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第一任女王—「血腥瑪麗」的悲情

2020-12-17 與歐洲有關的一切

"Bloody" Mary Tudor (Queen Mary I of England, 1516-1558)

血腥.瑪麗都鐸(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1516-1558)

瑪麗.都鐸是英國歷史上最遭歷史學家詬病和民眾憎恨的一位君主。由於她自身對天主教的狂熱和性格偏執,她以公正宗教的名義,殺害了許許多多與她持有不同宗教政治觀念的人;在她統治的五年時間裡,整個國家充斥著混沌和恐懼。

瑪麗.都鐸出身於1516年,她是亨利八世和其第一任王后凱薩琳阿拉貢唯一倖存的孩子。瑪麗三歲開始學習拉丁文,舞蹈,王后凱薩琳阿拉貢專門聘請西班牙有名的詩人藝術家為瑪麗做藝術顧問,受到優質教育。她從小十分乖巧可愛,性格沉穩早熟。據說,四歲就懂得在外國使臣面前彈琴表演為父母國家增光。不過,雖然當時的亨利八世因為瑪麗的到來倍感歡心雀躍,但是這位一心想要男性繼承人的國王並不滿意她的王后只能為他誕下一位公主的事實。

在經歷了數次流產和五個孩子的夭折,瑪麗的母親凱薩琳進入了更年期,亨利八世很明確凱薩琳不能在為他誕下男性繼承人了。儘管,英格蘭當時還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家,但由於亨利八世對女侍官安妮.博林的迷戀,加上一心想要兒子的夙願,在得知安妮.博林懷上他孩子的時候,為了避免他和安妮的「兒子」被定義為私生子,他秘密地與安妮結了婚,並且宣布脫離羅馬教皇的管轄,自己為英國新教最高領袖,並且宣稱他和凱薩琳的婚姻視為無效。

這時的瑪麗已經17歲了,突然間,她從一個受盡萬千寵愛的公主淪為私生子,這對於當時的她是極為震驚和備受身心打擊的。和她的母親凱薩琳一樣,瑪麗無法接受淪為私生子的宣判。在此期間,她們母女之間的紐帶更加緊密,她們堅信自身地位的權威性以及合法性以及亨利八世的宣判是不受天主教認可的。

但是,現實往往殘酷無比,當他的母親凱薩琳被流放在外,她也被驅逐出宮而軟禁,直到1536年凱薩琳王后去世,她們也沒有能夠再相見。而就在同一年,她被迫接受了她父親的《繼承法案》,認可自己是私生子,不過她從未掩飾過自己對安妮.博林的厭惡憎恨。

由於父親對她的百般刁難,與日俱增的心理壓力開始陸陸續續地侵襲她的身體健康,她患上了眼疾,鼻竇也有毛病,此後常為頭痛所苦,並且不知是不是因為精神壓力所致,她從二十歲出頭就經常由於月經不調和抑鬱而生病,甚至時常覺得自己會被毒害。

當亨利的第三任王后簡·西摩(Jane Seymour)生下王子後,亨利八世終於有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男性繼承人,不僅是他,當時的宮廷的喜悅氣氛蔓延到英國的角角落落,人們都為國王能有位男性繼承人而喝彩。 而亨利八世也因為愛德華的出生決定重新修改《繼承法案》。 愛德華自然是王位第一繼承人,但是被定位私生女的瑪麗和伊莉莎白同樣也被列入成為了在愛德華之後的合法繼承人。

在瑪麗34歲的時候,亨利八世去世了。 她九歲的弟弟愛德華在議會新教徒的簇擁下成為了新的國王,而這些新教徒不斷嘗試使新教成為英格蘭的國教,而瑪麗也因為自己信奉天主教與弟弟是充斥著爭端。

這位年輕並且富有活力的國王從小就接受著新教的教義,他對於新教的認可和信奉遠比他的父親要虔誠的多。而瑪麗也被愛德華的一些列宗教政策所惱怒,在當時凡是具有關天主教象徵的傳統祭拜儀式必須撤銷,廢除修道院制度,沒收了修道院土地,所有哥德式教堂建築都被需被摧毀。並下令原有的教義都要以英語進行傳播。在愛德華統治時期,瑪麗一定覺得生活無望,她所認同的世界,她的信仰在自己生活的國家完全得不到認同。

