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寫過《御香縹緲錄》,但慈禧去奉天祭祖卻是假的,證據有三點

2020-12-04 歷史店

德齡公主曾經寫過一本《御香縹緲錄》,在書中記載了不少關於自己服侍慈禧太后的見聞。然而,誰也想不到,這本當時極受追捧的書中也有不實記載,這個不實的記載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德齡公主,真名裕德齡,生於1886年,是滿州漢軍正白旗人。德齡小的時候曾先後隨父親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國,在國外有過諸多見聞。直到17歲時,她才隨父親回國,與妹妹容齡二人共同進宮,充當慈禧太后的女官,每日陪在老佛爺的身邊侍候。陪伴慈禧幾年後,德齡因父親患病而出宮,出宮之後,她便以回憶錄的形式寫下了《御香縹緲錄》一書,回憶自己當年侍奉慈禧太后的見聞趣事。然而史學界對於這本書的看法依然存在質疑,因為書中有不少地方出現了偏差,其中就包括德齡公主記述的慈禧奉天祭祖一事。

德齡公主在敘述此事時,出現了不少看似真實的細節,包括慈禧太后的出發前準備,乘坐火車的樣式,自己陪同慈禧太后時的興奮心情等,都描述的淋漓盡致,簡直如同自己親身經歷的一般。可是專家們認為,德齡公主的這本《御香縹緲錄》並非是紀實作品,而是一部半真半假的小說,不少的內容都是作者憑空虛構與想像的。書中所記載的慈禧火車專列直通奉天祭祖,其實只是一次去河北唐山遵化的清東陵而已,而非真正的探尋奉天祖先發源地。

專家既然敢斷定慈禧奉天之行為不實傳言,也肯定有充足的證據支持,專家給出的證據究竟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京奉鐵路根本就不通奉天,清政府修建京奉鐵路的時間為1899年,按照原計劃來說,京奉鐵路,就是應該從北京修到奉天的。可是,這段鐵路其實只是修到了新民府,便算徹底竣工。這究竟是為何呢?原來在1898年的時候,清廷曾經跟俄國籤訂過《旅大租地續約》,規定除俄國之外,任何國家在奉天都沒有築路權。換句話說,即使是清王朝,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同樣也沒有權限向奉天築造鐵路。

以此來說,慈禧太后搭乘專列去奉天,似乎不成立。其次,按照道理來說,每一個城市以及縣城,都有本地的大事記,這就是縣誌。對於清廷來說,慈禧萬尊之軀能夠親臨奉天,絕對是當時的轟動新聞。奉天的記事官也肯定會將這次事件引入史冊,以此來作為奉天的榮耀。

可是專家們查閱了奉天省各地的年事記載,都未曾發現任何慈禧駕臨的信息。甚至,在奉天皇陵的祭祀名錄年紀中,也未能找到關於此事的記載。如果慈禧真的來過奉天,必然會留下蛛絲馬跡,然而史料記載真切的擺在眼前,也不由得別人不信。

