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納什:抗爭的一生比成功的一生更偉大(圖)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1957年,納什與艾麗西亞步入婚姻殿堂

  老年納什夫婦

  經濟學家張維迎親筆悼念納什

  電影《美麗心靈》劇照

  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讓1994年經濟學諾獎得主約翰·納什成為「大眾明星」,不過對於約翰·納什來說,他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並非是影響了全球經濟的博弈論,而是全然沉浸在妻子艾麗西亞的無私愛意之中。愛無關邏輯推理,但是卻讓崇尚數學的納什獲得拯救。命運的安排,這對相濡以沫的夫婦在同一時刻離世。

  北京時間5月24日晚,約翰·納什與夫人艾麗西亞·納什在美國新澤西州乘計程車返家途中不幸遇車禍身亡,納什86歲,艾麗西亞82歲。計程車司機以及對方車輛的司機受傷,被緊急送往附近一家醫院,但這二人並沒有生命危險。

  納什此次是與妻子前往挪威領取數學界的阿貝爾獎,以表揚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貢獻,納什也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和阿貝爾獎的數學家。夫婦二人回國後在從機場返回家中時不幸遇到車禍。與納什一起領獎的紐約大學數學家路易斯·尼倫伯格聞訊後感到無比震驚,「我們還在機場說了會兒話,怎麼會想到這就是最後的一次見面了,聽到這個消息像是在做夢。」納什的兒子也表示,這個消息「令人沮喪」。

  納什夫婦去世的消息讓《美麗心靈》主創也深為震驚,紛紛在推特上致哀。片中扮演納什的好萊塢明星羅素·克羅在震驚之餘向納什的家人表示哀悼,「我與你們同在。能夠出演納什這一角色是一次美妙的體驗,他讓我感受了什麼是真正的美麗心靈」。他評價納什「美麗大腦,美麗心靈」。扮演納什夫人的詹妮弗·康納利表示,這對夫婦的故事激勵了她的人生。導演朗·霍華德則稱,能將納什夫婦的故事拍成電影是自己的榮幸。

  納什所在的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克里斯多福表示,納什在博弈論領域開創性的工作影響了無數優秀的數學家、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無數人受益於他無與倫比的成就。此外,納什與妻子艾麗西亞的愛情同樣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和觀影人,沒有人不為他們的勇氣所傾倒。

  天才納什

  家庭溫暖卻性格孤僻,小學時數學成績並不好

  納什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他的理論被運用在市場經濟、計算、演化生物學、人工智慧、會計、政策和軍事理論。

  被稱為孤獨天才的納什於1928年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工業城布魯菲爾德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電子工程師,母親是拉丁語教師,納什兒時最喜歡的一件禮物《康普頓插圖百科全書》就是父親送他的。納什生長在一個充滿親情溫暖的家庭中,幼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母親、外祖父母、姨媽和親戚家的孩子們的陪伴下度過。儘管家庭溫暖,但是納什從小就是書呆子,性格孤僻,寧肯自己讀書看報紙,也不愛和小夥伴們玩。納什的妹妹瑪莎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時說:「當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的時候,總是要擔起帶上哥哥的任務。不過我覺得這並不能讓我那古怪的哥哥變得容易相處些。」

  小學時,納什數學成績並不好,因為他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解決數學題,小學老師常常向他的家長抱怨納什的數學有問題,不過納什的母親並不以為意,她對兒子充滿信心,認為這是兒子聰明的表現。到了中學,這種情況就更加頻繁了,老師在黑板上演算了整個黑板的習題,納什只用簡單的幾步就能解出答案。讓納什認識到數學之美的,是他中學時期接觸到的一本由貝爾(E.T.Bell)所寫的數學家傳略《數學精英》(Men of Mathematics),納什成功證明了其中提到的和費馬大定理有關的一個小問題,這件事在他的自傳文章中也有提及。

  1950年,約翰·納什獲得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學位,他那篇僅僅27頁的博士論文中有一個重要發現,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納什沒有因為獲得了1994年諾貝爾獎就放棄他的研究,在他的自傳中寫道:「從統計學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已經66歲的數學家或科學家能通過持續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礎上更進一步。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由於出現了長達25年部分不真實的思維,相當於提供了某種假期,我的情況可能並不符合常規。因此,我希望通過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後出現的任何新鮮想法,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今年,納什在86歲的高齡仍獲得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阿貝爾獎。阿貝爾獎頒獎詞中說,獲獎者的突破已發展成應用廣泛、功能強大的數學方法,成為研究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關鍵工具,其影響遍及該理論的所有分支。納什的天才可見一斑。令人傷感的是,也正是在領取了這個獎後,在回家途中,納什夫婦遭遇了車禍,不幸去世。

