在上面卻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會覺得,還是拿起紙質書來吧。

書博會期間

無數冊圖書在開展前被搬進展館

又被從各地來逛展的市民帶回家

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安了新家

紙質書仍舊受歡迎嗎?

也許書博會已經給出了答案

你會讀電子書嗎?

也許也並不用牴觸它

無論什麼形式的閱讀

只要你在閱讀 那總是好的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白素素

編輯:西安報業全媒體編輯 蜀妹在西安

審核:何礫 周粟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在看

相關焦點

  • 讀書載體: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原來我們讀書,以紙質書為主,在家裡讀書,在圖書館讀書,在書店讀書。現在,無論在上下班途中的地鐵上,還是在忙碌的空隙間,很多人都會用短期的碎片時間利用手機或其它電子設備來閱讀。那麼究竟是電子書方便還是紙質書合適?我想結合我自己的閱讀經歷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電子書與紙質書二三事
    而又過了幾年,當電子書已然大行其道的時候,又有聲音開始呼喚紙質書的回歸了,有人說,電子書是沒有靈魂的!只有紙質書才能體現經典文學的價值!電子書閱讀找不到紙質書的感覺,不便於翻頁、做筆記;但反對的聲音說,紙質書不便於攜帶,浪費紙資源,佔用空間等等;諸如此類的爭論直到現在還在持續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看紙質書的人的確越來越少了,即使是在家裡,還是有許多人傾向於在手機或kindle上看電子書。
  • 英國電子書暴跌,紙質書回潮
    電子書要吞噬傳統紙質書嗎?不見得。英國《衛報》27日援引英國出版商協會最新統計報告稱,英國人近年來出現「屏幕疲勞」,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子書銷量去年下跌近19%,紙質書銷量則創下5年來最高值。數據顯示,去年,英國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子書銷售額2.0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處於2011年以來的最低值。
  • 電子書與紙質書,共存還是替代
    原標題:電子書與紙質書,共存還是替代(經濟透視)   最近,美洲的電子書市場有兩則消息。一是亞馬遜南下,開始在巴西銷售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二是阿根廷一家名叫「下載書」的電子書店北上,登陸美國市場。該書店擁有6萬種電子版的西班牙語書籍,憑藉其在拉美的經營經驗,將專攻美國的西語讀者群。
  • 再論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
    作者 | 一灣灣流水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據說2020年有196萬種圖書賣出不到上千冊,有近一半賣出不到10本書,看來中國人真要和紙質閱讀漸行漸遠了?網上關於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之爭,大致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電子書取代紙質書成大勢所趨,一種認為兩種閱讀形式可以並存,第三種觀點認為紙質書永遠存在,不會退出人們的閱讀方式。最佳的當然是兩種閱讀並存,「道並行而不相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嘛。對於那些和網際網路一同成長起來的人來說,豈止是紙質書多餘,連電子書都嫌麻煩,一切都」一網打盡」,一隻手機在手,想查啥查啥,想看啥看啥,多方便呢。
  • 電子書、紙質書與竹簡,簡體字、繁體字與甲骨文……
    人類的文明發展日新月異,但是直到人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通過網際網路的「電子方式」來閱讀新聞、信息的今天,在電子書和紙質書孰優孰劣方面依然有著不同的說法、甚至是爭執。我個人對於電子書和紙質書都接受,並沒有任何偏見。
  • 電子書衝擊下的蘭州紙質書市場
    原標題:電子書衝擊下的蘭州紙質書市場 電子書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閱讀習慣,連日來,記者在蘭州市一些書店、圖書館採訪了解到,受電子書衝擊,紙質圖書銷量、借閱量大幅下降。 圖書館借閱率下降 10月28日,星期四。
  • 紙質書被淘汰?請看紙質書PK電子書!其實他們各有優勢,相輔相成
    雖然電子書擁有著操作簡便,攜帶方便等優點,但紙質書依舊擁有電子書無法替代的優勢,紙質書從封面到內頁都有不同的裝幀設計、不同的格式和不同的紙張,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以及紙質書的獨特書香味。但到底電子書好還是紙質書好呢?
  • Z說客:紙質書or電子書 誰是你的心頭好
    然而在一些公共場所如地鐵公交上,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很多人拿著本紙質書看,儘管紙質書早已被磚家學者唱衰了好多年,但到底還是有很多人對其情有獨鐘不忍捨棄,被他們視為「心頭摯愛」。那麼,究竟是紙質書比較好還是電子書好呢?That's a question!今天,就這個話題我們也請來了許多小夥伴和大家共同聊聊。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電子書閱讀給人們閱讀方式、認知模式與思維習慣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的快速增長,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二者能否長期共存?   如果覺得手機閱讀不過癮,還有五花八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可供選擇,除老牌亞馬遜kindle外,掌閱、博閱、漢王、文石等品牌的新產品也收穫了良好口碑。隨著科技進步,電子書閱讀器給讀者的體驗越來越接近於紙質書。今年3月,科大訊飛發布全球首款彩色電子閱讀器,已經可以顯示4096種色彩,使插圖較多的美術攝影類書籍的閱讀體驗接近紙質書。