再次,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慈禧也不可能前去奉天祭祖。清末時期,奉天可謂是亂成了一鍋粥,日俄兩股勢力在此盤根交錯,軍閥與山匪犯上作亂,清廷根本無法為慈禧保證絕對的安全。除此之外,北京到奉天的距離較遠,即使慈禧太后真的能乘坐火車,七十多歲高齡的她也經受不住如此遠程顛簸,畢竟「西狩」已經讓慈禧太后有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綜上所述,我們就能知道,慈禧太后在《御香縹緲錄》中奉天祭祖的行為,完全就是德齡公主的杜撰,屬於野史小說範疇,實在不足為信。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該作品,畢竟德齡公主曾經作為與慈禧太后朝夕相處之人,她的作品中,也必定有慈禧太后不為人知的一面,這對於研究晚清宮廷生活,也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何冀平寫《德齡與慈禧》
    「德齡沒有做的我替她做」    20年前寫《德齡與慈禧》時,何冀平已經在香港寫了8年的影視劇,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新龍門客棧》和《新白娘子傳奇》。而這種鏡頭感也延伸到了《德齡與慈禧》中,劇中的德齡就如一面鏡子,照出了行將沒落王朝最後的樣子。其實這部《德齡與慈禧》的醞釀甚至還早於讓何冀平一戰成名的那部《天下第一樓》。
  • 真假之間的德齡(中)
    德齡後來用英文寫了《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清宮二年記》,國內外有許多讀者以為這幾本書是可作為史料參考的回憶錄,其實不然。首先德齡的書甚至不能成為回憶錄,她旅居國外時期曾經經歷過離婚官司,生活拮据時便穿著清朝命婦的服裝接受採訪,後來用英文寫作賺取收入,所以這幾本書幾乎可以說是歷史小說。
  • 慈禧太后的兩位女官都不得善終,她們就是德齡和容齡兩姐妹
    兩年後,德齡姐妹出宮回家,後來清朝滅亡了。德齡和容齡都寫了不少有關清宮和慈禧太后的書籍,德齡在書裡表示了她對慈禧太后的崇拜和熱愛,而容齡卻表示了她對光緒帝的同情。據宮裡人說,德齡野心勃勃,想當光緒帝的妃子,但據種種表象來看,光緒帝喜歡的是容齡。這一對慈禧太后的女官姐妹花最後都是不得善終。
  • 慈禧是美人嗎?溥儀:我第一次見到她,嚇得滿地打滾
    答:非常遺憾,慈禧並未留下有年輕時的相片,而生活在當下的任何 誰,都沒法一睹慈禧青春時代的真容,所以,對這個問題,只能從情理上 去猜測了。想看,慈禧是在選秀活動中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成為鹹豐的 女人的。而且,從後來鹹豐對她的寵愛程度來看,說她是醜八怪,恐怕說 不通吧?!
  • 清末大才女德齡公主,慈禧最得力的'御前女官'
    除了本職工作,德齡還從國外帶來了許多洋玩意,啟迪了慈禧對"新生活"的想往,還經常為老佛爺譯讀外文報紙。請外國畫師來畫像時,德齡甚至穿上慈禧的衣服充當模特替身。 父親病逝後,她也沒再回宮,1907年嫁給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撒迪厄斯.懷特,後隨夫去美國。1908年慈禧離世。1911年德齡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兩年》出版,署名德齡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辜鴻銘欣然為之撰寫英文書評,大為讚賞。
  • 她和妹妹是慈禧的貼身女官,對外自稱公主,還入美籍成了作家
    裕德齡、裕容齡姐妹曾做過慈禧太后的侍從女官,在皇宮內生活兩年之久。皇宮裡服侍慈禧的,除太監、宮女外,還有八個女官。這八個女官全是滿族高級官員的女兒,如當時軍機大臣慶親王的兩個閨女、慈禧的侄女和裕氏姐妹二人等。
  •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這段視頻後來由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捐贈給了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標題處赫然寫著「德齡公主關於世界和平的演講」。德齡公主?熟知歷史的人可能會納悶了,當年德齡明明只是慈禧身邊的一個翻譯,她既非愛新覺羅皇室的血親,其祖上也從不曾封王進爵,怎麼在清朝滅亡18年後又自稱為公主了呢?時光涉水而過,疑問如波紋慢慢散開,往事成了塵封在記憶中的夢。
  • 揭秘清朝慈禧最愛吃的櫻桃肉,快進來學一學,孝敬你家「慈禧」
    說起慈禧,葉赫那拉氏,在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挪用軍款導致清朝敗仗,到籤訂了一份份喪權辱國的條約,都讓世人對慈禧太后罵聲不斷,但是私下的慈禧愛美,更愛吃。感謝德齡公主為我們留下許多慈禧的照片慈禧在宮中用膳,每天兩餐正餐,每餐都需要一百多種的菜餚,而這一百多種裡面,慈禧最愛吃的就是櫻桃肉。
  • 《德齡與慈禧》重排:今天我們如何想像晚清宮廷?
