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筆下的伊豆與舞女

2021-03-02 仙貝旅行


山間的路氤氳著霧氣,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溼,胸前和雙腳本該覺得冷,背後卻因為疾步而行被汗溼,更因為難耐的情緒而焦躁。初識愛情在這樣年輕的年紀,在這樣如夢似幻的山裡,就註定這是一場足以銘記但是卻不可能結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是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川端康成於1926年發表的短篇小說《伊豆的舞女》裡的一段話。

小說描寫了20歲的「我」,一個日本舊式高中的學生,在去伊豆天城山旅行時,與一位14歲的舞女發生的初戀故事。初戀的感情朦朦朧朧,而且發生在伊豆這樣美好的地方,就形成了川端康成最為唯美的文字。

小說中「我」和舞女曾經走過的「踴子步道」,從天城山淨蓮瀑布開始,穿過天城山隧道、 「河津七瀧」,最後到達湯野,全長21公裡,徒步需要6.5個小時。這是伊豆徒步旅行的精華所在。炎熱的夏天,在伊豆來一場徒步旅行,也許你會感到汗津津的熱意,但正是這種悠閒地享受自然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


舊天城隧道於1905年完成,全長446米。也是川端康成筆下「我」與伊豆舞女曾經一起走過的隧道。

天城山橫貫伊豆半島東西,從中間將伊豆一分為二,分別稱為北伊豆和南伊豆。湯島位於天城山北側山麓的最南端,周圍有著成片美麗的雪松林,綿延的狩野川在此形成很深的溪谷,河水清澈見底,溪邊栽種著大片的芥末。這個地區自古就被許多的文人所喜愛。湯島的湯本館旅社也正是川端康成選擇寫《伊豆的舞女》的地方。


穿過舊天城隧道,徒步約2個小時便到達河津七瀧的入口。那裡有舞女和「我」的銅像。這裡之所以稱為「七瀧」,是因為從上流開始依次有釜瀧、蝦瀧、蛇瀧、初景瀧、螃蟹瀧、出合瀧和大瀧七條瀑布流出,形成絕佳的徒步路線。大瀧是七瀧中湧現的第一大瀑布,也是著名的溫泉所在地。天城莊旅館裡竟然有多達28個溫泉浴池,特別是邊欣賞30米高的大瀧邊泡溫泉澡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基本上日本泡溫泉都是不能穿衣服的,但是在天城莊的露天溫泉允許害羞的客人選擇穿著泳衣浸泡。七瀧溫泉沿著上流的溪谷流出,確實是一個有著神奇美麗景色的好地方。


說到伊豆的魅力,不能不提到溫泉與旅館。如果住在有些許歷史的溫泉旅館裡,還可以體驗日本傳統的生活樣式。修善寺溫泉是伊豆最古老的溫泉,據說是由弘法大師發現的。溫泉位於中伊豆的中心,周圍有許多的名勝古蹟。安靜的溫泉小鎮被翠綠環繞,桂川的潺潺水聲以及溫泉的滾滾熱氣,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到此參觀。獨鈷之湯是修善寺溫泉的發源地,可惜從2010年開始僅供參觀,已經不能入浴。一條石子路沿著河邊的竹林延伸,人們在此可以靜靜地享受安靜和平和。

熱海是伊豆半島的東入口,而且自古以來就很繁華,是氣候溫暖、風光明媚的觀光地區。在江戶時代以德川家康為首的許多將軍或是大名都曾來此參觀,同時也被許多文人所喜愛。在此擁有別墅的人很多,谷崎潤一郎就是其中之一。您一定要去熱海梅園看看,此處有著730株梅樹,從12月初開始到3月為止形形色色的梅花持續綻放。附近有MOA美術館,其中最著名的展覽品就是江戶時代著名畫家尾形光琳創作的《紅白梅圖》屏風。

伊豆八景之一的堂島位於半島西海岸的海灣內,有許多灰白色的凝灰巖小島分布在這裡,象一粒粒散落在海上的珍珠。此外,島上還有許多寺院。伊豆半島的最南端石廊崎有高達百米的海蝕崖,上有眺望臺可供觀景。另外,八丈島上有亞熱帶風光,來這些島上觀光的遊人絡繹不絕。新島為衝浪樂土。式梗島有海中溫泉。神津島具有溫泉和白砂的海灘。三宅島最適於海中浮潛及釣魚。不管哪個島都是由海洋及自然的天成休閒勝地。


潮風輕撫蜿蜒的海岸線,溫泉氤氳,受到黑潮的恩惠,伊豆的春天來得特別早。被富士山和海洋擁抱的伊豆半島,從冬天到初春的這個期間,讓它更顯出瑰麗色彩的是梅花,1月下旬到3月上旬是梅花盛開時節,熱海梅園、修善寺默林等地都可欣賞到滿山遍野粉紅嫩白的梅花。南伊豆的河津町還有提早盛開的櫻花,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感受早春初櫻帶來的幸福氣息。


