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團結拼搏的奮進畫卷有力鋪陳;
這裡就是鄂託克前旗。
之所以把鄂託克前旗定義為「紅色」,是因為鄂託克前旗是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北部屏障,是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最早建立紅色政權所在地,是黨的民族政策的發源地、民族統戰工作的橋頭堡。
▲延安民族學院城川舊址
▲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
1936年,中國共產黨在鄂託克前旗三段地成立工作委員會,根據毛澤東同志發表的《對內蒙古人民宣言》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闢了黨在內蒙古最早的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鄂託克前旗人開始追求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先進文化,並樹立了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今天,「紅色」成為鄂託克前旗最深沉、最熾熱且永不褪色的底色。新時代,鄂託克前旗人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別樣耀眼的紅色,在這裡凝聚起了奮進的磅礴力量,指引著人們不斷向前。
2019年6月28日,對於鄂託克前旗文物保護管理所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三段地工委黨旗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三段地工委舊址
立足獨特厚重的紅色資源和民族文化,突出紅色培訓教育的創新性、實訓性、實踐性,鄂託克前旗深入挖掘紅色培訓和紅色研學潛力,在各鎮打造紅色培訓教學體驗戶30多戶,並規劃建設了一批紅色延伸項目。2019年,新建了城川紅色拓展基地,包括黨員幹部拓展培訓基地、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應急救護實訓基地、民兵預備役訓練基地。同時,在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城川拓展訓練基地、紅色研學戶等各個陣地之間成功探索出「資源共享」模式,建立了以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為主體,以鄂託克前旗委黨校、紅色教育培訓中心、紅色教育集訓中心、青少年紅色研學中心為延伸和拓展的多元培訓服務架構。
依託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圍繞「建設內蒙古西部紅色旅遊集散中心,打造全國紅色培訓教育基地」的目標,鄂託克前旗構架起了以城川為核心、輻射周邊的紅色文旅產業體系,凸顯紅色旅遊教育,進一步放大紅色旅遊的品牌效應。在紅色培訓教育基地,配套建設了旅遊綜合服務中心,推進民族博覽園等景區建設,城川紅色文化旅遊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的「品牌力」正在轉化為生產力,紅色研學遊的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通過打造集文化展示、產品製作、旅遊休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配套發展吃、住、遊、購、娛等業態,實現地方特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帶動第三產業全面提質增效發展。僅2018年接待遊客量達11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億元。
今年35歲的郭虎是一名退伍軍人,返鄉之前一直在外打拼。採訪中郭虎告訴記者,選擇回家鄉,一方面是看到了家鄉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出於一名軍人的家國情懷,讓他放不下對家鄉這片紅色熱土的眷戀。返鄉之後,旗委、政府倡導發展高原冷菜產業的政策,讓他下了決心從事蔬菜種植。「跟著黨走,我有信心幹好!」郭虎很快就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一個會種田的「新農民」。這不,年初他與相關企業籤訂了銷售合同,近200畝有機蔬菜不愁銷路。
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快優化升級,鄂託克前旗依託基礎條件和產業優勢,先後投入近5000萬元以獎代投推進種養結構調整和優化,新增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以上。啟動建設了北緯37度經濟林、農產品育苗產業園、鄂爾多斯高原冷菜產業示範基地等項目,扶持龍頭企業和引導農牧民發展果蔬產業、畜產品精深加工,一戶不落將農牧民聯結進產業鏈中。目前,通過建設供港蔬菜交易中心、三段地農畜產品交易市場、綜合物流中心和冷鏈物流園項目,與全國市場進行有效對接,鄂爾多斯高原冷菜品牌正在走紅,面向全國的優質農畜產品交易中心、內蒙古西部優質有機果蔬生產基地正在形成。
▲王震井舊址
▲王震井紀念園
「忙的時候一天最多講解過13次,雖然有時候也會覺得累,但大家認真地聽講解,我勁頭就更足了。」任鑫說,鄂託克前旗每個角落裡都浸透著紅色文化,正如井上老舊卻結實的轆轤,記載著過往數不清的故事。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展現了八路軍與群眾深厚的魚水之情,詮釋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偉大意義的「王震井」,其實只是鄂託克前旗按照建設內蒙古西部紅色旅遊集散中心、打造全國紅色培訓教育基地的定位的一個縮影。修葺復原了的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三段地革命歷史紀念館、馬良誠顧壽山烈士紀念陵園、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滴哨溝戰場紀念園等等,都在以無言的方式告訴人們——這裡是一片紅色土地。
▲三段地革命歷史紀念館
▲馬良誠顧壽山烈士紀念陵園
▲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
▲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
鄂託克前旗宣傳部幹事張嘉龍說,在當地有很多老一輩革命者的後代,家裡戶外人們也都愛講些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家風,傳播紅色文化。
▲牧民新居
▲鄂託克前旗上海廟航拍
▲綠色礦區榆樹井
▲盛魯電廠鳥瞰圖
7月5日,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火炬傳遞鄂爾多斯站啟動儀式在城川舉行。看著民族團結廣場上人潮湧動,彩旗飄飄,城川鎮糜地梁嘎查老黨員陳佔志高興地說:「前些年咱生活是苦了點,但咱的紅色精神一直都在,這輩子能看到這樣的好日子,值了!」
彪炳史冊的光輝歲月,見證著鄂託克前旗的紅色印記。在這片土地上,紅色先進文化與鄂託克前旗地域文化不斷有機融合,激勵鄂託克前旗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步邁向新的徵程!
鄂爾多斯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海濱、郭紫欣、劉博侖、哈斯、楊悅恆
(責編:劉澤、張雪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