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疆域遼闊
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自然景觀
而且有著濃鬱的民族風情
赤峰市被稱為玉龍之鄉
二連浩特市被稱為恐龍之鄉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被稱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還有哪些特色之鄉
小編來為您盤點
內蒙古特色之鄉全名單
內蒙古各盟市
各盟市轄區
呼和浩特市
和林格爾縣
中國北方「情花之鄉」(芍藥)
清水河縣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踢鼓子秧歌)
武川縣
中國馬鈴薯之鄉、帝王之鄉
託克託縣
辣椒之鄉
包頭市
稀土之鄉
土默特右旗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二人臺)、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二人臺)、武術之鄉
烏海市
沙漠葡萄之鄉
鄂爾多斯市
準格爾旗
走馬文化之鄉、漫瀚調之鄉
鄂託克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乃日(娛樂)之鄉}
鄂託克前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蒙古族筷子舞、祭火文化)
杭錦旗
古如歌之鄉
烏審旗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走馬文化之鄉)、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走馬文化之鄉)
赤峰市
玉龍之鄉
寧城縣三座店鎮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抬閣、背閣)
阿魯科爾沁旗先鋒鄉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劇)
巴林右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格斯爾)
翁牛特旗紫城街道辦事處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蒙古族秧歌)
敖漢旗興隆窪鎮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皮影)
克什克騰旗
中國溫泉之鄉
通遼市
科爾沁區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科爾沁少兒版畫)
庫倫旗
中國蕎麥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蒙古族安代舞)
奈曼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版畫)
扎魯特旗
烏力格爾之鄉
巴彥淖爾市
五原縣
葵花之鄉、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河套民歌)
磴口縣
中國華萊士蜜瓜之鄉、中國休閒垂釣之鄉
烏拉特前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烏拉特民歌、河套爬山調)
呼倫貝爾市
中國鴻雁之鄉
扎賚諾爾區
中國扎賚諾爾文化之鄉、中國猛獁文化研究基地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達斡爾傳統曲棍球)
牙克石市
中國森林工業之都、冰雪之鄉
扎蘭屯市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根藝之鄉
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馴鹿文化)
新巴爾虎左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巴爾虎蒙古族長調)
新巴爾虎右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寶格德烏拉祭敖包)
阿榮旗
糧豆之鄉
鄂溫克自治旗輝蘇木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鄂溫克族搶樞)
烏蘭察布市
馬鈴薯之都、中國燕麥之鄉
豐鎮市
月餅之鄉
卓資縣
燻雞之鄉
錫林郭勒市
摔跤之鄉
錫林浩特市
中國馬都
二連浩特市
恐龍之鄉
蘇尼特左旗
蒙古包文化之鄉、肉石之鄉
蘇尼特右旗
中國草原快驥之鄉、中國駱駝文化之鄉
正鑲白旗
明安圖之鄉
鑲黃旗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阿斯爾音樂)
阿巴嘎旗
內蒙古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潮爾道)、策格之鄉
西烏珠穆沁旗
內蒙古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蒙古族男兒三藝)
東烏珠穆沁旗
內蒙古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蒙古族長調、蒙古族博克)、中國黃驃馬之鄉
阿拉善盟
駱駝之鄉、戈壁石之鄉
阿拉善右旗
內蒙古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蒙古族賽駱駝)
額濟納旗
內蒙古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土爾扈特薩吾爾登)
興安盟
內蒙古優質稻米之鄉、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
突泉縣
中國瓜菜之鄉
科右中旗
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之鄉
扎賚特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博格達烏拉祭)
阿爾山市白狼鎮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樹皮畫)
科爾沁右翼中旗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烏力格爾)
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毛都蘇木
內蒙古自治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扎薩克圖蒙古族民間刺繡)
鄂託克前旗特色之鄉展示
1
祭火文化
中華民族崇尚火,各民族都有祭祀火的風俗。蒙古民族認為火是純潔的象徵和神靈的化身,祭火是民族、部落、家庭人丁興旺、傳宗接代、幸福和財富的源泉。
鄂託克前旗聖火祭祀活動,體現了蒙漢各族人民祈盼草原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的願望,是古老而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的傳承、弘揚和保護優秀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鄂託克前旗修建了聖火文化公園,並於辛卯年(2012年)臘月廿四舉行了首次公祭和民間祭祀聖火活動,此後每年按期舉行公祭和民間祭祀活動。
2014年得到吉尼斯駐上海總部的認可,榮獲「最大規模民間聖火祭祀」吉尼斯證書。2018年,鄂託克前旗被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聖火祭祀文化之鄉」。
2
蒙古族筷子舞
鄂託克前旗筷子舞以肩部動作為特色。舞者右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肩、腿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隨著腕部的翻轉變化,舞者時而肩部活潑地聳動,時而腿部靈活地跳躍,時而轉身左前傾,時而轉身右前傾。
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是融合歡快、優美與矯健為一體的舞蹈形式。筷子舞在民間流傳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其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既有男女獨舞,也有男女群舞。在表演形式上由單手執筷子發展為雙手執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語彙也更加豐富,因此舞蹈顯得更加歡快、明朗、新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鄂爾多斯蒙古族人熱情、開朗、剽悍、豪邁的性格。2015年,鄂託克前旗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蒙古族筷子舞藝術之鄉」。
來源: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