  瘋子納什

  患精神病期間,很多人都以為納什早已去世

  關於納什為什麼會在30歲事業走到頂峰的時候突然精神分裂,至今也找不到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妻子艾麗西亞懷孕給他造成了壓力,還有人認為是他過於執著地要論證一個數學界高不可攀的難題——黎曼猜想。

  而納什的古怪不論在青少年時還是工作後都是非常有名的。納什喜歡吹口哨,但一位喜歡音樂的數學家覺得聽他的口哨是一種折磨。結果納什把自己吹的口哨錄了一盤磁帶,然後放到這位數學家的錄音機裡。

  在西爾維亞·娜薩寫的《美麗的心靈——一個諾貝爾獲獎者的天才、瘋狂和甦醒》,後來被拍成了著名的電影《美麗心靈》,她在文中提及了不少納什古怪的地方。

  他有時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一隻左腳,有時又告訴人們他是南極洲帝國的皇帝。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為什麼這個偉大的天才在前程似錦進入而立之年的時候,會產生嚴重的幻覺。儘管最初他的同事們和學生們往往把他的瘋話當作一種玩笑,但是最終,醫生確定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這種疾病因為治癒的希望非常渺茫,常被稱為「精神癌症」。在以後的30年時間裡,納什被嚴重的幻象、幻聽以及思維錯亂困擾著。人們看到納什對著走廊裡的空氣說話,但在納什的視覺裡,他的對面卻站著一個活生生的人。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納什常常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內的黑板前不停地寫著各種奇怪的公式。沒有人願意和這個消瘦蒼白的瘋老頭說話。那些年長的學者認定納什這輩子算完了,而年輕的學生偶爾會吃驚地獲悉,這個瘋子就是著名的納什。至於普林斯頓大學之外的學者,在教科書上讀到納什這個詞的時候,往往認為這是一個已經去世的學者。

  納什的名字出現在經濟學課本、進化生物學論文、政治學專著以及數學雜誌等各個專業領域。「納什均衡」、「納什談判解」、「納什程序」、「納什嵌入」、「納什破裂」、「納什莫澤定理」、「德喬治納什結果」,專家們熟練地使用著這些專業名詞,但他們大多不知道,這個著名的名詞所代表的人仍然活著,每天都徘徊在普林斯頓大學校園內,被人們稱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幽靈」。在精神失常期間,他曾說《生活》雜誌封面報導的教皇約翰23世其實就是他,原因之一是約翰的名字是教皇后來選擇的,而23恰是納什最喜歡的素數。

  因為病情,1994年納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遭遇不少阻力,評委會為此發生不少爭執。一方認為頒獎給一個精神病人,簡直是荒唐滑稽,但最終評委會主席林德貝克說:「納什與眾不同,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表彰,生活在真正悲慘的境地中,我們應該盡力將他帶到公眾面前。在某種程度上使他再次受到關注,這在感情上是令人滿意的。」1994年10月12日,在科學院的投票中,納什與199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另外兩名候選人勉強以微弱多數勝出,這是歷史上最接近失敗的一次評選。納什是他們最後一個通知的人。納什在接到電話時的表現是「出人意料的平靜」。但令人驚奇的是,納什的精神狀況在那時出現了奇蹟般的恢復,隨後,他在患病30年後,第一次發表了公開演講。

  相濡以沫

  離婚又復婚,艾麗西亞一直支持納什

  年輕的納什「就像天神一樣英俊」,1.85米的個子,手指修長、優雅,雙手柔軟、漂亮,還有一張英國貴族的容貌。一個名叫埃莉諾的女孩愛上了這位富有魅力的老師,但納什看不起這位姑娘。他罵她白痴,並經常讓她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埃莉諾懷孕後,以為納什會跟她結婚,但她的希望最後落空了。當他們的兒子約翰·戴維·施蒂爾出生後,納什對這個孩子有過一陣著迷,但拒絕讓他姓自己的姓,並堅決不付分娩的費用。回到家後,納什對這母子倆不理不睬,埃莉諾別無他法,只得離開。但納什與埃莉諾時而甜蜜,時而冷漠的關係還是持續了4年。

  之後,納什遇到了自己的終身伴侶——艾麗西亞,她是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僅有的兩名女生之一,智力超群,1957年,他們結婚了。