精神方面的壓力以及疾病纏身把瑪麗摧殘成面色蒼白,悲憤的悽苦女人,對宗教的虔誠成為了她當時唯一的慰藉。 愛德華曾多次派人勸說那裡接受新教;但是「桀驁不馴」的她根本不會屈服弟弟對她的「無理」要求;當時愛德華的新教攝政成員還提議廢除聖禮,此舉徹底惹怒了瑪麗,這也是她為什麼極度痛恨新教的原因。

瑪麗一世對於新教的反對立場得到了西班牙君主的支持,在西班牙,很多的宗教異端人士都被逮捕焚燒。但是,在英國,權利掌握在新教徒手裡,只要他的弟弟當權,英格蘭是無法重新回到信仰天主教的。

1553年,愛德華突然換上肺病去世,整個王室又再次陷入混亂。在愛德華即將逝去之時,他深刻意識到他所面臨的危機,他死去後,瑪麗是下一個王位繼承人,但是因為宗教立場不同的原因,如果瑪麗繼任,他努力推進的新教改革將付之東流,於是他便在坎特伯裡大主教克蘭麥的支持下任命瑪麗的表親簡·格雷為王位繼承人。

不過事與願違,1553年7月19日英國議會廢黜了簡·格雷的王位,並擁立瑪麗一世為女王,簡·格雷成為了英國歷史的「九日女王」。 當時的臣民之所以擁護瑪麗作為繼承人是因為他們堅信皇室血統的純正性,他們只希望擁立亨利八世的直系血脈。而當時的瑪麗堅稱自己是亨利八世的血脈,而簡併不是。瑪麗自己也很聰明,在聲明裡她絲毫沒有提起關於宗教立場的事情,因此她得到了新教與天主教的雙方擁護。

在1553年7月,瑪麗都鐸在威斯敏特修道院加冕為英格蘭女王。她放棄了作為英國教會最高元首的稱號,全面復闢羅馬天主教,恢復了英格蘭與羅馬的關係。 她決定懲罰新教異教徒,因為新教對於她來說,是害母親顛沛流離、自己二十五年來含辛茹苦的罪魁禍首。她認為新教教徒都是「撒旦」,她要徹底清除異教徒。

就在短短幾個月的時光裡,瑪麗開始殘忍鎮壓新教徒,以確保天主教在英格蘭的絕對至上的地位。她和她的議會重新建構了中世紀法典—如果不堅信天主教條教義,任何人都會被釘在木樁上燒死,焚燒異教徒是對上帝以示虔誠的體現。

在此過程中,瑪麗下令燒死了約300名宗教異端人士,甚至其中還有孕婦和小孩。她處置了簡.格雷, 當然包括害她母親失去後位的坎特伯裡大主教克蘭麥,還有800人被流放海外。焚燒事情遍及全國,當時,無論是街道,還是廣場,隨時都可能會有焚燒新教教徒的事情發生。

我認為,在當時,哪怕是信奉天主教的教徒也會對當時如此殘忍的手段感到恐懼與不滿,當時的天主教徒可能並不喜歡新教以英文傳教的方式,更不喜歡愛德華六世發動的一些列宗教改革。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願意在自己的生活區域裡隨時看到有人被燒死在街道上。燒死一個人是一段漫長的過程,被燒人疼痛的嘶吼加上身體脂肪被燃燒的氣味等等,這樣的場景簡直恐怖地無法想像;瑪麗因此受到了舉國上下的憎惡。

在成為女王之後,37歲的瑪麗與比她小了十一歲的腓力二世成婚。腓力自然不會對當時已經年老色衰的瑪麗產生感情並且鍾情於她;他之所以同意與瑪麗的婚姻,無非是為了政權利益。在1554年9月瑪麗突然停經了,伴隨著晨吐她也開始變胖。整個宮廷都認為底瑪麗即將生下一位繼承人,倫敦主教區也為瑪麗的生產祈福。不過,瑪麗的妊娠反應一直到1555年7月,在她的肚子回復原狀之後,被證實她並未有孕。這件事很快流傳到整個歐洲,腓力覺得「丟臉」,回到了弗蘭德斯與法國人打仗去了。因此,瑪麗心碎而抑鬱成疾。

