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上第一個正統女王瑪麗的血腥一生,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2020-12-17 魚羊秘史

01

1516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迎來了他的孩子——公主瑪麗,這是他與王后凱薩琳所生的眾多孩子中,唯一存活下來的一個。小瑪麗十分早熟,作為公主,她所接受的是最良好的教育,凱薩琳王后親自教她學習拉丁語,她還學習希臘語、科學和音樂。瑪麗在五歲半的時候就可以在王宮的賓客面前演奏古鍵琴,九歲時,亨利八世賜給她威爾斯公主的稱號,這在英國王室中一直是授予王儲的稱號。雖然亨利八世十分寵愛這個女兒,但他依舊為自己沒有一個男性繼承人而苦惱,他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地想要個兒子,為了達到目的,他發動了英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同時,也是因為這件事情,徹底地傷透了瑪麗公主的心。

亨利八世的妻子,瑪麗公主的母親,是一位西班牙公主。亨利七世在位時期,為鞏固國家統治,英西兩國聯姻。於是英國的亞瑟王子便與凱薩琳訂婚,但是亞瑟王子早逝,亨利八世就娶了寡嫂為妻。亨利八世與凱薩琳攜手走過二十年的婚姻,卻僅有瑪麗公主一個孩子,此時的凱薩琳雖然才四十多歲,但在那個年代已是高齡,且歐洲女人一向老得比較快,風韻不再的凱薩琳已經提不起亨利八世的興趣了。於是,這位大膽的國王向羅馬教皇提出與凱薩琳離婚,與安妮·博林(伊莉莎白一世的母親)成婚。為了與她結婚,他發動了宗教改革,在英國廢除了天主教,改信安立甘教,且成功地將凱薩琳王后趕出皇宮。

父母的婚姻裂痕在瑪麗心中留下了創傷。同時父親還將她當作政治籌碼先後同法國王儲及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訂婚,雖然後來都沒有成功。西班牙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國家,在母親的教育下,瑪麗十分信仰天主教。但是由於母親的離開,父親公開與天主教、與羅馬教廷反目,使得瑪麗的處境變得愈發危險。她被國會宣布為私生女,還先後服侍過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伊莉莎白和弟弟愛德華,她甚至還被迫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表面上不得不承認其父為英格蘭教會的元首。這一系列的變故造就了青年瑪麗的性格,堅韌、勇敢卻不知變通。

瑪麗女王

02

亨利八世死後,按照遺囑應由愛德華六世繼位,但是他16歲就死了。按照規定,瑪麗應為下一任繼承人。但是諾森伯蘭公爵和樞密院卻宣布第三順位繼承人簡·格雷繼承王位。這就是著名的「九天女王」,九天後,在群眾的聲討聲中,簡·格雷倒臺,瑪麗登上了本就屬於她的王位。

作為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瑪麗女王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她痛恨新教,倒行逆施,否定了亨利八世和愛德華六世的宗教政策,企圖重新恢復羅馬教廷控制下的英格蘭,恢復天主教,回歸以教皇為首的「基督教世界」。

1553年10月5日,瑪麗召開了第一場議會,基本上廢除愛德華六世時代和部分廢除亨利八世時的英國宗教改革立法,為鋪平通往羅馬的大道奠定了基石。但是由於議會沒有批准恢復天主教正統派的宗教儀式,瑪麗女王企圖復闢天主教的想法在第一次針鋒相對中就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在這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令議會和全國人民不滿的事情:瑪麗女王想要與西班牙的菲利結婚。菲利是查理五世之子,在帝國內擁有王位繼承權,此時作為查理五世的代理人統治著西班牙。事實上,從瑪麗都鐸繼位英國女王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就開始策劃讓菲利與瑪麗締結婚姻。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查理五世視瑪麗為「一位有著巨大價值的女王」:英吉利海峽位於西班牙通往尼德蘭的交通要道上,保持這條水路的暢通需要英格蘭的協助。

03

而瑪麗女王雖然只有一半的西班牙血統,卻因為少年時期的變故而更加富有西班牙情懷。威尼斯駐倫敦使節曾經指出:瑪麗蔑視自己作為英格蘭人的身份,炫耀自己出身於西班牙王族。與生俱來的西班牙情結,促使瑪麗屬意出生於西班牙的菲利。

但是,這段婚姻卻引起了國人的暴動。在女王婚姻締結的過程中,英國多處爆發起義,起義軍深入到倫敦城的旗艦街,他們沿街高喊:「上帝拯救瑪麗女王」,「接受我們的請求,不要接納西班牙丈夫」。但是,這一切的行為並沒有對女王的婚姻產生啥實質性的影響,它反而像催化劑一般,把事情朝著百姓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去發展。