  在孩子出生後,30歲的納什也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幾年後,妻子艾麗西亞無法忍受在納什的陰影下生活,他們離婚了,但是她並沒有放棄納什。離婚以後,艾麗西亞再也沒有結婚,她依靠自己作為電腦程式員的微薄收入和親友的接濟,繼續照料前夫和他們唯一的兒子。

  最終在艾麗西亞的堅持陪伴和照顧下,納什獲得了諾貝爾獎,病情緩解並走出了困境,兩人在2001年復婚。第74屆奧斯卡時,納什也正好74歲,這一年,《美麗心靈》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最終拿走四個小金人。納什出現在頒獎禮上,接受了人們對他英雄般的尊重。後來,納什說自己看了好幾遍《美麗心靈》,每次看的時候,自己心裡並不好受,「但我還是認為,這部電影有助於人們理解與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納什當初並不願意跟為他寫傳記的西爾維亞·娜薩合作。後來,娜薩這位《紐約時報》的資深經濟記者得到了他妻子艾麗西亞的莫大幫助——因為艾麗西亞希望藉此幫助他們同樣智力超常卻有精神問題的兒子。

  在艾麗西亞的支持下,納什始終沒有放棄研究,而對於艾麗西亞,他曾經在發表感言時說:「我一直相信數字,覺得方程式、邏輯推理,一定有它的理由。但是當我回過頭想,我問我自己,什麼是正確的邏輯推理?誰決定的?我探索這個問題,從肉體上到精神上,從幻覺上再回到現實。然後我發現了,貫穿我一生中的愛意是一種特殊的感覺,是沒有辦法靠正常邏輯去推斷的。後來我清醒了,這都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你是我的全部。」

  如今,在相伴近60年後,納什夫婦一起走完了他們共同的人生。文/本報記者 張嘉

  您真偉大

  一名普林斯頓學生眼中真實的約翰·納什

  大二春天,我陰差陽錯地當選了普林斯頓數學俱樂部的主席,上任沒幾天,就要組織數學教授和本科學生同樂的正式聚餐,怕來的人少場面不好看,就向前任主席請教。他說:「請教授是很容易的,你電子郵件群發所有數學教授,便完事了。至於請學生,你就在海報上寫,『想見見約翰·納什的真身嗎?來參加數學俱樂部的聚餐吧!』保準無數人跑過來看熱鬧。」

  我照辦了,果然很快就有許多同學報名,也有不少教授表示會參加,只是從未收到約翰·納什的回覆。

  聚餐那天,赴宴的學生還一個未到,就看到電梯門一開,出來三個人,正是約翰·納什還有他的妻兒。我慌慌張張地去迎接他,「納什教授,你來大家會很高興的,聚餐還沒正式開始,你不如先坐這桌。」

  「你是發郵件的沈小姐?」他這麼問道。

  「是,是我發的郵件,我叫Lily。」我這麼答道。

  「沈小姐,你好。」他仿佛沒聽見我的答話,「約翰·康威會來嗎?我聽說他會來。」

  「康威教授的確回覆說會來,他還說他要為聚餐致辭呢。」

  結果,當天那些回覆說一定會來的教授,有一大半沒有出席包括康威教授。納什有些失落,於是我也有些失落,不過同學們倒都不怎麼在乎,個個歡欣萬分,「不是有納什在嘛!」大家的眼睛都向著納什坐的那桌張望,有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時故意走遠路,從納什身邊經過,靦腆地打個招呼:「納什教授好。」

  只是沒有一個人,敢在納什一家坐的一桌坐下來。

  相比之下,其他教授身邊圍著學生和同事,大家言笑晏晏。我動員我認識的朋友,「你們情願這麼多人擠在這桌,去納什那桌不是更好麼?想想看,以後可以跟人吹,我和納什吃過飯……」朋友們有些躍躍欲試,卻都開玩笑似的互相抬槓,你推我我推你,誰都沒有換位子。

  這麼拖拉了幾次,聚餐快結束了,納什那桌仍然只坐著他和他的家人,剩下七個位子孤零零地空著。他的兒子趴在桌子上,機械地捶著自己的腦袋,他的妻子一言不發地板著臉,叉著手端坐在那裡,而納什默默地極緩慢的吃著一片肉。

  我看著這番孤獨悽涼的景象,自責卻無計可施。

  正在這時候,一個大一的女孩子走到納什面前,結結巴巴地說:「納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嗎?我真的——我覺得——你真偉大!」納什愣了愣,點點頭。她站在約翰·納什身後,甜甜地合了影,然後拿著相機,奔向自己的朋友,又是笑呀又是嚷呀,像是剛做了件頂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了感召,紛紛站起來,走向納什,自覺排起了隊,有的手裡拿著相機,「教授,能和您合影嗎?」有的手上什麼都沒有,那是真正對數學有激情的孩子,想聽納什講講博弈論和納什嵌入定理。