    何冀平創作於1998年的話劇《德齡與慈禧》取材自清朝覆滅前夕被慈禧召進宮內的貴族宗室女子裕德齡的回憶錄,是香港話劇團的經典劇目之一,自從初次上演之後多次獲獎,還曾入選過香港的中學課本。今年這部戲由天津人藝和香港話劇團聯合製作,重新排演,九月分別在北京和上海上演,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爆滿的票房。
  • 話劇《德齡與慈禧》「引爆」京滬兩地戲劇市場的背後
    何冀平雖然忙於各種創作邀約,卻始終對自己的兩部舊作情有獨鍾,一部是她在北京人藝時寫的成名作《天下第一樓》,另一部是她在香港話劇團創作的《德齡與慈禧》。《德齡與慈禧》首演於1998年的香港,時值香港剛剛回歸,該劇當時引發了巨大的關注,轟動一時,獲獎無數,成為香港話劇團保留劇目。該劇曾在香港創下了幾個紀錄:首次由國語、粵語同臺演出,曾經5次復排,連續幾年入選香港中學生教材。
  • 珍貴視頻資料:慈禧御用美女翻譯、清朝德齡公主全英文演講
    有外交經驗的裕庚被朝廷派使日本,年僅9歲的德齡,至此開始了隨父海外旅居的生活。慈禧的御用攝影師,德齡的哥哥:勳齡慈禧對西服也頗有好感,還曾讚譽其亭亭玉立,飄飄如仙。她還特別恩準德齡可以穿西服,這在大清歷史上算是又破了例。
  • 德齡公主眼中的慈禧——慈愛、聰慧、懂文藝、愛生活
    慈禧不僅處處關心著德齡,賞賜她衣服和首飾,有時德齡不小心冒犯了她,還站在德齡的立場來替她解圍。德齡不小心把慈禧種的並且她最喜愛的一個葫蘆的蒂碰斷,當她向慈禧誠懇地認錯時,慈禧沒有責罰她,反而諒解地說:「畢竟這個葫蘆已經長老了,瓜熟蒂落,你剛好把它碰落而已,它要掉,誰也沒有辦法。」
  • 慈禧御用美女翻譯,精通8國語言,英文演講88年後驚豔了網友
    其實,精通8國語言、內外兼修的德齡公主,最讓人「豔羨」的身份是:慈禧最喜愛的貼身翻譯。最有國際範兒的「公主」,妥妥的御前紅人!慈禧的御用攝影師,德齡的哥哥:勳齡慈禧對西服也頗有好感,還曾讚譽其亭亭玉立,飄飄如仙。她還特別恩準德齡可以穿西服,這在大清歷史上算是又破了例。然而入宮不久,德齡驚訝地發現,當時中國的落後和壓抑遠超乎她的想像。
  • 自封公主的慈禧太后御用翻譯洋女官--裕德齡!
    之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了回憶錄體作品《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總字數達七八十萬字。工作性質:翻譯,當時名為紫禁城女官;僱主:慈禧太后;工作介紹人:慶親王。在此之前的3月1日,德齡和她的妹妹容齡還在為自己參加面試該穿什麼衣服而煩惱,面試時間是在3月2日的早晨六點。面試人也就是僱主:慈禧太后。面試地點在頤和園。
  • 德齡公主曾伺候慈禧數年,透露慈禧晚年生活,竟是如此令人髮指
    富人們夜夜笙歌,過著神仙一樣快活的日子。而窮人們每天累死累活,卻連肚子都填不飽。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古時候的上層社會規矩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對女性來講,她們不僅要學習琴棋書畫,免得落下個「無才無德」的名頭之外,還要學習各種規矩,官家的女兒從小就要學習各種繁瑣的理解和規矩。什麼走路肩膀不能晃動啊,什麼笑不露齒啊等等。
  • 德齡公主:在慈禧眼皮子底下和洋人戀愛,遠嫁遭背叛後被撞身亡!
    將來我自然替你找一個好夫婿……」慈禧的研究者認為:德齡的出現,讓八國聯軍侵華、庚子賠款後一直凝重的慈禧臉上再次有了笑容。慈禧送給德齡的「壽」字也因為這份寵愛,進宮後的德齡一心想依靠影響慈禧和光緒,去改變中國的命運,以讓中國走向獨立富強民主。可德齡想的這條理想路途,最終在她進宮後看清清廷的真實境況後,被她自己主動放棄了。也因為有慈禧的寵愛,德齡才敢在慈禧的眼皮子底下和她的洋情人懷特談戀愛。
  • 德齡公主才貌雙全,精通多國語言,雖非皇室公主卻陪伴慈禧左右
    1903年,慈禧為了了解外部世界,和各國使節溝通,召了三位精通外語和外國文化的女性入宮。這三位女子分筆試:裕庚夫人、裕德齡和裕容齡。其中最出名就是裕德齡了,因為她後來用英文寫了《清宮二年記》,追憶了清末的宮廷生活。
  • 《德齡與慈禧》首演轟動,江珊鄭雲龍演起母子,觀眾高呼看得過癮
    話劇《德齡與慈禧》是著名編劇何冀平代表作品之一,劇中各個角色性格特色鮮明,用表演藝術家盧燕老師的話說,她飾演過所有的慈禧角色中,只有這版本的慈禧是她最喜愛的。此次《德齡與慈禧》重現舞臺,也是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與香港話劇團首次合作。對於全新創排的版本,何冀平認為:「從導演團隊到演員班底經驗豐富,有實力有想法。
  • 慈禧貼身翻譯裕德齡,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讓世界了解了晚清風雲!
    當她知道自己要去慈禧身邊工作時,是即興奮又忐忑,即憧憬又不安。興奮的是,自己可以將外國目前的發展現狀,講給老佛爺聽,讓她知道此時的中國有多落後,不改革創新真的不行了。忐忑的是,都說老佛爺脾氣古怪,喜怒無常,不好侍候。自己此番去,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在等待著她。一輪紅日,如往常一樣躍出了地平線,紫禁城沉重的大鐵門,終於吱呀呀打開了。德齡迎著朝陽,向宏偉的宮殿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