而舞女又是怎麼樣的存在呢?在川端康成筆下,「我」與舞女「燻子」三次相遇,是在去下田的途中。最初,舞女給我的印象看上去約莫十七、八歲的光景,豐盈而漆黑的頭髮,大髮髻古雅而又奇特,鮮花般嬌美的面容,眼角處塗抹著古色的胭脂紅。很顯然,從舞女的頭髮以及她裝扮成一幅妙齡女子的樣子,「我」將14歲的舞女誤認為十七、八歲。


舞女最早出現於日本元祿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舞女從一產生就是為日本上層社會的達官顯貴、富商闊佬們服務的。普通人只能在那些豪華的茶肆酒樓和高級料亭中看到她們的身影。由於被服務對象的地位所決定,過去舞女很少在大庭廣眾面前拋頭露面。她們深居簡出,外出時要乘坐放下帘子的人力車,步行則要在頭頂上扣一個寬大的竹編草帽,把整個臉部遮掩得嚴嚴實實。舞女群體相當封閉,一直被籠罩在一種神秘的境況中,即使在現代物質高度文明的日本,一般人也只能在電影或電視鏡頭中了解她們。

-End

長按二維碼關注仙貝旅行,查看更多日本旅行攻略!

點擊閱讀原文,定製你的日本自由行行程…

相關焦點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梅雨季節很合適讀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全篇多次描寫下雨的場景,將青年學生「我」和舞女小薰那不可能有結果的感情渲染的格外悽美。今年是川端康成誕辰120周年,讓我們重新去細細感受,他這樣一位憂鬱固執、有著幼苦的作家是如何書寫這篇純美愛情小說的?一起去重溫那些第一次閱讀時往往被忽略的細節。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溼漉漉的伊豆舞女,徒勞的美麗與哀愁
    今天,林主將向大家推薦的是川端康成——日本文學界的泰鬥級人物,這次是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溼漉漉的伊豆舞女,徒勞的美麗與哀愁。日本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傳承自漢唐文化,後經自身孕育蛻變而成的 「物哀」精神。
  •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國的》藝術特色等。
    川端康成,日本文學屆泰鬥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世界文學巨匠,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之後亞洲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伊豆的舞女》是其成名作,《雪國》是其代表作。
  •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好在哪裡?既浪漫又現實,既美好又悲哀
    引言:1924年,川端康成與橫光利一、片岡鐵兵等人一起發起了新感覺派運動,當時川端康成在《發刊詞》中雄心萬丈地宣稱:我們的責任是革新文藝,從而從根本上革新人生中的文學和藝術觀念。兩年之後川端康成在新感覺派的主陣地《文藝時代》上發表了《伊豆的舞女》,這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川端康成回歸傳統的一次重要嘗試。《伊豆的舞女》兼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雙重風格,始終瀰漫於其中的淡淡哀愁容易使人將之與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傳統聯繫起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和「物哀」的起源之作《源氏物語》相比,《伊豆的舞女》無論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有較大差別。
  • 川端康成與《伊豆的舞女》
    川端先生同時也是悲哀的。《伊豆的舞女》裡面的男青年其實是川端先生20歲時的影子,在這個年輕人的身上,往外散發著的是善良、尊重與美好。川端先生說,「我自幼是個孤兒,受人照顧太多。許多人都寬恕過我,我自己也不曾對別人懷有惡意。」所以他在作品中,在他實際的人生中,總能保持一種孩童般的稚樸與明亮。
  • 日本的伊豆半島,在川端康成筆下比初戀還美!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伊豆川端康成用一篇小說描繪了一段青澀而美好的初戀,同時也當了回導遊,帶著讀者遊歷了日本的伊豆半島。那麼,川端康成筆下的伊豆,真實中到底是什麼樣子?從地圖上看,伊豆半島在東京和大阪之間,屬於日本本州的靜岡縣,島的南部伸向太平洋。
  • 川端康成與"伊豆的舞女":邂逅在日本箱根
    「那年我二十歲,頭戴高等學校的學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紋的上衣……獨自旅行到伊豆來,有一個期望催我匆忙趕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我秋天的箱根之行,已經看到了富士山頂的雪和路上成熟的紅葉杭州的斷橋和雷鋒塔始終讓人想到悽美的白娘子的愛情故事,而箱根也有故事,這故事與川端康成有關,這個亞洲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寫《伊豆的舞女》而成名,他講述的是青年時期,在箱根這個地方與一位十來歲的舞伎相遇的故事。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柔情蜜意消解在伊豆的旅程中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中很出眾的代表人物,於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傳統文化基礎上吸收借鑑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形成了對日本國民文化性的獨特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會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物哀、幽玄美學,《伊豆的舞女》就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 這裡是川端康成筆下伊豆舞女的起源地,也是一個微觀的大唐盛世