  我想告訴你,《美麗心靈》裡那讓人動容的授筆儀式完全是導演的杜撰,可是,那個傍晚,在數學樓頂層排著隊等著和納什教授合影或談話的年輕人們,他們的結結巴巴、推三搡四,難道不比那個子虛烏有的授筆儀式更讓人感慨?「納什教授,我真的——我覺得——你真偉大!」(本文有刪節)

  文/沈誕琦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車禍去世 傳奇一生回顧
    原標題:《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車禍去世 傳奇一生回顧   《美麗心靈》原型夫婦去世 獲阿貝爾獎後打計程車回家遭遇車禍揭天才數學家的一生才華橫溢卻精神分裂30年 沉迷於命理學和宗教預言 1990年後神奇恢復並獲得諾貝爾獎  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
  • 高分人物傳記電影,約翰·納什的傳奇一生
    約翰·納什就是這樣一位天才,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同時長期以來飽受精神分裂的痛苦折磨。電影《美麗心靈》就是以他為原型改編的人物傳記片美麗心靈與《萬物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講述一位偉大的天才矚目的科學成就,卻受心理或生理疾病的困擾。但他們都沒有自暴自棄,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與疾病抗爭。
  • 約翰·納什的一生回顧:無常命運中的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約翰·納什的經歷為素材,講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天才,在愛與理智的幫助下,逐漸痊癒的感人故事。但電影畢竟是藝術抽象,它偏重於納什博士與精神分裂症抗爭的過程。那麼,他屬於數學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約翰納什  不世出的數學天才  「這人是個天才。」
  •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用蒙太奇手法,貫穿了約翰·納什的一生
    我更願意人為安排好片子戳到我每一個類似痛點,我才不會真正「錯過」它。目前很滿意,因為每次都戳到了。《美麗心靈》一切精神疾病都來自於對原欲的壓抑,弗洛伊德數學家約翰·納什的心靈是破碎不堪的,從小便與眾不同的他從不被社會群體所接納。「人們不愛我,我也不愛人們。」他對漢森說。
  • 納什均衡是約翰·納什一個人的
    (年輕時的約翰·納什) (老年時的約翰·納什)1957年,29歲的納什與艾裡西亞結婚。婚後,在1958年,30歲的納什精神失常的症狀顯露出來了,他一身嬰兒打扮,出現在新年晚會上。
  • 約翰·納什
    約翰·納什  約翰·福布斯·納什1928年出生於西維吉尼亞州勃魯費爾。1945—1947年,在位於美國匹茲堡的卡內基技術學院學習並獲得理科學士學位;1948年獲得同校數學碩士學位。  約翰·福布斯·納什由於與另外兩位數學家、經濟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理論的均衡分析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博弈論和納什均衡已經成為產業組織、環境及自然資源領域、信息領域、國際貿易等諸多領域裡重要的分析工具。除博弈論,納什還在數學的其他很多領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 如何看待約翰·納什的精神分裂症?
    但是,也就是這個女人,並沒有在納什神經失常以後放棄他,甚至是在他通過法庭與其離婚之後,依然對納什不離不棄。據說有不到8%的狂躁型精神分裂者最終恢復了正常,而在納什的例子中,伊利希婭無疑是最重要的動因。如果沒有伊利希婭,納什可能現在還是那位「普林斯頓的幽靈」。這就是說,一個即便按照今天的標準看,都不屬於賢妻良母的女人,最終完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和婚姻。為什麼?
  • 納什:這部紀錄片拍攝了美國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一生
    這部電影拍攝了美國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一生。不論是講述節奏的緩急還是人物經歷的起伏,都完全符合併照顧觀影人的心理感受,並且有歡樂有懸疑、有愛情、有緊張刺激、有反轉,最後以感動落幕。看了這部電影,就能體會到什麼是好萊塢式的講故事。
  • 憶諾貝爾獎得主《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
    2015年5月,美國廣播公司24日報導: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約翰·納什夫婦當地時間23日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享年86歲。約翰·納什2001年12月上映的由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艾德哈裡斯、詹尼佛康納利主演的劇情電影《美麗心靈》至今已經過去近20年的時間,但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 約翰·納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