1554年4月,在平息了群眾起義後的第三個月,女王召開了第二場議會。事實證明,第二場議會比第一場還要糟糕:戈迪納試圖復活異端法和6條教義的提案,在下院遭到否決,反宗教改革和對新教徒的迫害必須再等待時機。這讓女王十分不滿,另一件讓女王不滿的事是:瑪麗答應不經議會同意決不結婚。但其嫁給西班牙菲利的決心並未動搖。

04

作為一個君主,瑪麗的思維依然停留在封建主義的觀念之中,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不是英格蘭共同體的利益而是封臣對於封君的忠誠。歷史文獻記載,當樞密大臣們秉持堅定的反戰立場時,瑪麗女王逐一召見並且威脅他們:「如果不能服從她與夫君的意志,或者被處死,或者被剝奪土地與財產」。在瑪麗女王的觀念中,菲利不僅是她的丈夫,也是英格蘭全體臣民的封君;如果封臣拒絕向封君履行義務,就應當被剝奪土地與財產。這一點十分令人頭疼。

令人不解的是,女王同西班牙的聯姻議案在兩院很快通過。賦予瑪麗自由傳位,給予菲利《叛逆法》保護及維護女王憲法地位等一系列法案都在兩院通過。

經過不懈的努力,女王終於在第三次議會上,以立法的形式正式同羅馬教廷聯合,使英國教會經過「漫長而劇烈的肆虐和災難之後,終於投向聖座的懷抱。」這是瑪麗統治最為成功的時期。

瑪麗女王

05

作為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瑪麗女王曾經深情地說:「我看重我的靈魂得救,勝過十個王國」,信仰勝過王國,她將個人的天主教虔誠置於英格蘭共同體的利益之上。瑪麗偏執的性格,使她在打壓新教徒的過程中,手段方式極為兇殘。1555 年施行《懲治異端法令》,恢復實施異端法,恢復「火刑柱」的刑罪工具。

同年2月4日,聖經翻譯者約翰·羅傑爾斯被處死。約翰的死,敲響了所有新教徒和「叛逆者」的喪鐘。一個星期內,隨他走向火刑柱的還有大主教胡伯,著名的倫敦傳教士勞倫斯·桑德爾士和哈德雷教區長羅蘭德·泰勒博士。每年約 90 人成為殉道者。大量的教徒流亡國外,使英格蘭人才嚴重流失。在社會上也形成人人自危的緊張恐怖的氣氛,造成了基督教區乃至英格蘭的分裂,也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據不完全統計,瑪麗下令燒死的「異端」大約三百多個。「血腥瑪麗」的稱號當之無愧!

記載羅傑斯受火刑的插畫

06

1557年,西班牙與法蘭西的戰爭爆發,菲利到英國來尋求軍事支持。女王覺得有責任提供一切援助,議會對此表示反對。1557年7月,英對法宣戰。1558年,法國經過一個星期的奮戰,攻佔了加萊,這就成了對瑪麗政權的重要一擊;加萊的丟失斷送了聯盟的命運。加萊保留了大約二百年,最終還是被英格蘭的宿敵奪去。加萊的喪失使英格蘭民族精神受到壓抑並摧毀了對女王效忠的最後防線。

對瑪麗女王來說,加萊的丟失給她的統治的穩固以致命一擊。臣民的背離,丈夫菲利的離去,沒有子嗣的痛苦,再加上病情的日益惡化,1558年11月17 日,瑪麗在聖詹姆斯宮悽慘地死去,沒有人為她哀悼。

