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廣東汕頭市潮陽隆津赤產古廟進香團一行950人在理事長姚添好的率領下,恭抬分靈媽祖,頂著炎炎夏日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壯闕香火。
祖廟董事朱金池、杜建賢以軍鼓隊為陣頭前往碼頭迎接不遠千裡、辛苦而來的友宮朋友。
進香團一行一路踩街至祖廟山頭,路上彩旗飄揚,熱鬧非凡。
赤產天后古廟進香團中的忠精英歌隊,一路護送著回來謁祖省親的分靈媽祖,並將獨具潮陽特色的英歌舞展現的淋漓盡致,成為踩街隊伍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眾人拾級而上,熾熱的陽光和火紅的進香熱情感染著隊伍中的每一位成員。祖廟義工團隊連忙為汗流浹背的他們送去礦泉水。
隨後,進香團一行抵達祖廟天后宮前,英歌隊鑼鼓喧天,熱鬧哄哄的將分靈媽祖迎進天后宮內,並安座於祖廟金身媽祖膝前。湄洲媽祖祖廟秘書長李少霞陪同赤產古廟進香團一行向媽祖行莊嚴的謁祖進香三獻禮。
潮陽隆津赤產古廟理事長姚添好一邊擦拭臉上的汗水一邊說:「這是我們連續十二年來祖廟謁祖進香了,從最開始只有48個人的進香團到現在950人進香團,心裡感覺無比的開心和激動,也很感謝祖廟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支持。」據悉,2017年湄洲媽祖巡安潮汕時,曾駐蹕隆津赤產古廟。
去年五月初十,潮陽龍井隆津赤產古廟赴湄洲媽祖祖廟壯闕香火,龍井忠精英歌隊護送媽祖前行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圈哥給大家回放一下,當時英歌英姿颯爽的現場!
圈哥提示:視頻大小已優化,沒WiFi照樣看
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原姓林名默,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廿三)誕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嶼(島)上林村,歿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 九月初九。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演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隨著影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看最的因素,最後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林默的「裡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她的能言人間禍福,濟困扶危、治病消災順應了人們的願望,所以在她死後立廟殺花。應了人們的希求。她的能言回榨地死後立廟條祀。
此後,她的一個個神跡才接踵而至,並將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間對巫術的信仰是媽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礎。
隨著信仰圈的擴大,以及當地土宦的提議和倡導,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 ,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祗。媽祖歷經宋、元明、清4個朝代14位皇帝的36次疊獎褒封,封號從夫人到妃、正妃、天妃、天后乃至天上聖母,是中國歷史中 (36次)字數最長的(64個獲得封號次數最多(36次) ,宇教最長的4字)人物。媽祖祭典在清康熙十九年列入國家祭典(與孔子祭典、關帝祭典並別當時三大國家祭典),清雍正朝時,增加三跪九叩禮。乾隆五十三年下旨享春秋兩祭,身份無比尊榮。現代,湄洲媽祖祭典與山東孔子祭典,陝西黃帝祭典位列中國三大國家祭典。
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北京、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廣西、海南及港澳地區等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中國內陸省份司如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微等也有分布。截上2019年3月, 在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有上萬座媽祖宮廟和文化機構,信眾近3億,是名副其實的天后女神。
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關於媽祖,最早史料記載於,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所寫的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能預知人禍福..」
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鄰家後裔。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願,母親王氏: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廿三)誕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嶼(島)上林村, 歿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
傳播原因:
媽祖作為一個古代民間神祗, 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內外、世界上這麼多人認可、媽祖作為一個古代漢族民間的神抵。為向能的精宗敬呢?這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祖身上聚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媽祖她作為一個漢族民間的漁家女,善良正直,見義勇為,扶貧濟困,解救危難,造福民眾,保護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力德無量的事情,所以才會深受百姓的崇敬。媽祖做了很多有益於民眾的善事義舉,因此受到崇敬。媽祖做了很了海內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對外移民的原鄉。在潮汕民居門樓額匾仍可見到莆田舊家」、,到蓄用舊家」「莆陽世系」等莆田印記。海南可更種導為來自莆田為最。而考的入瓊始祖有九十多個,數量為來自莆田為最。向莆田崇尚美德、堅守家鄉傳統的文化氛圍,薰陶影響了這些遷移者,加上濃重的戀鄉情結,來自家鄉的媽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隨著這些遷移者來到了全國、海外各地。
宋元時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貿易港之一,元政府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緊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臺灣,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在海外傳播。
宋代
紹興二十六年封靈惠夫人
紹興三十年加封為靈惠、昭應夫人
乾道三年加封為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淳熙十-年加封為靈惠、 昭應、崇福、善利夫人
紹熙元年晉封為靈惠妃
慶元四年加封為靈惠、助順妃
嘉定元年加封為靈惠、助順、顯衛妃
嘉定十年加封為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嘉熙三年加封為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寶祐二年加封為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寶祐三年加封為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
寶祐四年加封為靈惠、嘉應、協正、善慶妃
景定三年加封為靈惠、顯濟、 嘉應、善慶妃
元代
至元十八年進封為護國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加封為護國、庇民明著天妃
延祐元年加封為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天曆二年加封為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加封為護國、輔聖、庇民、 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明代
洪武五年敕封為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永樂七年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崇禎十七年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安定慈惠天妃清代
清代
康熙十九年重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康熙二十三年晉封為天后
乾隆二年加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
乾隆二十二年加」誠感鹹孚」四字乾隆五十三年加「顯神贊順」四字
嘉慶五年加「垂慈篤祜」四字
道光六年加「安瀾利運」四字
道光+九年加「澤覃海宇」四字
道光二十八年加」恬波宣惠」四字
鹹豐二年加」導流衍慶」四字
鹹豐三年加」靖洋錫祉」四字
鹹豐五年八月加」恩周德溥」四字
鹹豐五年十二月加「衛漕保泰"四字
鹹豐七年加」振武綏疆"四字
同治十-年加"嘉祐」二字
附註:清代封號加至同治十一年達六十二字,詔不再加,但光緒元年,詔以「敷仁「二字封臺灣蘇澳、安平海神,後人遂將之合成為「嘉祐敷仁」四字。因此,今人所書之媽祖封誥全稱有六十四字,即: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嘉祐敷仁天后之神。
來源:網絡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