    即便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的生活也與他息息相關——博弈論和「納什均衡」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一般人的生活,絕不僅限於數學的範疇。5月23日,約翰·納什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生前被廣泛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此前,納什才剛剛在挪威領受了阿貝爾獎(AbelPrize)。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人物簡介   約翰·納什,全名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orbes Nash,Jr。),著名經濟學家、博弈論創始人、電影《美麗心靈》男主角原型。此時已是上世紀80年代末,醒來的納什迎來了他一生中的最高榮譽——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年66歲。2001年以其經歷為原型改編的影片《美麗心靈》上映。   納什和均衡理論的影響力從經濟學發展到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個領域,但他20多年的出世生活,讓人們很少知道與其生活在同一時代,在遭遇車禍的新聞發出後,才發現此前納什一直健在。
  • 約翰·納什的一生:縱然有天才的智慧,卻要和困境中的「囚徒」博弈
    如果約翰·納什的形象只是象牙塔中的一名普通研究員,剛好發現了「納什均衡」,那他在我腦海中的存在不會像現在這麼飽滿而結實,可能像數學領域中的其他突出貢獻者,對他的印象只有個名字。第一次接觸到約翰·納什,是在大學博弈論的課上。「納什均衡」是納什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概念,憑藉那篇只有27頁紙的博士論文,在1950年,納什獲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那時他才22歲。
  • 《美麗心靈》:天才和「瘋子」的自我抗爭
    《美麗心靈》劇照其實最開始拍攝《美麗心靈》的想法始於製作人布萊恩·格雷澤在《名利場》雜誌上看到的一篇關於約翰·納什的文章,他被納什起伏波折的人生經歷深深打動,在閱讀了西爾維婭·納薩爾的相關小說之後更加堅定了他將納什的事跡搬上大熒幕的決心
  • 美麗心靈:數學天才,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的傳奇人生
    他是一個孤獨的天才,他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他也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叫約翰·福布斯·納什。1947年9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入學儀式上,數學系主任做著鼓舞人心的演說:「是數學家贏得了世界大戰,是數學家破譯了日本密碼,也是數學家發明了原子彈,就像你我一樣的數學家。」
  • 約翰·納什的悲情人生
    原標題:約翰·納什的悲情人生納什86歲,其妻子82歲。他們生前居住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媒體援引新澤西州警方的消息報導說,納什夫婦乘坐的一輛計程車在新澤西高速路上與另外一輛汽車相撞,計程車失控撞上了道路護欄,納什夫婦被彈出車外,二人當場死亡。據了解,納什夫婦本周赴挪威領取阿貝爾獎,周六剛乘飛機返回美國。
  • 伍聲09,這個id是很多人的青春,但我的一生,是抗爭的一生
    以前是收割了無數世界冠軍的傳奇職業選手,現在是一個成功的解說、商人。從「jibayang」到「對不起,這場比賽我要贏」,從董小姐船長到不能忍大魚人,酒神很牛逼就是了。畢竟王思聰給開車門的男人。從最早的刃甲先鋒中單SF,總決賽Puck五殺拿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再到後來的從零單排承載了多少青春時光。
  • 文學洛神蕭紅:一生和命運抗爭,一生被愛情凌虐
    蕭紅的父親並不願意孩子上學,更不願意一個女孩子不安分守己,參加革命活動。於是就給她定下來一門親事。蕭紅堅決要進入中學讀書,最後和父母形成了妥協,她答應了與王恩甲的婚事,但條件是繼續在哈爾濱讀中學。隨著思想越來越激進,蕭紅對於自己的婚事更不滿意起來,她想解除婚約。於是她假裝同意結婚,拿了一筆嫁妝錢就隻身逃到了北京。
  • 數學家納什的精神病緣何不治而愈?多因素共同作用
    美國已故數學家納什。(資料圖)   趣味科學   在今年5月23日因遭遇車禍辭世的約翰·納什,生前與精神分裂症進行了長時間搏鬥的事跡廣為人知。   而事實上,在人生晚年,納什的精神病似乎不治而愈了,並且根據他自己的說法,病是在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好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文字:熙怡   廣州日報訊 人們從精神病康復的情形多見嗎?
  • 約翰納什紀錄片:偉大的瘋狂(中英字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約翰納什紀錄片:偉大的瘋狂(中英字幕) 2015-05-25 11:47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美麗心靈》原型走完傳奇一生
    日期:[2015年05月26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22] 《美麗心靈》原型走完傳奇一生 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 美國媒體5月24日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心靈》原型約翰·納什和妻子23日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身亡,終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