許多提到瑪麗的著作中都有這樣一句話:「當瑪麗在1558 年11月病死之際,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鐘聲。」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澈冬澈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文由「魚羊史記」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以少女之血沐浴的英國女王——血腥瑪麗
    提起血腥瑪麗,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那血色的雞尾酒另一些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對血腥瑪麗的第一反應是電影中的紅皇后其實無論是濃烈的雞尾酒,還是殘忍的紅皇后,都是取材於本文中要說的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女王
  • 簡·格雷公主:從九日女王到血腥瑪麗
    不過今天故事最大的主角卻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女兒,也就是亨利八世的侄女簡·格雷公主,她離奇地當了九天的女王,也離奇地掉了腦袋。可是,菲利普與瑪麗結婚純粹是基於政治利益考慮。再且,女王與西班牙人的婚姻並不受英國國民的普遍歡迎。
  • 隨風說史:殘酷女王的可憐一生 「血腥瑪麗」難以啟齒的另一面
    「九日女王」珍·格雷,這一個英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王在失去了父親和嶽父的靠山之後,最後還是被天主教佔主導的樞密院推翻了,此時英格蘭迎來了一位真正的女王--瑪麗·都鐸。瑪麗·都鐸稱王,繼位是為瑪麗一世,一般來說史學界認定瑪麗是英國首任女王(由於珍·格雷在位時間過短),這位女王有著更為讓人恐怖稱號「血腥瑪麗」。但是,我們今天來嘗試一下用另外一種視角,重新審視這位讓曾經的英格蘭瀰漫著恐怖氣息的女王。
  • 英國第一任女王—「血腥瑪麗」的悲情
    "Bloody" Mary Tudor (Queen Mary I of England, 1516-1558)血腥.瑪麗都鐸(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1516-1558)瑪麗.都鐸是英國歷史上最遭歷史學家詬病和民眾憎恨的一位君主。
  • 英國第一任女王,被稱為血腥瑪麗,實際是一個可憐而又可恨的女人
    大家提到英國,就會覺得英國似乎有很多女王。現在英國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當政,所以英國女王可以當作是英國的象徵之一。不過在英國早期時候,事實上很長時間也是男的國王當政,一直到1553年的時候,英國才有第一個女王出現,這就是被稱為「血腥瑪麗」的瑪麗女王。在瑪麗女王之後,英國出現了多位女王。
  • 因母親未再生育,英國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終進化成「血腥瑪麗」
    而連同信仰一起拋棄的,自然還有那不能再生育的瑪麗的母親凱薩琳以及瑪麗。 就這樣,瑪麗從備受溺愛的長公主成為了灰姑娘。從此刻開始,瑪麗一路朝著「血腥瑪麗」的方向進化。而這一切,竟是因為其母親不能再生育。 「血腥瑪麗」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 當瑪麗還不是血腥瑪麗的時候,九日女王簡·格雷本可以不上斷頭臺
    那年,瑪麗還沒成為血腥瑪麗,簡·格雷本可以活下來的。亨利八世推行新教,愛德華六世、伊莉莎白(未來的榮光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簡·格雷都是新教的忠實信仰者。而瑪麗——亨利八世與第一任老婆阿拉貢的凱薩琳唯一倖存下來的孩子(未來的血腥瑪麗),推崇天主教 (畢竟亨八推行新教是為了與她媽媽離婚再娶。
  •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死於被斬首的瑪麗一世
    >狀況下,還是個嬰兒的瑪麗·斯圖亞特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成為了蘇格蘭的瑪麗一世,也是整個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王。世稱為「血腥瑪麗」的英格蘭瑪麗一世《狄更斯英國簡史》在評價這位女王時這樣說:」這樣的事跡讓後世對她最大的印象便是「血腥瑪麗」的代號。由於稱號相同,後世經常將英格蘭的這位「血腥瑪麗」同本文的主角瑪麗·斯圖爾特混淆起來。執政不久,短命的英格蘭瑪麗一世便病逝,其一同在王室長大的妹妹伊莉莎白·都鐸坐上了英格蘭國王的位置,稱號為「伊莉莎白一世」。
  • 英國第一位女王,在生命裡大部分都在捍衛王位,並被譽為血腥瑪麗
    「血腥瑪麗」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偏執狂,她是半個西班牙的暴君,在宗教改革歐洲最殘酷的迫害時期之一,殺害了近300名新教男女和兒童。至少後來的(新教徒)作家是這樣描述她的。然而,瑪麗是英格蘭第一個公認的女王:第一個戴著英格蘭王冠的女人。她的父親亨利八世(Henry VIII)曾竭盡全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瑪麗不僅僅是迎接了挑戰。在前所未有的情況下,她證明了自己的勇氣和政治成就。她的統治重新定義了英國君主制的輪廓,並證明了女王可以作為國王統治。
  • 血腥瑪麗,那一抹鮮血的味道
    傳說中的血腥瑪麗,是中世紀的一位被污衊為女巫而蒙冤燒死的美麗少女。還有一個經典通靈遊戲,據說半夜十二點在洗手間的鏡子前點燃蠟燭,呼喚血腥瑪麗,就可以招來她的惡靈。至於惡靈來了之後會怎樣,就自求多福吧。歷史上的血腥瑪麗,是著名的殺妻狂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一世。她是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阿拉貢的凱薩琳的女兒,童年時也曾受盡父親的恩寵,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隨著父母感情的破裂、母親被父親廢黜,她也被父親拋之腦後。父女二人不但感情淡漠,宗教信仰也不相同。