  • 紙質書不可替代 電子書漸成潮流
    電子書閱讀給人們閱讀方式、認知模式與思維習慣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的快速增長,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二者能否長期共存?如果覺得手機閱讀不過癮,還有五花八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可供選擇,除老牌亞馬遜kindle外,掌閱、博閱、漢王、文石等品牌的新產品也收穫了良好口碑。隨著科技進步,電子書閱讀器給讀者的體驗越來越接近於紙質書。今年3月,科大訊飛發布全球首款彩色電子閱讀器,已經可以顯示4096種色彩,使插圖較多的美術攝影類書籍的閱讀體驗接近紙質書。
  • 紙質書與電子書,哪個更發光?
    -----------------有人把地鐵裡的紙質書視為發光體,說讀書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這個浮躁的時代。他們構成了地下流動的圖書館。一本紙質書就是一個分水嶺?呵呵。當你在地鐵玩手機的時候,她在「讀書」,讀書二字加黑加粗,重讀。這樣簡單的二元對立語境就像黑襯著白,煤球裡藏珍珠。其實,地鐵裡低頭族,很多人在手機上讀書,用Kindle讀書。亞馬遜早早就宣告電子書銷量超過紙版書。嚴格說,不會放光的紙質書並不比發光的屏幕,更發光。被紙質書映襯的臉,並不比被屏幕照亮的臉,更光亮迷人。
  • 別再糾結電子書還是紙質書了,讀就完了!
    電子書和電子讀物信息量大,傳遞迅捷,無論何時何地,獲取信息,查找資料,進行閱讀和學習,只要打開電腦或手機就行。因此,電子書和電子讀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輕人。在新的形勢下,紙質書和紙質讀物也紛紛與網際網路聯姻,報紙、刊物都出了電子版,開發了微信、微博和客戶端,圖書館也都普及了數位化閱覽系統。那麼在電子書的盛行之下,紙質版書籍到底會不會被代替呢?
  • 如今電子書橫行,那麼電子書會完全取代紙質書嗎?
    電子書不會完全取代紙質書,只有可能削弱紙質書。 ;但是紙質書就不會那樣的感覺,我自己經常看小說,那種感覺特別明顯,很累,眼睛充血特別嚴重。
  • 紙質書不會消失-紙質書,電子書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電子書發展這麼快,紙質書會消失嗎?這是這兩年經常被業內提起的話題,人們的看法卻是各不相同。某電子書打出過一句廣告語——電子書取代紙張,就像紙張取代竹簡。真的是這樣嗎?但載體的一路改變是為了物美價廉,紙質圖書發展到今天,已經近乎完美。當然,有人會說,手拿一個電子書或iPad,重量和一本厚書差不多,但裡面的內容卻豐富許多。問題是,電子書真的可以提供我們需要的內容嗎?臺灣作家唐諾2010年在香港書展上曾經有一場《書,2000本的奇蹟》的演講。
  • 電子書之於紙質書 不是埋葬者 只是轉向手
    電子書黨當然都是這麼認為的,方便是電子書最大的優點,以前出門經常需要帶著幾本厚重的紙質書,而現在僅僅需要一部Kindle閱讀器就能搞定整臺書架上所有的書籍。並且e-Ink墨水瓶還不傷眼睛,除了翻頁手感上趕不上紙質書,其他的都非常令人滿意。既然有這麼一個增加讀書效率的東西,那麼紙質書確實應該被進歷史的垃圾桶了。
  • 電子書銷量持續下滑 年輕一代愛上紙質書
    隨著智能電子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人唱衰紙質書,有人甚至放話說紙質書必將走向消亡。這些人可能要失望了,因為最新數據顯示,這兩年紙質書銷量一路上漲,應時而生的電子書銷量反而持續下滑。那麼,是什麼成就了紙質書的華麗逆襲?
  • 讀紙質書和電子書感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讀紙質書和電子書感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現在紙質書和電子書並行,各有其優勢。查資料時,我喜歡上網查,短時間的看一些消遣類的小說,也喜歡在網上看。如果要讀專業方面的、知識性的、名人傳記之類的,我仍然喜歡讀紙質書籍。
  • 港媒:不是紙質書不爭氣 而是電子書時代來臨
    中新網1月12日電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11日發表文章稱,現在是紙質書的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了,不是紙質書不爭氣,而是電子書太厲害。很多文青都無法接受紙質書即將消失的事實,並且為紙質書羅織了各種需要存在的理由。殊不知,如此的糾結,正是紙質書日漸式微的表現。
  • 電子書當道,紙質書如何向其宣戰,逆風翻盤?
    電子書的著名品牌Kindle(圖片來自網絡)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 你閱讀時的首選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在電子書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的爭論無論對於讀者還是出版界,都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著名網絡問答社區「知乎」搜索紙質書和電子書的話題,對於「電子書籍為什麼不完全替代紙質書?」的問題,讀者眾說紛紜。在匯總219個回答之後發現,讀者認為電子書的不足主要包括:黑白屏幕無法觀看圖片、不方便記筆記和無法深入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