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遠方呼喊我,我就走向遠方。如果大山召喚我,我就走向大山……」這鏗鏘堅定的朗讀之聲來自「一平方米」朗讀亭,也來自郎酒酒體中心調酒師張雪瓶的內心。10月19日凌晨2時,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第三季發起的72小時「一平方米」全媒體直播朗讀活動完美收官。王飛、陳波、王雪瓶三位優秀的郎酒匠人應邀走進朗讀亭,用朗讀之聲分享郎酒故事和自己的心聲。
從2017年播出至今,《朗讀者》節目已走到了第三季,憑著強大嘉賓陣容和高質量節目內容獲得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與追捧。由青花郎冠名播出的《朗讀者》第三季更是全面升級,將線下朗讀亭與線上直播相結合,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地啟動72小時「一平方米」全媒體直播朗讀活動。
一平方米的空間雖小,但「一平方米」朗讀亭所承載的故事卻被賦予了無限豐富的內涵和令人動容的情感。「我的家鄉別有一番風情,那裡是美酒的樂園,迷醉世人,那裡是飲者的天堂,令人嚮往……」最近,《我和我的家鄉》熱映,應邀走進朗讀亭的郎酒酒體中心調酒師王飛用作家劉醒龍的《天香》介紹流經家鄉二郎鎮的赤水。
圖|朗讀者 王飛
赤水河是中國的「美酒河」,劉醒龍的《天香》形容它「一步三搖,撞上高如雲端的絕壁再三彎九繞」,足以見得「美酒河」的「醉」人。作為國內唯一沒有受到任何汙染的河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賦予赤水獨特的水文特性,形成了絕佳的釀造環境。全長523公裡的赤水河兩岸,茅臺等名酒廠林立,不出百裡必有好酒。而青花郎便是「躺」在赤水河懷裡,採用傳承千年的古法釀造工藝得來的品質醬香好酒。
郎酒酒體中心副部長兼技術管理部副部長陳波,生長在成都,放棄去大城市發展的機遇,大學一畢業便扎進深山裡的二郎鎮。他懷揣夢想,靜心專注,12年如一日堅守郎酒技術和品質研究一線,推進郎酒科創平臺建設,成功申報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和四川省博士後創新研究基地……正如賈平凹《在二郎鎮》中那句「站在這裡,北京是偏遠的,上海是偏遠的,所有的地方都是偏遠的。」外界再多的繽紛色彩走不進陳波心,他的內心世界毫無保留地留給了郎酒釀造事業。
圖|朗讀者 陳波
三篇朗讀作品中,《天香》和《在二郎鎮》均是著名茅盾文學獎獲獎者所作。而王雪瓶則將汪國真的《山高路遠》送給自己。「雙腳磨破,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雙手劃爛,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這是張雪瓶堅守崗位十餘年的感悟,也是她對自己不斷前行的鞭策——不怕荊棘與坎坷,盡己所能為消費者塑造更好的產品,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圖|朗讀者 王雪瓶
王飛、陳波、張雪瓶代表的,是郎酒人的赤誠之心。一代代郎酒人把青春歲月留在二郎鎮這片深愛的土地,耐得住深山裡的寂寞,守住千百年傳承的手藝,一點一滴,默默付出與耕耘,在新時代下不斷攻克技術難題,突破重重瓶頸,再創工藝新高度。
這一路上,郎酒人一直在不斷刷新對極致品質的追求,從不停歇。