  • 英國史上7位女王,第一位被砍頭,第四位是同性戀
    文/格瓦拉同志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從1553年至今,英國共誕生過7位女王,雖然命運各不相同,但大都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其中有兩位還成為劃時代的偉大國王。那麼,這7位女王各自的命運究竟是怎樣的呢?
  • 英國女王瑪麗一世,被世人稱為「瘋狂女王」,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英國女王,一個代表了權力的稱號,是多少人嚮往的職位。但是,真正的能夠做到這個位置的熱門,除了在身份上做到契合之外,在能力上同樣要做到徵服其他的人。在英國的歷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女王,她被人們稱為是」血腥瑪麗「,今天,就跟隨小編共同來走進她的世界。
  • 「血腥瑪麗」的悲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位女王
    她先是被關進倫敦塔,後被秘密處死,在位僅九天,史稱「九日女王」。諾森伯蘭和他的支持者也走上了斷臺頭。瑪麗的統治以一場血腥的政治衝突拉開了序幕。  英國沒有女人不得繼承王位的法律,早在12世紀,英王亨利一世的唯一女兒瑪蒂爾達就差點登上王位。
  • 英國王室歷史上不光彩一面,誕生「血腥女王」,揭示百年宗教衝突
    英國首位女王為何稱「血腥瑪麗」?從百年宗教衝突便可找到密碼英國王室歷史並不是充滿鮮花與愛情,有許多黑暗歷史,甚至有許多不光彩的事件。現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女王。但在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卻給英國歷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面,至今「後遺症」還存在。
  • 英格蘭的「血腥瑪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位女王?
    她先是被關進倫敦塔,後被秘密處死,在位僅九天,史稱「九日女王」。諾森伯蘭和他的支持者也走上了斷臺頭。瑪麗的統治以一場血腥的政治衝突拉開了序幕。英國沒有女人不得繼承王位的法律,早在12世紀,英王亨利一世的唯一女兒瑪蒂爾達就差點登上王位。
  • 蘇格蘭瑪麗女王和伊莉莎白一世的真實故事
    瑪麗和伊莉莎白長達數十年的權力鬥爭的結局,即使是最隨意的觀察者也能很容易地回憶起來:1587年2月8日,被廢黜的蘇格蘭女王跪在行刑臺上,做了一系列最後的祈禱,並伸出手臂同意砍頭人的斧頭。三擊之後,劊子手將瑪麗的頭從身體上砍下,此時他舉起他的血腥獎品,喊道:「天佑女王。」至少就目前而言,伊莉莎白取得了勝利。
  • 一顆受詛咒的「血腥鑽石」被英國女王鎮壓
    這顆鑽石在印度近千年時間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血腥的浪潮,最後轉到了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不過很快在蘭吉特·辛格死後,1840年英國人發動了錫克戰爭,而他的唯一繼承人,9歲的杜利普·辛格被英國人「監護」了起來,光明之山也落到了他的手裡。
  • 血腥瑪麗與伊莉莎白女王的不婚之謎!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
    血腥瑪麗與伊莉莎白女王的不婚之謎!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上初中的時候曾經看過一部網絡小說,是以英國都鐸王朝為背景的,這個作者十分熟悉英國的歷史和一些名人典故。這部小說算是我的英國史的啟蒙。1953年,伊莉莎白的姐姐登上了王位,就是後來史書中所說的"血腥瑪麗",這個姐姐和伊莉莎白的命運其實很相似,但是伊莉莎白是新教徒,瑪麗是狂熱的天主教徒,這個女王對自己父親的宗教改革十分不滿。於是她殺了很多的新教徒。本來就仇視自己妹妹的瑪麗,以莫須有的藉口把伊莉莎白關進倫敦塔,所以,伊莉莎白的青春期都活在死亡的陰影下,唯恐自己的姐姐一個不高興就把自己做了。
  • 血腥瑪麗:她一生所為,是否擔得起此等惡名?
    在英語中血腥瑪麗Bloody Mary是女巫的同義詞。這個充滿貶義的詞,來自英格蘭第一位真正的女王,瑪麗一世。學生時代老師解釋這個單詞的時候,只說這個女王殺人如麻,人們才給她取個這個綽號。當長大自行翻閱書籍,看遍瑪麗一世的成長曆程和登基後的所作所為,不禁發出疑問:「瑪麗一世一生的所作所為,是否擔得起此等惡名?」提起瑪麗一世,大多數人都認為她是一個失敗而令人恐懼的女王。
  • 英國史上最悲情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被表親伊莉莎白送上斷頭臺!
    1503年,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士四世與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的女兒結婚。其後裔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士六世在1603年繼承英國王位,成為英王詹姆一世(1603~1625年在位)。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我們所熟知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君主有蘇格蘭的瑪麗一世和她的孫子查理一世,他們的結局都很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