這在醫學上稱為假孕,可能是瑪麗太想要個孩子的緣故。當時瑪麗迫切地的想要生下自己的孩子,以免王位落到安妮·博林的女兒、表面皈依天主教但內心堅信新教的妹妹—伊莉莎白手上。不過,瑪麗在經歷兩次假孕之後,至死都沒有子嗣。

當時除了瑪麗自己以外,所有人都認定瑪麗不會再有懷有子嗣的可能了。由於病情,瑪麗無暇管理國家,再加上新教教徒的頑強反抗和英國疫情的爆發,瑪麗的病情不斷惡化,她的生命迅速凋零,剩下的只有靜候死亡的來臨。在此期間,新教教徒都在批判瑪麗的宗教迫害政策最終得到了上帝的懲罰,並倡導人民反抗暴政。雖然瑪麗自身並不覺得自己的宗教鎮壓政策並無不妥,但是在臨死之際,她焦慮異常,懺悔自己一定是在其他方面做錯惹怒了上帝。

瑪麗死亡的場景一定是很孤寂的,自己最愛的母親早已不在人世,沒有子嗣陪伴在旁,唯一的丈夫也早已離她遠去,甚至就連自己痴迷的宗教在最後也不能給她絲絲慰藉。最終,1558年,瑪麗.都鐸在她43歲的時候病逝了。在瑪麗病逝之後,伊莉莎白繼位,稱為伊莉莎白一世;正如瑪麗一世料想的那樣,她再次推翻了羅馬天主教。

瑪麗一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她享有真正的國王統治權利,而不是通過婚姻來做一個掛名的國王或者王后,被後世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然而歷史的評價對她是不公正的。瑪麗一世性格勇敢而倔強,她後期的殘忍是由於早年精神壓抑造成的。而導致這慘劇的禍首是她的父親—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在政治上為英國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在對待自己妻女上,可謂薄倖之極。亨利八世一生都處在一種任性和幼稚的生存狀態中,而這最終導致瑪麗一世無可扭轉的悲慘一生。

