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2010年,蚌埠五河縣「板車女孩」黃鳳榮獲「中國好人」稱號。七年後,以她為原型的四集廣播劇再次幫助安徽拿到了國家級榮譽......9月27日,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宣部隆重表彰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獲獎作品。安徽廣播電視臺創作的廣播劇《板車女孩》獲「優秀作品獎」,並在廣播劇類中位列第一名。
事跡改編:傳播出安徽正能量
據介紹,《板車女孩》以「中國好人」安徽女孩黃鳳為原型,講述了她用自製板車拉著爸爸千裡求醫的動人故事,頌揚了中華孝道,展示了新時代少年兒童自強不息、敢於擔當的優秀品質。該劇先後在安徽新聞綜合廣播、北京文藝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次播出。
《板車女孩》貼近少年兒童審美情趣,在二度創作中,將童謠、兒歌、原創少兒音樂等元素較好地融入到整部劇的發展中。全劇將歌曲《隱形的翅膀》作為貫穿始終的主旋律,用不同的變奏烘託不同的情境,表現小主人公的不同心境,與劇情發展緊密貼合,融為一體,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歷時三年:創作團隊精心打造
「文學作品裡的10個字在廣播劇裡可能需要近200字來描述與修飾」,廣播劇《板車女孩》編劇呂卉表示,為了能讓聽眾情感全身心融入劇情,廣播劇急需口語化、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
從2014年底,安徽廣播電視廣播劇專業創作5人團隊便開始積累《板車女孩》創作素材。直至2017年該劇獲評,歷經前期製作論證,在合肥採訪正在讀書的故事原型黃鳳,前往五河縣了解原型生活細節,最後前往北京錄製完成的三年全過程。加上編劇、導演和15位演員,逾20名「大咖」共同協作完成了這一優秀作品。
廣播劇相比文字、視頻等呈現形式,雖有劣勢但卻由其表現的獨到之處。該劇中主人公小鳳的演播者,是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的資深演員張璐,她極賦塑造性的聲音樸實而不做作,把一個農村小女孩從6歲到15歲的成長曆程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種播演方式為聽眾留下了極大的想像與思考的空間。
編劇呂慧:創作皆來源於生活
「現實生活永遠比創作、想像更精緻」,在安徽新聞綜合廣播廣播劇創作室副主任、廣播劇《板車女孩》編劇呂卉看來,創作永遠來源於生活。呂卉主要從事廣播劇編導和文學節目編輯撰稿,她曾連續八屆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並獲得代表中國廣播劇最高成就的獎項——廣播劇成就獎「編劇成就獎」。
通過創新選題海選方式,安徽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創作團隊在呂卉的帶領下,積極深挖安徽省近些年「中國好人」先進事跡。經過團隊充分反覆論證、二次創作、精良製作,並與其他省級「兄弟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搭建了使用先進位作設備,聘用高水平演職人員的寶貴機會。
「在現如今海量的選題裡,能夠一下子打動觀眾的,能夠被長時間銘記的,才是精華的內容」,呂卉透露道,他們正在收集安徽蚌埠特警張劼以血肉之軀制服暴徒,自己卻被嚴重燒傷的先進事跡材料,為下一屆「五個一工程獎」打基礎。此外,「科學島八劍客」、「第一書記在咱村」等內容也在有序籌備製作中。
據介紹,除了廣播劇《板車女孩》,由安徽省創作的歌曲《多想對你說》、《走在小康路上》也同時獲獎。這3部作品立足現實、特色濃鬱,都是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展現了安徽近年來文藝繁榮發展的豐碩成果。(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