    每次說起伊豆島,總會有很多小夥伴給我回復川端康成筆下《伊豆的舞女》,但可說到書中作家旅行第一站的修善寺有幾人知道呢?伊豆半島很大,但是大家在春天前往日本看櫻花都會去到伊豆高原。作為去過N次日本的人,無尾象和二喵的日本行直接跟著作者書中的路線去了伊豆修善寺,去感受普通人的盛會,是享受另一種味道的日本。修善寺位於伊豆半島北部的中央,從熱海城開車過去需要整整一個小時。修善寺是被天城、巢雲、達磨山群環抱的丘陵地帶。自古以來深受眾多的學者、藝術家和文學家的喜愛。傳說是弘法大師年輕時修行用的修禪寺的深院。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03本·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是一篇傑出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位19歲高二學生,為排遣內心不可言喻的憂鬱和苦悶,隻身來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藝人一行,並對那裡的小舞娘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寫了從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後"我"和薰子的離別的過程。
  •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的溫柔融化在伊豆的旅程中
    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的傑出代表,他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傳統文化基礎上中,他吸收了西方現代文學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形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他經常流露出獨特的玄美學,《伊豆的舞女》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常有人說,川端文學是一種描寫女性與愛情的文學。《伊豆的舞女》曾先後6次被搬上銀幕,山口百惠飾演的舞女燻子,一直是小印心裡純潔的初戀的象徵;獲諾貝爾獎的三部曲《雪國》《古都》《千隻鶴》中,女人也是最重要的描寫對象。01川端筆下的少女和熟女分別有何特點?
  • 川端康成:被初戀摧毀的日本少女
    我承認川端康成的文風一直令我迷戀,雖然他的文字中始終潛藏著如櫻花般淡淡的哀愁,但在這迷惘與哀愁之中卻有著刻骨銘心的愛。這愛清流婉轉、搖曳生姿,一個個讓讀者心生愛憐的下層舞女形象便在川端的筆下向我們緩緩走來。《伊豆的舞女》中的燻子便是其中的一個。
  • 書籍推薦《伊豆的舞女》在侘寂世界無言綻放的花朵
    川端康成筆下的作品,從來都不吝於對山川景色的描寫,如寫森林的深邃幽密,山巒的高聳巍峨,都格外的神秘而引人入勝。在川端康成的筆下,當人們遊走於山川之間,自然的強大力量顯現了出來,人們往往不得不在山野中因為地形,天氣的原因隨遇而安。
  • 精緻的日本(27):伊豆的舞女
    「輪船開出下田的海面,伊豆半島南端漸漸在後方消失,我一直憑倚著欄杆,一心一意眺望著海面上的大島,我覺得我和舞女的離別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船艙的燈光熄滅了。在黑暗中,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 被稱為「世界第一初戀」的戀情在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中就這樣被劃下了休止符。
  • 川端康成:我與胡蘭成二三事
    川端康成:我與胡蘭成二三事(譯者按:此文選譯自川端康成回憶錄《我的文學(譯者按,念持佛觀音,原文念持佛與觀音單詞間有一括號加問號,或川端康成自己也有所不解)與胡蘭成的書展是同一會場,這恐怕也是受了胡蘭成和其他友人,以及壹番館畫廊的慫恿。其實今日寫這篇文章時,我心頭忽又想起了宮田氏的書展,心想是不是增加了新展品。
  • 讀《伊豆的舞女》
    文\茂名石化 鍾奇峰    最近休息在家看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其實,這本《伊豆的舞女》並不是一整本書都是《伊豆的舞女》,而是川端康成許多作品的合集,其中就有《伊豆的舞女》這一篇。書裡還收錄了川端康成十六歲時以祖父為描寫主題的日記,寫南京信仰基督的妓女的《林金花的憂鬱》,寫一個畫家春天裡寫生的《春天的景色》,還有寫溫泉旅館裡的女招待們的《溫泉旅館》等文章。毫無疑問,《伊豆的舞女》是最具有川端康成風格的一篇文章,是他的代表作,具有濃重的日本物哀美。
  • 永遠的伊豆舞女,永遠的川端康成
    川端筆下這個名叫「阿薫」的伊豆舞女,之後曾6次借電影書寫的方式,成為20世紀後半葉日本純美風格的影像敘事。6個不同版本,融聚了日本幾代傑出女演員,最早在1933年由田中絹代主演,1963年的吉永小百合、1974年的山口百惠則是最為人熟知的兩個女主角版本。
  • 躲不過的「千代劫」:川端康成未婚妻因在寺廟被性侵,撕毀婚約
    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這樣描述:「有閃動的、亮晶晶的眼珠,雙眼皮的線條優美得無以復加。」最初康成不知此舞女名喚千代,在得知後,對舞女千代更為留意。「我這個二十歲的人,一再嚴肅地反省到自己由於孤兒根性養成的怪脾氣,正因為受不了那種令人窒息的憂鬱感,這才走上到伊豆的旅程。因此,聽見有人從社會的一般意義上說我是個好人,真是說不出的感謝。」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就講述了這段青春少年間未吐露的朦朧情感,真摯而又美好。
  • 川端康成情書曝光:繆斯對文豪到底有多重要?
    川端康成這段與伊藤千代的感情成為了《南方的火》《篝火》《非常》《她的盛裝》等初期作品的主要題材,也被糅合進曾被改編為電影的著名小說《伊豆的舞女》。此次發現的11封情書都長達600餘字,其中的4封被川端改編,將原句中的名字替換,直接放入小說之中。伊藤千代和川端康成於1921年認識,那時川端22歲,千代15歲,是東京咖啡館的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