「小編覺得...投胎須謹慎啊~」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

鼓勵一下,贊完再走~

相關焦點

  • 「血腥瑪麗」的悲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位女王
    她先是被關進倫敦塔,後被秘密處死,在位僅九天,史稱「九日女王」。諾森伯蘭和他的支持者也走上了斷臺頭。瑪麗的統治以一場血腥的政治衝突拉開了序幕。  英國沒有女人不得繼承王位的法律,早在12世紀,英王亨利一世的唯一女兒瑪蒂爾達就差點登上王位。
  • 英國第一任女王,被稱為血腥瑪麗,實際是一個可憐而又可恨的女人
    大家提到英國,就會覺得英國似乎有很多女王。現在英國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當政,所以英國女王可以當作是英國的象徵之一。不過在英國早期時候,事實上很長時間也是男的國王當政,一直到1553年的時候,英國才有第一個女王出現,這就是被稱為「血腥瑪麗」的瑪麗女王。在瑪麗女王之後,英國出現了多位女王。
  • 以少女之血沐浴的英國女王——血腥瑪麗
    提起血腥瑪麗,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那血色的雞尾酒另一些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對血腥瑪麗的第一反應是電影中的紅皇后其實無論是濃烈的雞尾酒,還是殘忍的紅皇后,都是取材於本文中要說的都鐸王朝的第一位女王
  • 當瑪麗還不是血腥瑪麗的時候,九日女王簡·格雷本可以不上斷頭臺
    那年,瑪麗還沒成為血腥瑪麗,簡·格雷本可以活下來的。亨利八世推行新教,愛德華六世、伊莉莎白(未來的榮光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簡·格雷都是新教的忠實信仰者。而瑪麗——亨利八世與第一任老婆阿拉貢的凱薩琳唯一倖存下來的孩子(未來的血腥瑪麗),推崇天主教 (畢竟亨八推行新教是為了與她媽媽離婚再娶。
  • 因母親未再生育,英國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終進化成「血腥瑪麗」
    而連同信仰一起拋棄的,自然還有那不能再生育的瑪麗的母親凱薩琳以及瑪麗。 就這樣,瑪麗從備受溺愛的長公主成為了灰姑娘。從此刻開始,瑪麗一路朝著「血腥瑪麗」的方向進化。而這一切,竟是因為其母親不能再生育。 「血腥瑪麗」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 悲情女王瑪麗一世:母后被廢淪為侍女,晚年被親姐姐送上斷頭臺
    悲情女王瑪麗一世:母后被廢淪為侍女,晚年被親姐姐送上斷頭臺   提到瑪麗一世各位讀者可能不太了解,但只要說出「血腥瑪麗」的綽號,在英國乃至歐洲範圍內都是赫赫有名的。在如今的酒吧中有一種用番茄汁混合伏特加製成的雞尾酒,名稱正是「血腥瑪麗」。
  • 英格蘭的「血腥瑪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位女王?
    羅馬教皇的勢力被趕出英國,標誌著英國二元政治結構的終結,國王成為英吉利民族的代表和國家的至尊領袖,民族國家的創建邁出關鍵一步。這場離婚案由此成為英國歷史新紀元的引線。在某種意義上,瑪麗跌宕的命運乃是近代早期英國政治和宗教劇烈變革的產物。1547年,亨利八世駕崩,即便擁有六任妻子,他也沒能如願擁有一個像他本人一樣健康強大的男性繼承人。
  • 英國第一位女王,在生命裡大部分都在捍衛王位,並被譽為血腥瑪麗
    「血腥瑪麗」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偏執狂,她是半個西班牙的暴君,在宗教改革歐洲最殘酷的迫害時期之一,殺害了近300名新教男女和兒童。至少後來的(新教徒)作家是這樣描述她的。然而,瑪麗是英格蘭第一個公認的女王:第一個戴著英格蘭王冠的女人。她的父親亨利八世(Henry VIII)曾竭盡全力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瑪麗不僅僅是迎接了挑戰。在前所未有的情況下,她證明了自己的勇氣和政治成就。她的統治重新定義了英國君主制的輪廓,並證明了女王可以作為國王統治。
  • 簡·格雷公主:從九日女王到血腥瑪麗
    簡·格雷被推翻後,瑪麗則成了新女王。可是,菲利普與瑪麗結婚純粹是基於政治利益考慮。再且,女王與西班牙人的婚姻並不受英國國民的普遍歡迎。由此後人以「血腥瑪麗」來指代瑪麗一世。 「血腥瑪麗」雞尾酒 今天「血腥瑪麗」也是一款由伏特加、番茄汁、檸檬片、芹菜根混合調製而成的頗受歡迎和流行的雞尾酒飲料
  • 英國女王瑪麗一世,被世人稱為「瘋狂女王」,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英國女王,一個代表了權力的稱號,是多少人嚮往的職位。但是,真正的能夠做到這個位置的熱門,除了在身份上做到契合之外,在能力上同樣要做到徵服其他的人。在英國的歷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一位女王,她被人們稱為是」血腥瑪麗「,今天,就跟隨小編共同來走進她的世界。
  • 英國史上第一個正統女王瑪麗的血腥一生,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瑪麗女王02亨利八世死後,按照遺囑應由愛德華六世繼位,但是他16歲就死了。按照規定,瑪麗應為下一任繼承人。在這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令議會和全國人民不滿的事情:瑪麗女王想要與西班牙的菲利結婚。菲利是查理五世之子,在帝國內擁有王位繼承權,此時作為查理五世的代理人統治著西班牙。事實上,從瑪麗都鐸繼位英國女王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就開始策劃讓菲利與瑪麗締結婚姻。
  • 血腥瑪麗與伊莉莎白女王的不婚之謎!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
    血腥瑪麗與伊莉莎白女王的不婚之謎!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自己上初中的時候曾經看過一部網絡小說,是以英國都鐸王朝為背景的,這個作者十分熟悉英國的歷史和一些名人典故。這部小說算是我的英國史的啟蒙。安妮博林是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在第一任王后凱薩琳還沒有掛掉的時候就和亨利八世在一起成為情婦了。凱薩琳是亨利八世的嫂子,但是亨利的哥哥掛了,而且凱薩琳的地位非常重要,亨利八世在不情願也要娶自己的嫂子。但是凱薩琳再給亨利八世生下了一個女兒,也就是瑪麗公主後,就很難再生育了,畢竟年紀大了,所以亨利找了個理由就把這個可憐的女人送上了斷頭臺。
  •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死於被斬首的瑪麗一世
    >狀況下,還是個嬰兒的瑪麗·斯圖亞特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成為了蘇格蘭的瑪麗一世,也是整個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王。世稱為「血腥瑪麗」的英格蘭瑪麗一世《狄更斯英國簡史》在評價這位女王時這樣說:」這樣的事跡讓後世對她最大的印象便是「血腥瑪麗」的代號。由於稱號相同,後世經常將英格蘭的這位「血腥瑪麗」同本文的主角瑪麗·斯圖爾特混淆起來。執政不久,短命的英格蘭瑪麗一世便病逝,其一同在王室長大的妹妹伊莉莎白·都鐸坐上了英格蘭國王的位置,稱號為「伊莉莎白一世」。
  • 隨風說史:殘酷女王的可憐一生 「血腥瑪麗」難以啟齒的另一面
    「九日女王」珍·格雷,這一個英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王在失去了父親和嶽父的靠山之後,最後還是被天主教佔主導的樞密院推翻了,此時英格蘭迎來了一位真正的女王--瑪麗·都鐸。瑪麗·都鐸稱王,繼位是為瑪麗一世,一般來說史學界認定瑪麗是英國首任女王(由於珍·格雷在位時間過短),這位女王有著更為讓人恐怖稱號「血腥瑪麗」。但是,我們今天來嘗試一下用另外一種視角,重新審視這位讓曾經的英格蘭瀰漫著恐怖氣息的女王。
  • 《瑪麗女王》:女王不易做的悲劇故事
    瑪麗女王的第二任老公達恩利勳爵,在片中出軌男僕。   《瑪麗女王》中,西爾莎·羅南扮演瑪麗女王(右)和瑪格特·羅比飾演伊莉莎白一世(左),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英國女王」題材,可能是奧斯卡獎最喜歡的一個大IP。海倫·米倫、朱迪·丹奇、凱特·布蘭切特都演過不同時代的英國女王,而且順利入圍奧斯卡,像米倫和丹奇最終還都把小金人拿到手。
  • 血腥瑪麗(Bloody Mary)
    血腥瑪麗的原型為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 她曾經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
  • 血腥瑪麗不是雞尾酒!她殘暴嗜血,卻殺戮出英格蘭的黃金時代
    提起血腥瑪麗,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雞尾酒,度數很低不易醉,非常適合請女生來一杯;也有的人會想到那個恐怖傳說,300年前的法國貴族李·克斯特伯爵夫人,以殺處女取血美容終生愛好……實際上,血腥瑪麗確有其人,她是英格蘭第一任女王,開創了女人主政的局面。
  • 瑪麗女王以極其殘酷的手段懲罰新教徒,因此而有血腥的瑪麗之稱
    瑪麗女王以極其殘酷的手段懲罰新教徒,因此而有血腥的瑪麗之稱。英國本來也是天主教國家,在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發生後不久,路德的教義就滲透到英國。1521年,劍橋大學成立一個秘密團體,專門研究路德的改革主張。參加者有丁達爾和巴恩斯等人。丁達爾不久流亡國外,把《聖經》譯成英文,並且在英文注釋中攻擊羅馬天主教會制度。
  • 一顆受詛咒的「血腥鑽石」被英國女王鎮壓
    這顆鑽石在印度近千年時間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血腥的浪潮,最後轉到了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不過很快在蘭吉特·辛格死後,1840年英國人發動了錫克戰爭,而他的唯一繼承人,9歲的杜利普·辛格被英國人「監護」了起來,光明之山也落到了他的手裡。
  • 血腥瑪麗,那一抹鮮血的味道
    傳說中的血腥瑪麗,是中世紀的一位被污衊為女巫而蒙冤燒死的美麗少女。還有一個經典通靈遊戲,據說半夜十二點在洗手間的鏡子前點燃蠟燭,呼喚血腥瑪麗,就可以招來她的惡靈。至於惡靈來了之後會怎樣,就自求多福吧。歷史上的血腥瑪麗,是著名的殺妻狂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一世。她是亨利八世第一任妻子阿拉貢的凱薩琳的女兒,童年時也曾受盡父親的恩寵,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隨著父母感情的破裂、母親被父親廢黜,她也被父親拋之腦後。父女二人不但感情淡漠,宗教信仰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